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磨溪乡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代表和列席同志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一、回眸2012,全乡干群同心合力,取得诸多发展业绩 过去的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各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和真诚拥护下,紧紧围绕 “抓落实、促发展、争示范、上水平”的总体要求,及“建设和谐幸福磨溪,争得磨溪应有地位”的奋斗目标,凝聚合力而攻坚克难,强化措施而真抓实干,全乡经济发展呈现出增速加快、质量提升、后劲增强、亮点增多的良好姿势,实现了经济社会的较好较快发展。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五个有”。 (一)综合实力有稳步增长。主要表现在“四个增长和四个增强”,即:一是财政税收大幅增长,实现财税总收入689.6万元,同比增长率达到130%,其中地方财税收入315.1万元,超额完成了县里下达的财税任务,乡本级可用财力得到增强;二是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整个年度全社会共完成14257万元,工业生产的保障功能得到增强;三是农民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977元,同比增长13.06%,农民消费的支付能力得到增强;四是争项融资大幅增长,2012年,共争取到园田化和水库、学校、卫生院、村部改造,以及村级、组级公路修建、硬化等涉农项目资金总计2478.37万元,各项事业发展的保障能力得到增强。 (二)招商引资有重大举措。一是成就表现方面。2012年,我乡招商引资摘得项目硕果。其中,投资5000万元的江西天禧电器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德安红冠服饰有限公司均已竣工投产;投资1.6亿元的正通铭金属有限公司主体工程完工,准备配置设备,预计今年4月份投产;投资6000万元的宏旺农业设备项目已签约;投资5000万元的天津宝迪集团肉鸡养殖场在我乡落户,主体工程已完工。二是服务企业发展方面。2012年,磨溪乡高度重视工业经济发展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和工作措施,制定班子成员“一联一”的定点联系制,提高服务企业水平。一年来为企业解决困难12起,帮助县内企业招工249人,成功申报1个规模以上企业(江西天禧电器有限公司),全年累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000万元。 (三)“三农”工作有显著成就。 2012年,全乡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1、农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取得扩大。其中,油菜播种面积6814亩,蔬菜3400亩,蚕豌豆200亩,其他经济农作物1200亩。2、土地流转工作顺利平稳进行。在稳定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去年全乡有序推进流转土地面积累计3664亩,并且未发生任何土地流转矛盾纠纷。3、农业产业化发展势头高涨。帮助南昌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我乡预计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00亩、养殖规模达30万羽的项目建设速度,去年共引进其在我乡投资3000万元。三是蔬菜基地建设。引进九江客商在磨车公路两旁建立占地100余亩的董家村大棚蔬菜高产示范基地,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管理方式,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4、农业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多方面争取到板垅水库维修、园田化、农村公路等26个涉农项目,总计投资达两千余万元。园田化工程正顺利施工,板垅水库维修工程完工大半,预计完工将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恢复灌溉面积26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00亩,新增蓄水能力55万立方,预计由此带动的粮食年增产将达480吨,年增加产值达124万。5、新村点经济建设如火如荼。去年,我乡董家村刘家赢得市县共建新村点,尖山村桃树湾、南田村南田铺、五星村源潭曾家分别赢得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南田村南田铺新村点以挖掘万家岭战役遗址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发展旅游和农家乐及小集镇商贸新型产业;尖山桃树湾成立早熟梨专业合作社,有5家种植大户,已成为该村的“一村一品”基地;五星村源谭曾家种植早熟梨62亩、蚕桑74亩,也都成立合作社,并通过蚕桑和早熟梨产业带动各项经济建设整体前行。 (四)乡村面貌有崭新变化。一是生态文明集镇亮点纷呈。去年我乡提出了“南北扩展,东西延伸,一河两岸,纵向发展”的总体规划,积极实践“落实四大重点工程、建造四大支柱产业”的建设目标,即:一是启动乡道升级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200万元,当前已竣工通车;二是新建中心小学“箭牌”教学楼,项目总投资136万元,预计今年7月份交付使用;三是自筹资金30万元落实卫生院职工宿舍楼改造项目,当前已投入使用,此外,积极向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申报了卫生院防疫保健一级大楼项目,预计投资170万,有望今年初期开工建设;四是筹建综合财政所、林管站、计生服务所等为一体的政府服务办公大楼,项目预计投资15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启动当中。五是发展苗木林果、蚕桑种植、大棚蔬菜、肉鸡养殖等四大特色基地,大力发展集镇主导农林特色产业。二是新型农村试点“旧貌换新颜”。我乡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高标准编制试点村总体规划。2012年,我乡下大力气完成了所有试点村的“三清六改”工作,新农村建设共投资106万元(包含村民筹资筹劳),拆除危旧房20栋、旱厕36个、旧猪牛圈舍11间,修建沼气池33座,普及太阳能65台,修缮2口池塘,硬化村主干道480米,修建排水沟 1360 米,改厕101户,改水117户,硬化、绿化、美化公共用地8050平方米,切实改变村容村貌,美化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向省环保厅申报的五星村源潭周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10万元,于去年10月通过省、市检查验收。 (五)惠民工程有全面推进。2012年,我乡积极办好惠民工程,民生民本得到持续改善。主要体现在:1、社会救助方面。共发放低保金50余万元、五保金12.396万元;投资近10万元修葺改造敬老院,投资近3万元为孤寡老人添置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日用电器,不断优化敬老院供养环境和条件,在全县敬老院项目管理评比中,磨溪乡始终名列前位;发放救济款4.35万元,优抚资金6万余元;发放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金34110万元;发放大病救助资金近4万元,实施农村困难群众、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惠及弱势群体100余户,争取补助资金110多万元。2、新农合和新农保方面。新农合参保人数为10854人,农户参保率为 98.8%。全乡总报销金额为382.2万元(其中:报销住院医疗费金额为334万元,报销人数1581人;报销门诊统筹金额为48.2万元,报销人数21759人),让老百姓的的确确得到了实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乡已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4271人,参保率为54.3%,缴费金额为695300元,并有1413人享受到新农保优惠政策,1479人领取了养老保险金。3、扶贫移民方面。共投入扶贫移民项目专项资金达164.92万元,2012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0个,项目资金67.42万元,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4、补贴政策方面。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资金79.76551万元、粮种补贴 36.8161万元;5、卫生医疗方面。积极开展农村免费体检,共免费体检2120人次。 二、迈入2013,我们将共识共为,奋力拓取赶超发展新成果 2013年全乡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农业立乡,工业强乡,开放活乡”的指导思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出发点,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重要抓手,以推进新型城镇化为战略契机,以改善民生、促进和谐、保护生态为落脚点,突出开放外联图强、产业结构升级、基础设施扩建三个重点。解放思想、统一行动,以更大的决心魄力推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新的更大跨越。 (一)围绕开放外联图强,在提升实力上鼓气加油 一是将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并指派一名班子成员专职服务入园在建项目,全程跟踪企业发展,对接企业需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同时,加强对已落户建成投产企业的后续跟踪服务,制定班子成员“一联一”定点联系机制,提高对企业服务水平,及时为企业解决好发展中的环境状况、资金困难、招工问题,积极做好亲商、安商工作。其中对于招工服务工作,将在全乡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摸底调查登记,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并运用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新进老出”的方式,及时进行数据增减维护。此外,今年,还将通过强化服务与沟通,让企业老板安心、省心、舒心在乡投资兴业,从而云集更多客商来乡落户。 二是将诚请流出人员回乡创业发展。让在外务工的乡亲了解家乡的变化,凝聚在外务工人士建设家乡的热情、智慧和力量,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分批次造访在外务工且有一定成就或业绩的优秀人士,鼓励他们回乡创业发展或发挥人脉资源的优势,商向家乡招,资向家乡引,为建设幸福美好家乡做出应有贡献。 三是将广搭财源平台以增强财政实力。广搭财源平台,积极加强与国税、地税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定期开展税源普查,强化税源监控,做到据实征收、依率征收,杜绝跑、冒、流、漏现象,确保税金全额到位,力争超额完成县里下达的1404万元财税任务,大大增加乡本级可用财力。 四是将积极争资争项以服务发展大局。进一步增强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宏观思维,考虑问题、申报项目要站得高、看得远,从我乡发展大局出发,完善项目包装、申报、调度和落实工作机制,谋划好项目类型和数量,强化项目施工和质量监管,积极搞好宏观调控,调动全乡各单位、各村组抓工程项目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力推进项目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二)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在发展势头上添砖上瓦 一是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升级。力推天津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乡投资项目早日建成,与已和我乡签约的投资6000万元的宏旺农业设备项目商讨早日投建,并积极引进其他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来我乡扎根发芽结果,带动全乡农户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主导产业、产品为重点,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实行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形成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农工商、农科教一体化经营体系,使农业走上自我发展,自我积累、自我约束、自我调节的良性发展轨道。 二是发展新兴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紧紧抓住县委县政府设立万家岭纪念园项目和加快其建设进度的政策和契机,编制和完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充分挖掘磨溪丰富的山水文化和历史文化内涵,做好各种旅游资源的包装策划与招商推介,提升文化旅游发展品质和效益。 三是强化农村专业合作社发展。在做好常规农业的同时,主抓特色促产业,继续发展蚕桑、早熟梨、苗木、板栗、养猪、养鸡、小山竹、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民成立特色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我乡注册专业合作社共有8个。 (三)围绕基础设施扩建,在改善民生上举手投足 一是建设生态文明集镇。根据集镇实际地理环境、人们居住文化特色、当前集镇面貌状况、现有产业经济基础,继续坚持“南北扩展,东西延伸,一河两岸,纵向发展”的总体规划,一是将集镇对岸、博阳河南侧近百亩土地纳入集镇新建镇区规划中来,树立磨溪新镇区观念;二是将董家村、磨溪村两个行政村的五个自然村纳入集镇整体规划中来,树立磨溪大集镇观念。 二是筹措以工代赈项目。多方面争取水库除险加固、园田化、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等专项涉农项目和资金,改善我乡农田水利、村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局面,为来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为磨溪经济社会整体赶超进位搭建平台。 三是加强新农村点建设。高标准编制农村总体规划,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工作来抓,加大主干道沿线村庄的整治提升力度,下大力气扩大农村“三清六改”工作面,打造秀美乡村建设带。继续拆除危旧房、旱厕、旧猪牛圈舍,修建沼气池、修缮种类池塘、硬化村主干道,改水改厕改渠,硬化、绿化、美化公共用地,切实改变村容村貌,美化人居环境,方便群生产生活。积极发展旅游和农家乐及小集镇商贸新型产业;以绿色生态为定位,大力发展 “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挥优势、突出亮点,活跃农村经济,确保农民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此外还要积极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改善生产和生活方式,解决柴草乱堆、脏水乱泼、垃圾乱倒等现象,大力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加强“两所一队”建设,不断完善农民建房管理机制,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行为。 四是促进公路改造升级。积极推进网化工程、大中修改造及安保工程建设,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实现村村通,扎实开展"管理养护年"活动,努力实现畅安舒美的农村公路通行环境村。 此外,还将认真谋划安全维稳、医疗保障与服务等民生民本基业,保平安促发展、惠民生聚民力,借助外力也要启动内力、挖掘潜力,抢时间、争速度一抓发展到底。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十分繁重,要狠抓招商强服务、广搭平台积财力、改善基础壮产业、保护生态显魅力、发展事业惠民生、做响文化强旅游,着力打造生态环境美丽乡、农业产业特色乡、抗日胜地旅游乡、民生工程先进乡,但意义却十分重大,因为美好画面令人憧憬、奋斗目标令人振奋,新的一年是推进磨溪“新起点、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们有交通瓶颈、有观念障碍,存在资源匮乏、存在区位劣势,面对紧迫的发展形势,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要么甘愿落后,要么加快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凝心聚力、振奋精神、把握机遇、蓄足后劲,不空谈、重落实、出实招、求实效,真抓实干地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为实现磨溪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