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安县林业局二00六年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县林业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林业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围绕“多争项目多造林,依据法规管好林,积极进取争地位,提高素质成事业”的工作思路,全体林业战线工作人员真抓实干,狠抓落实,达到了预期的各项工作目标,圆满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把二00六年林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生态为先,进一步抓好营林工作 去冬今春全县共完成工业原料林造林2万亩;中德后续项目中封山育林改造3150亩,后续抚育6750亩,火烧迹地重建3750亩;新栽植小山竹3450亩,造林抚育(退耕还林)6万亩。下半年完成毛竹、小山竹改造5000亩,封山育竹1万亩,新增封山育林2万亩。 1、加强对公益林的保护。进一步认真落实管护责任,明确职责,完善内业档案,健全管理机制,及时发放管护费,使18.14万亩国家重点公益林得到了有效保护。开展了省级生态公益林的区划界定工作,成功申报省级生态公益林10万亩,其中水土保持林50529亩,水源涵养林49471亩。 2、切实提高造林质量。一是严把质量关。在造林苗木出圃前,对供苗圃地苗木进行现场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作为评标的重要内容,确保优质苗上山,三级苗一律不得使用。二是严格执行苗木“三证一签”制度,证签不全的,一律不得出圃。三是开展林木种苗执法大检查。种苗站于6月18日至19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林木种苗执法大检查,严禁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生产经营林木种苗。 4、林业科技推广效益显著。一是建立林业科技帮扶。参与林业科技帮扶工程“结对子”共150户,并已登记在册。经营内容有早熟梨栽植和管护技术、混交林营林技术、退耕还林造林技术模式、笋用竹高产丰产栽培技术、竹类栽培技术等。使一些农户如磨溪乡的徐有水1300亩经济林、高塘乡的孙法育360亩早熟梨长势良好,产出较高。二是全力打造精品工程。继续帮助江苏阳光集团江西国丰生态农林开发有限公司搞好技术服务,协助该公司开发荒山总计11000多亩,种植苗木126万株,其中红叶石楠110多万株,桂花、香樟、罗汉松、椤木石楠、金边马褂木、乐昌含笑、北方红栎、沼生栎、柳叶栎、弗吉尼亚栎、多花蓝果树、日本红枫等50余个品种16万株,投入资金1.1亿元。三是开展林业科技培训工作。自实施林业科技帮扶工程以来,我局累计开展林业科技培训25起,参与培训的林农累计达1000余人,参与培训的基层科技工作者累计达500人次。开展科技下乡活动20起,共发放科普资料2500余份,累计参与活动的林农400余户。 二、依法治林,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 今年我局针对林业行政执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制度,狠抓落实,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全力保障我县森林生态安全。 2、切实抓好林业行政执法。一是扎实开展木材经营加工行业整顿。将去年全县37家木材加工厂压缩到现在的10家,并集中定点在彭山建材厂内,接受统一规范管理。二是通过大力开展“绿剑行动”、“绿盾行动”、“木材检查执法质量年”等活动,进一步加大了打击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的力度。通过整治,发现林业行政案件204起,查处204起,查处率100%,没收违法所得金额4.99万元、木材331.55立方米,罚款35.44万元,补征林业规费47.0777万元,补种树木3万余株,处罚人数达200人。 3、林地管理工作卓有成效。一是加大了林地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通过发传单、贴标语、现场说法等措施宣传林地征占用的法律法规,使群众认识到了保护林地的重要性,懂得了珍惜和爱护林地。二是加强了与部门的协作配合。结合今年4月起在全省开展的“绿剑行动”,加强了与县林业公安局的协作,查处了一些非法占用林地的大案要案。三是做好林地征占用审核审批工作。对重大项目做到提前介入,实行全程跟踪管理和服务,及时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今年办理征占用林地使用单位41处,收取森林植被恢复费74万余元。 4、野生动植物保护得到加强。一是防治禽流感工作中安排专人进行观察,及时向省野保局汇报,使禽流感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对无证采集和无证运输大苗的不法分子进行了严厉打击;三是对野生动物经营市场进行了全面整顿,对无照经营进行一次劝阻、二次教育、三次没收并罚款,并把经营许可证交至市林业局进行重新登记换发证。 5、山林纠纷及时调处。今年是林改发证年,林改后山林纠纷日渐增多。县林改纠纷调处小组共接待咨询上访200人次,受理省交办案件1起,跨县纠纷2起,跨乡纠纷15起,指导乡(镇)调处纠纷25起。由于调处及时,未有山林纠纷引发的乱砍滥伐和械斗事件发生,稳定了山区的安全。 6、森林防火工作有效推进。一是广泛宣传,提高防火意识。通过出动宣传车,在防火期间沿路循环播放防火知识,并在显眼的地方刷写森林防火标语,发放宣传画;在林区主要路口设置警示标志,层层召开群众动员大会,在中、小学校上好森林防火知识一堂课;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播电视等对森林防火重要活动及火灾扑救情况进行跟踪报导,对一些影响大的火灾案件进行公开曝光,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二是明确责任,加强部门监督。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德安县森林防火责任追究制度》,县森林防火指挥部指挥长是本地区森林防火的第一责任人,严格实行“三包”。层层签订责任状,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强化措施,狠抓火源管理。严格执行野外用火的规定,实行巡逻督导,确保通讯畅通,制定《扑火预案》,管好痴呆人员,并开展“十查三确保”活动。四是加大投入,充实扑火队伍。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大资金投入,解决了专业森林消防队员的意外伤害保险。各乡(镇、场)成立了由民兵组成的50人应急队伍,各村民小组也相应成立了15-20人的森林应急小分队。今年全县共发生森林火灾12起,查处12起,查处率100%;总过火面积1624亩,无一起火灾超过1000亩;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 7、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一是加强了马尾松毛虫预测预报工作,今年全县共设测报员14人,实施调查面积12万亩,超过市局下达实施调查监测面积20%,测报范围达15个乡(镇、场)。二是加强了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控工作。今年我县松林受林业有害生物危害较为严重,全县受害面积达5000余亩,枯死松树500余株,对此,我局高度重视,由班子领导带队包乡,全面调查摸底,及时上报,合理清理枯死树木,使林业有害生物得到了有效控制。三是继续抓好日常检疫工作。全年共完成产地检疫8148.3亩,苗木1300.3万株。完成调运检查木材5484立方米,毛竹1.45万根,小山竹45万捆,苗木50余万株,种子2000斤,药材4吨,收取检疫费3.6万元。 三、再接再厉,进一步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 在去年林改工作基础上,今年我局上下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传统,始终本着对历史、对林农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林改及其配套改革作为我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特别是在打证和附图过程中,班子成员带领打证员和附图员,双休日不休,每天晚上加班到10点,中餐、晚餐吃盒饭,全力以赴完成打证和附图任务。在2006年5月19日全省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表彰暨配套改革动员大会上,我县作为全省先进县受到了表彰。 目前,全县976个村民小组,《一榜》公示和通过林改方案完成率均100%;完成勘界勾图面积75.99万亩,完成率99.7%;《二榜》公示村民小组976个,占100%;输机面积75.99万亩,输机率100%;县林业局进行《三榜》公示村民小组976个,占100%;分山到户面积48.3万亩,分山到户率83.9%;单户登记宗地数31006个,单户登记率92.7%;林地所有权已发证2014本,宗地数0.91万宗,面积64.56万亩;林地使用权已发证12597本,宗地数3.13万宗,面积64.21万亩,发证率84.5%;全县林权纠纷案件812起,面积33721.5亩,已调处704起,面积30755.1亩,纠纷调处率91.2%,对尚未调处的纠纷,正在加大力度调处。 按照省委〔2004〕19号文件要求,经县委、县政府研究,解决了林业局25名人员进财政笼子的问题;森林公安局由副科级事业单位升格为正科行政单位,森林派出所定为副科级单位;在林业系统企事业单位改制中,清退局编外借用人员5人,制定了森工企业改革方案,并经县政府批准实施,目前,正在挂牌拍卖林业局老办公楼、林业公司土地和转让关山采育林场林地使用权形式,盘活企业资产,筹集资金,用于森工企业职工身份置换;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并制定了实施方案,办证大厅现已开始办公,正在组建产权交易市场管理机构,完善市场交易规划和程序。 四、团结拼搏,进一步树立林业局新形象 1、加强了机关工作人员的管理。一是出台了严格规范的《机关管理制度》及《林业局机关工作人员考核奖惩办法》,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使林业局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明显好转,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二是局领导利用每周一早会组织职工给大家学习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及文件精神,加强修身养性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 2、切实加强了林业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今年我局安排了专人负责林业宣传和信息上报工作,在国家林业网站上稿1篇,省级林业信息上稿3篇,《九江日报》上发表文章2篇,向市局上报林业信息30余条,采用10余条,在县电视台采用报导7篇,德安新闻网上稿12篇,已全面完成县委下达的信息上稿任务。当前我局已建立林业政务信息网,已全面完成与省、市林业主管部门的信息联通与对接。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完成后,山林纠纷案件大量增加,调处纠纷的力量还不够强大;二是退耕还林中还有少数农户不抚育或管理不善,今后还有待加强督促管理;三是有些基层站的基础设施还不够齐全,基层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有待改善。 二00七年工作打算 主要工作思路概括为:多争项目多造林,完善法规管好林,深化林改争地位,强化自身成事业。 1、进一步做好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扫尾工作,着手探索林改后的林政管理,造林护林机制,林业市场管理体制和森林资源流转机制的配套改革,深化林业内部改革,全面完成森工企业的改制。 2、进一步加强中德合作造林、退耕还林、国家公益林的管理。 3、认真完成明年坡耕地1000亩,荒山造林1000亩的退耕还林任务,扎实做好农发长防林人工造林1000亩,封山育林5000亩,低效林改造3000亩的营林工作,以及封山育竹7000亩,新增小山竹2000亩,完成工业原料林2.5万亩,平原绿化2.5万亩的任务。 4、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一是抓好队伍建设。继续完善教育学习制度、考核奖惩制度以及机关管理制度,加强政治理论、林业政策、法律法规以及修身养性知识的学习,充分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提升林业队伍的整体素质。二是抓好基层林业站的建设。逐步增加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添加办公设备,改善办公环境,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基层站的地位。 二00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主题词:政务 工作总结 2006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