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强化河湖长制,建设幸福河湖的深化之年。全县上下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以建设幸福河湖为主线,统筹河湖长制各项任务,为德安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的水生态保障。
一、强化专项整治,开展系统治理,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一)强化水安全保障
1.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全面完成“十四五”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有序实施千座山塘整治工作。(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各乡〔镇〕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以下均需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不再列出)
2.饮用水源保护。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与监管,推进饮用水安全保障提升专项行动。持续完善饮用水源地监测体系和监测能力,加强水源地执法监督,强化风险防范能力。进一步完善多水源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保障体系。(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县水利局)
(二)强化水岸线管控
3.河湖水域整治。梳理全县河湖名录,完善河湖管理范围划界成果。强化岸线规划约束。严格水域岸线空间管控。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对河湖“四乱”问题进行再排查、再整治,加大涉河湖重大问题的整改力度。加强采砂管理,压紧压实采砂管理责任,严厉打击非法采砂。(牵头单位: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三)强化水环境治理
4.工业污染集中整治。强化高新区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监管,持续开展高新区污水收集处理提升专项行动,督促完善高新区管网建设。持续加强重点单位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及运行管理,确保新增水环境重点单位按期完成自动监测设备安装联网。(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高新区管委会按职责分工负责,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5.城乡生活污水整治。加快推进管网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污泥处理设施建设。严格管控排水管网建设质量,强化排水管材质量管控。建立健全污水接入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城乡生活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逐步提高全县建制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紧盯运维管理,指导各乡镇持续完善监管手段。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牵头单位:县城管局、县住建局、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6.城乡垃圾整治。加大垃圾分类宣传力度。规范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夯实生活垃圾分类硬件设施基础。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评估工作。有序开展厨余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不断巩固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效能,有序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逐步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加强河库水面漂浮垃圾清理,严查随意堆放、倾倒行为。(县城管局、县农业农村局、县发改委、县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7.城市黑臭水体管理和治理。结合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持续开展全县县城建成区黑臭水体问题排查整治,加快推进已排查县级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继续巩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成效,建立长效机制,加强水质监测,坚决杜绝出现返黑返臭现象。(牵头单位:县住建局,配合单位:县城管局、县发改委、县水利局)
8.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坚持种养结合,巩固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质量水平。继续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和运行情况监管,完善业务指导与监督执法协同机制。(县农业农村局、县生态环境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9.农药化肥减量增效。持续抓好病虫监测预报能力提升行动、病虫害绿色防控提升行动、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进行动及安全用药推广普及行动。持续抓好测土配方施肥提升行动、“三新”集成配套落地行动、化肥多元替代推进行动以及宣传培训到户行动。(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
10.入河排污口整治。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推进排 污口整治专项行动,持续推动入河排污口规范化建设。(牵头单位: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县水利局)
11.河湖水库生态渔业整治。持续开展水产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打击河湖水库投肥养殖行为。(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县水利局)
12.河湖水域治安整治工作。持续开展河湖水域治安整治,联合开展河湖水域治安专项整治行动和保护水域生态法制宣传活动,依法严厉打击破坏水域生态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明确水域治安管理机构,强化专业力量。(牵头单位:县公安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四)强化水生态修复
13.保护渔业资源整治。持续强化渔政执法监管,规范重点水域垂钓行为。巩固禁捕退捕成果。深入推进水生生物资源养护。落实“十省百县千户”跟踪调研方案,退捕渔民动态监测常态化。持续加强转产就业帮扶,实施重点渔村“一村一策”,持续巩固提升渔民安置保障水平。(牵头单位:县农业农村局、县人社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14.破坏湿地和野生动物资源整治。加快湿地保护配套制度建设。全力推进湿地修复,持续开展湿地资源运营机制创新和小微湿地建设,加大湿地公园建设管理力度。创新宣传方式方法,广泛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部门合作,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行为,健全野生动物保护管理长效机制。(牵头单位:县林业局,配合单位:县公安局、县市监局)
15.推进幸福河湖建设。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持续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强化湿地资源用途管制,加快滨河生态湿地建设,着力维护湿地原生态。排查整治小水电风险隐患,积极稳妥推进小水电分类整改,实施小水电绿色改造和现代化提升工程。加强乡村河道管理和乡村河湖管护,持续推进农村水系综合整治。探索水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持续深化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林业局、县发改委、县自然资源局、县生态环境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五)强化水文化传承
16.保护、传承、弘扬河湖文化。持续加强古代水利工程和水文化遗址的保护与修复。因地制宜开展水情教育基地、水利风景区、河长制主题公园等建设。深入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促进河湖型生态旅游产品提质升级。(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文广新旅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六)强化可持续利用
17.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严守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严格生态流量监管。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扎实推进节水创建量质双升,进一步健全完善节水支持政策。(牵头单位:县水利局、县发改委,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二、强化组织保障,推动共建共治,提升河湖管护成效
18.强化组织体系。强化各级河长履职尽责,将确保河道行洪安全、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等纳入河长制管理体系。完善河长动态调整机制和河长责任递补机制。强化河长办组织、协调、分办、督办职责,推动各部门协同配合。完善河湖巡查管护体系,加强乡村河湖管护,采取县域单元全域城乡环卫一体化方式开展河湖保洁。健全“河长+”部门协作机 制,持续发挥 “河长+”等在河湖保护中的监督作用。(牵头单位:县河长办、县水利局、县城管局、团县委,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19.强化责任体系。充分发挥责任单位河湖管理责任的主体作用,依法履行河湖管理、治理和保护的职责,加强各类涉河问题的排查整治力度。持续推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完善跨县界河湖管理保护协作机制和联防联控联治机制,推动解决流域保护治理管理重大问题。严格落实河长制考核制度,强化结果运用,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牵头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县审计局、县河长办)
20.强化监督检查。完善河长制监督检查体系,持续开展“清四乱”、河湖管理、河长履职尽责、水域岸线利用(含采砂)等情况的监督检查,跟踪督促问题整改。(牵头单位:县河长办、县水利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
21.强化基础工作。全面开展河湖健康评价,建立全县河湖健康档案,开展“一河(湖)一策”滚动编制。深化智慧河湖建设。广泛开展河长制宣传活动。持续推进河长制进党校,加大对基层河长的培训力度,鼓励河长带头宣讲河长制工作。强化社会公众参与意识,强化中小学生河湖保护和涉水安全意识。(牵头单位:县河长办、县委宣传部、县教体局、配合单位:各有关县级责任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