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一季度德安县经济实现“开门红”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坚持打造“三区两点一高地”和建设全省人均经济“十强县”的经济发展目标,一季度德安县经济强劲开局,实现了“开门红”。一季度,全县完成GDP43.9亿元,同比增长7.8%,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高于全市0.8个百分点,全市排位第一,全省第十一。三产结构比为3.16:63.82:33.02,第三产业占比较上年末提高0.83个百分点。
一、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是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一季度,我县农业总产值可比增速6.7%,全市第二,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现价增速1.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可比价增速7.8%。
二是工业发展稳中有进。一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居全市第8,较上月前进1位;工业用电量增长14.6%,高于全市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较上月前进5位,其中,制造业用电量上升8.4%,居全市第8,较上月前进3位。一季度,规下工业增加值增长9.5%,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
三是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一季度,财政总收入完成8.9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亿元,同比增长14.4%,高于全市6.2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较上月上升2位。
四是金融指标平稳运行。3月末,全县存款余额167.7亿元,同比增长11.3%,居全市第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11.7亿元,同比增长10.2%;全县贷款余额164.2亿元,同比增长15.2%,居全市第9,与上月持平。
五是投资运行增长快速。一季度,我县全社会投资同比增长15.9%,高于全省0.3个百分点,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5,全省第29,其中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9.0%,高于全市2.4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一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55.7%,房地产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2.3%,高于全市6.9个百分点,居全市第6。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7.2%,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增长15.7%。
六是消费市场繁荣发展。一季度,我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0.1亿元,同比增长9.7%,高于全省、全市0.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全省第20;其中,实现批发业销售额6.8亿元,同比增长21.1%,居全市第3;实现零售业销售额7.8亿元,同比增长9.2%,居全市第3;实现餐饮业营业额1.3亿元,同比增长7%,居全市第3;实现住宿业营业额0.1亿元,同比增长7.5%。
七是规上服务业市场火热。1-2月,我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30.8%,高于全市2.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较上年末前进3位。其中,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86万元,同比增长31.4%,居全市第3;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86万元,同比增长31.4%,居全市第4;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企业8家,实现营业收入3524万元,同比增长39.1%,居全市第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409万元,同比增长27.9%,居全市第6;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214万元,同比增长42.6%,居全市第5;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服务业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99万元,同比增长60.1%,居全市第3。
八是开放型经济发展保持稳定。一季度,我县实际引进内资52.6亿元,居全市第3,较上月前进1位,同比增长8.5%,居全市第8,与上月持平;实际利用外资5902万美元,居全市第3,与上月持平,同比增长8.8%,高于全市1.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7,较上月前进1位。
存在问题
一是部分基础指标不理想。GDP九项指标排位10位以后。其中农业总产值现价增速和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现价增长速度,全市倒一;住宿业营业额增长速度(现价)和教育工资总额现价增长速度,全市倒三。财政总收入负增长,同比下降1.2%。1.农业总产值压力大。一季度,农业总产值现价增速-24.9%,今年生猪价格与上年相比有所回落,导致畜牧业产值大幅下降,严重拉低了农业现价总产值。2.工业下滑压力仍存在,部分指标评估不理想。工业增值税下降41.41%,低于全市80.6个百分点,居全市倒二。3.投资结构不匹配。一季度,工业投资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7.3%,同时增速高出全社会投资同比增速3.1个百分点,占比进一步提高,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速奇高,同比增长77.6%,远高于工业投资增速58.6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较去年同期上升8.7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53.8%,较去年下降7.6个百分点。
二是企业和项目入库情况不理想。1-3月全县新增一套表单位仅7家,并列倒二,其中工业4家,服务业1家,其他投资2家。
三、意见和建议
一是狠抓项目调度。对已开工而未入库的项目,各相关部门及乡镇应尽快组织好项目入库申报材料,确保开工项目及时入库;对未开工项目,加大推进力度,尤其是投资规模大、承载能力强的大项目,重点关注重大产业项目,力排众难促动工,充分发挥重点项目的支撑作用。
二是统筹入库工作。各行业牵头部门要强配合、加强沟通、加强反馈,形成合力,统筹全县经济形势,加大入库成功率,扩充统计库。
三是关注评估支撑。评估指标是地区各行业经济指标的支撑,要持续关注监测各行业评估指标的情况,加强分析研判,补齐短板、找准弱项,为数据评估提供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