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德安县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2015年工作计划 
 根据《县直有关部门贯彻实施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分工方案》,研究提出本专项小组今年需重点推进落实的36条改革举措。 一、围绕转变政府职能,重点推进7条改革举措 1.完成行政审批事项的清理精简,进一步取消县直部门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委编办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大力推进“三单一网”建设,加快形成一站式、全流程、高效能的审批服务体系。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公室牵头,县委编办、县发改委等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根据国家、省、市意见,研究制定我县政府核准和备案投资项目管理办法。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牵头,县工信委配合 进度安排:紧跟国家、省、市政策动态,及时制定我县办法 4.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工作。推进县本级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的职能调整、机构整合等工作。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委编办牵头,县政府办公室、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交通局、县农业局、县公路局等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5.积极开展工程质量治理行动,全面落实工程建设五方主体(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业主)项目责任人的终身责任制,推行质量终身责任承诺和竣工后永久性标牌制度。 责任领导:张宁同志 责任单位:县城建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6.密切关注国家、省、市实行统一核算地区生产总值方案的进程,紧跟步伐认真做好我县的衔接工作,做好经济普查年度生产总值数据调整工作。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统计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7.继续推进县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按照市里制定的实施方案及配套政策,妥善做好车辆处置、人员安置、补贴发放等工作,确保新旧制度平稳过渡、有机衔接。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牵头,县各相关单位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全县党政机关及参公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各项工作 二、围绕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点推进7条改革举措 8.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决战工业700亿的若干政策意见》,深入推进“决战工业700亿”工作,为决战700亿强化组织保障和物质保障。 责任领导:熊巍同志 责任单位:县工信委牵头,县直相关单位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9.研究制定我县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的实施方案,以及鼓励和引导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办法。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县财政局 进度安排:紧跟省、市政策动态,及时制定我县实施办法 10.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选择一批新建市政工程以及新型城镇化试点项目,采用PPP(公私合营)模式建设。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牵头、县城建局、县规划局、县财政局、县金融办等相关县直部门和平台公司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11.深化科技计划体系改革,健全科技资金管理制度,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强化区域科技协同创新,加强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责任领导:刘成海同志 责任单位:县科技局牵头,县财政局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12.切实做好信贷调控工作。争取定向降准范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100%达到定向降准考核要求并实施降准。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人行德安支行 进度安排:力争2015年底前完成 13.继续推动信贷结构调整。鼓励加大涉农及小微企业贷款投放,鼓励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有针对性地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继续推进农村“两权”抵押贷款试点,发展普惠金融,进一步做好创业、就业、助学、扶贫开发等信贷服务工作。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人行德安支行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14.依法清理税收优惠政策,规范税收优惠管理。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地税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三、围绕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推进4条改革举措 15.继续加强和完善服务业统计。认真核查确认达标单位,确保符合条件的及时入库,建立月度调查数据审核评估方法,客观反映我县服务业发展成效。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统计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16.根据国家、省、市意见,研究制定我县清理和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的实施办法。 责任领导:王勇 责任单位:县商管办牵头,县发改委、县财政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国税局、县地税局等配合 进度安排:紧跟国家、省、市政策动态,及时制定我县办法 17.着力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加快制定全县电子商务发展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电子商务物流支撑体系。 责任领导:王勇 责任单位:县商管办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18.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进一步减少和规范涉企收费,推进天然气价格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加强对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管理。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物价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四、围绕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重点推进4条改革举措 19.进一步完善预算管理制度,着手准备县级中期财政规划编制工作,细化预算信息公开内容。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0.继续做好“营改增”扩围试点工作,认真落实成品油消费税税率调整、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扩大农产品进项税额核定扣除等税收政策,稳步推进税制改革。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国税局牵头,县直相关单位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1.健全和完善国税、地税、财政协作及信息交流共享机制。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牵头、县国税局、县地税局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2.加强消费税、房地产税改革的调查研究,主动跟进个人所得税、环境保护费改税等其他税制改革工作。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地税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五、围绕推动城镇化发展创新,重点推进2条改革举措 23.开展撤乡改镇的调研申报工作,理顺行政区划体制。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4.加快《德安县总体规划》编制,积极推进“多规合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 责任领导:张宁同志 责任单位:县建设局牵头,县规划局、县执法局配合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六、围绕构建区域发展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重点推进2条改革举措 25.配合省、市有关部门编制上报《昌九新区总体规划方案》,加强汇报衔接并制定机关实施举措。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牵头,县直相关部门配合 进度安排:加强汇报衔接,及时做好配合工作 26.衔接、配合省有关部门制定出台支持昌九一体化发展配套政策措施。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发改委牵头,县有关部门配合 进度安排:加强汇报衔接,及时做好配合工作 七、围绕社会事业改革创新,重点推进7条改革举措 27.扎实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工资调整工作,适当提高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工资标准和基层人员收入水平。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县财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8.稳妥推进实施我县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和职级并行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全面签订聘用合同。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29.完成全县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机构改革、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的整合工作。推进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改革试点,加强“一网五点”和基层平台建设,打造公共就业人才信息化平台。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0.加强人才工作,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探索职称分类管理改革,推进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工作。大力实施高级能人才“振兴工程”和“春潮行动”,推广政府购买培训成果试点工作。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人社局、教体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1.按照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的原则,分类推进各类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2.探索开展办公养老机构改革试点工作,推行公办养老机构提供社会化养老服务,支持公办养老机构逐步实行公建民营、公办民营,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3.稳步推进殡葬改革,加大对殡葬行业的监管力度,提升殡仪服务水平,加强丧葬陋习治理,规范治丧活动。 责任领导:鲁卫东同志 责任单位:县民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八、围绕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点推进3条改革举措 34.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建设生态文明项目库。 责任领导:王勇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5.建立归属清晰、责权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县级生态补偿机制。 责任领导:王勇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县财政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36.加强昌九一体化环境保护合作,贯彻落实《昌九一体化环境保护合作协议》等系列配套制度文件,提出我县大气、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具体实施方案。 责任领导:王勇 责任单位:县环保局 进度安排:2015年底前完成 县委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负责对本工作计划落实的总协调,并进行督促检查。各成员单位要坚持把落实改革任务同推动当前工作紧密结合,强化政治意识、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强化执行力,努力完成全县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15年工作计划,为推动全县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