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文件编号: 德林字〔2018〕7号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8-11-2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2022-026003-2018-0069 责任部门: 林业局

德安县生态保护工程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11-21 10:27
打印
    关联导读:

德安县生态保护工程脱贫攻坚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市、县关于加快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工程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县林业生态保护和林业产业扶贫工作,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战略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市、县扶贫开发文件精神,坚持精准扶贫与精准脱贫,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集中的支持、更加精细的工作,积极抓好林业生态补偿和营造林项目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覆盖,积极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户参与、市场对接的有机机制,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工作要求,强化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的举措,完善巩固2017年脱贫成果,2018年脱贫攻坚开好局、起好步,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年度战役。

、目标任务

深入贯彻省、市、县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部署,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相统一,加大贫困村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通过生态工程建设、生态补偿、资源开发、增加就业等方式,保护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帮扶对象暨范围

全县生态保护工程涉及的贫困村和贫困户。

、政策项目保障

充分利用林业项目资源,科学统筹整合项目资金,全力向脱贫攻坚工作倾斜,助推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

(一)生态补偿项目

1、公益林补偿项目补偿范围为国家公益林和省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17/·年。

2、天然林保护工程。补偿范围为划定的天然林保护工程林地,2016补偿标准为15/2017年及以后补偿标准为17/

(二)营造林项目

补助资金的发放均采取先造后补的方式。

1.低产低效林改造项目。全年实施低产低效林改造0.73万亩,主要针对森林质量差、蓄积量低的林地进行更新改造、补植补造、抚育间伐等改造措施,促进林分早日成林,农民早日收益。补偿标准为,更新改造500/亩、补植改造300/亩、抚育间伐100/ 

2.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项目全年实施0.9万亩,补偿标准为95/亩。  

3.防护林工程补助项目。全年实施人工造林0.25万亩,栽植树种为乔木树种及油茶,补偿标准为500/亩。全年实施封山育林0.7万亩,补偿标准为100/亩。 

4.新造高产油茶奖补资金。在册贫困户栽植高产油茶,除列入防护林工程项目外,每亩另补助资金300元。

(三)林下经济项目

利用林地空间,从事林药、香精香料等种植,全年实施种植草本药材1000亩。补偿标准为草本350/亩、灌木类200/亩、乔木类500/亩。

(四)公益性岗位项目

将部分产业发展困难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聘请为护林员,实现生态资源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五)林业贷款贴息项目

对每年林农为林业发展进行的贷款,按政策相关规定,由中央及省财政按贷款额的3%进行贴息。

、工作措施

()大力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扶贫工程,重点落实财产收益权。

1.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让贫困户拿到林权证,落实承包权,放活经营权,保障收益权。

2.强化采伐管理,凡是区划为商品林区的贫困村、贫困户,优先安排采伐指标,严格按照作业设计的要求,在政策范围内,允许合法加工经营,适当增加贫困户的产业收入。

3.规范引领林地经营权流转、发展林权抵押及财政惠农信贷通贷款,以壮大林业产业资金赋予贫困户更多财产收益权。

()大力实施林业产业扶贫工程,着力加强林业产业项目建设。

1.充分利用林业重点项目资金,优先安排建档立卡的贫困户用于林业产业扶贫,力开展油茶产业、林下经济精准扶贫,按照适地适树、群众自愿的原则,支持贫困户在房前屋后荒地种植不少于一亩地油茶,鼓励在林下空地种植中草药、食用菌等林业特色产业项目,在不影响林农利益,并保证验收的前提下,整合资金用于林业产业扶贫。

2.大力培育林业产业市场主体,着力培育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由市场主体流转贫困村、贫困户的林地去发展林业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等方法,扶持引导贫困村、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能人大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企业+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种植模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林业产业,吸纳贫困户劳动力就业,稳定增加贫困户的收入,对积极参与扶贫的各种林业经济主体给予资金的倾向和技术支持。对带动贫困户增收成效特别明显、作出较大贡献的市场主体,给予一定的政策优惠。

3.全力助推建档立卡贫困户自身发展林业产业,凡贫困户自身发展林业特色产业的,优先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实施林业生态项目建设带动扶贫工作。

鼓励和引导在国有林地上实施林业重点工程的施工单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当地贫困户参与工程建设。鼓励国有林场,优先聘用周边贫困农民从事服务性岗位或季节性工种。

(四)完善生态补偿机制

1.大力实施生态效益补偿政策扶贫工程,确保贫困户真正得到实惠。优先把贫困户森林资源薄弱林地纳入天然林保护工程。在现有天然林中,只要是区划为生态公益林和天保林的,保证贫困户能按补偿标准得到应有的补偿。

2.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减少生态效益补偿过程的中间环节,着力实行“一卡通”的方法直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

3.合理设置护林员岗位,将部分产业发展困难有劳动能力建档立卡的贫困农户聘请为护林员,使其转为护林管护员等生态保护人员,依靠生态效益补偿和护林管护工资提高收入,实现生态资源保护和脱贫增收双赢。

4.开展林业科技扶贫,紧紧围绕农民需求,结合全县林业科技人员服务基层活动,以贫困村和贫困户为重点,开展林业实用技术培训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应用,建立科技人员帮扶农户的联动机制培养一批农村科技兴林能手。

5.完善森林保险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林业风险保障机制,增强林农防御森林风险和灾害的能力,在政府兜底全县公益林保险的基础上全力支持全县商品林保险,在中央财政、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每年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财政配套。对贫困行政村或村小组的集体林和林农散户统一组织办理承保、理赔事宜。

、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切实加强对生态扶贫工作的开展和落实,立县林业生态扶贫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常务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人秘股。全局要以省、市、县的领导体制为重点、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生态保护、精准扶贫工作。各相关股室按照职能分工,密切协作配合细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全面落实生态保护工程脱贫攻坚任务。

(二)加大资金支持。将生态扶贫纳入相关专项规划,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生态保护建设项目与资金支持,整合财政支农、扶贫资金,优先支持贫困地区生态保护、环境治理和生态补偿。稳步推进森林保险试点,逐步扩大覆盖范围,争取提高财政保费补贴标准。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林农小额信用贷款和保单质押贷款。

(三)强化监督考核。强化对生态扶贫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生态扶贫项目实施、效益情况和政策性补助资金兑现落实情况的跟踪督查,切实将生态扶贫的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德安县林业局

2018319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