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政策文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12-29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0298 责任部门: 德安县丰林镇

关于印发《德安县全面落实“5210”工作目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12-29 16:46
打印
    关联导读:


关于印发《德安县全面落实“5210”工作目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场),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

《德安县全面落实“5210”工作目标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已经德安县“三大攻坚行动”总指挥部第一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德安县“三大攻坚行动”总指挥部办公室

2023年9月21日        

德安县全面落实“5210”工作目标

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好市委、县委“三大攻坚行动”工作部署和县委十九届五次全会精神,全面落实“5210”工作目标,推进全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省委十五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全省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县委十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把工业经济作为强县之基、立县之本,不断推动全县制造业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层次迈进,确保县委十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落地见效。

二、总体目标

1.在产业体系上进一步完善。全面实施制造业“5210”行动,即壮大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建材、新能源等5大制造业产业链,重点打造纺织服装、装备制造(金属结构)2个省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力争全县规上工业营收年均增长10%左右。

2.在规模质量上进一步提高。力争到2025年全县规上工业营收达到1000亿。力争到2025年富煌钢构营收过百亿,彰沅金属、英利能源营收过50亿,江西邦展、德鑫纺织等营收过10亿,富煌钢构、天宝矿业、上好佳、德鑫纺织等企业税收过五千万,万年青、南方新材料、永飞矿业等企业税收过亿。

3.在转型升级上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每年提升2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0%以上。力争到2025年,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7家以上,省级专业化“小巨人”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3家,独角兽(潜在、种子)、瞪羚(潜在)企业达到4家。大力支持服务型制造企业建设,力争2025年全县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达到1家以上。

4.在创新引领上进一步凸显。持续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双强攻”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每年增长30%以上,每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3家以上。规上工业R&D经费支出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省市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研发机构的达到40%以上。

5.在数字赋能上进一步突破。2025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46%以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县GDP比重达12%以上。完成数字经济重点项目建设50个,培育产业数字化典型企业30家,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20个以上,其中,获得市级以上典型应用场景示范10个以上。全县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入全市第一方阵,全力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县,使德安成为全市打造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的重要平台。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主导产业壮大行动。纺织服装产业,力争到2025年初步形成纺纱200万锭、高端织机3万台,染整50万吨、成衣1亿件的产业规模,产业营收突破300亿元,建成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推进全县纺织服装产业向时尚化、高端化、智能化迈进。装备制造产业,大力发展金属结构制造业,扩大精密制造、通用零部件制造业规模,打造现代金属产业园和智能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成省级装备制造(金属结构)产业集群示范园区,力争到2025年产业营收突破2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积极融入京九电子信息产业带,大力扶持电子元器件、液晶面板、产品零部件、功率器件等重点领域项目,确保到2025年产业营收达到100亿元以上。进一步健全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运行机制,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链长,其他县领导担任各重点产业链链长。“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推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融合发展,每年常态化开展产销、产融、人才、技术等对接活动,全面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牵头单位:科工局,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商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人社局、县发改委、县住建局、县中寰集团、各企业服务单位

(二)实施产业升级攻坚行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深入推进纺织服装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全县纺织服装产业由“低端制造”迈向“高端智能”。充分发挥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作用,提升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转型进程。装备制造产业,围绕富煌钢构、彰沅金属等龙头企业,依托江西省钢结构协会,不断壮大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建材产业依托万年青水泥等龙头骨干企业,推动水泥产业向骨料、商砼、装配式建筑等进行“垂直一体化”扩张,形成“砂石骨料+水泥制造+预拌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部件”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聚焦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推动规模倍增与能级跃升。电子信息产业要加快中微科技等项目建设,推动华旸科技、德捷智能科技、智航科技、润木机器人、中基等项目达产扩能。新能源产业,以英利能源为重点,加快高效太阳能电池等项目投资,不断做大光伏产能规模。牵头单位:科工局,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自然资源局、县发改委、各企业服务单位

(三)实施招大引强突破行动。突出重点产业招商。围绕三大主导产业和“链主”企业积极引进一批关联企业、关联项目,推动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增强产业发展的接续性和竞争力。突出重点对象招商。深入实施“三企入德安”活动,以“三请三回”为抓手,依托商会等组织,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亲情招商等活动,力争在引进国企行业龙头、重点外资企业、知名民营企业上取得突破。突出重点区域招商,积极对接承接珠三角、闽东南三角、长三角、成渝经济区等经济发达地区项目,落户企业。按照“映山红行动”要求,瞄准待转移的新兴行业中上市公司和本土优质企业,“借壳上市”快步走、“培育辅导”健步走,双管齐下,攻坚克难。突出创新方式招商。加快推进科创中心、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布园、满园”品质提升行动。以要素完备保障和资源精确配置,招大引强、升级示范。突出新兴行业招商。加强专业招商,培养锻炼懂产业、懂企业、懂客商的专业招商队伍,紧盯一批战略新兴行业项目,瞄准新材料、新电子、新装备、新能源等新兴行业中的优质企业,加大招商力度,持续优化我县产业结构。力争到2025年新引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50个以上。牵头单位:商务局,责任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等〕

(四)实施重点项目提速行动。持续开展工业领域“项目大会战”,以重大产业链龙头项目为牵引,形成“储备一批、开工一批、竣工一批”的项目梯次推进格局,跑出项目建设“加速度”。每年统筹实施30个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0个投资过500万元技术改造项目。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服务,聚焦签约项目赋码率、赋码项目开工率、开工项目入统率、竣工项目投产率、投产项目入规率、入规项目拉动率“六率”,实现项目签约、开工、竣工、投产到达产一体化有序无缝推进。强化项目调度督查。按照“五个一”要求推进项目建设,即每周由项目挂点县领导到项目现场进行调度一次,每月由县委书记、县长现场调度一次,每季度对项目推进情况进行分析一次,每半年进行一次项目督查通报,年终进行考核。牵头单位:发改委责任单位:县科工局、县高新区各企业服务单位等〕

(五)实施优质企业培育行动。聚焦“高大上”、深耕“链群配”,靶向招引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加快推进中微半导体、德鑫纺织二期、邦展二期、观品集团、聚泵实业、恒洲纺织、毅昇纺织等重点项目建设。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成立全县百亿企业培育壮大驻企帮扶工作组,优选懂经济、知产业、善操作、敢担当、能吃苦的优秀青年干部作为驻企帮扶工作组成员,全程负责百亿企业培育推进工作,加快推进重点企业项目建设,支持企业规模翻番倍增、裂变扩张,着力培养一批产业发展的“领头羊”。增强创新平台,实施科技创新平台载体扩量提质增效工程,培育一批省、市“揭榜挂帅”和重点研发项目,力争打造省级平台载体2个以上、市级平台载体7个以上,科创中心、蒲亭数字经济孵化园争创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大力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推进盛世创业股改及南方锅炉赴北交所上市。牵头单位:科工局,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金融办、各企业服务单位等〕

(六)实施新增规上扩量行动。加强工业企业扶持培育工作,鼓励、引导、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以近规企业为重点,建立拟升规企业培育库、退规风险企业库、在建项目库、上下游配套企业库,全力打好“升规入统攻坚战”。扎实开展惠企纾困工作,支持企业开展项目建设,实现技改升级、产能扩张,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发展壮大。力争到2023年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185户以上,2024年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00户以上,2025年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220户以上。充分发挥全县工业经济监测预警工作专班的作用,统筹好园区、科工、各乡镇及服务单位等各方面力量。每月召开工业专班例会,分析升规入统工作形势,研判目标完成情况,确保工作按时序推进,遇有问题,及时研究有效的应对举措。积极鼓励存量企业年度“升规”、增量企业月度“上规”,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在财政资金、税费奖励、金融对接、要素保障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同时,加强对升规政策、工作流程的研究,确保工作细致、精准、高效。牵头单位:科工局,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统计局、各乡(镇、场)等〕

(七)实施企业质量增效行动。强化“亩产论英雄”导向,进一步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机制,开展“节地增效”行动,推进“标准地”建设,促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坚持一手抓增量优化,招引建设含金量高、含新量高、含绿量高、含碳量低的优质产业项目,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发展,尽快形成新增长点;一手抓存量提升,倒逼单位产出效益低的企业通过追加投资、并购重组、整合改造等方式提升效益,或者通过闲置处置、关停淘汰等方式腾出资源要素,持续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推动低效工业企业加快实施转型或退出,清理处置闲置低效用地,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增长10%以上。加强绿色化改造。落实全市“1+3”工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推进我县建材等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加强能源管理。加大重点耗能企业能源绿色转型力度,强化节能监察,推进节能诊断服务,开展节能电机能效提升行动;推行合同能源管理,鼓励企业自备电厂实施清洁能源替代。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淘汰落后产能三年行动计划,严格常态化执法和强制性标准实施,依法依规出清落后产能。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着力打造一批绿色发展标杆,力争到2025年,建成省级以上绿色工厂7家。牵头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责任单位:科工、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等〕

(八)实施“数转智改”赋能行动。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坚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结合《德安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科创中心为平台,推动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全力创建数字经济示范区。培育数字核心产业发展。聚力“电子元器件”基础赛道,进一步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纵深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不断实施数字经济产业满园扩园行动,聚优成势,加快聚集。扎实做好软件与信息服务。坚持“应用导向、精准培育、特色推进、平台拓展”发展思路,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创新应用,推动全县软件服务业蓬勃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围绕德安县“1+3+N”产业格局,持续实施智能制造升级工程,以主导产业为引领推动产业数字化,发挥“头雁”效应,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鼓励重点企业加强5G规模化应用、工业互联网建设,引导企业积极推广应用“5G+工业互联网”项目,建设5G智能化工厂,大力推进数字化改造项目。夯实数实融合工作推进基座,持续做好“两化”融合工作,积极鼓励企业上云赋智。加快江西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1+2+3+N”数字经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首位产业与数字经济双向赋能,以亿阳纺织、南方粘扣、华远针织等企业为重点,努力打造纺织产业数智化标杆,推进全流程数字化。大力实施智能制造,以“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为重点,建设一批智能制造单元、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数字化车间)。到2025年,实现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上云全覆盖,两化融合贯标企业数突破25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数字化车间)20家,智能制造标杆企业10家。牵头单位:科工局,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数字经济发展中心、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各乡(镇、场)等〕

(九)实施园区创新升级行动。深入推进高新区机制体制改革,实施集群式项目满园扩园行动,加快迈进省级开发区30强。加快丰林工业新区三期开发步伐,确保在2024年全面完成高新区第三轮扩区调区工作。加快标准厂房、园区屋顶分布式光伏等项目建设,推进新区与丰林集镇产城融合,不断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生活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启动智慧园区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智能化管理服务水平。引进第三方环保安全管家,全面优化丰林工业新区污水处理厂扩容提标和“五统一”项目,实现园区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推进以“五统一”项目为中心的德安纺织科技循环产业园建设,力争到2025年新增落户化纤、纺纱、织布、印染、成衣等现代轻纺及其相关联企业30家以上。力争到2025年完成开发区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服务水平。牵头单位:高新区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科工局等〕

(十)实施营商环境优化行动。聚焦打造便捷高效的政务环境、宽松有序的市场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和谐包容的人文环境,持续唱响“选择德安,就是心安”的营商环境品牌,力争今年跻身全省营商环境十强。要继续实施“六安”工程,推动经济回稳向好政策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帮助经营困难的企业降成本、稳订单、渡难关。新政务服务大厅要尽快投入使用,建设智慧型、标准化、多功能的“政务服务综合体”。要推广运行好惠企通平台,发挥惠企兑现专窗作用,推行“即申即享”“免申即享”等模式,实现惠企政策精准推送、及时兑现。要认真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积极营造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的浓厚氛围,严肃查处破坏营商环境的人和事,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牵头单位:营商环境服务中心、县行政审批局责任单位:县直各单位、各乡(镇、场)等〕

(十一)实施要素制约破解行动。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增强集约能力,推动各方力量向工业聚合、各类要素向工业聚集、各项服务向工业聚焦,不断汇聚发展工业的强大合力。强化要素综合保障。强化重点资源统筹。对矿产、市场、应用场景等重点资源实行全县“一盘棋”综合统筹、优化配置,为重点产业项目落户创造条件。强化服务保障。积极落实好全市“进千企、优服务、稳增长”专项行动,压实“千个部门进千企  精准帮扶促发展”等帮扶活动工作责任,深入推进企业帮扶,不断优化企业服务,通过企业稳增长、实现工业稳增长。强化人才支撑。按照《德安县人才新政十条》等政策措施,加大对先进制造业领军人才及团队、高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力度,同时用心用情解决好人才关心的子女教育、住房、医疗、配偶就业等问题,吸引培养一批行业领军创业团队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满足企业对高级人才需求。强化财政金融扶持。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各项扶持政策,统筹用好县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实施“见贷即贴”政策,通过财政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度。积极用好财园信贷通、科贷通等金融政策,搭建好银企对接交流合作平台,全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题。牵头单位:科工局、县自然资源局、县委人才办、县金融服务中心责任单位:县高新区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等〕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制造业攻坚行动指挥部,负责统筹实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各项工作。配强工作力量把懂经济、知产业、善操作、敢担当、能吃苦的优秀干部摆放到工业和园区一线,培育选拔更多懂工业的领导干部

(二)强化责任落实。建立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攻坚行动推进机制,每月及时将工作进展情况及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汇总报总指挥部办公室。建立部门职责落实例会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单位工作职责,建立“清单制+责任制”工作模式,按时调度落实情况,并将工作落实情况纳入年度绩效考核。

(三)强化督查考评。攻坚任务落实情况纳入委、政府督查内容,县委、县政府采取“四不两直”、定期督查与随机抽查、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方式,不定期对攻坚任务进展情况和问题破解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核实,确保各项任务高效率推进、高质量完成。

(四)强化舆论宣传。将制造业攻坚行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好案例及时推广,充分利用德安发布、看德安、电视专栏等资源,多途径、多形式、多层次大力宣传制造业攻坚行动取得的新成效,在全县营造攻坚克难、争先创优的浓厚氛围。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