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德安县林泉乡通过“马铃薯+水稻轮作”,提高农田利用率、增加农户收入、助推农业发展,同时也让原本“空档期”的荒田成为丰收田。

在德安县林泉乡林泉村,只见一台台马铃薯收获机在田间地头来回穿梭,将深埋地下的马铃薯挖掘出来,铺展在地面,村民们紧随其后,将翻掘出来的土豆分拣、装袋、搬运、装车……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我今年一共种了400余亩马铃薯,马铃薯选用了大西洋品种,主要优势个大均匀,淀粉含量高,产量高,亩产能达到2200公斤左右,今年收益比较好,比去年亩产增长了三四百斤左右,这些收上来的马铃薯都会被送到本县和邻县的食品加工厂进行加工,成为各种美味的食品,销路是不愁的,而且收益还很可观!”种粮大户王能喜开心地说。

据悉,林泉乡持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冬闲土地空档期,通过宣传推广、邀请江西省、福建省农业专家到林泉乡进行技术指导等举措,引导带动不少种植大户发展稻薯轮作,进一步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头年12月份水稻收割完,就播种马铃薯,来年在完成马铃薯采收后,再平整土地,泡田、打浆种植水稻,实现薯-稻轮作模式。这种种植方式不仅丰富了农作物的种植种类,而且显著提升了耕地的粮食产出率。马铃薯的种植与销售不仅为种植户提供了新的经济来源,促进了农户增产增收,同时也扩大了粮食生产能力,为保障国家粮食稳定供应和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林泉乡党委委员、副乡长潘熙鉴说。
林泉乡通过创新探索“稻+薯”轮作的种植模式,实现一地两用、一年两茬,前茬稳粮、后茬增效,既解决了土地季节性闲置的问题又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有效种植“空窗期”,真正让“农闲田”蝶变“增收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