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邹桥乡本届政府工作总结 邹桥乡人民政府 (2005年12月21日) 
 2002年至2005年,邹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乡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发展和谐平安邹桥,共创兴乡富民大业”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亲民、为民、富民为出发点,坚持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基础建设,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大力发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了非典、禽流感、台风和地震等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扭转了经济低位徘徊的局面,实现恢复性增长,取得了“十五”计划的辉煌发展局面,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 以经济发展为主线,财政增长和农民增收势劲增强 这几年,乡党委、政府带领全乡干群,紧紧围绕铸造德安发展新辉煌这个大局,狠抓经济增长,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一)、总揽大全局,提高财政收入,发展招商引资。 一是抓固定税收,财政收入新增长。据初步统计,2002年我乡全年共完成了财政总收入323105万元,其中国税106.681万元,地税307.046万元;2003年我乡全年共完成了财政总收入91.7万元,其中国税15.8万元,地税45.7万元,农业税31.46万元,完成总任务的115.57%,与上年同比增加18.1万元,增长24.6% ,农民人均纯收入2070元,比上年增加56元;2004年我乡完成财政总收入103.29万元,其中国税29.4万元,地税55万元,农业税18.89万元,超额完成任务20.89万元,完成总任务的126%;2005年截止11月份我乡完成财政总收入28.13万元,其中国税14.33万元,地税13.40万元,超额完成年初任务4.13万元,完成年初总任务的117.20%。 二是抓招商引资,培植税源新方式。招商引资是强乡之举,我乡领导一方面多次到广州、福建、浙江等地招商,并注重以情招商、信誉招商、以商招商。有江西利和电器、九江鼎丰科技、九江龙盛服装、九江鸿立食品等有限公司引进资金 万元,超额完成引资任务;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有邹桥木工板厂、胶木板厂、凯安鞋厂、轧花厂等数家民营企业新建投产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三是抓监管服务,民营经济新突破。去年我乡以强化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加强监管、确保安全生产为着力点,大力改善了企业周边发展环境,加强了跟踪服务措施,落实了扶持政策,促进了全乡个体企业增多,民营经济总量得到提升。浙江籍外商牟选芬在我乡石门村投资120万元兴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福建卞贞国老板投入150万元引进新生产线扩大了生产规模、刘木桂便民超市顺利开业、集镇街道两侧超市、农贸、餐饮、南杂店面、小型家俱厂及衣鞋加工店等红红火火、便民便利,均大大推动了我乡民营经济发展步伐。目前,我乡共有矿山、养殖、农副产品加工等11个民营企业,全年企业产值达1200万元(其中民营企业1080万元、第三产业120万元),年创利税59万元。 (二)、推广新科技,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农民增收。 这四年间,我乡在“扩规模、增特色,多培训、强服务”的思路下,大力发展大棚蔬菜、推广药材种植、突破畜禽养殖,进一步深入调整产业结构,取得可喜成绩。 一是大棚规模增长、特色品种增多。大棚种植大力推广“中都六号”辣椒、“甜王七号”西瓜、“青皮”苦瓜等优质高效品种。杨坊、邹桥大棚蔬菜示范带也初具规模(全乡共发展大棚蔬菜274亩,大棚822个)。 二是种养品种拓宽、农民增收明显。我乡积极鼓励农民发展生姜基地,2005年生姜种植面积已达300多亩,促使农民每亩增收500元左右;药材种植以适应性强、市场紧俏的川芎、白芍、腊梅、小茴香为主;林果业均以香椿、酸枣、苦楝、湿地松、杉树、桤树、小山竹、毛竹、早熟梨、板栗等品种为主,均促进了农民增收。家庭畜禽养殖规模也得到突破性提高。邹桥二组岑自红养猪150多头,张坑三组施艳娥养种鸽200余对。其它养鸡、养鸭、养鱼、养牛等专业户也逐渐增多。 三是科技意识增强、产后服务增效。我乡经常举办各类培训班,参加人员较多,印发农业科技宣传资料合计5000余份;成立了农经网站,上网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成立了邹桥乡农副产品流通公司,成立了邹桥乡民间流通协会,并多方跑订单、找销路,为农户提供销售西瓜、苦瓜、辣椒等路径,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二、以实事实办为基础,大力抓实惠民工程 我乡政府大力克服落实惠民政策的困难,竭尽全力做实惠民工程,争取为群众谋求更大利益。 (一)抓好建设、完善设施,“实事工程”惠民心。 我乡以创建“亲民、为民、富民”三民好班子建设为契机,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大办实事,狠抓水利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一是群众生产条件有改善。强化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倡导民办小水利,全乡新建库容1万立方米以上的水库10座,1万立方米以下水库8座,维修水库7座;争取老建项目资金29万元对付山陈至岩头山2.6公里村级公路进行了水泥砼路面工程;源口村12公里路面硬化工作已全面竣工,石门村16公里路面拓宽改造已完成,路面硬化工程正在着手进行。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有提高。多方筹资210万元,对集镇进行2公里砼路面改造并安装了路灯,亮化了邹桥乡集镇;完成付山、张坑、杨坊村部分组的人畜饮水工程7处,共投入资金近30万元(包括群众自筹资金),解决了这些组的村民饮水难问题,特别是付山村1、2、6、7组已找到了新的水源。 (二)谋求利益、关心群众,“惠民政策”暖民心。 一是集镇自来水得到全面改造。以前集镇居民吃河水,用河水,有段时间管道破漏,一天只有2小时有水,既不卫生,又不方便,群众意见较多,经乡政府研究决定,出资12万元,打机井抽地下水,重新铺设新管道3000余米,没有让群众出一分钱,现在24小时都有水供应。 二是库区移民问题得到全面解决。湖塘水库移民问题是多年来遗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库区群众总是不断上访,乡党委、政府以百姓疾苦为已痛,迎难而上,多次向县有关部门反映情况,引起县委、县政府的高度得视,并逐步得到解决.水淹青苗费7万元全部兑现,为源口村13组、14组、15组和17组新修简易公路7公里,解决了库区群众出行难的问题,还将逐步解决其它生活问题。 三、以全乡发展为重点,促进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我乡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积极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科教文卫、计生、基础设施、社会公益事业等工作力度,进一步夯实了发展所需的基础,促进了全乡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一)、政法搞好促平安。 四年来,邹桥乡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主,标本兼治,以本为主”的方针,以落实领导责任制为龙头,以加强综治网络建设和社会治安防范为重点,加强了乡、村、组三级综治组织建设,构建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成立了六支群防群治队伍,加强了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多次专项整治,严打黄、赌、毒,强化校、企周边环境治安,维护了重点村、重点路段和重点时期的社会稳定;对重点管理人员建全了档案,并落实了帮教措施,实行微机化管理,安排专人进行跟踪管理和服务;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大力推进政法队伍建设,加大综治力度,确保了我乡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安居乐业。 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始终注重对综治工作的集体领导,形成了“主要领导挂帅,分管领导协调、基层站所联动、发挥支部作用、动员群众参与”的工作格局,为加强我乡的综合治理工作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二是加大法制宣传力度。制作了大型综合治理及见义勇为方面的宣传牌,使维护社会稳定的意识深入民心;大力开展法律培训,几年来分别对乡村干部及青少年开展了法律培训、送法下村等活动,抓牢普法工作,通过法制宣传,人民群众的知法、守法、懂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 三是加强工作检查督促。乡党委坚持每年每季度专题研究部署综治工作,及时掌握全乡的综治动态,对党委关于综治方面研究决定的工作进行定期检查督促。 四是切实落实综治经费。乡党委、政府对综治经费实行实报实销,为综治办配备了微机,进行标准化建设,制作大型综治宣传牌,落实群防群治经费等,并确保综治专干岗位津贴到位,为我乡的综治工作开展提供了经济保障。 五是及时排处各种纠纷。充分发挥村级治保会、调委会功能,责任到人,上下联动,规范排查标准,严格排查程序,准确判断隐患,做到一个问题不漏、一个隐患不放;加强调处力度,做到一般隐患及时排除、重大隐患及时处置、重大事项及时上报。在处理各类纠纷中,坚持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方法到位、力量配备到位、感情服务到位。特别是对一些重大纠纷的调处,做到调前周密准备,调中灵活运用,调后跟踪服务,扎实切断不良连锁反应。四年来发生的各类大小纠纷,都得到了妥善调处,无一例纠纷上交,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 六是大力开展专项整治。我乡每年开展四次专项整治活动。一是扫黄打非禁毒专项整治;二是抗旱时期社会稳定专项整治;三是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整治;四是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每次专项整治活动都取得了较好成效。 总之,四年来我乡综治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达到了“四无一下降”:无一起刑事案件,无一起群体性事件和群众性纠纷械斗,无一人参加“法轮功”等邪教组织,无一起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治安案件明显下降,为我乡的经济长期发展创造了稳定环境。 (二)、信访解好促协调。 这几年来,我乡政府严格按照《信访条例》和《信访制度》办事,在信访接待工作中切实做到了坚持“可疏不可堵” “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当好百姓的参谋和媒介,把一些重要、重大问题处理的有条有理,极好的协调了党群关系。信访工作做到了稳扎稳打,健步步入新局面。 (三)、计生抓好促平衡。 经济要发展,人口要下降。这四年来,我乡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管理制度,为搞好计划生育,我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决实行计划生育“一票否决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切实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一是以良好风气影响人。在每年两个“集中服务月”中所反映出的风气甚好,以干部亲属为榜样,大多数计生对象都能主动去接收服务。我乡计生干部还不断加强与计生对象的沟通,要让群众真正理解现在计划生育工作不是放松而是转为以服务型为重,计划外处罚不是放轻而是从强制手段转为依法行政。 二是以广泛宣传教育人。我乡全面推进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不断加大力度,以“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为载体,以“四送四进”为纽带,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各村有固定的计划生育宣传栏,每月定期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科普知识;各主要交通道路连结处,设置较稳固、精制、温馨的计划生育宣传牌、标语;每村都有规范性、永久性标语。还举办了婚前学习班和乡党政班子成员、村支书、村专干等培训班,参加人员达共计1000人次,发放宣传专页共计8000余份,制作发放各种宣传品1200余份,把计划生育生殖保健等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在广大群众中产生了积极影响。这样便提高了服务质量,强化孕前管理,且每年开展四次环孕检,及时查处违反《江西省计划生育条例》和《计划生育法》行为,据统计,环检率达95%以上,计划生育率达90%以上,实现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二线”平衡。 (四)、文卫办好促发展。 文教卫生是关系到国家未来生死存亡的希望工程,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人才工程,也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基础工程,是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崇高的社会事业。 一是发展教育一刻不放松。我乡本着以学校教育为重点,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根本,切实把教育发展抓紧、抓好、抓实。2003年我乡教育系统全面促进“两基”教育,全乡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接受了省检查组的检查。2004年学校加大资金投入,严格校规管理提前实现上级要求的校园“三化八有”工程,并通过上级部门的验收。争取到陆辅仁基金会和龙山慈善基金会的支持,投资65万元新建中学教学综合楼,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改善卫生一刻不放松。卫生院加强了自身硬件建设和服务质量优化,公共卫生条件得的改善,医疗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我乡高度重视畜禽防疫工作,特别是今年兽医站的同志不分昼夜上门上户注射疫苗,维护了各户的家禽的安全。 2003年我乡的卫生事业也得到长足进步。在“防非”期间,医疗战线的白衣天使们冲在“防非”第一线,充分履得自己的神圣职责,为全乡“防非”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担起了巨大危险,夺取了“防非”工作阶段性胜利。公共卫生事业也跨上新台阶,“爱国卫生活动周”、春季灭鼠大行动、经常性的集镇卫生突击检查,都大大促进了各卫生区负责单位的责任意识,提高了全乡人民的公共卫生意识,改善了集镇卫生环境。 (五)、林业管好促绿化。 一是森林防火责任重于泰山。森林火灾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邹桥乡是森林火灾易发地区,乡党委、政府始终把森林防火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入防火期以来,严格执行县委下达的防火责任追究制,乡与村、组、农户签订了防火责任状,进一步明确防火责任,在重点防火期内,乡干部坚持全天候巡逻,并动用各种车辆,到各村、组进行宣传,全乡从未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事故。 二是林权改革利益在于千秋。2005年的林权改革是关系到全乡林农切身利益的大事,我们要将其作为“为民谋利”的大事来抓实、抓好,通过改革,不仅规范林权,更要使新制度下的林业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新的要经济长点,为百姓带来长远的经济收入。在全面落实“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四项原则要求的同时,抓好两个“重点”方面:1、稳妥推进山林改革。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规定和我乡林改实施方案要求,坚决抓好落实,该改的要坚决改,规范改,改到群众满意。其重点是做好有纠纷有争议山林的改革,要具体问题具体研究,慎重处置,达到即符合政策规定,又维护群众利益。2、及时抓好矛盾调处。林权改革中时时都有矛盾发生,建立矛盾纠纷排查机制,要预先防范,杜绝引发群体性纠纷争议,使改革顺利稳妥推进,达到预期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