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安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已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现根据有关法律要求,予以公告,详细内容如下:
本规划的规划范围为德安县全域,涵盖下辖的五个镇、八个乡和两个林场,国土总面积858.27平方千米,中心城区总面积98.20平方千米。
规划至2025年,提升德安县在全省县域经济中的地位,努力实现经济实力、创新能力、发展活力、文化引领力和生态魅力的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规划至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增强德安县国土空间安全保障能力、防灾减灾能力、文化软实力,将德安县建设成为科技强县、工业强县、旅游强县、文化名县、生态美县;规划至2050年,全面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将德安县建成住有宜居、老有颐养、病有良医、行有畅达、游有美景的富美德安。
南昌都市圈重要节点城市、传统家风文化传承高地、现代轻纺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宜居宜业园林城市。
坚持底线思维,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优化农业、生态和城镇空间格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和主体功能分区,以自然地理格局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促进要素集聚、网络连通、区域均衡,构建“一心一带,两屏三区”的县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总体格局。

落实省级国土空间规划确定的主体功能分区,德安县为城市化地区,将德安县13个乡镇划分为不同的主体功能区。其中,磨溪乡、爱民乡、林泉乡和吴山镇为农产品主产区;邹桥乡和塘山乡为重点生态功能区;蒲亭镇、丰林镇(包括彭山公益林场)、车桥镇、聂桥镇、宝塔乡(包括向阳山生态林场)、河东乡、高塘乡为城市化地区。

落实上级下达任务要求,到2035年,全县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19.65平方千米,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102.08平方千米,生态保护红线面积不低于152.33平方千米,城镇开发边界面积控制在31.72平方千米以内。

1.县域层面规划分区
县域层面划分为生态保护区、生态控制区、农田保护区、城镇发展区、乡村发展区、矿产能源发展区六类一级规划分区,其中乡村发展区划分为村庄建设区、一般农业区、农田储备区、林业发展区、果茶业发展区、区域基础设施区、特殊用地区、自然保留区八类二级分区。

2.中心城区规划分区
依据用地功能结合德安县城区特色将中心城区城镇开发边界内用地划分为居住生活区、综合服务区、商业商务区、工业发展区、物流仓储区、绿地休闲区、交通枢纽区七类二级规划分区。

规划完善对外交通网络,形成以高速公路和国道为骨干,以省道和县道为支撑的综合交通体系。
铁路网建设:保留京九铁路、昌九城际铁路以及铁路站场,规划新建常岳九铁路。
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保留现状福银高速,规划新建德武高速,新增车桥互通、聂桥互通、庐山机场互通、德安南互通高速出入口。
国省道干线建设:规划新建G105西移改线;规划提升原有G105和G316,将城区之外、县域范围之内的线路从二级公路提升为一级公路。规划新建一条东西向省道S506;S215北接G105西移改线;规划提升原有S304,优化其穿越邹桥乡、爱民乡、聂桥镇和丰林镇的部分线路,从二级公路提升为一级公路。
县乡道建设:提升X176、X179为二级公路;X173、X804、X806、X813、X818拓宽至6.5米;X807、X171进行优化及拓宽,拓宽至6.5米。
交通枢纽建设:保留九仙岭片区现有火车站;保留3个现状客运站,规划新建8个汽车客运站,分别为邹桥、爱民、塘山、吴山、丰林、聂桥、高塘、林泉等乡镇客运站。

结合德安县实际情况,构建“三级”公共服务设施体系。“三级”是指中心城区、重点镇级和一般乡镇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三级”体系配置教育、医疗、体育、文化、社会福利等设施,服务于中心城区和各乡镇,带动空间布局优化调整。

中心城区主要是以老城为核心,东进、西优、北拓、南联的发展策略。
向东依托105国道和福银高速,对接德安高速出入口及高铁站,跨博阳河向东发展河东片区;向西考虑在老城和宝塔工业园现有基础之上优化布局,完善配套;向北加强丰林片区与中心城区的联系,完善用地布局;向南大力发展九仙岭片区新城,依托现有交通加强与共青城市的联系,协同发展。
老城区以改善老城区内部居住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水平,疏解老城功能和人口,提升老城区活力为目标。推动老城片区有机更新,重塑老城区的风貌。

以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作为指导和约束全县各级各类规划编制实施的依据。落实本规划确定的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划定任务和控制要求,强化“三线”的刚性管控作用。传导落实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确定的规划目标、约束性指标分解方案、规划分区、镇政府(街道办事处)驻地主要发展方向、乡村地区空间品质提升、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布局等要求。
规划形成德安县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作为县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成果的组成部分,同步上报,纳入九江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和九江市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确保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建设的数据标准上下一致、规范统一,实现各类空间管控边界精准落地,上图入库。
健全规划实施监测、预警、考核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定期评估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