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工业发展趋稳趋缓。1-7月,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8%,高于全市1.5个百分点,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全市排位第3,与上半年持平。其中,7月当月同比增长8.1%,较上月提高0.8个百分点,高于全市5.7个百分点。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同比增长6.1%,重工业同比增长5.6%。28个行业大类中,20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医药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及电气机械、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器材制造业分别增长34.5%、11.8%、10.7%和8.3%。分产品产量看,主要工业产品口罩、太阳能电池(光伏电池)、钢结构和布的产量分别增长82.4%、35.5%、31.0%和11.4%。
二是财政收入下滑。1-7月,全县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0亿元,同比下降18.5%,低于全市18.5个百分点,全市第12,较上半年下滑7位,跌入倒三。
三是金融指标一平一退。7月末,全县存款余额179.0亿元,同比增长18.3%,居全市第3,与上月持平,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5.5%;全县贷款余额169.4亿元,同比增长9.6%,较上月末下降3.0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1,较上月末后退3位。
四是规上服务业市场增速放缓。1-7月,全县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4.1亿元,同比增长25.2%,较1-5月下降3.6个百分点,全市第8。分行业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4%,较1-5月下滑0.5个百分点,全市第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4%,较1-5月下滑0.5个百分点,全市第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8.8%,较1-5月下滑2.8个百分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9%,较1-5月下滑5.0个百分点;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4%,较1-5月下滑6.1个百分点;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5%,较1-5月下滑14.6个百分点。
五是开放型经济运行趋缓。1-7月,我县实际引进内资117.1亿元,居全市第4,较上月后退2位,同比增长8.5%,居全市第8,与上月持平;上半年实际利用外资1.2亿美元,居全市第4,与上月持平,同比增长16.9%,高于全市9.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较上月前进4位。
二、存在问题
一是工业下行压力变成现实。1-7月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增长5.2%,较上半年下降2.7个百分点。一方面重点企业拉动减弱。重点企业增长拉动逐步减弱。英利能源(江西)有限公司去年一季度因第二条生产线刚建成试产,一季度累计产值仅有0.9亿元,累计产值增速达到193%,至今年7月,累计产值增幅降至20.7%。拉动全县产值增长从一季度的2.0个百分点降至7月份的0.3个百分点。另一方面部分行业发展遇难。二季度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美国针对新疆棉的限制政策及国内疫情的多重影响下,德安县纺织服装类企业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如订单流失、原材料用电成本上涨、库存猛增等,7月份仅部分企业有所缓解。1-7月德安县纺织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较上半年下降2.4个百分点,较一季度下降3.4个百分点,纺织服装服饰业增加值同比下降7.2%。
二是入库情况不理想。截止7月,全县新增一套表单位仅34户,全市排位第12,较最多的县区少63户,其中,批发和零售业还未破零,房地产和服务业各入库1家,入库单位户数严重偏低。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狠抓项目调度。对已开工而未入库的项目,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应尽快组织好项目入库申报材料,确保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对未开工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尤其是投资规模大、承载能力强的大项目,重点关注重大产业项目,力排众难促动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
二是加强企业培育入库力度。一方面加快推进五经普各项前期工作,尤其把市场主体培育入库作为五经普工作的“一号工程”推进,有力支撑常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加快落实惠企帮扶政策。助力企业稳定生产经营、加快发展速度,培育规下企业发展壮大。对各领域潜力企业进行摸排调研,做好帮扶培育,争取更多企业入库,储蓄后劲。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调研掌握发展态势。企业作为行业发展主体,其经营活动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要更多安排深入企业调研了解情况。既可以了解经营情况、存在的困难,及时助企纾困,又能直接掌握行业发展态势的预判资料,更加科学精准预判形势。
四是多措并举提升培训效果。继续组织企业参加线下传统业务培训会,同时创新培训形式,以下发问题解答、视频解读、分享公众号信息、一对一实地指导等方式,着力提升基层统计人员业务水平,指导企业建立统计台账,夯实统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