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县科工局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工作部署,深入实施“5210”行动,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路径,以产业科技创新为动力,助力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对2024年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2024年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力关键领域,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一是合力攻坚抓运行。工业经济承压前行,主要经济指标降幅逐月收窄。至2024年11月底,全县规上工业企业191户,企业户数排全市第5。1-11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28.4%,较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完成工业增值税2.1亿元,同比下降21.3%,增速排全市第七。二是培育企业优产业。印发《德安县2024年工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意见》《德安县2024年工业高质量发展考评办法》和《德安县支持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奖励办法》,持续推进制造业“5210”行动,完善健全七大产业链链长制,获评全市2023年度产业链推进发展先进县称号。纺织功能面料产业集群获评江西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成功举办全省印染行业规范条件宣贯会。全市纺织行业协会落户德安并成功换届。南方尼龙粘扣等3家企业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南方新材料等4家企业荣获省级绿色工厂,福懋新材料等4家企业荣获省级节水型企业,溢明纺织等12家企业获批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骏创科技等28家企业获批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富煌钢构、英利能源获评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三是制造业攻坚行动。围绕市、县要求推进制造业攻坚行动。2月,根据市制造业攻坚重点任务清单制定我县的重点攻坚任务,共七大类22项。7月,根据市委书记刘文华在全市“三大攻坚行动”推进会上的指示精神进一步梳理完善,确定了11项重点任务。积极协调相关部门按期开展对重点项目、重点任务的调度,县领导多次协调重点任务,确保形成集中攻坚的强大合力。目前省级纺织服装“产业大脑”工作已成功被省工信厅纳入第一批省级“产业大脑”建设,其他工作也在积极推进。积极谋划2025年41个工业项目。
(二)融合数字技术,制造业加速“数”推进
一是高位推动。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德安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计划(2024—2025年)》,落实责任目标,全面铺开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二是多方协同。与江西省数产集团合作挂牌成立德安县数字化诊所,依托省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成立江西纺织服装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中心,联合三大运营商等各方数字化转型生态力量,加快完善数转服务体系。组织引导162家企业开展免费诊断,153家企业已完成诊断。三是平台引领。纺织产业大脑“揭榜挂帅”项目成功获批,纳入省级第一批产业大脑名单建设。四是项目改造。推动64家L1、L2级企业开展“扫盲”改造,7家企业开展提档升级。加快建设德鑫纺织、华远针织、南方粘扣、亿阳纺织“纺、织、印染、服装”4个以上“数智工厂”,加快九方织造生产线数字化提升项目、宝鑫纺织等一系列数字化项目建设。五是筑牢基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全县5G基站建设数达到549个,每万人基站数31.4个。六是打造标杆。针对标杆示范、基础提升以及首位产业专门设立了六类数字赋能奖,最高奖补达到了100万元。华旸科技、鑫诚新材料等4家企业获得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其中万年青、华远针织获得最高等级AAA级评定;德安万年青荣获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其智能制造大数据平台入选2024年江西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名单;亿阳纺织入选工信部2024年5G工厂名录等。
(三)秉持服务理念,全力强化企业服务
一是立足服务工业企业。全年通过惠企通平台兑现各级奖励、专项资金1639.97万元。持续每年对全县规上工业企业和重点工业项目全覆盖走访,宣传利好政策、帮扶化解困难、开展梯度培育。鼓励企业春节期间不停产及工业一季度“开门红”,有6户企业获得市级奖补9.7万元。二是维护改制企业职工利益。持续开展好手工联社未参保城镇大集体企业退休人员生活补助、国有企业职工遗属生活困难补助金等发放及年审工作。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梳理国有企业改制遗留问题8件,建立集中处理责任清单,基本完成原轮胎厂搬迁安置信访维稳、工人新村安置户不动产权证办理和电梯安全隐患拆除、锑矿危房拆除和水泥厂环境整治等。三是助力企业设备更新。全年工业技改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5.9%,共备案技改项目43个;累计摸排设备更新项目54个,总投资达15.4亿。已获工信部批复再贷款项目7个;获批国家发改认定再贷款项目3个;上报4个“两新”项目到省发改委。
(四)持续投入创新,大力增添科技活力
深入实施科技兴赣六大行动,成功承办全市暨德安县科技活动周启动仪式。认定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2.58亿元,占比1.34%,位列全市第8,与上年排位持平,同比增长3.61%,兑现企业科技创新奖补资金581万元,同比增长39%。高新技术企业通过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通过131家,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个、市级星创天地1个、市级众创空间1个。亿阳纺织、奇仁生物等4家公司获评省级潜在瞪羚企业,取得历史性突破。持续开展人才引培及政策落地工作。登记九江市工信领域人才库信息入库18人,获批首批“浔城英才”创新团队项目1个。获批1个“赣鄱英才计划”创新高端人才项目,推荐6个创业高端人才项目。“科贷通”贷款额度4740万元,惠及企业16家。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2025年是深化落实“5210”行动计划的攻坚之年,也是完成“十四五”规划收官、“十五五”规划编制的重要之年,做好2025年的工作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一是工业经济力争逆转。强化工业经济运行调度,加强研判分析,力争工业经济主要指标扭转近两年来的下降势头,止跌回升,实现正增长。狠抓升规工作,争取升规入统的企业数量较过去一年有较大增长,规上企业总户数达到200户以上,其中:纺织服装产业规上企业超70户。加大项目引进力度,推动项目入库数量增长,同时抓好投资项目数据的上报,确保重要经济指标出现正增长。
二是工业项目稳步推进。以“制造业攻坚行动”为抓手,全面加快项目建设,坚持领导挂点重大项目制度,优化完善“五个一”帮扶机制及分级协调机制。强化项目建设服务保障,加强项目推进过程中的问题收集转办,及时督促跟踪问题的协调解决,确保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见效。加速盛吴纺织、宏安富达等重点储备项目开工建设,力争实现新开工项目30个以上,建成项目40个以上(含续建项目14个),统筹实施十亿元以上项目5个。
三是重点产业链持续提升。推进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着力培育提升纺织服装、装备制造等7条产业链,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带动力的主导产业集群、优势企业和核心品牌。进一步提升纺织服装产业优势地位,争创国家级纺织功能面料特色产业集群。依托江西省钢结构协会,壮大富煌钢构、彰沅金属、派美瑞铝业等龙头企业,申报装备制造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德捷科技智能制造项目建设,支持华旸科技、智航科技等骨干企业LED商显达产扩能。
四是产业数转巩固升级。推进产业集群数字化改造,完善制造业“智改数转网联”机制,加快省级纺织“产业大脑”建设进程。以产业链关键企业为核心,推动其率先开展数智化改造,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引领上下游企业整体向数字化转型,全力争创省级产业集群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全面提升产业数字化水平和整体竞争力,推动全县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结构向“纺锤型”转变,力争创建国家级智能制造标杆2家、“小灯塔”企业2家、数智工厂6家。
五是科技创新持续攻坚。持续开展研发投入强攻行动。力争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5%以上。夯实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基础。力争培育申报瞪羚企业3家、潜在瞪羚企业3家、高新技术企业24家、国家级绿色工厂2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省级节水型企业2家、创新型中小企业达到5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12家以上。积极培育高层级创新平台载体。争创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级众创空间1个,市级创新平台载体4个。加强科技、人才项目申报。通过技术难点发榜,招引人才解决重大技术攻关和协作,力争在省级人才项目上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