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乡围绕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稳定粮食生产、落实惠农政策、强化畜牧防疫等核心任务,精准发力、扎实推进,全乡农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现将上半年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三农”工作扎实推进,筑牢农业发展基础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
聚焦群众关切的农产品质量问题,上半年对辖区内菜店、超市及家庭农场的蔬菜进行了霉试剂检测50次,对王冬兵、陈桢桢2家蛋鸡养殖场生产的鸡蛋进行胶体金检测,所有检测样品结果均合格,有效防范不合格农产品流入市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二)粮食安全任务全面完成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全力稳定粮食及重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扎实推进春耕备耕工作,整合上级农业资金近10万元,购买农药、化肥、杀虫剂、灭草剂等,免费发放给农户,提高农户种植积极性。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技术培训与田间指导,帮助农户解决种植难题,提升种植技术水平,早稻生产取得显著成效。上半年完成早稻种植面积505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为全年粮食丰收和农业经济稳定奠定基础。
(三)惠农惠民补贴精准发放
坚持“及时、足额、精准”原则,高效落实农业补贴政策。2025年耕地地力补贴分两批次发放:第一批次补贴单价112元/亩,第二批次补贴单价11元/亩,累计覆盖农户2036户,补贴面积12051.74亩,发放补贴资金1482364.02元;2024年下半年种植油菜补贴覆盖农户382户,补贴面积3026.47亩,补贴单价37.4元/亩,发放补贴资金113189.98元。所有补贴资金均通过“农户一卡通”足额发放到位,切实将政策红利直达农户,有效激发群众农业生产积极性。
二、畜牧工作从严落实,守住动物防疫底线
(一)动物防疫工作全面覆盖
以春季动物防疫为重点,统筹推进全乡畜禽疫病防控。上半年完成生猪免疫22头、牛口蹄疫免疫30头、禽流感免疫17.2万羽,春季动物防疫任务100%完成,免疫密度达100%。通过常态化巡查监测、动态跟踪管理,春秋季疫情高发期辖区内未发现动物传染性病源,有力保障畜禽养殖安全和群众养殖收益。
(二)非洲猪瘟防控持续深化
一是认真摸排我乡辖区范围中生猪散户的生产情况,共摸排出生猪22头,全年无害化处理生猪22头,严格落实处理流程,从源头杜绝疫病传播风险;二是加强宣传指导,向散养户发放防疫宣传单,现场指导养殖户做好养殖棚舍环境清洁、定期消毒灭源等实操工作,切实提升养殖户防疫意识和科学养殖能力,筑牢非洲猪瘟防控的“基层防线”。
三、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激活农村发展动能
脱贫人口数量我乡一直在全县前列,辖区石门村是“十三五”省级脱贫村,源口村是“十四五”市级重点村,乡村振兴工作一直是我乡的中心工作,2025年我乡持续做好脱贫人口监测、就业、教育、住房、饮水等工作,重点是做好产业发展,我乡2025年采取联村发展的模式,在源口村8组、10组整合资金近400万元,打造3栋机械化的加工厂房,发展蛋鸡产业,厂房建成后,预计每年给全乡带来村集体收入增收近30万元。
四、“三资”管理规范有序,保障集体资产安全
在24年的基础上,深化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切实强化动态管理,进一步摸清家底。深入整治资产、资源依然在系统中填不准、填不全问题,持续巩固深化“清家底、清财务、清合同”三清行动成果,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村集体经济组织委托第三方机构提供代理记账服务,严格施行《德安县村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暂行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财务监管,确保村集体经济的每一笔账真实、准确、合理合规。截至目前,我乡共排查“三资”领域问题18个,均已整改完毕,补录资产15个、105万元,资源4个、97.12亩,助农节支挽损5万元。
上半年,邹桥乡农业工作紧扣“保安全、稳生产、惠民生”主线,各项任务均按要求落地见效,为全乡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