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设施名录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2-04-1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2-86759

德安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和博物馆名录

来源: 发布时间: 2022-04-11 11:32
打印
    关联导读:

德安县博物馆(文物管理所)情况汇报

一、机构编制基本情况

1985年1月30日,德安县博物馆(县文物管理所)成立,1986年3月15日下达编制控制数5名;1988年8月9日,德安县文物管理所成立,和德安县博物馆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2012年11月8日,县博物馆明确为副科级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设馆长1名,内设办公室、文管所、陈展部、保管部、资料室、保卫部等6个股室;2021年3月3日,事业单位改革中,保留县博物馆,副科级,挂县文物管理所牌子,为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所属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核定全额拨款事业编制7名,设馆长1名。

二、馆藏文物保护及管理机制情况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系列重要论述,德安县近年来不断探索和完善文物保护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机制,2018年-2019年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实施完成工作。该项目从2018年完成文物预防性保护方案的编制工作并按程序上报,项目实施单位2019年5月份进入现场安装调试,完成布展,在2019年10月重新开馆,实行免费开放,通过一段时间的调试和数字检测,各项设施设备,运行平稳。该项目于2019年12月顺利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可移动预防性保护项目的完成使文物的保护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提升,使馆藏文物得到有效保护。

搭建文物安全监管平台。2021年我县争取上级资金建设文物安全监管平台,该项目预计2023年3月开工,6月份完工,建成后可实现远程监管、消防、安防、防雷监测预警和文物安全监管人员智能巡检。竖立新增13处县保的保护碑和省保县保的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牌,打通了文物安全责任链“最后一公里”。

为加强我县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力度,开展不可移动文物巡查活动。形成常态化、长效性的工作机制,并做到了活动开展有方案、有记录。制定了工作方案,成立了工作小组,明确了巡查路线、时间、人员及巡查内容。并下发实施意见和文物安全责任书。对照实施意见,每个月都对各个不可移动文物点进行了安全巡查。对有突出安全隐患的文保单位与不可移动文物,重点巡查,监督责任方落实整改措施,跟踪整改情况。

三、近年来研究成果情况

1、2018年8月德安县博物馆和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抚州市文物博物管理所共同在《文物》月刊上发表学术文章《江西抚州汤显祖家族墓出土墓志》

2、2019年副馆长余志忠参与江西省考古研究所、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西安弘道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有限公司、江西金溪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发表论文《江西省金溪县石岭山遗址考古调查简报》。

3、2020年副馆长余志忠在《考古学与人类科学》上参与发表论文《填补农业向华南地区传播路线上的空白:来自锅底山遗址的新证据》。

4、出版《南宋周氏墓》等论文专著。

5、新增德安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禅师明十墓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使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增加到5个。自1987年以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

6、完成了湘鄂赣片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和长征国家文化公园(江西段)建设相关文物点登记的资料整理和申报工作,使我县已入选国家文物局公布的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的湘鄂赣片区,在此基础上对我县的革命旧址进行了全面普查。

7、清代古塔——文华塔是我县重要的地面文物,由于历史原因造成文华塔周边违章建筑林立,严重影响了文物本体的安全,文管所会同其他有关部门下决心对文华塔的违章建筑进行拆除,经过努力已经将有严重影响的违章建筑进行了拆除,保证了文华塔的安全。

8、丰林河道清淤发现大型石雕,文管所立即向上级部门汇报,得到回复后迅速开展了石雕的抢救性保护工作,使石雕完好无损,经专家鉴定石雕为宋代石虎,石虎雕刻刚劲有力,线条流畅,是难得的宋代石雕佳品。

9、2022年在工作推进上,我县实现由被动守摊向主动作为的转变。组织史志办、博物馆先后走访文物爱好者、老战士、革命先辈后代100余人次,已征集文物300余件。

10、2022年,全县6个在建文保项目中,县博物馆大门及围墙建设工程、石鼓殿(苏维埃旧址维修工程)、彭山革命旧址保护利用工程、罗汉桥维修工程已竣工。南宋丝绸修复方案(二期)正在走验收程序,文华塔修缮项目开工建设。

四、宣传展示情况

博物馆除了具有征集、收藏、陈列和研究自然与人类文化遗产实物等职能外,还具有为公共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服务职能。我馆宣传展示情况如下:

1、2022年馆藏资源数据管理及教育数字化平台建设项目竣工。该项目梳理我馆馆藏的珍贵文物的数字化保护需求,综合应用包括三维扫描、高清拍摄等数字化信息采集技术、360°环物拍摄等新型数字化展示与互动技术、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通信技术在内的现代先进技术手段,对德安县博物馆珍贵文物的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与管理以及数字资源利用等数字化保护环节进行能力提升,建设一个满足文物数字化保护要求、贴近观众服务体验需求的,具有可扩展性、可靠性以及可维护性的文物数字化保护应用综合服务体系。实现德安县博物馆珍贵文物从采集、加工、存储到利用的全周期管理,充分利用文物数字化资源为公众服务,观众足不出户就可参观博物馆,实现公众与历史文物高度交互的完美融合。

2、进一步做好免费开放工作,改进参观环境,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实行免费开放制度以来,我馆参观的群众已由最初的每年5万人次增长到现在的20万人次,其中接待青少年14万人次。在地方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学校等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教育,在全县开展乃至接待九江市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等,近两年接待各团体来馆组织活动共180批次。

3、认真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活动,开展研学课堂、出版研学读本、送展进社区。与中国丝绸博物馆协办开展“华彩重现——纺织品文物保护修复成果展”。为喜迎党的二十大,由九江市博物馆牵头,瑞昌馆、庐山市馆、修水馆与德安馆在我馆临时展厅展览《九江地区出土铜镜选萃展》。今年我馆在疫情防控期间有序开放,截至2022年11月30日,累计参观人数达到了159864人,其中未成年人48653人。

4、2022年端午当日,CCTV-1套由撒贝宁主持的“古韵新声”栏目、CCTV节目官网“国文艺报道”栏目重点介绍德安南宋实物粽子,中新网、美国《侨报》、江西日志也相继推送。南宋丝绸服饰修复工作被人民日报网、中新网、江西新闻客户端、“学习强国”等报道,江西日报大篇幅刊登《德安,安得风流几千载》,这一波波宣传报道,让德安声名远播。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