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策背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效落实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有关决策部署,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根据《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省生态环境厅 省发展和改革委关于印发江西省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建城〔2022〕21号)、《九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九江市城镇生活污水处理提质增效攻坚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九府办字〔2023〕2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补齐我县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提升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效能,推进国家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建设。
二、主要目标
力争用3年时间,基本消除生活污水直排口,基本消除黑臭水体,河湖水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基本完成清污分流和混错接点改造,减缓城市内涝;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效能显著提高,与推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目标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到2025年底,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49%以上或较2021年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进水生化需氧量(BOD)浓度力争达到100mg/L以上或较2021年底提升20mg/L以上;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同时,污泥无害化处理率达95%以上。污泥处理能力基本实现全覆盖。
三、重要意义
《实施方案》对接下来我县的三年污水处理工作提出了明确目标和具体行动,从建设到再到监督与责任落实,方案既包含了具体指导,又因地制宜,明确了每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对城镇污水处理关键症结的破解起到推动作用,必将促使我县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四、具体举措
(1)持续深入开展管网排查和周期性检测制度。《方案》提出一是全面完成我县管网排查。包括:2023年6月底,对我县建成区各主次干道的配套污水管网错接、混接、管网破损、管网渗漏等病害进行全面排查。二是持续开展污水管网低浓度、低效能问题分析,查清污水管网清水入渗、高水位低流速、管道破损等病害。三是严格落实排水管网周期性检测评估制度,包括:建立市政排水管网普查和对排水管网调查评估的基础上,依法建立完善市政排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实现管网信息化、账册化管理。
(2)加快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以及污水专项规划编制。《方案》提出积极开展老旧破损管网、雨污合流制管网修复更新,有序推进管网错接混接漏接改造,科学编制污水专项规划,有序提升污水处理能力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一是启动老城区排水管网改造工作,推进十力南路、十力路(国际酒店至自来水厂段、敷浅原路(第一加油站路段)、渊明大道、蒲塘路、德安大道等路段近期改造工作,远期推进河东片区、宝塔园区、九仙岭片区、老城区等区域污水管道新建改造工作。二是加快推进朝阳污水提升泵站上游3公里范围内、海棠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上游3公里范围内污水管道修复工作。三是加快推进中心城区41个老旧小区污水管道改造工作,全面提高污水管网覆盖率和污水收集率。四是科学编制污水专项规划。在2023年6月底前完成修编完善规划期限至2025年的城镇生活污水专项规划。五是经评估现有污水处理能力人均不足的区域,可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含小型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的新改扩建。加快完成十力沟小型污水处理站(3000吨/日)建设工作,2022年底前完成城区餐厨垃圾与生活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城区生活污泥可持续、资源化利用。
(3)持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方案》提出因地制宜采取污染源头治理、内源治理、生态修复等措施,2023年6月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排查并制定整治方案。到2025年,我县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
(4)健全排水管理长效机制。《方案》提出一是全面落实排水许可管理制度。明确各级城市管理部门全面落实排水许可管理主体责任,加强排水行业监管,严格污水源头管控,强化排水许可制度。二是规范工业企业排水管理。对进入市政污水收集设施的工业企业管理机构需要进行排查、评估,评估通过的企业可获得排污许可。三是加强管网维护管理。进一步完善市政公共管网清淤疏浚等日常管护制度,逐步建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四是积极推行“厂网河湖”一体化运维模式。
(5)强化污水设施运维监管。《方案》提出加强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管理。加强污水提升泵站联调联控,进一步完善管网清淤疏浚等日常养护制度。逐步建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长效机制,保障管网有效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