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监督管理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4-09-04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13648

德安县农业农村局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2024年下半年工作计划

来源: 发布时间: 2024-09-04 16:43
打印
    关联导读:

一、上半年工作总结

1.压实粮食生产“压舱石”。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认真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强化政策落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今年确保全年粮食面积稳定在20.12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1.43亿斤以上,其中棉花生产任务为0.3万亩,完成面积0.3万余亩;早稻生产任务0.8万亩,完成面积0.9万亩;中稻面积14.08万亩;油菜面积7.1万亩,产量0.64万吨;蔬菜面积3.2亩,产量4.5吨。科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2023年1.4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项目已全面完成建设,已步入单项工程验收阶段;2024—2025年1万亩高标准农田新建改造项目已通过网上中介超市聘请第三方设计单位,项目全面开展勘测设计工作,现已进入设计三进阶段。

2.“菜篮子”供应有效保障组织开展重大动物疫病春季防疫集中行动,积极推进规模场“先免后补”及强制免疫工作创新开展小散养殖户整县“先免后补”社会化服务试点工作,做到全县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猪口蹄疫免疫、牛羊口蹄疫免疫密度均达到100%;加大生猪复养增产工作力度,截至6月底,我县生猪存栏36977头,能繁母猪3735头,出栏生猪32593头;牛存栏1239头,出栏264头;羊存栏5054头,出栏2366头;家禽存笼455.53万羽水产养殖面积2.4万投放鱼种820吨水产品总产量3870吨,其中特种水产品产量1497吨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000亩

3.抓好乡村产业“牛鼻子”。聚焦乡村主导产业和特色优势资源,多方面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全产业链,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一是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围绕选定的蛋鸡和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编制《德安县蛋鸡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与《德安县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积极组织符合条件企业申报省级、市级、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并通过开展培训会、实地走访等方式向乡镇人员、企业等宣传申报龙头企业程序和各类惠企政策,大力培育本地农业企业做大做强。目前,全县共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1家,县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同时,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努力推动江西德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20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德宏80万羽蛋鸡养殖项目等项目开工建设。二是数字赋能农产品销售。积极探索“农户+企业+电商”销售模式,与抖音、盒马、京东等电商平台开展合作,不断整合本地货源与供应链,建立销售阵地,推动德安县域农产品进入高端网络平台销售,将德安县优质农产品上行电商,触达全国客户。2024年上半年我县农产品销售累计网络零售额为3002.1万元,规模全市排名第6名;单品类中药滋补类累计网络销售额为2275.3万元,规模全省排名第4名。三是做强乡村休闲旅游业我县充分挖掘乡村特色资源,发展乡村特色旅游业,推动改建、扩建、新建一批设施完备、功能齐全的休闲观光旅游园区、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致力于打造一批特色突出、主题鲜明,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精品景点。全县已获认定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4个;省级十佳休闲农庄1个;省级5A级乡村旅游点1个;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企业1个;县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企业1个。目前已完成德安县心全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和德安博阳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25年德安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项目储备。四是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着力引导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共有家庭农场226家,同比增加3家,农民合作社242家,同比增加4家同时,为更好发挥省市县级示范合作社及家庭农场引领作用,推动新型经营主体的高质量发展,开展市级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认定工作省级示范社示范家庭农场申报监测工作,本次共认定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6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3家申报省级示范合作社6家监测省级示范家庭农场8家目前我县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2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33家;国家级示范社4家,省级示范社10家、市级示范社8家、县级示范社29家。

4.和美乡村建设稳步推进。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推动乡村面貌发生明显变化,农村宜居宜业水平显著提升。一是开展2024年新农村建设工作。2024年,全县计划实施新农村建设点35个(其中:省级点17个,县级自建村点18个)力争全县宜居村庄整治建设进一步提升;新创建1个美丽宜居乡镇、10个美丽宜居村庄、1000个美丽宜居庭院,打造县级“四融一共”精品示范村庄2个,持续巩固乡村全面美持久美的局面。为进一步释放乡村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乡村民宿,力争打造乡村民宿集聚区,唱响江西“休闲农业+乡村民宿”品牌,充分借鉴先进经验模式,整合相关资源,鼓励在乡村振兴先行示范村、美丽活力村庄、红色名村开展实现景村融合、产村融合、“三治融合”、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工作。二是强化生活垃圾治理工作。持续深化拓展“四清二改一管护”村庄清洁行动和绿化美化行动,出台村庄清洁行动春、夏季战役行动方案,组织开展“三清理、三整治”“四无四净”环境卫生集中整治活动,同时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第三方治理,做到行政村村庄清洁行动和常态化保洁全覆盖。2024年上半年,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数量8250吨,清理村内水塘141口,清理村内沟渠数量228公里,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数量38吨,用于村庄清洁行动专项财政资金共计495万元,社会力量投入村庄清洁行动资金共计12万元。三是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探索“摸清底数、建立标准、信息对比”工作新模式,切实巩固提升我县农村改厕质量及成效,突出品质导向,把紧关口抓效能,今年预计完成新(改)建户厕600户。同时组织乡镇、村相关力量开展2021年—2023年农村户厕信息比对,做好自查自纠,及时整改,坚决防止出现重复申报户厕改造项目情况及改厕质量不达标情况,并做好省户厕系统销号,确保改厕数量与系统数量匹配。

5.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化。一是稳妥推进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乡试点工作。印发《江西省德安县林泉乡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方案》申报林泉乡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乡镇。将全县土地流转数据录入“土地流转台账信息平台”,不断加强农村土地流转监管,切实引导农村土地规范有序流转。二是抓好农村宅基地管理与改革。探索农村宅基地管理新制度,在全县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设立农民建房受理窗口,明确了具体责任人,公布了举报咨询电话、申请审批流程。同时各乡镇成立执法队,对农民建房进行定期巡查,做到监督管理多元化。2024年上半年,全县规划区外各乡镇共审批农民建房116宗,规划区内审批农民建房12宗,超面积建房逐年下降。三是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按照《中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党组 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关于在全省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赣农党字〔2024〕17号)和《九江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在全市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九农字〔2024〕14号)文件要求。我县制定《关于在全县开展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局领导小组,农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突出问题立即开展摸排。德安县组成三个专项小组,分别由纪委常委、驻农业农村局纪检组组长、农业农村局分管同志带队,抽调人员开展“三资”核查、政经分离督查,实现全县乡镇全覆盖。

6.加快农业科技推广步伐。一是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片。在河东乡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示范片,重点推广水稻缓控释肥+无人机施肥、油菜种肥同播+专用配方肥、无人机施技术,强化配方肥料推广使用,加大有机与无机、大量与中微量元素、速效与缓效等不同养分形态与功能的产品的应用。推广先进施肥机械,促进农机农艺融合,提高技术到位率。二是开展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根据本县实际情况制定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方案,组织专家开展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在全县部分乡镇组织培训3次,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农技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取进村入户、蹲点包片的形式,进村指导20次,指导农民落实好各项技术措施。三是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加大依托新型职业农民技术培训平台、科技下乡、农业大讲堂宣讲团下基层活动,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培训,加大对专业技术型人才的引进,省农业农村厅申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人数100人。

7.加大行业监管力度。一是加大农资产品的抽查力度。为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维护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提高农民识假辨假的能力。今年我县被江西省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列为全省农业投入品定点抽检单位,省、市农业执法部门在我县范围内开展抽检工作,全年共抽检农业投入品17批次。2024年上半年办理一般案件9起,简易案件3起,跨部门联合检查企业4家。二是持续巩固禁捕退捕成果联合公安、市监等部门开展闭环式监管执法,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行为,共执法检查98次,出动执法人员345人次,出动执法车辆124车次,劝离垂钓人员470人办理博阳河禁钓禁捕案例4起,其中处理锚鱼案件1起,非法电鱼3起。同时为加大禁捕退捕政策宣传力度,发放禁渔禁钓资料1500份,设置禁渔禁钓警示牌4个。三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力度。针对全县养殖户养殖生产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检查工作,查处未做生产记录的养殖户3家,无动物防疫证养殖企业1家,办理农产品质量安全案件3起。四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有序开今年以来,我县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合格率总体稳定在98%以上,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24年上半年,我县开展400批次例行专项监测抽检,定量检测163批次,定性检测1107批次,严格按照要求检测,对有问题的样品做到及时追踪溯源,确保我县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五是稳步推进我县“两品一标”认证对全县符合认证条件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全面筛选,积极引导其做好绿色有机、名特优新优质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计划新增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绿色有机农产品10个以上,目前,德安鸡蛋、德安有机甲鱼申报名特优新农产品申报材料已递交省级审批;吴山渊明黄菊申报的3个绿色食品材料已递交省、部级审批;四家企业9个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转换期证书。不断加强对已认证企业监管,确保证后监管合格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下半年工作计划

1.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和流通销售工作。认真贯彻招大引强、招商选资战略,聚焦招引大项目和龙头项目,积极开展外出招商活动,以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加快在谈和在建项目的签约落户速度。进一步落实农产品流通销售工作,逐步调查全县农业企业的销售情况,争取德安板鸭等企业与盒马鲜生、抖音、京东等签署销售协议,进入他们的销售网络。同时,继续配合九江市好庐山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对接符合条件企业,达成入驻盒马云超合作意向,推动县域优质农产品进入高端商超,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2.不断提升休闲农业融合水平。围绕我县山水、人文资源,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休闲业态和产品。深度挖掘农业“食品供给、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实现农业、教育、文化、健康、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一批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农旅景观,提升全县休闲观光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

3.持续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我县将继续深入开展新农村建设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加快新农村建设进度,积极开展农村改厕、持续推进村庄绿化亮化、建立长效保洁机制、突出清理死角盲区、引导农民群众转变不良习惯,努力达到村落庭院干净整洁、塘库溪流水清岸绿、文明村规日趋完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卫生习惯逐步养成的目标,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不断改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4.全面提升休闲农业融合水平围绕我县山水、人文资源,强化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开发形式多样、独具特色、个性突出的休闲业态和产品。深度挖掘农业“食品供给、文化体验、休闲旅游、健康养生、文创教育”等多种功能,大力发展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实现农业、教育、文化、健康、生态等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休闲旅游转型升级,打造一批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农旅景观,提升全县休闲观光农业的文化软实力和持续吸引力。

5.积极推进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出衔接。进一步推进“三前环节”入网主体实现农业标准化生产“三上墙、三到户”,加强“三前环节”主体巡查抽检覆盖率,督促企业合格证开具力度;积极探索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出衔接机制,稳定我县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开具覆盖面,提升我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貌,确保我县在大数据智慧监管平台中位于全省第一方阵。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