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以来,德安县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脱贫地区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取得新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突出“严”字抓责任。严抓主体责任。始终把巩固脱贫成果工作作为底线任务来抓,以责任落实保障脱贫攻坚成果。严抓督查指导责任。坚持定期对所乡镇和重点村进行业务指导,现场交办问题,适时开展问题回头看。2025年5月,农业农村局组建了督导工作中对全县13个乡镇和彭山公益林场开展了工作督导,并计划召开半年工作调度会,通报各项业务数据排名,实行末位表态制,进一步压实乡镇责任。
二是突出“实”字抓帮扶。全面落实各类帮扶政策措施,以高效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聚焦教育、住房、饮水、医保等重点方面优化调整帮扶政策,帮扶政策落实率100%。2025年累计为全县困难家庭学生发放各类教育资助资金 197.8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080人次。确保了没有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因贫辍学。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等重点对象新增危房“动态清零”,持续开展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25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危房改造计划3户6人,正在建设当中。农村供水问题“动态清零”,对全县“1+7+21”的供水网络体系进一步建立饮水安全工程设施管护长效机制,对农村供水站的运行管理进行监管,确保饮水工程持续良性运行、群众饮水安全。统筹县财政资金35.721万元,购买防贫保险5103人次。
三是突出“准”字抓监测。持续抓牢“三线预警”,以精准监测守牢防返贫底线。通过申报网络化、线下网格化、帮扶精准化等方式强化监测机制。2025年全县各行业部门共计推送风险信息72条,受理群众自主申报14次,日常摸排信息9条,2025年新纳入监测对象11户41人,风险消除22户81人。
四是突出“稳”字抓增收。拓宽务工岗位稳就业。2025年4662名有劳动能力的脱贫群众和监测对象实现就业,就业率82.29%,其中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485人。发展特色产业稳增收。通过衔接资金项目的实施,引导脱贫群众参与融入乡村产业发展,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2025年财政衔接资金中央、省、市合计3143万元,中央财政衔接资金1636万元,省级财政衔接资金1184万元,市级财政衔接资金323万元。其中省级资金114万元和中央资金132万元已预安排,截至目前拨付资金564.2万元,拨付率17.2%。发挥金融扶持政策稳创业。2025年新增脱贫人口小额信贷203笔976万元,春季雨露计划补助人数318人,补助资金47.7万元。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抓牢动态监测帮扶和消除关键环节。强化监测对象识别村排查、乡审核、县审定的责任落实,严格执行“乡、村每月动态排查分析研判、县季度督导调度”的常态化排查及研判工作制度,确保“应纳尽纳、应帮尽帮”,严禁杜绝体外循环;加强对两类重点群体的排查,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做到“应纳尽纳、应消尽消”;及时核查完善相关台账资料数据,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并定期分析研判帮扶成效,确保帮扶措施落实到位、返贫致贫风险“能消才消、应消尽消”。
二是认真做好“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监测。持续压紧压实行业部门责任,及时发现风险、消除风险。控辍保学、住房安全做到发现一个解决一个,实现“动态清零”;关注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管护、供水水质和用水便利程度,进一步解决季节性缺水停水等问题;关注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上浮和脱贫人口资助标准下调带来的“剪刀差”问题,坚决防止出现群体性“脱保”。
三是持续加强帮扶政策宣传力度。加大“两策明白纸”推广宣传力度,督促各级干部学习使用“200问”工具书,组织各级干部入户发放并张贴“两策明白纸”,使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了解最新帮扶情况,帮助一般农户熟悉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流程,及时解答群众问题和疑惑,做到不漏一户,应知尽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