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发展规划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18-09-25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G25030-0302-2008-0001 责任部门: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来源: 发布时间: 2018-09-25 15:28
打印
    关联导读:
2007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攻坚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抢抓机遇,扎实工作,推动经济在新的起点上又好又快发展,完成和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任务,实现了经济健康、协调发展和社会的新进步。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县国民经济从运行情况看,总体上呈现出第一产业稳健发展、第二产业快速推进、第三产业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全年生产总值达到20.5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4%,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6.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亿元,同比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13.55亿元,同比增长25.2%;第三产业增加值4.33亿元,同比增长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000元。全年共完成财政总收入2.01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1%,同比增收3443万元,增长20.6%,其中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6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0%,同比增收1906万元,增长16.3%。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二)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全县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三个“一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增加农民收入这个主题,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总抓手,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全年粮食面积9.23万亩,总产3.66万吨;棉花面积5万亩,总产4767吨;蚕桑面积2910亩,总产98吨;春油面积3.6万亩,总产2999吨;蔬菜面积3.46万亩,总产31143吨;早熟梨面积3.7万亩,新增面积2000亩,总产5400吨,比去年增加900吨,增长20%;家禽饲养181万羽;生猪出栏5.29万头;肉类总产量5950吨;水产品产量5000吨,增长7%。农业产业化不断提升,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各类合作组织不断壮大;深入推进全县林权制度改革,调动了广大林农的积极性,促进了林业发展;全县83个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整治工作进展顺利,行政村道路硬化率达93%。
(三)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不断扩大。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2.85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  115%,同比增长61.3%,预计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2.96亿元,同比增长88.92%,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2.83亿元,同比增长65.22%。工业园区获得新发展,园区入园企业达到77家,主营业务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60.5%,实现税收3616万元,同比增长14.8%。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
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开放型经济不断扩大。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387万美元,同比增长75.9%;引进县外资金18.2亿元,同比增长17%;预计完成出口总额1000万美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43%,同比增长100%,位列全市第一。
(四)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城乡建设呈现新面貌。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把好土地、信贷闸门和市场准入门槛,着力调整投资结构。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57亿元,同比增长27.5%,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44亿元,同比增长31.7%。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一是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今年是我县历史以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最大、力度最强、发展最快的一年,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义峰山公园一期、雁家湖综合治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附城圩堤二期、高速公路口景观改造、德白公路改造、优质高中等工程基本完成;实验小学、园区110千伏直供变电站、城镇居民源水改造等工程扎实推进;316国道改造、曾家洼路网改造、综合大市场、田园都市、新汽车站等工程全面启动;2007年安排农村公路建设61.8公里;6个乡镇卫生院改造工程顺利推进;3个基层司法所和5个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开始建设;1500户新农村建设试点自然村村民完成沼气建设;涉及13个乡镇的7018人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等。这些项目的实施,必将给我县城乡面貌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大力争取到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列入国家计划。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设、县妇幼保健院改扩建、3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邹桥中学和吴山中学校舍改造项目等已完成可研报告,红桥水库等3座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初步设计评估审查等前期工作,皆列入国家投资计划。
重大工业项目进展顺利,发展后劲得到增强。长源药用公司的酒精生产、庆琏集团的园林工具等一批亿元以上投资重大工业项目落户我县,这将是我县支柱产业中的新亮点,必将为我县经济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五)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需求进一步趋旺。
城乡居民收入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88元,增长12.5%。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2.6亿元,比年初增加1亿元。
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5.07亿元,完成全年计划的101%,同比增长15.1%,增幅较上年有所提高;农村消费市场不断活跃,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业发展,依托大型超市、连锁经营、物流配送,有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年消费市场稳中见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平稳上涨,市场物价保持了基本稳定。
(六)节能减排工作扎实展开,生态环境建设积极推进。
抓好节能宣传,进一步提高了全社会节能意识。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德安县绿色生态建设七个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明确了节能重点领域和节能型产业体系,强化了节能监督管理,三环水泥、驰耐得轮胎、双鹰水泥、嘉华氟化等企业列入重点考核单位。对园区企业进行了环保审批和“三同时”执行情况排查,主要工业污染物排放量比上年有了明显下降,全县林木绿化率达到55.3%。
(七)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社会更加和谐。
科技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专利申请量为20项,授权量为15项,专利申请量有较快增长,位居全市前列。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在校学生达19420人,其中小学10275人,初中5077人,高中4068人。初中入学率98.9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75.91%。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乡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城区覆盖率进一步扩大。公共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初步缓解。
积极推进“民生工程”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取得的成果。大力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2007年新增城镇就业258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纳入城镇最低生活保障人数4709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3740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5721人,养老金社会发放率达100%;全年城镇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2007人;全县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4579人,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003.5万元;完成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一期建设,138户低收入和特困家庭将得到妥善安置;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3.71‰。其他各项事业亦有新的进步。
2007年,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态势总体较好,实现了全年目标任务,但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增长点不足,财政增收压力大;二是物价结构性上涨过快,给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影响;三是经济发展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一些与开放型经济发展不和谐的因素仍然比较突出。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