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邹桥乡2023年工作总结
202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乡党员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邹桥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按照县委“强工兴旅、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幸福宜居”的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乡干部群众,以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政治自觉,履责于行、担当实干,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先后荣获省委政法委颁发的无邪教创建示范村、九江市应急管理综合考核优秀乡镇等荣誉。源口村团支部被评为五四红旗团支部,石门村、源口村被评为2023年度健康村。
2023年,我们重点抓了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强招商、兴产业,发展势头蓬勃有力。
1.经济发展提质提效。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推动经济平稳向好。2023年,我乡实现财政总收入648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827元,同比增长8.7%。新增固定资产投资入库项目7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3.8亿元。
2.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的理念,紧紧围绕县制造业“5210”行动和“1+3+N”产业发展格局,坚持清单化管理、工程化推进、责任化落实,加速推进项目建设。主要领导多次带队外出招商,对接上海英用机械有限公司、华祥(中国)高纤有限公司、广东宏海涞科技有限公司、绍兴九鼎包装有限公司、上海盈明交通科技有限公司、南昌东申针织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成功招引总投资5亿元的江西中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丰林示范园区,目前项目设备已进场,年底即将开工投产。
3.营商环境用心用情。牢牢把握“抓营商环境就是抓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大局意识、服务意识、拼抢意识,尽心竭力为企业家干事创业,创造最优环境、给予最大支持、提供最好服务,让企业家在德安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积极协调解决企业用地、项目审批、用电用气、物资运输等急难愁盼问题100余项,坚持“无事不扰、有事上门”的服务理念,全年累计走访企业417次,帮助解决诉求和帮办事项67余件,全力促进签约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达产。
(二)坚持抓振兴、提品质,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1.人居环境展现新气象。积极开展创文保卫工作,深入推进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三大革命”,打造卫生文明的山里乡镇。集镇共设置垃圾桶54只,月均转运垃圾40车,共计120余吨。44名保洁员履职尽责,按照“三定”作业模式,重点对德白公路、邹桥集乡周边及垃圾桶点进行人工普扫、垃圾捡拾、冲洗擦洗等“作业”,实现精细化作业无死角。全乡设置5个污水处理站,日均处理污水30吨。对问题厕所整改完成25户,超额完成县政府下达的21户目标,农村人居环境和农民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申报建设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个,市级1个,总投资约150万元,涉及杨坊村二组、源口村三组、张坑村五组等3个村民小组,148户626人。
2.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立立足自身山里片区优势和资源禀赋,以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培植农业主导产业、挖掘自然资源潜力为抓手,多途径拓展集体经济增收渠道。石门村太空莲种植总面积千余亩,年产量达5.2万公斤,年产值200万元。杨坊村在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种植高粱40余亩,增收7万元。张坑村药材种植500余亩,邹桥村金樱子种植300亩,年产值200万元,付山村共有26户村民种植铁扫把,人均创收2万元,源口村脐橙果园种植面积90余亩,年产量达20000斤,创收10余万元。6个村集体收入均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标任务,其中源口村集体经济更是达到88.4万元,跻身前列。全乡稻谷种植7819.08亩,蔬菜种植1804亩,棉花种植403.82亩。共发放耕地地力补贴137.2万元,棉花补贴21.8万元,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1.1万元,农民收入稳步提高。
3.乡村振兴迈出新步伐。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脱贫人口和三类人员安全饮水保障率100%。强化监测识别帮扶力度,完成监测预警反馈信息核实107户,识别纳入3户11人(现3户10人,死亡1人),坚决杜绝返贫致贫。严格按照“撤一补一、先补后撤”的原则,源口村、石门村驻村干部完成期满轮换、压茬交接。加大政府引导、项目支持力度,申报产业直补资金55.8765万元,惠及229户脱贫户、监测户。加强脱贫人口产业贷款帮扶,新申请办理贷款48户,贷款金额达232万元。建成2023年衔接乡村振兴项目库,谋划山塘维修、道路护坡建设、机耕桥、排灌站等项目18个、208万元,均已完工并得到县领导认可,代表德安县迎接2023年度省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
(三)坚持抓生产、化矛盾,筑牢集镇安全防线。
1.全面落实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的要求,扎实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行动。开展安全生产大排查8次,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例会17次,累计排查加油站、商店、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等易燃、易爆人员密集场所30余处,下发整改通知书2份,及时排除安全隐患9起。积极开展经营性自建房排查、电动车消防安全与农业用电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摸排房屋2564栋,包括经营性自建房51栋。排查整改安全隐患211起,均已进行了有效处置。联合邹桥派出所开展“摩电”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治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驾乘人员未佩戴安全头盔、违法载人、逆向行驶等行为,共设置4个“摩电”交通安全劝导教育点,累计劝导群众900余人,被评为2023年度德安县“戴头盔”文明乡镇。
2.稳步推进平安建设。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创新,认真落实“法律明白人”及平安邹桥建设工作。充分利用300余个“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设备,结合网格化治理工作,对重点地区、重点场所、重点设施进行全方位无死角覆盖,进一步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坚持按月、按事召开工作会议,集中研判当月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对矛盾隐患进行梳理,切实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排查和受理矛盾纠纷139起,12345受理16件,调处成功率100%,切实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
3.全力保障消防安全。按照“统一指挥、快速响应、上下联动”的原则,创新打造“1+3”基层联动救援体系,健全自然灾害、消防安全事故应急联动机制、工作体系和流程。乡级半专业扑灭火队伍力量不断壮大,配备便携式风力灭火器、油锯等消防器材。乡村两级干部分批次入户,分网格宣传,点对点开展森防宣传教育,让群众充分意识到森林防火的重要性、严峻性,累计张贴防火通告300余份,发放森林防火宣传单1万余份。开展消防应急演练15次,专职人员培训6次,集中排查处置火灾隐患行动12次。落实常态化警巡工作,各村均配备森林防火巡逻员,坚持24小时消防应急值班制度,确保全乡无重大火灾事故发生。
(四)坚持惠民生、促稳定,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高。
1.民生福祉日益增进。全面落实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社保补贴等各类惠民政策,推进各类保障“应保尽保”。领取电子社保卡1572张,让更多群众体验“一码在手,办事无忧”的便民服务。为42名监测对象、1227名脱贫人口代缴“惠浔保”,参保率达100%。对全乡脱贫户、监测户开展慢病筛查行动,新申请办理慢病卡23户。大力保障各类困难群体,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等补助资金28.43万元。累计发放高龄津贴、经济困难高龄失能老年人补贴26.25万元。切实做好“拥军优属”工作,完成26名退役军人优待证申领及发放,为新入伍大学生发放补助金和奖励4.16万元,发放农村籍退伍老兵和优抚对象补贴8.29万元。大力发展文体事业,成功举办(山里片区)第二届老年人健身体育运动会,并受到一致好评。
2.稳岗就业全面安置。全面落实积极就业政策,动员有劳动力的群众主动就业,对符合条件的52名脱贫户通过公益性岗位实行托底安置。依托光伏收益资金,设立光伏公益性岗位27个,实现了一大批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充分发挥辖区内两个帮扶车间带动就业能力,持续推送泉源服装厂、博河源农业有限公司等厂区招聘岗位,带动15名贫困人口实现就业,月均增收2000元,逐步提升老百姓收入水平。
3.反诈防溺毫不松懈。聚焦一老一小,通过短信、横幅、标语、宣传单、乡村大喇叭等多种途径开展反电信、养老诈骗及防溺水宣传,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让反诈骗、防溺水宣传深入人心。联合派出所开展夜间巡查工作,持续开展打击电诈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养老诈骗,有力保护了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在村边池塘、湖塘水库、沟渠等重点地段摆放防溺水警示牌,设置救生圈、救生绳、救生杆等设施,巡逻员坚持每周三巡,最大限度提高群众防溺水意识,切实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坚持抓服务、提效能,作风建设明显提升。
1.强化效能政府建设。以实绩为导向,推动干部队伍系统性重塑,强化绩效考核,分层分类、考准考实干部履职表现。以通报亮晒、约谈提醒等形式,激励干部担当作为。依据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乡党委紧紧围绕“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总要求,多措并举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全体党员干部结合个人所学所思、所感所悟,将心得体会和工作思考分享交流,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邹桥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思路和务实举措,奋力谱写邹桥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2.强化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提案。全面推行政务公开,全年主动公开信息209条。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提升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水平,以政务公开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宣传教育,强化全民法治信仰,让法治成为全社会价值追求。
3.强化廉洁政府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正“四风”,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强对推行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共资源交易、村财乡管及“三重一大”等工作的监督检查,全力整治腐败和作风问题,进一步维护政治生态风清气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