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重要论述精神,牢固树立坚持“安全为了生产,生产必须安全”的发展理念,始终坚守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不断强化监管措施,全力以赴把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现将2024年上半年安全生产工作总结如下:
一、坚持靶向发力,一以贯之拧紧安全“思想阀”
(一)加强学习贯彻,强化安全理念。今年以来,全县始终坚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国务院和省市有关文件精神,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决策部署在德安落地落实。截至目前,已召开一次安委会成员(扩大)会议,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市安全生产会议精神,研究部署全县安全生产工作,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今年以来,先后3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和县政府常务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研究部署安全生产工作。
(二)加强宣传教育,普及安全理念。3月1日组织县安委会成员单位观看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片《安全生产 责任在肩》。4月17日,根据《三年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县安委办会同县委党校,组织全县安全监管干部进行专题安全教育培训,邀请专家老师对全县400多名副科级领导干部进行授课,普及“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安全意识和法律法规,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排查和三年治本攻坚行动宣传,进一步提升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筑牢安全防线。
(三)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安全责任。为加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安全监管”重要部署,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今年年初,县政府,有关部门与本辖区、本行业领域企业层层签订2024年德安县安全生产责任书,坚决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员工岗位责任。4月15日—30日,县安委办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全县14个专委会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查检查。此次督导检查中,督导组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查看、座谈会等方式,全面督导检查各专委会牵头单位对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以及各行业领域“五一”节前安全生产工作等11项工作的落实情况。及时了解工作进度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各项工作高效运转。
二、突出重点用力,一鼓作气打好隐患“攻坚战”
(一)全面开展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自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召开动员部署会议,先后制定下发了我县《行动工作方案》《工作提醒》等文件,23个部门细化制定了本行业领域子方案,县委书记也专门听取了行动开展情况的汇报,部署了工作。5月17日,召开全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调度会和集体约谈会,通报了全县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进展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形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安排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县安委办参照全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十五条措施等经验做法,建立工作专班管理制度,健全日常调度、信息报送、分析通报、督导暗访、督办交办等工作机制,扎实推进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日常工作。全县共排查重大事故隐患20条,完成整改15条,公布典型案例4条。
(二)统筹抓好重点场所领域风险防范。
2月6日,德安县召开全县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强调要按照“全领域、全流程、全覆盖和不留死角、不留盲区”的要求,对全县所有地区、所有行业领域、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密集场所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会后,各有关成员单位积极成立安全生产风险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工作专班,制定相应工作方案,开展了全面排查整治。全县共成立检查组329个,出动检查人员2548人次,检查企业(生产经营单位)6044家(次),上门入户宣传9265家(次),发放宣传资料27429份,发现问题隐患3026条,整改3026条,排查重大隐患2条,整改2条,整改率为100%,排查风险点130处,辨识管控风险110条,行政处罚9次,罚款9.7263万元,曝光、约谈、联合惩戒企业3家。
(三)持续推进全县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
1.压实党政领导责任,保一方平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治工作,先后召开消防安全工作专题部署会和整治工作调度会,部署调度全县除患攻坚行动,县委副书记、县长艾菲,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周纬华等主要领导多次带队深入企业单位、住宅小区调研推动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各分管领导深入挂点乡镇督导消防安全整治工作。及时印发《全县消防安全集中除患攻坚大整治行动方案》,明确整治任务,压实整治责任。县消委会第一时间组织基层排查力量召开培训会,为全县培养排查整治明白人162个,及时下发排查整治阶段通报,明确工作任务。商务、教育、卫健、市监、应急、公安、文旅、民政发文部署行业系统开展消防安全整治。
2.联合排查整治,一鼓作气打好除患攻坚保卫战。大队联合12个部门联合印发《全县“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综合治理行动方案》,明确属地责任、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好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三管三必须”原则,提高全县上下一盘棋共同抓落实的坚强决心和力量;联合教育部门对全县公、民办幼儿园、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各类单位共计107家全部排查完毕,联合指导乡镇完成督查1000余次,行业部门200余次。
3.广泛发动宣传,切实加强火灾警示思想教育。消防大队联合蒲亭派出所、宝塔乡派出所、乡镇、社区等人员张贴加强“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管理的通知海报450份。为突出季节性火灾特点和当前防控工作重点,加强对沿街门店九小场所消防安全宣传提示;坚持以案警示,深入剖析“多合一”场所典型火灾案例,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真正让消防安全入心入脑。先后组织召开“九小”场所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培训会5次,培训人员280余人;组织约谈重点单位消防安全责任人、管理人80人;发放“九小”场所检查指导手册100余份;出动政府专职队员100人次,指导排查3600余家,张贴生命通道通告海报2100份,除患攻坚海报200余份;各类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等“五进”宣传80余次,一警六员培训315人。
(四)聚焦“三个一律”隐患排查,加强源头隐患清零。德安大队紧紧围绕“三个一律”工作要求,紧盯“人车路企”风险隐患整改,自2024年春运工作启动以来,每逢节假日大队机关成立执法小分队分三个片区对口进行支援农村中队,每组每天由一名大队领导带队到各责任片区开展公路巡逻、交通隐患排查、路面违法行为查处、交通安全宣传等,取得了显著成效。充分发挥道专委综合协调作用,包干到部门、责任到人,积极组织民警在辖区开展摸排工作,中高风险企业进行“三上门一检测”、“三提示一查缉”,认真清理各类潜在的源头隐患,针对“违章多、无证、未年检”等安全隐患,先后开展蓝牌轻型货车、能源电动汽车专项整治。建立“辖区两客一危等重点车辆管理群”和“辖区幼儿园车辆管理群”等微信群,利用微信群及时发布道路、天气、交通状况和车辆及驾驶证交通违法、年检、年审情况,督促和提醒驾驶人安全驾驶。1月份以来,共排查道路交通隐患54处,已经全部整改到位。截至目前,大队共录入部级督办隐患1处、省级督办隐患6起,市级督办隐患6起,其他隐患37起。
三、存在的问题
一是安全生产意识有待提高。少数部门、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单位主要领导真正亲自到一线抓安全生产的时间不多、督促不严。分管领导不能够充分明确、知晓、了解自身责任,致使隐患排查不得力,检查过程中,只提要求,查不出问题;二是部门监管责任有待加强。部分负有安全监管职责的部门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质量不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愿不够强烈,能力水平有待提升。一些部门在部署检查时,没有突出重点、难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往往存在检查前无准备、检查中无重点、检查后不跟踪的状况,带有一定的盲目性;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企业对于抓安全生产就是抓企业发展的认识还不够,企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责任意识不强。有些企业未制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或重点检查事项,该查出来的没有查出来,该整改到位的却没有及时整改到位。有些企业没有认真对待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导致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安全生产防范意识较为淡薄。
四、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学习培训。将学习相关行业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作为执法人员培训的必修课,在执法队伍中营造学好用好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的浓厚氛围,推动提升执法人员精准执法能力,对照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开展行政执法或监督检查。同时督促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学习掌握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
(二)坚持严格执法与指导服务并重。聘请专家参与执法检查,填补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专业经验和能力不足的问题,以发现的问题为基础,以帮扶企业为目的,精准查找重大事故隐患、提出科学治理建议,全面预防和化解各类安全生产风险。
(三)压实各级责任,切实落实安全生产“一岗一责”。坚持“三管三必须”原则,压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坚决筑牢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的责任体系。坚持“四不放过”原则,严查事故原因,严肃追责问责,形成震慑、倒逼落实,确保安全责任不空转、不失守。
(四)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围绕“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结合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有关部署要求,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我县将创新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安全生产月”宣传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联合县消防救援大队开展以“畅通生命通道”为主题的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二是联合融媒体对占用生命通道的零点督察情况进行曝光;三是在“安全宣传咨询日”活动现场播放《生命重于泰山——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电视专题片以及活动宣传片,同时开展系列现场有奖竞答活动。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