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菲:敢为人先求突破 勇毅前行创一流 奋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九江中展现德安作为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之年。德安作为九江人口、地域小县,要克服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小城思维,围绕市委打造“六地八中心”的目标定位,按照“强工兴旅、绿色发展、城乡一体、幸福宜居”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四大提升、五大创建”,坚决扛起“三区两点一高地”、建设全省人均经济“十强县”的使命责任,敢为人先求突破,勇毅前行创一流,全力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九江中展现德安作为。
在抓实项目、做大企业中实现工业大升级
工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是德安发展的脊梁,必须坚持工业强县的战略不动摇,做大做强现代新型工业,为决战三年工业营收破千亿奠定坚实基础。
以链式思维打造产业集群。牢牢把握“传统产业脱胎换骨、新兴产业强筋壮骨”的发展思路,锚定“1+3+N”的产业定位,大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工程,深入开展产业升级攻坚专项行动。2022年规上工业营收突破600亿元,现代轻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营收分别达214、129、229亿元,全部达到百亿级别。连续两年荣获全市推进产业链发展先进县。
以服务思维壮大企业实力。大力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壮大工程,力争富煌钢构、英利能源、彰沅金属等企业营收过百亿,万年青、南方新材料、永飞矿业等企业税收过亿,南方锅炉赴北交所上市。高质量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深入开展“个转企、小升规”行动,把市场主体的数量和质量提上来。
以集约思维提升园区能级。锚定三年打造千亿园区的目标,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全面完成高新区第三轮扩区调区,加快标准厂房和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实现园区节地增效、企业拎包入住、产业转型升级的“三赢”。推进宝塔园区及丰林工业新区两个污水处理厂和“五统一”项目尽快投用,创建省级绿色园区。县高新区获省政府表彰的园区发展专项奖。
以创新思维加大招商引资。围绕“高大上+链群配”,组建27个招商组团和3个专职项目服务团,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挖潜招商、以商招商,深入实施“三企入德安”“三请三回”活动,持续巩固“人往德安走、钱往德安流、项目往德安落”的良好态势。今年以来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26个,签约金额202.7亿元。
在景区打造、品牌打响中实现文旅大融合
旅游业是典型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乘数效应,德安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一无二,要像抓工业一样抓旅游,以承办2023年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为契机,以创建全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奋力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展更有吸引力的旅游业态。树立“旅游+”“+旅游”理念,坚持各乡镇特色化、品牌化、差异化发展,大力推动“旅游+研学”“旅游+工业”“旅游+康养”“农业+旅游”等模式,整合一批景区景点,优化一批旅游线路,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消费产品。
打造更有引爆力的旅游项目。依托全县知名文化名片,全力引进培育一批有实力、有品质的旅游项目,精致建设、精美呈现义门陈文化产业园、隆平故里、文华古镇等文旅项目,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2家,省3A级以上乡村旅游点11个,持续唱响“隆平故里·情义德安”文旅品牌。
提供更有亲和力的旅游服务。进一步优化旅游公共服务布局,推进示范旅游公路、示范旅游厕所建设工程,加快以县游客中心、全县智慧旅游指挥中心为平台的“旅游+数字化”建设,不断提升景区景点的品质和服务水平,让德安成为更多游客的目的地、打卡地。
在深化改革、深入创新中实现动能大迸发
改革创新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坚持以改革激发活力、用创新引领发展,持续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实施深化改革攻坚。大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十大攻坚行动“突破年”,持续深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养老机构“公建专营”改革。组建行政审批局,建成新政务服务大厅,真正让企业群众办事“进一门、到一窗、跑一次”即可“办成事”,行政许可提速率100%,零跑动事项占比99.79%。
实施营商环境攻坚。聚焦创建全省营商环境十强县目标,大力开展企业特派员大走访行动,用好用活线上“安心云”、线下“安心谈”平台,实现各类营商惠企政策一键通达,承诺有事“3分钟响应、3小时转办、3个工作日答复”,持续擦亮“选择德安,就是心安”的营商环境品牌。成功创建全省第二批“五型”政府建设示范县,在2022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中获第16名,连续两年跻身全省前二十。
实施创新驱动攻坚。深入实施科技强县战略,持续开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和科技型企业梯次培育“双强攻”行动,力争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超过全市平均水平。全省首个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首家钢结构协会在德安落户成立。
在建管并重、做美环境中实现城乡大统筹
走城乡融合、绿色发展之路,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山水共融,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德安。
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统筹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及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功能与品质再提升、文明城市创建十大重点整治行动,加快推进昌九高速德安南互通、全民健身中心、老旧小区改造、完整社区建设等一批重点城建项目,打造“智慧城市”指挥中心,建好管好用好公共服务场所,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坚持以“一乡一园”提质升级为抓手,大力扶持菌菇、茶叶等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发挥我县蛋鸡产业在省、市聚集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蛋鸡产业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养殖规模达到1000万羽,上下游产值突破50亿元。持续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打造美丽宜居幸福家园。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确保创成省级生态文明示范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深入推进全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推动重点行业和企业加快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
在共享成果、共同富裕中实现民生大改善
人民政府为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做实民生保障文章。完善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今年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4亿元,为园区企业输送员工2000余人。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8%,被列为全省首批城乡供水一体化先行建设县。
做优公共服务文章。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县五小建设、县三中扩建,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完成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和县中医院改造提升工程,启动县妇幼保健院及周边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做好社会稳定文章。统筹发展与安全,持续开展安全生产“双攻坚”专项行动,坚决遏制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德安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打造“德润人心,长治久安”的基层社会治理样板。连续十一年获全省信访工作“三无县”、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和全市平安建设(综治工作)优秀县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