 
 
                
          一、制定背景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要求,切实解决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让农村学生享有更加公平优质的教育,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持续缩小城乡学校差距,让农村学生享有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起草依据
根据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工作安排,按照《九江市优化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实际,经县政府研究,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三、目标任务
到2024年8月底,完成磨溪乡南田教学点、白水村完小的优化调整,全县30人以下农村小规模学校全面优化调整到位。
四、主要内容
(一)工作举措
1.科学优化调整乡村学校布局。科学制定小规模乡村学校优化调整方案,精心制定学生交通接送、用餐住宿、校园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和卫生健康、教师安置等保障要求专项工作方案。
2.着力改善乡(镇)中心学校办学条件。完善乡(镇)中心学校校舍建设、装备配备、信息化、安全防范等基本办学功能,开展文体活动所必需的场地。
3.有效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结合不同的送学方式和地域特点妥善解决学生上下学交通问题。
4.全面提高乡(镇)中心学校教学质量。为乡(镇)中心小学配齐配强合格教师,保障所有班级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5.关心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加强乡(镇)中心小学学生心理健康、卫生健康教育,关注农村留守儿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6.合理利用闲置校园校舍等资源。合理利用闲置校园校舍资源,调整后的闲置校舍优先用于发展乡村学前教育、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场所、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或由县教体局、乡(镇)人民政府和村委会协商调整用于农村公益事业。
(二)工作步骤
1.调查摸底。各属地乡(镇)人民政府和学校所属村委会组织调查摸底,征求群众意见,做到“ 一校一策、一生一档”。
2.充分论证。就农村教学点优化调整方案举行听证会,广泛听取意见,保障群众充分参与并监督决策过程。在县人民政府和教育等部门网站上向社会公示。按程序报设区市人民政府备案。
3.组织实施。结合农村学校集中办学的实际,按照“实用、够用、安全、节俭”和“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快补齐集中办学学校的办学条件短板,保障乡(镇)中心学校的办学条件达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评估的要求。
4.总结推广。对农村教学网点调整进行工作总结,对好的经验和做法进行推广,对需要改进的工作认真研究加以改进,进一步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优化调整工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工作取得成效。
五、涉及范围
全县共有的100人以下 9 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其中30—100人的学校8所,10人以下教学点1所(磨溪乡南田教学点)。
六、关键词
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在基本均衡基础上的迭代升级,是促进公平与提高质量并重,既强化“均衡”,也突出强调“优质”。“均衡”重在进一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群体教育差距,补齐农村和民族地区教育短板,切实兜住底线、抬高底部,不搞削峰填谷。“优质”重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育人为本,全面推进“五育”并举,强化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