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应急管理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各有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推动安全生产、应急管理和防灾减灾救灾等责任落实,全县防汛、防火、地质灾害和安全生产形势保持了平稳态势。
一、今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安全生产工作
为全面履行安全生产监管职责,根据省、市有关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要求,我局制定了《2023年度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确定每年重点检查对象和一般检查对象、检查内容及检查频次等,并严格按照监管执法工作计划开展执法检查;按照“双随机”要求制定了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建立了检查对象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局党委明确要求把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作为“尽职照单免责,失职照单追责”的重要依据。为进一步促进依法行政。今年我局聘请了广东普罗米修(景德镇)专业律师作为法律顾问,为我局行政执法参谋把关,起草编制《德安县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实施规范》《德安县应急管理局行政执法具体事项清单》,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按照国家和省、市、县关于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要求,今年以来我县组织召开安全生产委员会会议2次,按照“谁管辖、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谁检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我局成立了4个安全生产工作督查组,针对分管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防范情况进行了全面督查,1-6月,开展非煤矿山、工贸、危化和烟花爆竹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检查企业82家,排查隐患186条,整改隐患180条。1-6月,工贸领域发生事故1起、死亡1人,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
(二)防汛抗旱工作
一是全面落实各项防汛责任制,及时调整了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人员,明确职责,层层签订了防汛责任状,压实防汛责任。二是组织防汛检查,消除防汛隐患。2月15日至2月17日由县防办牵头,联合县水利局、气象局、文旅局、城管局等单位对15个乡(镇、场)防汛暨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为期三天的联合专项督查,实地查看水工程防御建设情况、物资储备情况以及机房设备管理等情况。三是修编完善各类预案,提高应急反应能力。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德安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成立了重点水工程防汛技术指导小组,并实行水工程技术指导责任制,对全县各类水工程进行分片、分乡、分工程的技术指导,为确保水利工程安全度汛、应对突发灾害奠定了基础。四是加强防汛物资储备,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为保证汛期有充足的防汛物资,截至目前,县防汛仓库储备的物资有:草袋1.6万条,编织袋16.5万条,编织布5.0万平方米,救生艇8艘,冲锋舟拖车2个,橡皮艇15艘,移动式柴油发电机6台,救生衣508件,救生圈103个,防雨雨衣120套,雨鞋398双,防爆强光灯3个,管涌围井2套,铁铲15把,铁镐13把,清淤泥泵5台套,应急拦水坝7个等。按照防大汛抗大洪标准补充防汛物资,我县积极组织采购,确保汛期防汛抢险的需要。五是扎实开展应急演练,增强抢险救援能力。6月2日上午,县防汛抗旱指挥部联合县人武部、县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开展了2023年度防汛抢险暨山洪地质灾害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县民兵应急连、县专业森林消防队伍50余人参与了演练。6月8日,召开全县防汛调度暨水库安全管理培训会,培训人员168人次;通过一系列培训和演练,综合检验了全县应对山洪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完善了全县各部门联防联动机制,帮助群众提升防灾避险意识,为全面做好“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打下坚实基础。
(三)森林防火工作
在元旦、春节、两会等重大节假日期间,突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在岗带班,强化应急值守调度,及时处置火情火警。开展元宵及全国两会期间森林防灭火专项督察。通过“一听二查三看四督促”,重点检查了各乡、(镇)场春季平安县工作部署、森林防火责任制落实、应急预案修订、野外火源管控、“十查十看”、乡镇半专业扑火队伍建设、防火物资检查、应急值班值守落实等情况.结合春季农耕用火多等实际特点,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介,采取多种形式,有针对性地加强宣传引导,积极营造指向鲜明、家喻户晓的浓厚氛围。景区景点、林区路口及重点防控部位,安排专人进行实地宣传劝导,做到人人皆知,努力构建森林火灾群防群控格局。重点防火期间,县专业森林消防大队和13个半专业扑火队,均处于战备状态,随时待命,确保守住森林防灭火安全底线,截至目前,全县未发生重大以上森林火灾。
(四)地质灾害工作
2月14日,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传达学习了市委书记刘文华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对2023年工作特别是汛期地质灾害防范应对工作进行了部署。会后邀请专业技术单位专家对全县各乡镇(场)82名群测群防员、15名乡(镇、场)业务专干进行了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业务培训。在去年建立地质灾害隐患点“六个一”管理模式的基础上,要求各乡镇(场)根据人员调整及隐患点变化情况,及时变更完善全县19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六个一”管理台账及 “两卡一表一牌”(避险明白卡、防灾工作明白卡、防灾预案表、警示牌信息)等基础信息。县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办公室根据汛期提前情况要求各地及有关部门加强值班值守,加大巡查排查,入汛以来已实现开展巡查300余次,巡查率、覆盖率均达到98%以上。为从根本上消除隐患,我县拟对丰林镇、聂桥镇所有在册地质灾害隐患点(12处)积极争取中央资金通过工程治理+简易治理方式在全市率先试点进行全域综合治理,目前已聘请技术服务单位进行了现场勘察。争取到中央资金安装12套群专结合监测预警设备,对重要隐患点进行自动监测。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经过共同努力,呈现出总体稳定、趋势向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一是应急队伍建设存在短板弱项,地方综合应急救援队伍虽然目前有10名队员,但是队员在救援能力水平上距离抢大险、大应急能力要求上仍有差距。二是应急体系建设还不够顺畅,虽然县应急指挥中心已经验收完成并投入使用,但是和乡镇之间互联互通、其他相关部门信号接入仍不够畅通。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统筹防范自然灾害,精准化解安全风险。一是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守好安全生产“基本盘”。全力推进安全生产重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落实和完善治理措施,着力建立健全公共安全隐患排查和安全预防控制体系。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行为,严格落实执行安全生产打非举报奖励制度,宣传并鼓励全民举报“打非治违”,常态化排查风险隐患,有效辨识管控安全风险,着力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从根本上消除隐患。二是坚决抓好三项执法制度落实。认真贯彻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执法制度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对重大隐患整改不到位的严格落实“四个一律”“五个一批”措施。三是坚决打好防范自然灾害攻坚战。坚持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以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河流防洪安全为重点,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最大程度减轻洪旱灾害损失;同时,加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治理力度,规范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工作流程,提升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坚持突出秋、冬季等重点时段,紧扣重点林区、重要目标和重要设施,持续推进森林火灾风险隐患整治排查“十查十看”活动,坚决杜绝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
(二)提升应急救援水平,高效应对灾害事故。一是加强应急演练。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人员疏散和搜救、伤员救治、生活救助、应急指挥、物资调运、信息共享、社会力量参与等演习,以此检验预案、磨合队伍。结合我县高风险隐患行业领域实际情况,采取综合性演练和专项应急预案演练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演练,探索开展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设脚本、贴近实战的演练,真正提高演练实效。二是密切监测预警。定期对全县灾害风险形势进行综合会商研判,对重大活动、重点时段灾害风险形势进行专题会商,提出防范意见。主动协调气象、林业、水利、自然资源等有关部门加强灾害监测预警,科学研判各类灾害风险的发展趋势,做到信息及时共享、同步应急联动。三是强化指挥联动。积极运用县应急指挥平台,进一步推进“大应急”系统内视频图像数据互联互通,确保信息沟通顺畅、指挥权威高效,强化值班值守,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到岗带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信息上报制度,力争做到值守工作零失误、零差错、零疏漏。
(三)持续夯实基层基础,强化应急管理工作。一是抓好应急力量建设。稳步推进矿山、危化等安全生产和森林消防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的定位,强化教育培训,规范考评考核,开展多灾种针对性训练,打造全县专业应急骨干力量。二是全面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森林防火月、全国消防日、国际减灾日、世界水日、世界地球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将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纳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推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七进”活动。定期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公众风险防范意识,提升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不断探索安全生产新方法、新途径,坚决防范和遏制各类事故发生,实现企业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为德安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