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安县统计局2017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
年度报告 
 
本报告根据《德安县政府信息公开规定》编制。全文由概述、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德府办字〔2017〕16号文件落实情况、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办理结果公开情况、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组成。本报告中所列数据的统计期限自2017年1月1日起,至2017年12月31日止。如对报告有任何疑问,请与德安县统计局办公室联系(地址:德安县行政服务中心三楼,邮编:330400,电话:4332541,电子信箱:deantjj@163.com)。 
  一、概述 
(一)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为进一步推进全县政务公开和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我局成立了由熊锴局长任组长,各有关股(队)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具体各股(队)各司其责的工作机制。 
  (二)落实和制定相关配套措施情况。 
  网站内容不断充实,栏目结构不断优化,模块功能不断完善。每月15日前通过德安县统计信息网主动发布德安经济运行情况各项指标。每年4月上旬将“德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通过德安统计信息网主动公开经济社会发展统计信息。 
  (三)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制度规范情况。 
  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的主动公开制度,明确职责、程序、公开方式和时限要求。制定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工作规程,明确申请的受理、审查、处理、答复等各个环节的具体要求。 
  建立政府信息发布保密审查制度,明确有关保密审查的职责分工、审查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确保不发生泄密问题,局人秘股就政务信息和统计信息进行严格把关。 
  (四)设立信息公开督察信箱和举报电话,公众对我局统计信息服务不到位的,可以通过咨询电话或书面查询单,也可以向纪检监察人员反映情况。 
  (五)《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学习、宣传、培训等方面的工作。 
  为全面领会和掌握《条例》有关精神,我局采取多种有效形式,引导干部了解、学习、熟悉、使用《条例》,组织全局干部进行交流和讨论。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数量。截止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主要类别。 
我局主动公开的信息类别有:规划性文件、工作动态、其它应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等。公开的主要内容是反映德安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数据等信息。
  (三)信息公开的形式。 
  一是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平台。根据网络涉及面广、更新快、容量大等特点,我局及时更新录入信息,方便了群众及时完整地获取统计部门公开信息。 
  二是对德安县统计信息网进行日常维护更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实施细则》第十七条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必须做好统计信息咨询服务工作,充分利用可以公开的社会经济信息为社会公众服务。”可网上浏览“机构设置”、“政务公开”、“统计数据”、“统计公报”和“统计分析”等信息,每月定期公开德安县主要经济数据。 
  三是其他公开渠道。每年编辑出版《德安县统计年鉴》,发行内部刊物《德安县统计信息》。每年4月上旬发布《德安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布上一年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统计数据。每周通过微信公众号更新信息。 
  三、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条例》施行以来,我局按照统一受理、统一办理、规范服务的工作流程,通过我县政府门户网站电话的方式为公众提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服务。目前我局尚未收到公民提出的公开政府信息的申请。
    四、德府办字〔2017〕16号文件落实情况
    我局严格落实德府办字〔2017〕16号文件精神。公开时突出政务公开重点,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强化对平台建设管理,加大信息公开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
    五、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办理结果公开情况;
    2017年未收到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建议。
    六、政府信息公开的收费及减免情况 
    2017年,我局没有收费。
    七、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提起行政诉讼的情况等。 
    2017年度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的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行政申诉。
    八、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是统计信息网站的特色有待彰显,一些在统计信息门户网站发布的信息未归入公开目录。   
    二是硬件及软件不够先进。面对海量的统计数据,必须有强大的软、硬件支持,目前在硬件及软件方面还有待加强。    (二)具体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是充实力量,设立长期稳定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并加强计算机知识和统计业务的培训力度,不断扩大公开范围。 
    二是增加投入,包括力量的投入,技术与培训的投入,以及软硬件设施的投入,以维护政府信息公开网站正常运行,保障政府信息公开顺利展开。
九、其他需要报告的事项
无。
附件:1、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德安县统计局
                  
 
 
 
 
 附件1
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统计表
(2017度)
填报单位(盖章):
| 统 计 指 标 | 单位 | 统计数 | 统计说明 | 
| 一、主动公开情况 | ―― | 118 |  | 
| (一)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业务受理及办理情况、咨询解答、便民手册发放等不列入统计,其大于(二)各分项,同时小于分项之和 | 
| 其中:主动公开规范性文件数 | 条 |  | 以法制办审核备案数为准,由政府办填报,其他部门不作统计 | 
| 制发规范性文件总数 | 件 |  | 以法制办审核备案数为准,由法制办填报,其他部门不作统计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 ―― | 118 |  | 
| 1.政府公报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以印发的政府公报为准,由政府办填报,信息报送部门报送数列入本部门统计 | 
| 2.政府网站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90 |  | 
| 3.政务微博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 
| 4.政务微信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28 |  | 
| 5.其他方式公开政府信息数 | 条 |  | 业务受理及办理情况、咨询解答、便民手册发放等不列入统计 | 
| 二、回应解读情况 | ―― |  |  | 
| (一)回应公众关注热点或重大舆情数 | 次 |  | 以宣传部统计口径为准,回应责任部门列入本部门统计 | 
| (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回应解读的情况 | ―― |  |  | 
| 1.参加或举办新闻发布会总次数 | 次 |  | 以本级新闻办统计口径为准,发布责任部门列入本部门统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次数 | 次 |  | 新闻办统计本级政府领导参加次数,其他部门统计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次数 | 
| 2.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以政府网站为准,参加上级访谈的可列入本级统计 | 
| 其中:主要负责同志参加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次数 | 次 |  | 信息办统计本级政府领导参加次数,其他部门统计本部门主要负责人参加次数 | 
| 3.政策解读稿件发布数 | 篇 |  | 以公开发布为准 | 
| 4.微博微信回应事件数 | 次 |  | 以官方微博微信回应为准 | 
| 5.其他方式回应事件数 | 次 |  | 问题咨询、政策解答不列入统计 | 
| 三、依申请公开情况 | ―― |  |  | 
| (一)收到申请数 | 件 |  | 为下列4项之和 | 
| 1.当面申请数 | 件 |  | 以收到《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为准,下同 | 
| 2.传真申请数 | 件 |  |  | 
| 3.网络申请数 | 件 |  |  | 
| 4.信函申请数 | 件 |  |  | 
| (二)申请办结数 | 件 |  | 为下列2项之和 | 
| 1.按时办结数 | 件 |  |  | 
| 2.延期办结数 | 件 |  |  | 
| (三)申请答复数 | 件 |  | 为下列1、2、3、4、5、6、7、8项之和 | 
| 1.属于已主动公开范围数 | 件 |  |  | 
| 2.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 
| 3.同意部分公开答复数 | 件 |  |  | 
| 4.不同意公开答复数 | 件 |  | 为下列6个分项之和 | 
| 其中:涉及国家秘密 | 件 |  |  | 
| 涉及商业秘密 | 件 |  |  | 
| 涉及个人隐私 | 件 |  |  | 
| 危及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 | 件 |  |  | 
| 不是《条例》所指政府信息 | 件 |  |  | 
|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 件 |  |  | 
| 5.不属于本行政机关公开数 | 件 |  |  | 
| 6.申请信息不存在数 | 件 |  |  | 
| 7.告知作出更改补充数 | 件 |  |  | 
| 8.告知通过其他途径办理数 | 件 |  |  | 
| 四、行政复议数量 | 件 |  | 仅限由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复议,列入受理单位(本级政府法制办和上级行政部门)部门统计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数 | 件 |  |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 
| 五、行政诉讼数量 | 件 |  | 仅限由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行政诉讼,以本级法院口径为准,不列入部门统计 | 
| (一)维持具体行政行为或者驳回原告诉讼请求数 | 件 |  |  | 
| (二)被依法纠错数 | 件 |  |  | 
| (三)其他情形数 | 件 |  |  | 
| 六、举报投诉数量 | 件 |  | 仅限由政府信息公开引起的举报投诉,以监察部门或主管部门书面转办件为准 | 
| 七、依申请公开信息收取的费用 | 万元 |  |  | 
| 八、机构建设和保障经费情况 | ―― |  |  | 
| (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机构数 | 个 |  |  | 
| (二)设置政府信息公开查阅点数 | 个 | 1 |  | 
| (三)从事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数 | 人 | 1 |  | 
| 1.专职人员数(不包括政府公报及政府网站工作人员数) | 人 |  |  | 
| 2.兼职人员数 | 人 | 1 |  | 
| (四)政府信息公开专项经费 | 万元 | 1 |  | 
| 九、政府信息公开会议和培训情况 | ―― |  |  | 
| (一)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或专题会议数 | 次 | 1 |  | 
| (二)举办各类培训班数 | 次 |  |  | 
| (三)接受培训人员数 | 人次 |  |  | 
| 单位负责人:熊锴  | 审核人:吴林林 | 填报人:陈圆圆 | 
| 联系电话:15979913163 | 填报日期:2018.02.0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