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县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我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以志愿服务为基本形式,整合现有资源,创新方式方法,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
二、工作原则
1、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主旋律、凝聚正能量,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激发昂扬向上奔小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2、坚持为民服务。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宗旨,聚集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从他们追求幸福、快乐、满意的具体事情入手,坚持为民利民惠民,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在服务群众中教育引导群众,在解决问题中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坚持求实务实。针对群众的实际需要,结合重要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开展理论宣讲、政策解读、文艺演出、便民服务、科学普及等组合式活动,宣传群众最想听的内容,开展群众最喜爱的活动,讲解群众最想学的知识,提供群众最需要的服务,解决群众最闹心的难题,不断增强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温润心灵、温暖人心。
4、坚持重在实践。注重开展宣传教育与引导群众实践参与相结合,理论宣讲与技能传授相统一,群众“点单”与志愿者“接单”相衔接,既学习又实践,既明理又躬行,实现教育与实践的良性互动,让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在参与中体悟美好生活,提升自身素质。
5、坚持抓好重点。突出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等工作重点,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深入群众,既组织推动又带头实践,增强工作的感召力、覆盖面。加强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孤残儿童等困境儿童,帮助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农村长期在外务工人员,利用春节返乡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集中性文明实践活动,引导他们感受家乡新变化,为家乡发展作贡献。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全面领导,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调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资源整合和工作落实。
(二)抓好融入结合。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设工作纳入年度绩效考核,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引导实践所(站)积极稳妥、卓有成效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贯穿融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之中,在环境保护、乡风文明、社会治理等方面融入文明实践,培育树立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营造浓厚氛围。运用各类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强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活动的宣传报道,切实营造群众参与的浓厚氛围,及时总结推介文明实践活动的成功做法、鲜活经验,生动反映文明实践工作带来的新气象、新成效,反映群众的新生活、新风貌,为文明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四、工作内容
1、学习实践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干部群众领会掌握新思想的基本观点、核心理念、实践要求,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活动,采取群众听得懂、易接受的方式,加强干部职工群众教育培训,让干部职工群众更真切地领悟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更好地用于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2、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宣传阐释党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委部署措施、为民利民惠民政策,特别是要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把致富兴业、农村改革、民生保障、生态环保等与农民利益密切相关的政策讲清楚讲明白,让群众做政策的明白人。同时,以重要时间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生动活泼的形势政策教育、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注重把讲道理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与家乡的发展、群众的梦想、民族的振兴联系起来,不断增强群众的法治观念、法治意识。
3、培育践行主流价值。广泛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宣传教育,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深入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书香家庭”“好家风家训”等评选表彰活动,激励人们崇德向善、明礼重义、诚信务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持续推动移风易俗,集中整治红白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等不良习气,教育引导农村群众自觉抵制腐朽落后思想侵蚀,传播文明理念,弘扬美德义行,建设文明乡风。
4、丰富活跃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乐于参与、便于参与的文化活动,引导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用心用情用功抒写伟大时代,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具有浓郁乡村特色、充满正能量、深受群众欢迎的作品,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5、倡导文明生活方式。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组织群众从点滴小事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不文明习惯改起,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自己动手净化绿化美化家庭院落和公共空间,争做优美生活环境的创造者和守护者,运用多种形式宣传普及社会交往、文明交通、文明上网等方面的礼仪规范,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和规则,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发挥道德模范、新乡贤引领作用,开展星级文明户等推选培树活动,讲好家风家训和群众身边典型故事。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等不良风气,严厉打击非法宗教、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队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工作在场党委领导下进行,村党组织要把文明实践站建设摆上突出位置,纳入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党组织“一把手”要高度重视,亲自抓、带头做,层层压实责任。文明实践所(站)要明确1-2名专(兼)职人员,确保实践活动有人组织、常态化开展。
2、加强机制建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志愿服务网上平台开展文明实践活动,建立文明实践服务制度,严格遵守服务要求,协调解决困难和问题,指导督促各分场、彭山村各尽其能、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健全所派单—志愿者接单—群众评单的供需对接机制,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乡村振兴、扶贫开发、精神文明建设、党员教育、基层社会治理和基本公共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统筹协调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和社会组织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全面发力。
3、加强经费保障。强化经费保障,文明实践工作的基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主要用于文明实践活动运转的保障性工作,对文明实践活动开展好、反响大的给予支持,对工作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及时选树褒扬,对工作中担当作为、实绩突出的干部职工优先提拔使用。
4、加强考核监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根据志愿者服务时长和效果,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进行褒扬,强化对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工作的指导,对实践活动开展情况进行常态督查,定期考核评估,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实践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确保实践工作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