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河(湖、林)长制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1-10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4803

2022年度德安县河长制工作总结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1-10 16:35
打印
    关联导读:

2022年,德安县委、县政府以建设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为抓手,不断推动河湖长制工作从“有名”“有实”向“有能”“有效”转变。

一、有名有实,不断完善河湖长制责任体系

委、政府高度重视河湖长制工作,将深入实施河湖长制作为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推深抓实的重点,并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以及人大评议、政协调研的重要内容。各级党委、政府强化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加快推动河湖长制压实责任、落实目标。

一是强化责任保障。完善“县乡村全覆盖、河湖库全纳入、区域流域相结合”级河湖长制组织体系。根据有关领导分工调整和工作需要,调整级河湖长制组织架构,全共有河长118名,设立巡查员、保洁员598名,竖立河长制公示牌53块。公安局深入推进“河长+警长”河湖保护机制,检察院大力开展“河长+检察长”协作机制,团委广泛开展“河小青”志愿者活动、各乡镇还设立了“企业河长”“民间河长”,成为我河湖长制工作的有益补充。

二是强化履职尽责。4月22日,委书记、级总河长周三连签发20221号总河(湖)长令,要求全各级河长积极履职,河长办常态化调度河长履职情况,及时发出巡河“提示函”。全各级河长严格按要求实地调研、现场指导,协调解决责任水域的突出问题,县乡三级河长全年巡河共4914次,巡河实现常态化。同时,多次召开有关会议分析研判形势、解决存在问题、部署重点工作,推动河湖长制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强化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河湖长制考核“指挥棒”作用,委组织部继续将河长履职情况纳入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县考评办将河湖长制工作考核纳入了镇、场)科学发展综合考评体系和直部门绩效考核体系,审计局将河湖长制工作责任追究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切实压实各级党政和河湖长工作责任,形成了守水有责的工作格局。

二、标本兼治,扎实推进幸福河湖建设

乡镇各部门牢固树立生命共同体理念,聚焦影响河湖健康的突出问题,扎实推进幸福博阳河建设

一是强化水资源保障。今年7-9月,德安县降雨量157.3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七成,高温干旱日数87天,保灌供水形势严峻。面对水资源紧缺局势,全县统筹推进节约用水+河长制工作,使节水、河长制工作同频共振实现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年新增节水能力1143.48万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控制在15.6立方米,创建省、市、县级节水型企业15家,占全县重点用水行业的90%以上。新建输水管线40公里,延伸管网1100公里,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率达98%,饮用水达标率100%。

二是持续开展“清河行动”。始终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生态环境、住建、城管、农业农村、水利、工信、自然资源等部门持续深入推动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消灭V类及劣V类水和清“四乱”等专项整治行动。中央、省环保督察以及省、市河长办反馈和群众举报投诉等问题全部纳入“清河行动”问题清单管理,分区域、分行业整改落实,实行“一单一档”规范化管理。“清河行动”14个专项整治扎实有力、效果显著,全年共梳理排查影响河湖健康问题20,均已全部完成整改销号,整改完成率100%

三是全面整治水环境。推进工业废水治理,加快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二期建设及配套管网建设,丰林园区污水处理厂建设等,规范园区排污口设置。推进污水管网收集率。对城区水环境进行系统整治,对现状管网出现的错混漏接、老化破损进行修复,新建污水管网78.3公里,一体化提升泵站3座,修复改造管网27.11公里。提高博阳河生态流量。实施柘林灌区八一分干维修改造工程,对坍塌涵管进行改线,新建顶管,提高引水能力,保证从八一分干引水至山塘水流通畅,再通过山塘下游渠道引水至下游河道,对河道进行生态补水。

三、提档升级,不断增强河湖管护能力

积极探索和推进河湖管护新思路、新模式、新机制,持续推进河湖长制提档升级,不断增强河湖管护能力。

一是提升基础能力。积极打造“智慧河长”,充分利用河长APP开展巡河巡湖,使用“随手拍”上报问题事件,运用智能无人机突破徒步巡河瓶颈,实现巡河全覆盖、无盲区。修编完善“一河一档”“一河一策”,修河水文水资源监测中心积极主动提供水域水质监测和水文数据,生态环境、工信等部门加强全过程监管,重点对工业园区、重点风险源企业和环保设施运行实行监管,实现污水处理、环保设施运行、在线数据监测“三个全覆盖”。委宣传部主动谋划河湖长制“进党校、进校区、进园区、进社区、进企业、进农村”等宣教活动。教育局积极开展中小学校红色、绿色、古色文化教育活动等,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爱我河湖,美丽德安”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是提升治理能力。纵深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发改、林业、科技、商务、市监、文广新旅等部门及沿“最美岸线”打造范围不断延伸围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积极整合水利、生态环境、农业农村、城管、住建、林业多方治理资金,坚持以流域生态综合治理为抓手,大力开展生态鄱阳湖流域建设行动,持续推动生态综合治理工程设施建设

三是提升管护能力。建立“城乡环卫一体化”生活垃圾收运保洁员制度,优先聘用43名脱贫人员担任河湖保洁员。实现“一人一岗、一岗多责”。水利局全力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全共有75座水利工程完成标准化管理创建,附城圩堤成为标准化管理“样板工程”。

来看,2022乡镇各部门的共同努力河长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重点流域特别是鄱阳湖生态环境整治等方面压力较大,断面水环境质量问题还比较突出等。这些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加强。

四、下步打算

抓责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摆在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位置。各级河长作为河流水库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强化责任担当,要按照《江西省实施河长制湖长制条例》要求,定期开展巡河检查,研究解决存在问题,督促指导工作落实,真正做到守河有责、守河担责、守河尽责。

抓问题整改。坚持重点整治和综合防治相结合,抓重点、攻难点,重点要集中在污水处理、管网收集、粪污处理项目建设上,坚决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加强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破坏水生态环境的突出问题。水利、环保等部门要定期对河流水库水质进行检测,进一步加强园区内所有企业排口监测,对一些难以发现的“暗管”,要优化监控方式,借助科技手段,让偷排漏排暗排无处藏身。要加大专项整治,始终以“零容忍”“出重拳”的鲜明态度,持续推进“清河行动”“清四乱”和鄱阳湖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突出抓好城市黑臭水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及垃圾、工业污染和入河排污口等专项整治,进一步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对破坏水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

抓目标考核。继续将河湖长履职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将河湖长制纳入县直部门年度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和高质量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县审计局继续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河湖长制职责的,依据有关规定提请上级河长约谈追责。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