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亭镇2024工作总结及2025工作计划
一、2024年工作总结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更是全镇加压奋进、追赶跨越的重要之年。今年以来,全镇上下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聚焦“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的目标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蒲亭篇章。
(一)以提质增效为导向,经济运行承压回稳。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拿出超常举措,使出非常之力,依托诺德、浙南产业园的人脉、信息、市场资源,广罗信息,大力推介,进一步拓宽项目来源渠道,全力推动微点生物、卡洛合成革等一批高质量项目早日签约落地。要素保障支撑有力。一是持续优化税源结构,摆脱单一税收来源,增强风险抵抗能力,避免财税收入大幅波动。截至目前,蒲亭镇共完成财税收入1.51亿元,同比去年增长12.3%。二是按照县委最新的要求及指示,列出任务书、绘出施工图、排出时间表,主动在城市建设中扛大梁、做主力、当表率,大力推进妇幼保健院、附城加油站、德安古镇、养老服务中心等重点城建项目建设。
(二)以品质提升为重点,城乡面貌出新出彩。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以巩固卫生城为契机,以完整社区建设、无物业小区管理等工作为抓手,形成“社区引领、业主自治、公司服务”的小区物业管理模式,着力解决小区无人管理的城市难题。今年上半年共安排140组分类垃圾桶,实现村组和无物业管理小区分类垃圾桶全覆盖。环境整治推进有序。累计清理卫生死角200余处,清理“牛皮癣”小广告180余处,清理垃圾50余吨,清除破旧横幅10余条,清除毁绿种菜地块10余处,树立“禁止随意倾倒垃圾”和“公共用地严禁种菜”两种警示牌共200余块。
(三)以人民幸福为追求,生活品质持续改善。
集中整治扎实推进。我镇严格按照“四个聚焦”“九个方面”“六个项目化”要求,找准工作方向,明确工作重点,全面梳理排查问题,建立三张责任清单。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使用中核查四个村集体经济账务,发现合同管理不规范、报账程序不规范、未实现经政分离等方面共9个问题,目前已整改完成。在核查弱势群体补贴发放中发现存在多发4名残疾人两项补贴和1名老人高龄津贴的问题,以上补贴均已追缴到位。在安全生产领域中发现辖区存在3家企业消防隐患整改不实、2家企业无证经营的问题,后续将联合县消防大队、县市监局督促相关企业整改到位。民生保障提标扩面。坚持从细微处着眼,精准关爱困难群众,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持续加大救助力度、加强资金保障、提供精准帮扶,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今年以来,我镇动态管理低保人群共计500户865人,高龄老人补贴惠及1145人。累计发放城镇(农村)低保、特困(五保)补助资金310万元。
(四)以风险防范为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防汛救灾冲锋在前。今年防汛期间,蒲亭镇内涝情况严重,总计房屋进水386户,内涝小区13个,淹没农田、鱼塘近835亩,5处城区道路及道路交叉口积水严重,塌方点6个,围墙倒塌3处,转移群众24户32人。面对巨大防汛压力,蒲亭镇全体党员干部众志成城、冲锋在前,积极落实防汛物资、筹备抢险设备、组织抢险队伍、引导群众转移,整个防汛期间实现了“三个为零”——人员伤亡为零、重大险情为零、信访舆情为零。安全防线不断筑牢。先后完成九小场所火灾隐患排查及小生产加工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共摸排2263家九小场所,完成1022起问题整改,拆牌破网492个,改造防盗窗37个,清理消防通道55个。平安建设提质增效。2024年接待来访十余件;化解矛盾纠纷百余起;推动化解1件重点信访积案;及时解决“12345”举报热线群众诉求百余件;联同县委政法委开展“法治进小区”活动十余次;常态化开展反电信诈骗、安全感满意度宣传,累计宣传万余户,发放宣传资料万余份,实现区域平稳安定。
二、2025年工作计划
2025年,蒲亭镇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勇挑大梁的实际行动,为全县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一)聚焦产业发展,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硬实力。
坚持以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主线,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富裕蒲亭”。一是千方百计服务企业发展。常态化开展企业走访和政企恳谈,落实“亲”“清”政商关系理念,厘清政商交往边界,既与企业“相濡以沫”、坦诚交往,特别是在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雪中送炭;也坚守底线、心中无私,做到有事必应、无事不扰,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一心一意干事业、谋发展,做到有交集而无交易、有交往而无交换。二是全力以赴推进项目建设。牢固树立“一切围绕企业转,一切盯着项目干”的鲜明导向,加快推动重点项目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全力推进清世界净化水配套设备、混凝土桥梁、浙南合成革产业园、正业集团纺织材料等4个项目落地建设,以重点项目建设之“进”支撑经济发展之“稳”。三是不遗余力推动经济转型。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后,我镇将发挥政府部门信息资源优势,扎实开展重点企业走访活动,继续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出实招、下功夫,主动学习新理念、自觉融入新格局、积极探索新思路,为优化营商环境破障碍、筑坦途,以“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的危机意识,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谋企业之所谋,不断提高营商效率,以高质量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为我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二)突出内涵提升,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坚持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着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打造“秀美蒲亭”。一是提升村级经济成色。牢牢把握乡村振兴主旋律,促进牛角湾开发,在稳定各村固定资产出租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蒲亭镇毗邻城关的地理优势,通过开办村集体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各村集体经济。二是擦亮美丽乡村底色。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整治长效机制、整治成果巩固为抓手,继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着力抓好秸秆焚烧管控、围绕提升断面水质,实施博阳河附城段限钓、禁钓及畜禽禁养工作,全力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乡村振兴夯实基础。三是增添文旅融合亮色。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坚持特色化定位、差异化发展,加快生态优势转化,深化区域文旅合作,探索“德安古镇”协同发展模式,抢抓发展机遇,持之以恒推进文旅文创融合战略,努力让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形象“靓”起来,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三)聚力惠民工程,不断扩大民生福祉普及面。
坚持城乡焕新发展,以品质升级为抓手,实施好民生实事项目,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打造“幸福蒲亭”。一是倾心倾力兜牢民生底线。完善以基层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救助体系,规范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加大残疾人、孤儿、特困供养人员服务和保障力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严格落实各项惠民和救助政策,加快推进“幸福食堂”建设,配合德安县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开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二是不折不扣办好民生实事。坚持财力有一分增长、民生有一分改善,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民生实事项目,务必做到做好一件成功一件,成功一件惠及一片。促进政务服务更加贴近民意、符合民需,让便捷生活触手可及。做强“15分钟社区生活圈”配置,做好完整社区打造及老旧小区改造配合工作,推动公共服务更加均衡优质发展。三是用心用情丰富群众生活。繁荣发展群众文化事业,聚焦群众更高层次精神文化需求,加大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配送,发挥镇村农家书屋、文化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的文化惠民作用,补足群众精神食粮;扎实推进书香机关建设,教育引导干部勤学、善思、笃行,提升综合素养;持续点燃群众体育新热潮,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发挥群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为职工、青少年、妇女儿童等群体创造更好发展环境。
(四)坚持基层治理,不断筑牢和谐稳定强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着力抓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打造“平安蒲亭”。一是常态化抓好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持续开展各类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刻汲取近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教训,切实做好“拆牌、破网、清通道”,防一氧化碳中毒、防火宣传、飞线整治等各项安全生产工作。紧盯防火防灾、防汛抗洪、安全生产事故,提前谋划、做足准备、快速响应,不断提升蒲亭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二是系统化抓好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扎实开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访问题源头治理、特殊人群精准帮扶等工作,持续提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纵深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打好反诈“阵地战”,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组织网格员做好网格内各类服务管理基础信息采集及社情民意收集工作,实时梳理网格内群众诉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等各类动态信息,从中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把各种不稳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精准化抓好政务公开。扎实推进政务公开,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效能,提升政府公信力,坚持重大情况让人民知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把公众参与作为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引导公众广泛有序参与政府决策。要发挥好政务公开在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让党和政府的工作更加顺民心、合民意、惠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