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8-09-25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G25961-0302-2007-0001 责任部门: 邹桥乡

2007年邹桥乡政府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9-25 16:30
打印
    关联导读:

2007年邹桥乡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邹桥乡党委、乡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带领全乡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以发展和谐平安邹桥,共创兴乡富民大业为目标,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切入点,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一手抓经济发展,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大力发扬团结奋进、开拓创新、艰苦创业的精神,克服财政困难、自然灾害等带来的一系列不利因素的影响,取得了十一规划的辉煌发展局面,顺利完成了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经济发展态势好,财政增长后劲足。

07年,我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强乡、兴村、富民为目标,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和特色农业两大重点,全面促进开放型经济建设和百姓增收。

一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经济发展活力增强2007,我乡以招商引资为经济重抓手,充分整合内外资源,进一步强化安商举措,达到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全民招商,共完成招商引资入园项目1个,实际进资2000万元。外部资金的流入增添了境内经济发展的活力,为开放型经济深入发展拓实基础。二是全民创业氛围浓郁,民营经济异军突起。民营经济是本乡经济长远发展的基础和根本,民办企业是本乡经济发展的主流。乡党委、政府从加大政策引导力度、改善服务环境着手,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本地企业。进一步造浓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全民创业氛围。石门村境内建起了畲香园蔬菜加工厂,为群众创业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三是财政收入均衡入库2007年共完成税收48万元,(其中国税17万元,地税31万元),已完成全年总任务的112%

二、产业调整有特色,农民增收有实效。

农民要致富,特色产业是条路。为此,我们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搞好政策服务。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宣传资料以及会议等多种形式,向全乡广大农户宣传党和政府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各项惠农政策,使农民群众能够把握政策导向,从而进一步坚定靠特色农业致富的信心。二是搞好科技服务。我们在良种良法上做文章:及时调整品种,做到引进一批,培育一批,淘汰一批。在全乡推广了超级稻和优质杂交抗虫棉,推广的大棚蔬菜品种均以中都六号辣椒、无公害毛竽头等为主,药材均以川芎、白芍、腊梅、小茴香为主,林果业均以香椿、酸枣、苦楝、湿地松、杉树、桤树、小山竹、毛竹、早熟梨、板栗等品种为主,水产品以常规品种和中华鳖为主,在湖塘水库养殖翘嘴白七十余箱。及时推广科学种养技术。乡农民技术学校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期,参加人员达300多人次,印发农业科技宣传资料1000余份。并实行开班与分类实地指导相结合的办法,聘请有关技术人员集中培训,传授农业科技知识,以点带面,向全乡推广。还分别在杨坊、石门等村建立了大棚蔬菜生产、粮食生产、棉花生产、葡萄生产、食用菌生产、林果业生产,水产品生产示范等基地,涌现了一大批养鸡、养鸭、养猪、养鱼、养牛、养羊的专业户。三是搞好信息服务。我们成立了乡农业信息服务中心,上网为农民提供有价值的信息20余条。并及时与外商签订有关购销合同,根据市场要求,合理安排全乡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四是搞好资金服务。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乡农业办针对种养大户资金困难的现状,实行了农民贷款,从而进一步调动了群众抓特色产业的积极性。五是搞好产品流通服务。我们帮助民间组织成立了邹桥乡农副产品流通公司与邹桥民间流通协会,通过多方跑订单、找销路的方式,制订保底收购价格,帮助农户签订胖姜、蚕桑等购销合同,让农民从特色种养中受益。2007年,农民年人均收入比去年增加近200余元。

三、实事惠民凸显成效

乡党委、政府坚持以实干出政绩,从为民办实事中看执政能力为出发点,扎实办好实事为民谋利:一是抓好道路交通改造,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乡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加强农村道路建设的机遇,积极向上争取立项,并多方筹资,加大对我乡道路的改造力度。到目前为止,全长5.2公里的石门(原老堰头)村级公路已竣工,这势必会给当地的群众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二是抓好水利建设,夯实农业发展基础。水利是农业发展的命脉。乡党委、政府从增强农业长远发展后劲的高度出发,充分利用优惠政策,大力倡导民办水利。依托优惠政策,量力而行,不断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增强了我乡农业抗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同时紧紧抓住全国农田建设规划大好时机,全面调查核实全乡河道治理、扬水灌区改造、自流灌区改造等工程点并及时上报争取纳入国家项目。为全面改造我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后续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三是做好移民登记上报,提高移民生活水平。为解决群众(移民)后顾之忧,乡党委、政府根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抢抓机遇,抢抓时间,通过乡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仅用半个月时间就完成了全乡的移民登记工作,并得到了上级和群众一致好评。

四、社会事业和谐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不仅要经济强大富裕,也要精神文明丰富;不仅物质基础厚实,也要人际关系和谐。在千方百计促农民增收的同时,抓好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是为官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是重抓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年初,乡党委就提出,要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将综合治理、文明新风、计划生育等工作落实到村组。经研究,确定以源口村周家和付山斗笠曾家为示范点。到目前为止,全村六改四普及已全面完成,目前我乡新农村试点已通过省、市、县等检查组的验收。特别是县检查组对我乡新村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坚持开展了各种相关活动,树立良好的农村新风尚。

二是搞好综合治理与安全生产工作,确保社会稳定。首先,我乡抓住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这个重点,逐步建立村级矛盾纠纷日排查、周报送制度,及时化解重大隐患,维护社会稳定。今年上半年共调处纠纷10起,调处率达90%以上,调处纠纷中突发性的纠纷近10起,有跨年度原因、涉及面广的群体性纠纷3起,均在本乡得到妥善调处。并在处理过程中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方法到位、力量配备到位、感情服务到位,最终使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按照可疏不可堵原则做好群众上访工作,乡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接待群众来访百余人次,对群众提出的问题高度重视,认真释凝,全力解决,及时疏导了群众思想阻碍。同时,强化安全生产监督,做到专人负责,定期检查、突出检查、重要时期检查相结合,及时排查出各类安全隐患,并跟踪督促落实整改。

其次,完善防控措施,确保森林防火万无一失。面对我乡森林防火的严峻形势,乡农业办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森林防火的若干决定和县森林防火指挥部颁布的《森林防火戒严令》,严格按照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总体思路和广泛宣传发动、致力管住火源、严格责任追究、科学组织扑救的工作要求,制定森林防火方案与应急预案,强化责任。使责任层层分解,乡、村、组干部各负其责(包组包山头),形成众志成城,真抓实干的良好局面。也确保了我乡在火险等级高的天气里,火警频率低、火灾损失小、人员无伤亡的重大胜利。具体做法: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为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保护我乡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防火要求,结合本乡实际,农业办制定了切实可行的防火应急预案,调整了森林防火指挥部成员(书记任指挥长,乡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纪委书记、分管领导任副指挥长,乡直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任成员)。并实行乡干部与乡直单位包村联系制度,纳入行政干部年终考核指标。做到:一是积极宣传、预防为主;二是加强对联系村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和督导;三是一旦发生火情,及时组织扑救,做到打早、打小、打了,确保我乡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四是乡政府与6个行政村负责人签订了防火责任书,并纳入村干部年终考核重要指标。村与组、组与农户都签订了责任书,一旦发生森林火灾,各村委会负责人应迅速组织扑救,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先调动本村应急分队进行扑救,必要时报请乡森林防火指挥部调集其他分队支援。2、加强宣传,严防森林火灾。一是传达上级森林防火若干决定;二是安排部署了我乡的森林防火工作。各村委会要迅速成立防火领导小组,明确责任,搞好防火宣传,组建好一支义务扑火队,确定火情监测人员及报告人员;三是强调发生火情时,严禁痴、呆、傻、老、幼、病、残、学生进山扑火。四是进入森林防火期,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护林防火,播放防火条例以及火灾案件查处的情况,增强全乡人民森林防火的责任感。五是在全乡中小学校开展防火知识培训班,购置森林防火教材,对近200名学生进行宣传教育,第一是要求不要放火;第二是发现火情及时报告;第三是告诉家人注意防火。六是加强对往年火情多发区的监控。在交通主干道用铁牌立固定标语3幅,在全乡各显眼的位置刷写标语共200余条。各村委会与农户签订了防火责任书6000多份,发放森林防火宣传资料6000多份。3、检查督导,确保防火工作落到实处。我乡防火工作督查组于二〇〇七年九月二十日开始,对全乡6个行政村的防火工作进行了督查,内容包括防火领导小组与扑火队的组建,防火宣传,以及责任书的签发等。4、防火值班,责任到人。森林防火期内,乡森林防火指挥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所有指挥部成员通讯工具、各行政村值班电话、负责人电话一律24小时开通,确保发生火情能及时联络,组织人员进行扑救。乡政府防火指挥部安排了值班表,节假日不休息,乡林业站、各行政村防火值班安排到人,责任到人。

是计划生育强巩固。2007年计划生育工作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为宗旨。在乡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安排计生费用1.1万元。同时加大对计划生育政策宣传,每月用红纸写临时性标语8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功夫不负有心人,2007年我乡计生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全乡461名流动育龄妇女中有377人办了证,办证率达81.8%,未婚青年办证率达85%,寄回环孕检20张,临时性回乡做环检比率达95.4%

四是林权改革护民益。我乡林权改革已全面发证。到目前为止,已发放林权证3000余本。

总之,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全体干群同心协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奋力拼搏的一年,是硕果累累的一年,但还有不尽人意之处。如特色产业规模不大,科技含量不高,投入资金不足,优质的高附加值的特色产品少,不少农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差,市场意识和防汛、防火意识不强等等。成绩只能代表过去,今后我们会更加倍努力,为全面发展我乡经济,建设和而美、富而强的新邹桥而努力奋斗。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七日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