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12年我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全乡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生态磨溪,争得磨溪应有地位”的奋斗目标,坚持争资争项,多搭平台拓财源,真心为民办事,安心为民服务,全面加快进位赶超步伐,争做磨溪百姓满意、上级领导满意、干部群众满意的政府。 一、招商引资摘得项目硕果,财税收入稳步增长 我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招商,并指派一名班子成员专职服务入园在建项目,全程跟踪企业发展,对接企业需求,全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在强化项目建设的同时,我乡积极做好亲商、安商工作。加强对已落户建成投产企业的后续跟踪服务,制定班子成员“一联一”的定点联系制,提高企业服务水平,及时为企业解决发展中的困难。通过强化服务与沟通,让企业老板安心、省心、舒心在乡投资兴业,从而云集更多客商来乡发展。截至目前,我乡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投资5000万元的江西天禧电器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的德安红冠服饰有限公司均已竣工投产;投资1.6亿元的正通铭金属有限公司主体工程完工,准备配置设备,预计2013年4月份投产;投资6000万元的宏旺农业设备项目已签约;投资5000万元的天津宝迪集团肉鸡养殖场在我乡落户,主体工程完工。此外,为让在外务工的乡亲了解家乡的变化,为凝聚在外务工人士建设家乡的热情、智慧和力量,我乡于今年3月组织全体乡村干部分批次造访了在外务工且有一定成就的优秀人士,鼓励他们发挥人脉资源的优势,商向家乡招,资向家乡引,目前已取得良好的反馈效果。 在广搭财源平台的同时,今年,我乡积极加强与国、地税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定期开展税源普查,强化税源监控,做到据实征收、依率征收,杜绝跑、冒、流、漏现象,确保税金全额到位。截止到12月底,我乡共完成财政收入689.6万元,其中国税374.5万元,地税315.1万元,比去年净增400万元,超额完成县下达的财税任务,乡本级可用财力大大增加。 二、“三农”工作成就显著,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一)农业重点工作取得长足进步。一是三冬工作。目前全乡三冬工作已全面扎实开展,油菜播种面积已达6814亩,各村公路两边形成百亩连片现场绿肥1200亩,蔬菜3400亩,蚕豌豆和小麦400亩,其他农作物1200亩。现已完成“大户造林”1800亩整地打穴任务。园田化工程正顺利施工,板垅水库维修工程完工大半,工程完工后,预计新增灌溉面积1200亩,恢复灌溉面积26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1500亩,新增蓄水能力55万立方米。预计粮食年增产将达480吨,年增加产值达124万。二是土地流转工作。在稳定现行土地承包经营政策的前提下,我乡积极鼓励大户承包经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工作。今年全乡累计流转土地面积3664亩,没有发生一起土地流转矛盾纠纷事件。三是蔬菜基地建设。今年4月我乡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进九江客商来乡发展大棚蔬菜产业,在磨车公路两旁建立董家村大棚蔬菜高产示范基地。该基地占地100余亩,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的管理方式,生产绿色无公害蔬菜,销往九江、南昌等地。目前该基地蔬菜产品供不应求,市场前景看好。四是农民建房管理。成立磨溪乡两所一中队,全面规范农民建房管理。严格按照磨溪乡总体规划要求,通过联审会议研究农民建房申请,坚决做到农民建房先批后建。在执行过程中落实一户一宅和占地平衡制度,在日常巡查中,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房现象,建立奖惩制度。 (二)农业产业化全面发展。在做好常规农业的同时,我乡主抓特色促产业,继续发展蚕桑、早熟梨、苗木、板栗、养猪、养鸡、小山竹、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为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我乡引导农民成立特色专业合作社,目前,我乡共注册专业合作社8个。为促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我乡积极引进农业龙头企业来乡落户,2011年南昌宝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来乡投资发展。该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占地100亩,养殖规模30万羽,建成后将对全乡肉鸡养殖特色产业有极大的带动辐射作用。为积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后劲,我乡积极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全年多方面争取专项涉农资金和项目,共争取到板垅水库维修、园田化、农村公路等26个涉农项目,总计投资达两千余万元。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乡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局面,为来年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年,我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977元,同比增长13.06%。 (三)生态文明集镇亮点纷呈。我乡根据集镇实际地理环境、人们居住文化特色、当前集镇面貌状况、现有产业经济基础,今年提出了“南北扩展,东西延伸,一河两岸,纵向发展”的总体规划,一是将集镇对岸博阳河南侧近百亩土地纳入集镇新建镇区规划中来,树立磨溪新镇区观念;二是将董家村、磨溪村两个行政村的五个自然村纳入集镇整体规划中来,树立磨溪大集镇观念。同时“落实四大重点工程、建造四大支柱产业”的建设目标。一是启动乡道升级改造工程,该项目是经省级有关部门批准,项目总投资200万,已于10月16日开工建设,预计年前竣工通车。二是新建中心小学“箭牌”教学楼,项目总投资136万元。该项目于今年7月开工,预计明年7月交付使用,建成的教学楼共3层,使用面积达近千平方米,极大地改善了几百名师生的教学环境。三是落实卫生院职工宿舍楼改造项目。为改善卫生院全体职工住宿条件,自筹资金30万元改建卫生院职工宿舍楼,目前已经竣工投入使用。同时,积极向上级卫生管理部门申报了卫生院防疫保健一级大楼项目,预计投资170万,有望明年初期开工建设。四是筹建综合财政所、林管站、计生服务所等为一体的政府服务办公大楼,项目预计投资150余万元,目前该项目正在启动当中。五是发展苗木林果、蚕桑种植、大棚蔬菜、肉鸡养殖等四大特色基地,大力发展集镇主导农林特色产业。 (四)新农村点“旧貌换新颜”。2012年,我乡共有尖山村桃树湾、南田村南田铺、五星村源潭曾家三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和一个董家村刘家市县共建新村点。我乡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中心工作来抓,高标准编制了试点村总体规划,下大力气完成了所有试点村“三清六改”工作。全年新农村建设共投资106万元(包含村民筹资筹劳),拆除危旧房20栋、旱厕36个、旧猪牛圈舍11间,修建沼气池33座,普及太阳能65台,修缮2口池塘,硬化村主干道480米,修建排水沟 1360 米,改厕101户,改水117户,硬化、绿化、美化公共用地8050平方米,切实改变村容村貌,美化人居环境,方便群众生产生活。2012年,全乡新农村点亮点纷呈,南田村南田铺新村点以挖掘万家岭战役遗址历史文化为切入点,发展旅游和农家乐及小集镇商贸新型产业;尖山桃树湾成立了早熟梨专业合作社,有5户大户,并成为该村的“一村一品”基地;五星村源谭曾家有早熟梨62亩、蚕桑74亩,并都成立了合作社,通过蚕桑和早熟梨产业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整体推进。董家村刘家今年新发展蔬菜大棚基地200亩,成为我乡乃至全县最大的大棚蔬菜基地之一。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民本持续改善 (一)计生服务有优化。围绕“强基础、升质量、抓落实、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坚持依法行政、文明执法,积极开展规范生育秩序的治理,通过全乡上下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基本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任务,为磨溪乡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2012年度,全乡总人口13065人,已婚育妇女2821人,全年出生人口198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75.8%,出生性别比为117.6。结扎87例,其中纯女户结扎9例,人流引产17例。完成“两非”案件1例。“非诉执行”完成2例。征收社会抚养费83.1万元。完成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28对。二女户进社保续保55人,新增加9人,绝育术奖励2人。计划生育家庭免费参加新农合481人。 (二)民政工作有民心。在社会管理方面,磨溪乡按照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地开展勘界工作,截至2012年12月30日,磨溪乡勘界工作已完成踏届、核届、商界及裁届等工作,已经会同毗邻乡镇联合签订边界协议书并已上报审批。在社会救助方面, 2012年,全乡共发放低保金50余万元、五保金12.396万元;投资近10万元修葺改造敬老院,投资近3万元为孤寡老人添置洗衣机、冰箱、空调等日用电器,不断优化敬老院供养环境和条件,在全县敬老院项目管理评比中,磨溪乡始终名列前位;发放救济款4.35万元,优抚资金6万余元;发放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金34110万元;发放大病救助资金近4万元,实施农村困难群众、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惠及弱势群体100余户,争取补助资金110多万元。此外,我乡共投入扶贫移民项目专项资金达164.92万元,2012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20个,项目资金67.42万元,基本做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 (三)殡葬改革有序进行。为加强对殡葬改革工作的领导,我乡第一时间成立了专门的殡葬改革领导小组和殡葬改革执行小组。为迅速使殡葬改革政策家喻户晓,我乡及时召开了殡葬改革动员大会,印发了《德安县殡葬改革工作实施细则》、《关于违反殡葬改革相关规定的处置意见》、转发了《德安县殡葬管理实施办法》,下发了殡葬《倡议书》及《殡葬改革宣传问答》,在人口集聚地,刷制永久性宣传标语,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提高人们对殡葬改革知识的知晓率。为强化殡葬改革的推行力度,我乡成立了殡葬管理执法队伍,并定期对各村组殡葬改革推行情况进行巡逻督查。与各村签署殡葬管理目标责任状,制定了殡葬改革的村规民约,引导村民革除丧葬陋习,倡导村民实行绿色殡葬。 (四)招工工作有进展。2012年,通过调整招工工作领导小组,每村配备1名劳动保障协管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制定了《磨溪乡2012年度招工工作方案》,明确工作重点,任务全面分解;采取将招工工作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评,实行定期调度制,召开外来媳妇、外来人员座谈会等多项举措,做好招工宣传,全力服务企业招工,全年共帮助县内企业招工249人,组织了200余人参加全县的春季招聘活动。同时对全乡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展摸底调查登记,建立劳动力资源台账,并运用计算机实行动态管理,通过“新进老出”的方式,及时进行数据增减维护。全乡共有劳动力5106人,其中男性3069人,女性2037人;高中以上文化85人,高中文化343人、初中及以下文化4678人;县外务工2501人,县内务工2605人;就业愿望189人。 (五)其他工作有民生。2012年,我乡新农合参保人数为10854人,农户参保率为 98.8%。全乡总报销金额为382.2万元(其中:报销住院医疗费金额为334万元,报销人数1581人;报销门诊统筹金额为48.2万元,报销人数21759人),让老百姓的的确确得到了实惠;积极开展农村免费体检,共免费体检2120人次;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目前,全乡已参加新农保的人数为4271人,参保率为54.3%,缴费金额为695300元,并有1413人享受到新农保优惠政策,1479人领取了养老保险金;落实粮食、综合直补资金79.76551万元、粮种补贴36.8161万元;在2012年度征兵工作中,我乡向武装部共送检28人,其中体检合格者20人,向部队输送新兵7人。值得一提的是,我乡今年开展了乱砍滥伐集中整治和非法开采煤矸石集中整治行动,捣毁非法烧炭窑4处,查处煤矸石10余次,对不法分子起到了极大的威慑作用,保护了磨溪乡的青山绿水;向省环保厅申报的五星村源潭周家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总投资110万元,于2012年10月通过省、市检查验收;关工委、妇联、共青团、统战等工作全面发展。 四、社会环境和谐稳定,公众安全感满意度提高 今年我乡社会治安形势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信访案件和重特大刑事案件,为我乡经济社会发展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提升了公众安全感满意度。一是在综治维稳上下功夫。我乡综治工作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期间基层安保工作的宏伟目标,不断创新农村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努力构建新形势下治安防控体系,狠抓基础建设,全年投入综合治理专项经费5万多元,主要用于综治办办公室规范化建设、用于各种疑难案件纠纷的化解和先进单位、先进个人的表彰,在重点路段设置了16个监控探头,全县首个落实电话联防,为群众布下一张安全网。坚持每周排查一次,全面梳理,调解了一批时间跨度长、多次调解无果和群众因调解不满反复上访的纠纷。5月份全县综治志愿者队伍和平安信息示范村建设现场会在我乡召开,8月份市半年检查对我乡综治志愿者队伍建设给予了高度评价。二是在安全生产上强措施。与辖区内6个中小学(幼儿园)及各生产经营单位都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认真开展幼儿园接送学生车辆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为主,紧抓不懈。清明、端午、五一、十一及党的十八大等重大节假日前对窑厂、加油站、学校等重点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检查,确保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坚决杜绝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运输和燃放事故,确保全乡烟花爆竹领域安全稳定。三是在信访稳控上做文章。强监管,做好重点人员防范和稳控,全力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今年以来,我乡面临着超期服役老兵、代课教师转正和“两江”移民三个重大信访问题,我乡千方百计采取多种措施,全力以赴做好稳控工作,确保了党的十八大期间无重点人员上访。一是全面落实党委书记、分管领导、蹲点领导、包村干部、村支部书记“五位一体”责任体系。将重点人员稳控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充分发挥村级第一道防线作用,规定村有上访的,由村干部陪访。三是注重交流沟通和解决实际困难。全年共组织蹲点领导和村干部与重点人员面对面的交流2次,切实听取他们的倾诉,对切实因生活困难的2户重点户进行了走访,并发放了救助款。四是在应急管理上强保障。2012年,我乡先后制定了《磨溪乡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磨溪乡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应急预案;认真做好重要节日、重大事件期间的值守应急工作,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等特殊时期,严格执行值守制度,实行领导带班,安排工作能力强、经验丰富的同志值守;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共青团和民兵等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配全应急保障物资和装备,确保应急物资随时调用,便于及时处置突发事件所需。 过去的一年,虽然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离上级领导、群众的需求还有差距;展望2013,我们希望满怀、斗志昂扬。新的一年,是推进磨溪“新起点、新跨越”的关键之年,我乡将狠抓招商强服务,广搭平台积财力,改善基础壮产业,保护生态显魅力,发展事业惠民生,做响文化强旅游,着力把磨溪打造为生态环境美丽乡、农业产业特色乡、抗日胜地旅游乡、民生工程先进乡。美好画面令人憧憬、奋斗目标令人振奋,我们将凝心聚力、真抓实干、蓄足后劲、厚积薄发,朝着目标去努力奋斗。 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我乡将紧扣“十二五”规划,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重点做好招商引资、“三农”、新农村建设等相关工作: 一是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着力点,稳步促进经济增长。积极做好入园企业的服务工作,围绕县“五大产业”招商,重点引进技术含量高、环境污染小、产业结构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并做好宏旺农业设备项目和宝迪集团肉鸡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 二是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稳步推进集镇新农村建设。围绕“南北扩展,东西延伸,一河两岸,纵向发展”的总体规划,抓好生态文明集镇建设,做好2013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的各项工作,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村落-社区建设进程。 三是以现代农业为方向,促进农民实现共同富裕。依托土地流转机制,做好现代农业开发这篇大文章。以五星村的蚕桑,尖山村的早熟梨,磨溪村的板栗和苗木,宝泉村的棉花、董家村的蛋鸡、蔬菜等为主导产业,增强特色农产品的宣传力和竞争力,力争新注册绿色食品、无公害商标,逐步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实现集体经济全覆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共同富裕。 四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统筹开展各项工作。重抓计划生育,维持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确保我乡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切实维护社会稳定,继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安定的发展环境和社会环境;同时认真做好民政、教育、卫生等各项工作,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施好民生工程,以崭新的姿态,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