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

来源:中国德安网 发布时间:2024-12-27 17:39

相关解读:

【有效】关于印发德安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 “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全面推进 “全域养老”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政府,县委有关部门,县直及驻县有关单位、人民团体:

《德安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全面推进“全域养老”三年行动方案》已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中共德安县委办公室        德安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4年12月27日    


德安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全面推进“全域养老”

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全面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建设养老服务产业和树立养老服务品牌形象等为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未来五年工作总目标,以实施“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为路径,持续健全完善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现就2024-2026年三年期间,我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全面推进“全域养老”,制定方案如下。

一、发展目标

理论支撑取得突破,以“公建专营”改革完善公建民营管理机制。通过全盘谋划“全域养老”,统筹把握养老领域供需关系的调整,在县域养老的管理机制上取得突破。服务供给长足进步,以“体系公建”强化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在兜底保障领域,以福利院和敬老院构建1+2供给体系,实现兜底保障服务全覆盖;在城区社会养老领域,以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和社区养老服务点构建1+N供给体系,实现城区普惠养老服务全覆盖;在农村社会养老领域,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颐养之家和“互助养老千村示范点”构建1+1+N供给体系全覆盖。服务运营稳步发展,以“服务专营”强化养老服务运营能力改革。坚持政府主导掌握基层养老服务运营能力建设主动权的原则,鼓励专业力量、社会力量全面参与,构建形成全县养老点位阵地全体系“服务专营”格局。到2026年,完成组建德安县养老服务运营集团(暂定名),实现县域养老服务运营的“本土化”“市场化”“产业化”和“标准化”,实现信息化全覆盖、乡镇社区全覆盖、村组覆盖率60%以上。

二、主要任务

(一)实现县养老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进一步优化配置公办养老机构的资源,2024年实现县养老服务中心实体化运行。2025年起,县养老服务中心切实承担起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服务、监管与指导的具体职能。

(二)完成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2025年底前全面完成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并启动试运营,2026年全面投入运营,切实担负起“全域养老”核心阵地的各项服务职能,有力促进全县养老服务体系的健全。

(三)完成覆盖全县的智慧养老信息化建设。依托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融入智慧城市总体思维、充分接入赣政通、赣服通和民政等各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建设覆盖供给、覆盖城乡、覆盖全体老年人及其家庭的智慧养老信息化系统,2024年全面启动,至2025年全面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四)引入并培育本土化的养老服务运营组织。2024年由县养老服务中心牵头,以“管委会”民主议事机制,吸纳社会组织、公司、人才等,搭建“后勤总务”“社团资源”“护理养老”“社区养老”等四个主要的运营团体构成“一心四部”运营团队,提前介入信息化和服务运营试点;2025年“一心四部”投入运营;2026年组建德安养老服务运营集团,为地方国有企业。养老服务中心专注行业监管,“公建专营”改革全面落地。

(五)社区养老服务稳步发展。社区日间照料、老年助餐、居家服务、家庭病床、家庭适老化改造等社区养老服务全面发展;构建“老年人友好城市、友好社区”和“儿童友好城市、友好社区”,城市养老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增强。

(六)农村养老服务稳步发展。乡镇养老服务中心不拘形式,实现功能全覆盖;农村颐养之家、幸福食堂实现体系化建设运营;“互助养老千村示范点”创建工作全面铺开,农村养老短板进一步补强。

(七)兜底养老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县社会福利院、聂桥镇敬老院、吴山镇敬老院等三所保障型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县社会福利院护理型养老保障能力全面发展,为社会养老提供更丰富的阶梯式选项;聂桥镇敬老院进一步发挥农村区域中心机构作用;吴山镇敬老院建设成为精障等特殊群体集中照护专业机构。保障型公办机构全面纳入“公建专营”机制体系。

(八)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发展。《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服务事项全面落地,老年交通、文体娱乐、户籍、教培、医保、金融、高龄补贴、残疾保障等基本服务全面纳入养老服务中心统筹管理,实现涉老服务“一站式”受理分流,完善相关工作机制和办理流程。

(九)全方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推进。在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开拓发展老年大学、医养结合、康养旅养、候鸟式养老、社团养老、互助养老、银发人才等新业态、新形式,共建更加全面的养老服务供给。

(十)区域性养老服务产业健康发展。以养老服务中心为核心,整合政府购买服务、社会养老、个人及家庭购买服务以及社会慈善等各方力量,以养老机构为主要产业,集聚养老服务各业态,形成头部企业带动、“全域养老”产业化,实现健康发展。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办养老。在全市乃至全省率先实现区域性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的新局面。

(十一)“全域养老”形成良好社会氛围。通过养老服务供给侧改革有效撬动社会养老需求,通过广泛组织、宣传、动员,通过“五社联动”等多种形式,使“全域养老”广受关注、养老服务供给广受欢迎、养老服务品质广受认可,从而形成良好社会氛围。

(十二)积极探索“全域养老”深化改革。在此三年期间,积极探索养老长期护理保险等金融产品创新、县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标准化、县域养老服务品质标准化、“全域养老”链接社会治理等深水区改革事项,2025年开列《“全域养老”改革清单》,2026年取得全面成果。

三、实施步骤

(一)2024年为“全域养老”改革强攻年。以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为突破口,以信息化建设和建章立制为抓手,以农村公办养老机构资源配置、“一老一小幸福院”建设、老年助餐体系建设试点三项重点工作为主要内容。到2024年底,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全面推进建设,“一心四部”管理架构基本搭建;智慧养老信息化工程建设全面部署;老龄委、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机制全面运转;年度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完成。

(二)2025年为“全域养老”改革攻坚年。全面完成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建设并投入运营;全面完成智慧养老信息化工程建设和覆盖;编制完成《“全域养老”改革清单》并实现改革进度过半;“一心四部”和管委会工作机制不断磨合成熟,本土化运营团队基本形成;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基本构建形成;《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各项服务内容全面落地。

(三)2026年为“全域养老”改革落实年。养老服务中心运营经济指标不断优化;《“全域养老”改革清单》基本完成;县域养老服务产业“生态链”基本构建形成;组建德安县养老服务运营集团;“全域养老”工作推进和调度工作机制进一步优化完善;“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取得全面成果,“全域养老”改革在新起点向纵深推进。

四、加强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健全完善工作领导和协调推进机制。充分整合发挥老龄委(老龄办)、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机制,建强县养老服务中心,高效推进落实相关工作。

(二)加强财政保障。在工作机制框架内,保障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经费、保障本级福彩公益金55%以上用于养老事业;对标上级文件的精神和要求,落实各项财政保障;紧密围绕《德安县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施“体系公建、服务专营”两项改革全面推进“全域养老”三年行动方案》的实际需求,切实加强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保障。

(三)加强部门协同保障。在工作机制框架内,明确部门和乡镇属地管理职能,动员各方力量参与“全域养老”改革,确保改革取得重大成效。

中共德安县委办公室                    2024年12月27日印发

德安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