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县科工局全力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今年我县获评2025年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县,纺织服装产业已推到工信部参与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全市赋能农业改革推进会在德安召开,为我县科技创新和工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科工力量。
一、上半年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经济指标趋势向好。今年以来,我县工业经济总体运行呈现向好的趋势。1-5月我县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工业产值108.57亿元,同比增速2.26%;1-4月我县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7.7%,较去年同期提高50.1个百分点;1-4月我县规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营收78.52亿元,同比增速-2.13%,较去年同期提高43.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3.95亿元,同比增速-5.92%,较去年同期提高44.1个百分点。1-4月完成工业增值税1.2亿元,同比增速31.3%。1-4月完成工业固投16.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52.7%。2025年当前(5月)止,全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28亿元,占同期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3.9%,持续发挥经济“压舱石”作用;虽受新旧动能转换阵痛影响,同比微降0.71%,显现企稳迹象。技术改造承压前行,转型动能亟待激活。同期工业技改投资完成25874万元,同比下滑44.4%,占工业投资比重为11.6%。全年增长预期明朗,综合重大项目推进节奏及政策支撑力度,预计2025年全市工业固投规模将突破66亿元,实现10%的同比增速。
(二)项目建设提速增效。一是抓好2025年的“大会战”项目谋划,并及时更新好; 二是抓好省平台和发改的项目衔接,共同推进;三是积极挖掘技改项目,不断提高技改项目的数量和体量。我们坚持自下而上原则,发动全县所有项目服务单位,与项目方(企业)紧密对接,充分掌握项目情况,与发改部门多次协商补充最终确定我县2025年纳入全市大会战制造业项目54个(含标准厂房建设项目1个、农业加工类项目2个),总投资200.42亿元(其中年度总投资64.9亿),固定资产总投资155.99亿元(其中年度固投61.48亿)。设备更新工作是投资口近几年一项重要工作,2025年第一批超长期国债项目申报已结束,经多方动员挖掘,成功组织上好佳薯片生产线更新改造项目、镁淇实业年产3000吨布匹印染生产线设备更新项目申报产业口设备更新项目,成功组织江西宏途纺织服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江西求学纺织年产高档时尚面料1000万米技术改造项目申报了生态口设备更新项目。目前4个项目均已通过省、市发改审核,上报到了国家发改委,据发改部门反馈,产业口两个项目基本通过了国家发改委层层审核,等正式批复中。这也将是我县自2024年设备更新活动启动以来首次获得设备更新类项目支持。按照《江西省工信厅关于组织申报2025年省级工业发展专项项目的预通知》要求,全面梳理了自2024年1月备案以来的技改项目54个,共疏理出“求学纺织年产高档时尚面料1000万米技术改造项目、宏途纺织服装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镁淇年产3000吨布匹印染生产线设备更新项目、上好佳薯片生产线设备更新项目、亿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设备更新及数字化升级项目、福懋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60万米布匹技改项目、九方织造有限公司生产线数字化能力提升项目”等7个项目符合申报专项中的设备更新专项、专业化技术改造专项项目,并已完成上网提交审核、纸质上报。当前梳理出的可申报项目数是近三年来可申报项目最多的一年,申报成功率将更高。
(三)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加强规划引领,年初起草印发了《德安县2024年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等文件,确定了全年工业高质量发展主要目标和任务。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方面,印发《德安县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调整优化重点产业链,着力培育提升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绿色建材、食品医药等5条制造业重点产业链和货运物流、文化旅游等2条非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带动力的主导产业集群、优势企业和核心品牌。纺织服装产业方面,1-4月,全县纺织服装产业营收30.5亿元,占全县规上营收达38.9%。印发纺织服装2025年工作要点,确定今年产业发展重点任务目标。先后开展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和国家纺织服装特色产业集群申报工作。建立规上工业企业培育库,加强对重点企业的帮扶。积极培育企业升规,现贵峰纺织、嘉鸿纺织等企业累计纳税销售额已超700万。推进南方粘扣和华远针织申报市2025年度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正在积极对接江西服装学院与华远针织合作成立染整中心。开展对纺织服装企业走访,了解企业检验检测需求及存在问题等。制造业攻坚有关工作。梳理制定今年制造业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并按期开展对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调度推进。今年我县承接市级任务共有2项,分别是推进高新区调区扩区和招引重大产业项目。县本级任务共有19项,其中列入攻坚任务的重点项目有上好佳三期、智帛创、盛吴纺织、恒洲纺织、皮革产业园、征途纺织、五强科技、毅昇纺织二期三期、佰利纺织、镁铝制品电动汽车轮毂件及配套生产线、德裕纺织等11个,持续完善项目推进和要素保障机制,目前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同时不断做大做强纺织服装产业、推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不断加强企业培育、全力推进盘活闲置及低效工业用地、加快培育未来产业和上市企业等,目前各重点任务均在有序推进。
(四)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亿阳纺织、万年青水泥成功获评2025年江西省先进级智能工厂;亿阳纺织获得今年全省第一批数转国家级标杆;高考期间协调三大运营商做好考点无线电屏蔽和信号降频工作;6月份成功申报2025年产业集群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5月21日开展全县“百企示范、千企改造”数字化转型标杆看样学样现场推进会,各相关部门、乡镇(场)分管负责同志、服务商及30家重点企业参加,引导企业对标先进,学习先进;2月份以来先后8次召开德安县科工局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进会,会上召集各乡镇分管负责同志、运营商、信通院、数字化诊所、特派员、重点企业等参加,分析目前数转形势、部署下步工作、推动重点企业申报省级标杆;积极申报省级工业发展专项,联合共青申报一图四清单、组织万年青申报工业互联网平台、推荐镁淇、上好佳等企业申报省级工业发展专项有关项目;推动积极组织企业申报九江市产融通“数转贷”,为企业解决融资贷款需求;组织亿阳、凯迪等5家企业参加市工信举办2025年职业教育赋能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对接交流活动,为企业打造人才招引新平台。借助三大运营商等各方数转力量,多方协同,共建数转服务体系。成立了江西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成功获批省级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荣誉。搭建数转平台提供数转服务,为企业精准画像,上线“轻量化”扫盲产品包,基础中小企业“拎包入住”即可转型。
(五)战新产业积极推动。年初已制定2025年新兴产业培育计划,促进增量。目前已组织5家企业成功申报规上企业,鼓励华旸科技、汇塬新能源、创拓新能源、奇仁生物等投产项目达产达标,力争战新认定;推动五强科技等续建项目尽快竣工;及时跟进新建项目,督促按进度开工及建设。加大璀鑫新材料等现有战新企业技改扩能,扩大企业规模产值。德安县37家战新企业2025年1-4月累计总产值为7.57亿元,同比增速为-4.8%,占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上报总产值的9.10%。
(六)技改投资稳步增长。技术改造作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抓手,上半年,持续推动我县中小企业技术改造,从技术改造、设备更新与智能化、生产节能治污等方面发力。截至2025年6月,已成功推动县内13家中小企业完成技术改造项目的备案工作,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达到25874万元。精准布局,梯次培育,成功组织推动镁淇实业等6家骨干企业申报江西省工业发展专项项目,并精心指导福懋新材料等10家高成长性企业申报市级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专项项目。有效对接了省市两级产业扶持政策资源,显著激发了企业技改升级、创新发展的内生动力,为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传统优势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注入了强劲动能,有力地推动了重点产业链条优化升级,促进了全县工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显著夯实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后劲。
(七)绿色节能加快升级。绿色创建方面,已动员富煌钢构、镁淇实业、派美瑞、亿阳纺织创建省级绿色工厂;动员溢明纺织、华远针织、富煌钢构、博河建材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南方粘扣创建省级绿色供应链企业。各企业均已第三方评估机构签订创建申报协议,正在推动中,因今年采取新的评价标准,申报提交资料延后。如绿色供应链创建成功,将突破我县绿色供应链企业零记录。动员确定华远针织、溢明纺织、万年青新型建材、博河建材等4家为2025年市级节水型企业创建对象,正在有序推进中。2025年是“十四五”能耗双控收官之年,全县能耗双控任务完成压力巨大。组织万年青、巨石钙业、源丰钙业、德鑫纺织、鑫城纺织、镁淇实业、华远针织等7家重点能耗大户企业参加了市发改节能攻坚会、市工信绿色低碳发展专研会,落实了7家企业能耗月报调度,全力配合发改的能耗控制目标要求。动员德鑫纺织按节能诊断要求进行节能改造方案落实到技改项目中。积极开展节能审查。协助推动璀鑫新材料有限公司新增自动化生产线及原生产线自动化改造项目完成市级专家评审,反馈评审结果到行政审批局,即将出具节能审核意见。按省工信厅要求开展了近两年节能审查情况排查,共排查上报景荣实业、源丰钙业、方圆尖锋坡锡矿项目三个审查项目。
(八)行业管理健康有序。成功动员组织万年青水泥、亿阳纺织申报全省先进级智能工厂并获评,同时万年青水泥公司被推荐为国家级先进智能工厂评审对象,正在接受专家评审和实地核查环节。开展落户项目会审。配合商务参与“康瑞食品有限公司年产5000吨面食生产项目、德信木业有限公司年产50万个木质托盘包装生产线项目、年产400万吨建筑石料和沥青混合料生产线项目”等3个项目的联合会审,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是否产能置换、中频炉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初审把关。与县政协一起外出广丰、衢州开展钙加工业调研,结合我县钙加工业情况,起草出《深挖资源禀赋 推动产业升级》调研报告,正在进一步审核中。开展了涉负企业调查,掌握了全县涉钢企业现状及用钢量情况,加强了“地条钢”巡查及风险管控。正在衔接磨溪招引的江西润鼎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再生铝及年产100万套电动车轮毂件生产线项目”的中频炉申报相关工作,已经与市局进行初步沟通,待项目可研报告出来后,行文上报。
(九)中小企业培育壮大。大力开展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建立健全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分级分类建立2025年度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等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库,加大培育力度和申报指导服务,华远针织等9家企业获认定为江西省2025年度第一批创新型中小企业,指导国科远大、亿阳纺织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正在辅导2025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申报,指导富煌建工申报第三批江西省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在2025年全省产业集群评估中我县纺织功能面料特色产业集群获评良好等次,并组织纺织功能面料特色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亿荣机械、美宝利医用敷料等15家企业获批2025年度江西省产融合作企业。2025年来,我县持续加大申规培育力度,2月成功升规12户工业企业,升规数暂列全市第一。目前已建立52家工业企业申规培育库,每月调度企业生产情况,全力帮扶培育企业。
(十)企业服务不断优化。根据我局印发《德安县科工局2025年企业大走访活动方案》,3月份分组向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上门宣传惠企政策及着力解决企业反映的困难和问题,同时将企业获得的荣誉奖牌送至企业。积极按照省市要求,推进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于4月21日召开全县工业企业“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部署会,着手评价指标取数填报,于6月3日开始进行参评企业初评纠偏工作,目前该工作正在进行中,计划6月15日完成初评纠偏工作,6月28日完成亩产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并形成德安县2024年度亩产效益工作汇报。
(十一)科技创新持续攻坚。一是全力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行动不懈怠。2024年年报实际上报统计系统企业数110家,完成市级任务115.78%;研发费用共计4.9亿元(包含国科远大0.43),完成市级任务数84.62%。经过国家、省、市统计部门前置核查清零企业17家,合计2581万,实际有效上报企业93家,4.64亿元(包含国科远大0.43亿元)。2025年上半年通过积极入企宣传研发投入奖励政策,支持企业申报省、市科技项目,创建平台载体,紧盯统计月报,推动企业全方位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截至5月19日统计月报已填报企业99家,填报研发投入总数为1.26亿元。二是大力推动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行动不滞后。按照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强攻方案,全县各类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工作有序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申报工作通过前期摸底、中期协调、后期推动的工作方式,已完成第一批县级推荐申报企业14家,正在准备第二批申报相关工作;高成长性企业正在摸底,预计培育申报6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按照上级任务要求,积极挖掘新企业,目标完成上级任务数。三是全力组织申报各类平台载体不松懈。按照省、市各类科技平台载体申报要求,持续开展科技创新平台载体创建,围绕重点优势特色产业,已组织申报市级平台载体3家,市级重点项目7家;积极培育富煌、德鑫等龙头企业申报省级平台载体项目。四是拓展“科贷通”金融政策服务渠道。积极推动“科贷通”业务发展,旨在缓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为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同中行等多家银行签订合作协议,拓宽融资渠道,各银行积极优化贷款审批流程,提高放款效率。截至目前,“科贷通”贷款余额5850万元,授信金额度达6050万元,科贷通风险补偿金由300万元增加至800万元,惠及企业19家。五是持续开展人才引培及政策落地工作。通过入企走访宣传着重讲解人才相关政策,达到“授企以渔”,帮助企业了解如何利用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走访企业二十余家,一对一上门辅导申报人才项目,工作组织富煌、亿阳等二十余家企业申报国家及省市各类人才项目。
二、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指标提升困难。当前经济运行工作虽有向好的趋势,但想要稳步提升主要指标的数据还是比较困难的。一是我县产业结构不够优化,纺织服装产业占比高,抗风险能力较弱。不少纺织企业都反映今年市场行情特别糟糕,订单量减少,库存多,产品销路存在问题,导致营收等指标数据增速短期内难以转正。二是企业培育难度大。目前我县可挖潜企业不多,培育企业普遍规模偏小,发展后劲不足。从目前培育情况来看,部分企业难以在11月前达到申规条件。
(二)技术转型壁垒高企。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信贷门槛高、技改专项贷款覆盖面有限,设备更新中长期资金匹配难,自筹资金压力抑制大规模投入意愿。部分惠企政策申报流程复杂、评审周期长,地方配套细则滞后,企业获得感打折扣;能耗、环保等指标刚性约束趋紧,新上技改项目审批难度加大。企业投资决策更趋审慎,倾向于维持短期生产而非长周期技改投入,影响转型升级步伐系统性推进。
(三)部分项目推进不及预期。受市场环境变化、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个别项目前期工作周期较长等因素影响,部分项目建设进度滞后于计划节点。工业固投持续增长压力加大。重大项目的接续储备有待加强,部分在建项目投资高峰期已过,保持高速增长的后续支撑项目需加快引进和落地。部分企业投资意愿受预期影响仍显谨慎。
(四)新兴产业发展缓慢。战新领域企业总量小,2024年底新增国家认定战新企业5家,退库3家,较去年在库数仅增加2家,且小规模企业居多,部分企业产值骤降或停产,缺乏大体量企业。今年1-4月,我县37家战新企业中,诚毅水暖、新强医用敷料、华翔路桥3家处于停产零报数据状态,12家企业产值下滑,其中贝德泵业、臻药堂、垛庄建材下降80%左右,英利能源下降40%多。同比产值上升企业增幅不明显,仅8家企业增幅超50%,大部分为小体量企业。
三、下半年工作计划
(一)推进工业经济回升向好。下步将工作重点放在企业优强培育上,根据产业规划继续做好工业经济运行工作,力争完成全年指标任务。一是做好经济主要指标分析监测工作。每月重点关注产值、固投等指标数据的上报工作,监测工业增加值增速等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力争完成市、县制定的目标任务。二是狠抓中规培育工作。根据每月掌握培育企业开票情况,督促服务乡镇做好培育工作,帮助企业尽早达规申规,力争完成全年升规目标。重点培育月度申规企业,重点关注瑞龙新材料、昇垒纺织、经纶织染等企业,争取月度申规在三季度实现突破,为经济运行主要指标数据上报提供支撑。三是做好综合考核工作。按照组织部等部门要求,积极做好综合考核工作,定期掌握负责指标完成情况,力争考核指标较上一年度有所进步。
(二)推进工业项目稳步建设。一是全力以赴争取外部资金。加大政策宣贯与精准扶持,围绕国家在年内提前下达100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和1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资金,加快推动项目前期工作,精心组织项目申报,争取国家更多支持。如:超长期特别国债、地方政府专项资金、中央预算内投资等资金。二是抓好重点项目进度。下半年启动2026年重点项目摸排,聚焦纺织新材料、高端装备方向,全面梳理、积极做好2026年工业项目储备工作。三是聚焦工业固投再挖潜。紧盯存量挖潜,督促在建项目特别是重大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鼓励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设备更新投入。重点对项目的推进、存在的问题、实际的进资摸清情况,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在对下一步扩大固投提出改进举措,做到“以旬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力促工业固投实现稳定增长。
(三)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大力推动“数智”改造示范引领。依托标杆企业培育库,推动重点企业争创“小灯塔”、数智工厂等,带动中小企业开展智改数转,加快形成雁阵效应。二是大力推动产业链数字化能力提升。加快推进省级“产业大脑”“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产业链关键企业数智化改造,带动上下游整体推进数字化转型。三是大力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扩面。依托纺织服装省级产业集群申报各类试点,同时利用好我市作为国家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政策,实施产业集群整体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扩面。
(四)推进科技服务不断优化。一是继续推动研发投入月报工作。建立每月调度推动机制,加强培训工作力度,规范研发费用立项、会计核算、统计上报等各项制度。力争有研发活动规上工业企业数达到120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总量增长15%以上。二是持续推进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申报工作。坚持精准谋划、高质量服务,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成长性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推动科技型企业总量增加、质量提升、规模做大、实力做强。力争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达到15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拟申报高企数20家以上,培育申报高成长性企业6家以上。三是不断完善科创平台载体建设。围绕现代轻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我县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载体创建工作,争取突破省级平台载体的空缺。四是扎实做好各项科技服务工作。1.围绕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积极参与省市重大科技项目,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2.继续加大惠企政策落地、科技金融、人才引培、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等纾困解难,助力企业持续稳步高质量发展。3.深化科技助农服务,合理利用好省级科技特派团中人力、智力和资源优势,在技术、产业、人才和新品种推广等方面抓实科技服务工作,围绕县域特色及优势产业,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
(五)推进战新产业持续发展。积极挖掘我县战新领域新建项目,紧盯在建项目,确保按照项目进度尽早完工、投产,加大对企业项目建设、生产运营的跟踪服务,培育鼓励远盛光学、景能生态环保等13家已投产企业申报规上。加大对在库企业的指导帮扶,积极鼓励企业创新,加大企业设备更新、数字化转型及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生产效率。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相关培育工作。
(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加大对企业服务力度,对培育库内企业开展一对一服务,逐家调研走访并开展指导,对企业在申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逐一解决,切实提高申报质量。力争第二批创新型中小申报11家以上,年度达到2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通过12家以上,力争“小巨人”企业实现突破。
(七)推进其他工作有序开展。1.节能工作:将加强重点能耗大户企业的能耗调度,全力配合发改完成“十四五”能耗双控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强节能审查推动,督促行政审批局及时通知有关企业加强节能审查,协助专家评审环节上下沟通,监管好项目后期节能验收和实地检查事项;加强绿色工厂创建的推动、协调,争取所有参与企业均能通过绿色评定,加强节能技改项目搜集、推动,推动全县绿色低碳发展进程。2.行业管理:加强中频炉项目的监管和新增项目的申报工作;加强机制砂石企业和涉钢企业的日常监管;加强万年青国家级先进级智能工厂申报的后续跟踪;搜集、指导机器人企业申报机器人规范公告标准。3.行政执法:完成双随机一公开执法任务;配合省市开展好预拌混凝土和砂浆行业的联合执法检查;配合司法局完成执法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相关工作。4.平安建设:做好原轮胎厂企业职工维稳工作,做好所属国有企业危房整治消除安全隐患。
德安县科学技术和工业信息化局
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