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县本级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8-11-2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0-890776

2017年德安县政府决算公开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1-21 16:36
打印
    关联导读:

关于德安县2017年财政决算草案的报告

(2018年9月27日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上)

县财政局局长   金士海


尊敬的袁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就德安县2017年财政决算草案报告如下,请予以审议。

一、2017年财政决算情况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财政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的监督指导下,紧紧围绕“融入赣江新区、强力决战工业、打造生态城市、全面建成小康”的奋斗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有效促进了全县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县公共财政收支决算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情况

2017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共完成183260万元,占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的调整预算数(以下简称调整预算)183260万元的100%,比上年增收17999万元,增长10.9%。财政总收入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6.3%。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情况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232355万元,剔除上级追加及上年结转专项支出72930万元,县乡两级实际支出159425万元,完成调整预算161398万元的98.8%,比上年增支551万元,增长0.3%。

2017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决算编制结果: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20513万元,加上中央两税返还2563万元、所得税基数返还46万元、增值税“五五”分享补助17959万元、各项结算补助19143万元、专项拨款补助65562万元、转贷财政部代理发行地方政府债券收入29491万元(含上年结余2722万元)、基金调入资金5002万元、上年结余20982万元,总收入为281261万元;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9425万元,加上上级专项支出72930万元、上级结算上解支出1737万元、地方政府债券还本支出24570万元(含上年结转支出2722万元),总支出为258662万元。收支相抵,结转下年支出22599万元,年终滚存结余为0万元。剔除上年累计赤字1034万元因素,当年净结余1034万元,消化了历年赤字。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全县政府性基金收支决算编制结果:本级政府性基金收入完成44857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9.98%,加上上级补助收入2237万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务转贷收入21221万元(含上年结余2126万元)、上年结余7073万元,总收入为75388万元;本级政府性基金支出59179万元,完成调整预算的98.7%,加上上级专项及上年结转支出1718万元、上解支出225万元、专项债务还本支出6126万元(含上年结转支出2126万元)、政府性基金调出资金5002万元,基金支出合计为72250万元。以上收支相抵,年终结余3138万元,用于以后年度政府性基金支出。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支决算情况

2017年,全县财政社会保险基金收支决算编制结果:社会保险费收入30261万元,加上财政补贴收入28880万元、其他收入1951万元,总收入为61093万元;基本保险基金支出50626万元,加上其他保险基金支出1493万元,总支出为52119万元。收支相抵,当年收支结余8974万元,加上历年结转29314万元,年终滚存结余38288万元,用于以后年度社会保险基金支出。

二、2017年主要财政工作

(一)加强收入征管,着力抓增收、保增长

一是做好税收预测和分析。密切关注经济形势,把握政策走向,协调税务部门认真分析税源,通过分析增强组织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和前瞻性,转变发展观念,补短板,促发展。

二是加大财政收入征管力度。财税部门坚持征收与清欠并举,抓大与抓小并重,在对重点税种、重点行业和重点税源大户监管的同时,加强对零散税收的征收管理,加大欠税清缴力度。严格落实非税收入征缴管理机制,认真开展非税收入征管情况摸底调查,突出依法征收、源头控收、以票管收、预算管理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应收尽收。

三是创新税收征管模式。“营改增”后,国、地税部门联合办税,实现了“信息共享、源头管控”,通过信息平台及时掌握涉税信息,切实堵塞税收征管漏洞,防止税收流失。财政部门在资金拨付、项目验收、账务核查等方面严格把关,积极配合税务部门严防财政性资金项目的税款流失。

(二)优化支出结构,着力保重点、惠民生

一是大力支持农业发展。财政部门积极响应党中央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为目标,大力推进“三农”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2017年发放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共计1934万元,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奖补项目61个,拨付新农村建设资金2390万元,发放“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9047万元。

二是全力支持打赢脱贫攻坚战。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助力全县4个贫困村, 1753户农户,共6879人的脱贫摘帽工作。2017年共拨付扶贫资金2102万元,全部用于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助推产业扶贫,提高农民收入,为我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坚实的财力保障。据统计,2017年已有1577户农户脱贫。

三是持续增加社会保障事业支出。财政部门围绕以人为本这个主题,确保社会保障事业的刚性需求,持续提高人民幸福指数。2017年民生支出194434万元,占总支出的比重为83%,较上年增长15.6%。2017年共发放低保补助2930万元,五保补助178万元,发放企业退休职工养老金29658万元;为“关破改”困难企业职工缴纳医疗保险2038万元;筹措214万元为公安巡防队员、城管执法队员、环卫工人增加工资待遇;安排73万元用于扩大长寿老人补贴范围并提高补贴标准。

四是继续支持实施科教兴县战略。教育投入是支撑地方长远发展的基础,县政府高度重视优先发展教育,一直把教育投入作为公共财政保障的重点,朝着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目标迈进。2017年启动扩建隆平学校、三小,新建三中、河东幼儿园、职业高中及附属中小学等项目,预计投入25700万元,拨付义教保障经费1422万元,发放边远教师特殊津贴90万元,发放困难学生助学金59万元,拨付义教学校各项保险972万元。制订了《德安县2018-2020年高考奖励办法(试行)》,设立教育发展基金,安排预算提高特岗教师待遇,推动了全县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积极筹措资金,着力聚财源、促发展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2017年共争取各项补助65562万元,主要是教育科技文化专项资金8965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专项资金23787万元,医疗卫生专项资金8617万元,环境保护专项资金2217万元,农林水专项资金13306万元,保障性住房专项资金2007万元。

二是积极争取债券资金。2017年共争取债券资金45864万元,其中置换债券资金25848万元,用于归还系统内的存量债务;新增债券资金20016万元,主要用于建设公租房、棚户区改造、迎宾大道、隆平学校周边路网、二中路拓宽等项目。

三是继续加强“财园信贷通”支持力度。2017年财政部门积极落实“降成本,优环境”政策,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在坚持“稳规模、提质量、控风险、可持续”的原则的基础上,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7年为95家企业放款6.13亿元。

四是建立企业帮扶机制。设立 “政银企合作转贷金”,为企业融资提供过桥资金,2017年惠及13家企业,提供过桥资金5490万元,有效地防止和化解了中小企业因资金暂时困难而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优化了我县招商引资环境。

(四)全面深化财政改革,着力优机制、增活力

一是全面推进预决算公开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的要求,在公开时间的及时性、公开内容的完整性及细化程度上作出了新的要求,督促各单位按规定完成部门预决算公开工作,公开率达到100%。通过科学有效地管理,为更好地服务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全面实施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工作。从2017年5月开始,全县所有县直单位的三公经费开支纳入“公消平台”管理,出台了《公务消费网络监管平台管理办法》,通过科学管理,实现了三公经费的“阳光运行,全程留痕”。

三是启动涉农资金监管工作。我县出台了《关于印发德安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平台建设实施方案》,成立了德安县涉农项目资金监管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平台管控涉农资金,切实从源头上防范侵害群众利益的微腐败问题发生,维护了基层群众的切身利益。

四是强化项目资金管理。财政投资评审中心在项目预算、决算评审中严格把关,充分弘扬“五加二”“白加黑”的精神,为政府节约大量资金。2017年财政评审中心累计评审预算项目66个,核减9902万元;结算项目52个,核减10387万元。为政府节约评审费用300余万元。

五是改进国有资产监管模式。国资局不断完善各部门各单位国有资产基础数据库,全面掌握各部门各单位国有资产的数量、价值、构成、使用情况等详细信息,实现国有资产动态管理。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2018年的财政工作任务艰巨,意义深远,财政部门将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县人大的监督指导,继续真抓实干、开拓创新,确保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新德安做出应有的贡献。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