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半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局上下积极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县委关于“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和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省市统计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县中心工作,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提高统计能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为服务德安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统计保障。现将上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党建先行,统计干部作风优化
    1.强党建,加强政治思想建设。深入推进党员干部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工作,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县党史学习教育工作要求,德安县统计局党组认真组织研究部署,全方位落实,多维度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落到实处,让统计干部通过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进一步统一了思想认识,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2.促作风,压实“两个责任”制度。全局形成了“党组主体责任、书记第一责任、班子成员一岗双责”的格局,加强班子建设和干部日常管理,使机关管理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切实抓好《准则》、《条例》的贯彻学习,真正做到学深悟道,把法律和规矩立起来,让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3.强责任,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意识形态工作“一岗双责”制,党组书记旗帜鲜明地站在意识形态工作的第一线,将意识形态工作与统计日常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解决意识形态钟存在的实际问题。加强和规范宣传教育工作,加大统计服务、统计分析判研等方面的宣传,切实做到关注大局、服务大局,唱响主旋律。
(二)聚焦主业,统计业务有序推进
1.抓实抓早各项常规统计报表。按时按要求完成上半年“一套表”单位月报、季报、年定报任务,按期报表完成率基本达100%。每月对经济运行情况进行预测预判,遇到指标异常及时预警及时核实,圆满完成综合、国民经济核算、农业、工业、投资、贸易等各统计专业报表报送工作。
2.积极做好专项调查。按照省、市统一部署,认真做好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调查、畜禽监测和企业复工复产情况调查等专项调查工作。2021年新增了劳动力调查工作,我局经过积极组织、认真部署,选聘了一批熟悉调查点情况的调查员,对他们进行培训加强了业务水平,协调人口普查中pad设备用于调查工作保障了设备支持,每月顺利完成塘山乡石源村抽取的16户住户的调查工作。
3. 扎实做好“四上”企业入库退库工作。充分发掘符合入库条件的企业入库,对申报入库企业,要严把审核关,确保入库企业质量。新入库企业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破产、关停的企业及时清除出库。1-6月,全县新增一套表单位40家。
4.坚持固态培训,夯实统计基础。我局历来重视统计业务培训,经过摸索,已经建立了定期培训会、工作调度会、年报会等一整套培训长效机制,培训范围不断扩大,培训频次不断增加,促使统计业务入村入户入企业。上半年考虑到换届影响,大部分乡镇分管领导和干部进行了换动,我局组织全局所有专业报表人员开展大型培训会对乡镇新任人员进行专业培训。
5.完成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收尾等各项工作。因疫情影响,第四次经济普查收尾和材料编辑印刷工作推迟,上半年,经济普查办公室奋力追赶完成了我县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数据材料的编辑,即将印制成册并发行。按照国务院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进度要求,上半年人口普查办公室顺利完成了人口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及时编撰并发布了德安县人口普查公报。
(三)优化服务,统计数据求真求实
1.统计服务持续优化。一是按时编发统计产品,上半年,及时完成2020年全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每月坚持完成《德安统计月报》提要本编印发放,共发放提要本50余份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及相关部门。《德安统计年鉴(2020)》已编辑完成,正在打印装订中。二是及时研判,加强当前经济运行情况监测,及时撰写一季度和上半年全县经济运行分析,为县委、县政府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统计监测预警服务。
2.筑牢“四上”企业数据基础。为确保直报企业上报数据的质量,加强了直报数据的日常监管,严格遵守相关的数据审核制度,不断提升数据审核水平。建立从专业人员到分管领导再到局长,三级把关的数据审核制度。发现上报数据的质量问题,并及时反馈给企业。建立了与工业园、工信委、发改委、等经济运行部门沟通协调的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检查和指导,做到上报数据数出有据,从源头到报送的每个环节为数据质量保驾护航。
3.认真巡视整改,数据质量“回头看”。数据质量是统计的生命线,我局制定了《德安县统计局专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自纠工作方案》、《德安县统计局落实防范和惩治统计造假弄虚作假责任制实施方案》,为规范统计数据质量,守护统计生命线提供制度保障。
(四)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
1.招商引资成效显著。上半年,我局积极协调接洽安徽富煌建设有限责任公司、福建省金纶高纤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优特格尔医疗用品有限公司在园区投资扩建。目前,安徽富煌建设有限责任公司投资20亿元的富煌钢构二期项目已审批,准备开工阶段。
二、当前统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统计经费、人员情况与工作任务不匹配。    
    随着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不断完善和深入,一方面统计报表业务越来越细、越来繁杂,报表种类不断增加,国家、省、市统计核查频繁,另一方面周期性普查调查的建立,普查、抽样调查的不断增多,但是在统计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严重制约了我县统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2.基层统计基础薄弱。当前,部分基层领导对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够,多数基层企业及部门的统计人员身兼多职,专职不专,同时,统计员岗位不稳定,人员时常变换,特别是换届之年,人员完全变换,对统计了解和重视程度不高。因对统计工作的重视不够,未合理分配乡镇统计员,多为一般干部兼职,或者缺乏专业的统计知识干部兼任,对统计指标和经济指标难以理解,影响统计工作开展。
3.统计调查支持难度加大。一方面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开放力度的加大,引起社会经济成分和经济结构的变化,社会经济活动参与对象数量成倍增加,经营方式多样化,增加了统计工作的成本和工作难度;另一方面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守个人秘密的要求不断提高,致使被调查者对统计调查的支持度日益下降。
三、当前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县上下围绕确保“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工作要求,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加力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全县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1.农业生产发展平稳。上半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7.9亿元,同比增长9.0%,与全市持平,全市第七。其中,蔬菜产量增长 4.5 %,猪牛羊禽肉产量下降 16.41 %,禽蛋产量增长9.73 %。
2.工业生产增长平稳,扩产扩能效果明显。工业生产增长平稳,扩产扩能效果明显。1-6月,德安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7%,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二。总产值达到203.5亿元,同比增长21.8%。分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总产值增长21.7%,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5.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83.9%。分行业看,我县27个行业大类中,19个行业实现增长,增长面达70.4%。其中,纺织业、纺织服装服饰业分别增长21.4%和25.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7.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0.8%,医药制造业增长6.1%。随着部分企业扩产扩能逐步完成,拉动我县经济增长的效果逐渐显现。从产品产量来看,布产量达29951万米,同比增长16.9%。服装产量为1418万件,同比增长26.7%,水泥产量为114万吨,同比增长235.4%,太阳能电池产量达2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27.3%。完成营业收入203.9亿元,全市第8,同比增长22.4%,实现利润总额12.8亿元,同比增长26.3%,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26%,较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
3.建筑业发展势头良好。上半年,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32.9%,较一季度提高2.5个百分点,高于全市16.3个百分点,位居全市第2。截止6月,新增建筑业企业入库13户,全市第2。
4.消费品市场发展态势良好。上半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9亿元,同比增长31.9%,全市第8。批发业销售额13.3亿元,同比增长32.7%,全市第1;零售业销售额17.9亿元,同比增长26.8%,全市第7;住宿业营业额0.3亿元,同比增长44.7%,全市第11;餐饮业营业额2.5亿元,同比增长48.9%,全市第9。
5.规上服务业市场迅速回温。1-5月,德安县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3389万元,同比增长29.4%。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656万元,同比增长72.7%,全市排位第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656万元,同比增长72.7%,全市排位第3;租赁和商贸服务业企业5家,实现营业收入3303万元,同比增长53.0%,全市排位第7;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1201万元,同比增长18.8%,全市排位第8;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企业2家,实现营业收入587万元,同比增长29.9%,全市排位第8;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服务业企业1家,实现营业收入225万元,同比增长11.4%。
6.邮政业务增长放缓。1-5月,全县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7.5%,较一季度下滑38.5个百分点,全市排位倒二,排位后移6位。
7.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上半年,德安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8.8亿元,同比增长18.0%,高于全市9.6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其中,地方税收收入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24.0%,高于全市2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4;地方税收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为68.9%,居全市第5;非税收入完成2.7亿元,同比增长6.6%。
8.金融市场运行稳健。6月末,全县人民币存款余额152.3亿元,同比增长14.2%,全市第6;人民币贷款余额149.9亿元,同比增长18.3%,全市第4。
9.开放型经济形势良好。1-5月,实际引进内资76.3亿元,同比增长6%,总量全市第6,增速全市第4;实际利用外资0.92亿美元,同比增长7.4%,总量全市第4,增速全市第6。
10.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上半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427元,比上年增长11.5%,高于全市0.7个百分点,居全市第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735元,增长13.8%,增速全市第8。涉及GDP核算的房地产业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工资总额、 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工资总额、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工资总额、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工资总额、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工资总额、教育工资总额、卫生和社会工作工资总额、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工资总额分别增长29.1%、36.2%、36.7%、24.3%、27.5%、49.3%、34.1%、25.0%和22.2%,其中,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三大行业领域工资总额增速位居全市第1。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全县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特别是一季度完美实现“开门红”,但是二季度众多问题暴露,发展压力加大。下一步,必须坚定发展信心,坚持底线思维,狠抓现有政策举措早落地早见效,进一步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开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新的发展动力。一方面强化调度机制,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另一方面,加强部门联动,加快项目落地生效。
2.加大摸排力度,做到应统尽统。要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信息,对符合入库要求的企业、项目,做好入库宣传、培训,帮助企业及时入库。同时要把入库工作抓严抓实,抓好基础工作,实实在在促进开工、投产,避免虚假项目、企业入库。
3.加强培训,提升基层统计基础。一方面,针对换届人员变动情况,召开乡镇及部门统计分管及业务骨干培训会,对统计法、入库等进行重点培训,培训人员要做好充分准备,讲深讲透,参训人员要高度重视,要听进去、搞明白;另一方面,通过培训会、实地走访等,加强企业统计人员培训,强化企业负责人统计法治思维。
4.继续抓实调度推进。围绕“开好局、起好步”做好条线和板块联动推进,各部门做好行业发展情况监测调度,做好薄弱环节的任务分解;针对短板和弱项领域加大工作推动力度。科学理性排定每月、每季发展计划和补短补软举措,做到逐月加快发展,补齐发展缺口。做好各类经济体的培育,壮大全县经济体量。
5.做好分析研判。各部门要针对自己负责的领域做好形势研判、预测,要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