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惠民政策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7-27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5705

德安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7 09:23
打印
    关联导读:


德安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德安县农业农村局编制

2023年2月



一、前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专业性原则,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相结合、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相 结合、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相结合、土壤表层采样与重点剖面采集相结合、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结合、政府主导与专业支撑相结合,统一普查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化验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的组织实施方式,到2025年实现对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土壤的“全面体检”,摸清土壤质量家底,为守住耕地红线、保护生态环境、优化农业生产布局、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通知》 (国发〔2022〕4号,《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 的通知》(赣府字〔2022〕12 号)精神,切实保障德安县第三次全县土壤普查(以下简称“土壤三普”)工作科学有序开展,根据《国务院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第三次全国土 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 (农建发〔2022〕1 号),以及《江西省人民政府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 工作方案的通知》(赣土普办〔2022〕1 号) 的要求,结合德安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二、基本情况

德安县隶属江西省九江市,地处江西省北部,九江市中部, 东接共青城市、柴桑区,南邻共青城市、永修县,西接武宁县、瑞昌市,北毗瑞昌市、柴桑区。

全县总面积 863 平方千米。截至 2022年末,德安县辖 8 个乡、5 个镇、1 个国营林场、1 个园艺场,81 个行政村,14个社区居委会。截至 2021年 11 月,德安县常住人口为 17.5 万人。京九铁路 昌九城际铁路、福银高速公路、105 国道寄城而过、306 国道穿越西北部的车桥镇。福银高速将德安县城与昌北机场、九江庐山机场及九江港口连成一线。德白公路、林白公路纵贯城乡。

  (一)位置境域

德安县地处江西省北部,南浔线中段,东接庐山市,南邻永修县,西毗武宁县,北接瑞昌市柴桑区。地理座标界于东经 115°23′—115°50′,北纬29°16′—29°35′之间,东西长 42.6 千米,南北宽 40.米,全县总面积 863 平方千米, 占江西全省总面 积的 0.56%。

(二)地形地貌

德安县属低山丘陵地区,南北高、东南低,三面环山,东南角临近鄱阳湖滨;北有幕阜山东延余脉—茶子山、潘狮山、金盆寺绵 延构北部低山地形;西南有小岷山呈北东及东西延伸,构成南部低 山地形;中部广大丘陵地带尚有彭山呈北东展布高耸。一般山岭海 拔高度 200—600 米左右,最高峰为西北部茶子山海拔为 665.1 米。最低处为东南角牛角湾一带海拔 15 米。

(三)气候状况

德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多年平均气温16.7℃ ,1月平均气温 4.3℃;7月平均气温28.4℃ 。生长期年平均240天,无霜期年平均250天,最长达290天,最短为226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991.0小时,年总辐射量为108.卡/平方厘米 。0℃以上持续期350天 。年平均降水量1469.1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数为149.1天。降水集中在每年3—8 月,6月最多。

(四)水文情况

德安县属鄱阳湖水系,县域干流博阳河发源于瑞昌市南义乡湖炎洞, 自西北向东南贯穿全境,全长米,境内79.米,流域面积863.0平方千米,大小支流34条,其中流域面积 30 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洞霄水、田家河、车桥水、金带河、下头水、庙前港、涂山水等7条支流,水面346.7公顷。

(五)自然资源

德安县低山面积约183.6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19.6%,丘陵地区面积约为606.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64.7%,滨湖波状平原(包括临近鄱阳湖的岗丘缓坡和博阳河两岸的河谷阶地) ,面积约为147.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5.7%。德安县矿产丰富,品种齐全,已发现矿产地六十余处,主要有铝、锑、金、、铅锌、铜、铁、石申、萤石、重晶石、煤、磷、石灰石、花岗石、大理石等二十余种矿产。

(六)国土数据

根据《九江市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2022年 3月9 日),德安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耕地18.3万亩,园地1.33万亩,林地91.3万亩,草地0.34万亩。

三、普查工作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耕地保护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和《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的通知》(赣府字〔2022〕12号)精神遵循普查的全面性、科学性原则,以土壤学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及手段为支撑,衔接已有成果,借鉴以往经验做法,强化统一工作平台、统一技术规程、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采样点位、统一筛选测试分析专业机构、统一过程质控的“六统一”技术路线,坚持摸清土壤质量与完善土壤类型、土壤性状普查与土壤利用调查、外业调查观测与内业测试化验、土壤表层样与剖面样采集、摸清土壤障碍因素与提出改良培肥措施、政府保障与专业支撑等“六个结合”工作方法,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作、分级负责、各方参与”组织实施,实现对县域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与部分未利用地土壤的“全面体检”。为土壤的科学分类、规划利用、改良培肥、保护管理等提供科学支撑,同时为德安县经济社会生态建设重大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依据。

四、普查工作内容

(一)普查范围

德安县域内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等农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其中,林地、草地重点调查与食物生产相关的土地,未利用地重点调查与可开垦耕地资源相关的土地,如盐碱地等。

(二)普查任务

本次普查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校核与完善土壤分类系统和绘制 土壤图为基础,以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普查为重点,更新和完善全县土壤基础数据,构建土壤数据库和样品库,开展数据整理审核、分析和成果汇总。查清不同生态条件、不同利用类型土壤质量及其 障碍退化状况,查清特色农产品产地土壤特征、后备耕地资源土壤 质量、典型县域土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等,全面查清全县农用地土 壤质量,系统完善全县土壤类型。

1、土壤性状普查

通过土壤样品采集和测试,普查土壤颜色、质地、有机质、酸 碱度、养分情况、容重、孔隙度、重金属等土壤物理、化学指标,以及满足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的微量元素;在典型县域普查植物根 系、动物活动、微生物数量、类型、分布等土壤生物学指标。

2、土壤类型普查

以土壤二普形成的分类成果为基础,通过实地踏勘、剖面观察等方式核实与补充完善土壤类型。同时,通过土壤剖面挖掘,重点普查1米土壤剖面中沙漏、砾石、潜育层、铁锰结核体等障碍类型、分布层次等。

3、土壤立地条件普查

重点普查土壤野外调查采样点所在县域的地形地貌、植被类型、 气候、水文地质等情况。

4、土壤利用情况普查

结合样点采样,重点普查基础设施条件、种植制度、耕作方式、 灌排设施情况、植物生长及作物产量水平等基础信息,肥料、农药、农膜等投入品使用情况,农业经营者开展土壤培肥改良、农作物秸秆还田等做法和经验。

5、土壤数据库构建

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包括土壤类型图、土壤质量图、土壤利 用适宜性评价图、地形地貌图、道路和水系图的空间数据库;包括 土壤性状、土壤障碍及退化、土壤利用等指标的属性数据库。

6、土壤质量状况分析

利用普查取得的土壤理化和生物性状、剖面性状和利用情况等 基础数据,分析土壤质量,评价土壤利用适宜性。

7、普查成果汇交汇总

组织土壤普查图件成果、数据成果、文字成果和数据库成果汇总及数据成果汇总分析。

(三)普查工作方法

以土壤二普、国土三调、全国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农业 普查、耕地质量调查评价、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固定样地体系等工作形成的相关成果为基础,以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 统、模型模拟技术、现代化验分析技术等为科技支撑,利用全国土壤三普统一工作平台,实现普查工作全程智能化管理;统一技术规程,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操作;统一工作底图,统一规划布设的外业调查采样点位;规范测试指标与方法;通过“一点一码”跟踪管 理,构建涵盖全过程的统一质控体系;配合国家级和省级分别开展 数据分析和成果汇总;科学、规范、高效推进普查工作。

1、布设样点

在全国土壤普查工作底图上,根据德安县地形地貌、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等划分差异化样点区域。以网格法将耕地、园地图层,按1公里×1 公里规划1个样点;将林地、草地和未利用地 (含盐碱地) 图层,按4公里×4公里规划1个样点,计算入样图斑数量。 样点样品实行“一点一码”,作为外业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等普 查工作唯一信息溯源码。

2、 技术培训

对接省级土壤三普技术专家组和外业调查采样专业队伍,对德 安县第三次全县土壤普查工作参与人员开展技术培训。

3、调查采样

根据统一布设的样点和调查任务,按照《土壤外业调查与采样 技术规范》要求实施,确定具体采样点位,调查立地条件与土壤利 用信息,采集表层土壤样品、典型代表剖面样等。表层土壤样品按照“S”型或梅花型等方法混合取样,剖面样品采取整段采集或分层取样,并对每个采样点位进行景观照片采集。

依据省级工作方案要求,组建专业调查采样技术队伍不少于 3个,其中采集表层样队伍不少于2个、剖面样队伍不少于1个。每个调查采样队伍配备省级技术专家1-2人,县级农技人员1人,其他调查人员1-2人,取样、善后或剖面挖掘2-3人。采样队伍由省内专业第三方负责组建,并准备图件文献资料、摄录装备、采集工具、速测仪器、辅助材料、生活保障物资。外业调查质量控制工作按照《土壤普查全程质量控制技术规范》实施,外业调查完成后, 形成相关调查成果。

4、测试化验

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现代化验分析技术为基础,以《土壤样品制备与检测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样品制备,开展标准化前处理, 按照有关国家、行业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土壤样品的物理、化学等指标批量化测试。其中耕地园地检测指标46项,林地草地检测指标19项。

充分衔接已有专项调查数据,相同点位已有化验结果满足土壤三普要求的,不再重复测试相应指标。选择典型区域,利用土壤蚯蚓、线虫等动物形态学鉴定方法和高通量测序技术等,进行土壤生物指标测试。

  5、数据汇总

按照全国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建立分级的数据库。以省份为单位,采用内外业一体化数据采集建库机制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进行 数据汇总,形成集空间、属性、文档、图件、影像等信息于一体的 土壤三普数据库。

6、质量校核

采用土壤三普工作平台开展全程管控,接受国家级和省级抽查 复核和专家评估。外业调查采样实行“电子围栏”航迹管理,样点 样品编码溯源;测试化验质量控制采用平行样、盲样、标样、飞行检查等手段,分级审核测试数据;数据审核采用设定指标阈值进行 质控。

7、成果汇总

采用现代统计方法等,对土壤性状、土壤退化与障碍、土壤利 用等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数字土壤模型等方法进行数字制图,进行 成果凝练与总结,阶段成果分段验收。

五、资金预算

本次土壤普查预算资金784.69万元,其中样点校核12.2万元(预估,以实际下发任务数为准,下同),工作底图与资料收集12万元;外业调查采样72.32万元,样本制作8.82万元;样本检测费153.56万元;土壤类型图更新40万元,构建数据库30万元;成果汇总与编写145万元;设备购置8.5万元;土壤样品容重检测与转运场建设40万元;培训费用、会议费用及验收费用50万元;工作费用,含招投标、车辆、人员费用等60万元;其他不可预见费用按技术部分费用10%计算,57.29万元。

  此项费用由县财政统筹解决。

六、预期成果

(一)数据成果

形成全国土壤类型、土壤理化和典型县域生物性状指标数据清单,形成土壤退化与障碍数据,特色农产品县域、盐碱地调查等专 题调查土壤数据,适宜于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面积数据等。

(二)数字化图件成果

形成分类普查成果图件,主要包括全国土壤类型图,土壤养分图,土壤质量分布图,黑土、盐碱等退化土壤分布图,土壤利用适宜性分布图,特色农产品生产县域土壤专题调查图等。

(三)文字成果

形成各类文字报告,主要包括土壤三普工作报告、技术报告, 全国土壤利用适宜性(适宜于耕地、园地、林地和草地利用)评价报告,全国耕地、园地、林地、草地质量报告,盐碱地、酸化耕地等 改良利用、特色农产品县域土壤特征等专项报告。

(四)数据库成果

形成集土壤普查数据、图件和文字德安县土壤三普数据库,主要包括土壤性状数据库、土壤退化和障碍数据库、土壤利用等专题 数据库。

(五)样品库成果

配合形成标准化、智能化的国家级和省级土壤样品库、典型土壤剖面标本库。

七、组织实施

(一)普查时间安排

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及江西省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的组织安排,2023年,德安县第三次全县土壤三普工作正式启动,并在 2023年年底前开展及完成外业调查及内业测试工作;2024-2025 年进行成果汇总、并报上级政府普查办公室验收、总结。分时段开展技 术培训,完成外业调查采样和内业测试化验,强化质量控制,开展土壤普查数据库与样品库建设,形成阶段性成果。

(二)技术培训

2023 年 2-3 月,对德安县各参与单位人员组织开展三普工作技术培训,组织普查技术专家对土壤三普工作平台应用、调查采样、测试化验、数据汇总等,分级分类分层次开展技术实训指导、质量控制等。

(三)外业调查

2023年4月,依据全省统一布设与校核的样点,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在农闲空档期开展外业实地调查和采样,实时在线填报相关信息。2023 年 10 月底前完成全部外业调查采样工作。

(四)内业测试

与外业调查采样时间同步启动,按相关规范进行样品制备工作,省级质控实验室负责密码样添加、样品转码与分发工作。分发样品 至测试单位和存储单位。检测机构按照统一检测标准、检测方法,开展样品测试化验,实时在线填报测试结果。2023 年 11 月底前完成全部内业测试化验任务。

(五)质量控制

根据工作进展,承担样品采集、制备、保存、流转、检测等有 关单位应建立、完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开展人员培训指导等。同时接受国家级和省级技术专家组分别开展外业 调查采样、内业测试化验等核心环节的质量监督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开展补充完善工作。

(六)成果汇总

配合省级组织开展土壤基础数据、土壤剖面调查数据和标本、 土壤利用数据的审核、汇总与分析。绘制专业图件,撰写普查报告,形成数据、文字、图件、数据库、样品库等普查成果并与有关部门等共享。

2025 年上半年,完成资料搜集与内业预判;下半年,完成外业数据导入与数据库建设,同时对数据质量进行检查与汇总。

八、保障措施

(一)强化机制落实

成立以县长为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德安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落实普查相关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普查进展;负责组织制订工作方案、技术方案;负责开展野外定点取样、挖掘剖面、编码、数据整理分析、成果汇总等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

德安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组织推进下有序开展。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技术指导、信息共享、质量控制、经费物资保障等工作。县人民政府作为土壤普查工作的责任主体,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确保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上高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编制土壤普查实施方案,明确组织方式、工作措施、进度安排等报第三次全省土壤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后实施。

(三)强化工作保障

在上级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工作进度安排保障工作经费(预算详见附表1)。加强监督审计,可按规定统筹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土壤普查相关工作。配齐技术力量,以省级土壤技术支撑单位和技术专家组为依托,建立县级土壤三普专业队伍,承担部分县级外业调查和采样等工作。严格执行国家信息安全制度,建立并落实普查工作保密责任制,确保普查信息安全加强野外采样安全管理,落实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保障普查人员安全有序的开展工作。

(四)强化宣传引导

通过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和自媒体等渠道,大力宣传我县三普工作开展情况和成果。宣传土壤普查对我县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酸化耕地治理,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支撑“藏粮于地”战略实施、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意义。提高全社会对土壤三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附件1、德安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江西省吉安市第三次土壤普查经费估测表

       

     

   德安县第三次土壤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3年2月21日

附件1

德安县第三次土壤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付卯生      德安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邹井根      德安县农业农村局局长

    伍宏海      德安县自然资源局局长

    万普焱            德安县林业局局长

成 员:周伟      德安县财政局副局长

    汤恒斌      德安县自然资源局副局长

    段光武      德安县林业局副局长

    汪德东      副科级干部

领导小组设在德安县农业农村局下设办公室,由邹井根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组织落实普查相关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报告普查进展;负责组织制订工作方案、技术方案;负责开展野外定点取样、挖掘剖面、编码、数据整理分析、成果汇总等工作


2

江西省吉安市第三次土壤普查经费估测表

序号

工作内容

数量

单价(元)

数量

预算价格

(万元)

备注


1

样点校核

表层+剖面样点数

500

244

12.2

以三普办实际下发任务数为准


2

工作底图与资料收集

含地质图/地貌图/地形图等



12



3

外业调查采样

表层样点

耕地园地1个/平方公里,约132个;林草地 1个/16平方公里,约40个;考虑到不连片地块和加密要求,预计增加30%的点位数,合计约224个。

1800

224

40.32

以三普办实际下发任务数为准


剖面样点

不多于30个(按20个计)

16000

20

32

以三普办实际下发任务数为准


4

制样

表层样点

样点数,加平行样,水稳性大团聚体样(平行样:每48个样点中一个平行样,共计约5个)(水稳性大团聚体样:30%耕园地表层土样,52个;每个剖面样,80个,共约132个)

200

361

7.22



剖面样点

按每个剖面取4层土壤样计

200

80

1.6



5

检测

平行样检测

总检测费用的10%



13.96



表层样点


4000

224

89.6



剖面样点

按每个剖面取4层土壤样计

5000

100

50



6

土壤类型图、属性图、专题图

根据县域大小与地貌类型复杂程度来定价,60万预计



60



7

数据库构建




30



8

成果汇总与编写/打印

报告(含表格)

数据分析,报告编写


100

100



图件

40张预计

5000

40

20



专题

每个县3-5个专题,以5个专题预计

200000

5

100



9

设备购买

外业采样设备购买

外业终端

8000

5

4



内业设备购买

电脑/打印机/网络/耗材

8000

5台电脑+2台打印机+网络设备若干

4.5



10

土壤样品容重检测与转运场所建设




40



11

培训费用/会议费/验收费




50



12

工作费用

含宣传/招投标/人员费/车辆/等费用



60



13

其他不可预见费用

按技术部分费用(外业调查采样+制样+检测+土壤类型图、数据库、成果汇总)的10%预计



57.29



14

合计



784.6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