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县科技局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始终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工作方针。以创新江西建设为工作的主要抓手,积极落实创新平台载体建设、科技型企业培育、项目支撑、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工作目标,服务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2022年工作总结
(一)压实主体责任,强化机关建设
1.打造“让党放心、人民满意”模范机关。深化“五型”政府机关建设,将建设模范机关贯穿到全年的各项工作中。一是树牢政治责任意识。突出抓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不断强化机关的思想教育和理论学习。通过政治谈话、谈心谈话、党组集中学习,做实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二是强化干部执行能力。主动对标省、市、县的发展战略,引导干部职工立足岗位,强化责任担当,推进我县科技创新工作量质提升。三是推进服务能力建设。盯紧服务型机关建设和优化营商环境任务,扎实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各类志愿服务等活动。四是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积极开展调研、送科技下乡、入企业技术指导和政策宣传等活动,多次到园区企业、乡镇涉农企业开展科技服务、抗旱技术指导,加强了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
2.夯实党建工作基层基础。将抓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及学党章党规贯穿全年,积极落实干部的集中学习、每月的党日活动和支部的“三会一课”制度。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政治理论学习。利用集中的政策理论学习、网络平台、志愿服务、脱贫户走访政策宣传等多种方式,丰富干部职工对政治理论的认识。二是抓好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促进干部职工服务群众能力水平的提升。三是提高党员在党意识,在服务中心工作、驻村帮扶、社区志愿服务等方面,积极为群众办事。
3.强化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局党组认真履行意识形态工作职责,对照任务清单抓实抓细工作。一是不断夯实局党组抓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主要领导亲自部署、亲自抓,班子成员按责任分工负责各自分管领域的工作责任。二是意识形态领工作重点明确。将抓意识形态纳入党组重要议事日程,干部职工全员都是意识形态工作宣传员,工作见效。三是积极推进意识形态各项工作任务,合力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4.落实廉政风险防控责任。持续开展“三治三提升”宣传教育,抓好廉政风险点的提示提醒,落实主要责任人抓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分管领导在各自分管领域的分管责任。一是紧盯重点人、重点事、重点环节,扎实开展廉政提示提醒、警示教育和谈心谈话。二是对照四张责任清单和廉洁德安任务要求,开好部署会、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研判会,推动机关作风建设;落实述职述廉、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政治谈话、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坚持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集体决策制,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三是加强党规党纪的学习,利用好局党组中心组学习、干部例会组织好干部职工党规党纪的集中学习,将《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列为中心组理论学习重要内容。
(二)围绕创新江西,抓实全年任务
1.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的攻坚行动。2021年全社会研发投入上报数达3.94亿元,上报数同比增幅95.04%;2022年1-9月份全社会研发投入上报数 亿元,9月有研发活动企业数达80家。
2.科技型企业的培育申报力度增强。2022年完成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申报77家,分两批次组织了30家企业申报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组织申报瞪羚企业3家、潜在瞪羚企业1家。
3.强化创新平台载体的培育工作。组织申报市级科技创新平台载体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一村一品)项目2个,省级绿色技术示范企业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1个(英利能源),获批省级众创空间1个(九江前沿)。培育省级孵化器1个(华曌服装)。
4.创新成果转化和技术贸易交易。加强对技术贸易奖励政策的入企宣传,用好税收和省、市奖补政策。截至10月底,全县科技型企业的技贸合同交易额达1.88亿元。
5.服务各类研发项目和组织申报“揭榜挂帅”技术需求。服务好我县各类在实施期内的研发项目,确保项目的整体推进和项目绩效;组织申报省、市“揭榜挂帅”技术需求各2项,获批省级“揭榜挂帅”技术需求1项(全省共25项)。
6.强化实用技能人才培养。2022年协助申报市级“双百双千”人才项目1个,在实施期的市级优势科技创新团队项目1项。组织高企申报培训2场,科技统计等业务培训班3场,提高了企业科技统计人员业务水平。做好省、市科技特派团在我县的对接服务工作,截至9月底,特派团为涉农企业引入新品种、新技术23项,规划农业产业项目5个,举办技能培训班1场,到实地现场技术指导80余人次。
7.持续推进科技金融服务。推进“科贷通”金融服务,简化相应工作流程。截至9月底,全县“科贷通”在库备选企业共16家,其中新增企业4家,新增发放贷款900万元,申报贷款贴息26万元。
二、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2022年,我局在省、市科技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攻坚实干,锐意进取。虽然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但还存在着短板和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在科技型企业申报中,对研发投入数据和研发项目同高新技术产值关联性方面的核查越来越严格,对传统型企业的通过率影响较为突出,我县高新技术企业的增量不明显。
2.当前,我县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科技平台载体的培育难度大。目前我县虽然有南方锅炉与西安交大、塑丽龙与中纺院共青分院、镁淇与东华大学等校企的技术合作,但离申报高层级的平台载体还有较大的差距,企业同科研院所在合作层面和深度方面需再加强。
三、2023年工作思路
2023年,我局将按照县党代会确定的战略发展思路,对照创新江西建设年度目标任务,持续推进县域经济的高质量创新发展。
1.推进研发要素的聚集和提升。建好用好德安县科创孵化中心,提升研发要素向新兴行业领域聚集的政策向心力。一要提高有研发活动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做到新申规企业研发费用核算、归集的全覆盖;二要提高企业核心研发项目与主营产业匹配度,规范研发费用立项、会计核算、统计上报等各项制度,强化研发投入后补助政策宣传及兑现;三要提高对企业的跟踪服务和技术指导,加强对企业从事统计业务人员培训,提高研发要素对创新的带动。
2.夯实科技企业梯次培育基础。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工作,以三年为一个培育周期,重点指导关联企业抓好日常管理。保持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稳定,做好近两年新申规企业的培育。一要落实服务专班,对接重点企业,一对一做好各项科技服务;二要加强政策宣讲和相关业务培训,把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的各项要求向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讲细讲透,提高培育工作的覆盖面;三要紧盯新业态、新产业、新材料等行业,积极向我县企业推送项目、资金和技术,做好科技创新帮扶,用好财政性资金引导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
3.积极培育高层级的创新平台载体。围绕我县纺织新材料、新能源的潜在增长点,积极做好相关企业重点研发项目的培育和技术支持工作。一要科学谋划,提前布局。向企业宣传国家、省、市各类创新平台载体的申报政策,做好前期的基础性工作;二要搭建好院企、校企间的技术合作优势平台,借用高级优质智力资源,整合创新平台载体申报的优势资源,合作组建高层级的创新平台。三要积极跟进高新区科创中心和德安县科创孵化中心建设,用好科技服务、科技人才资源,打造科技型企业孵化器。
4.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贸易工作。一要做大技术贸易的总量,建好1-2个技术贸易的飞地,活跃企业间技术交易。二要积极宣传好国家、省、市的技术贸易奖补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力度,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三要积极为我县企业推介产学研方面的信息,为企业间技术合作搭建一个好的工作平台。
2022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