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国资运行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8-28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0143

德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关于 <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德安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的 审议意见》办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8-28 10:51
打印
    关联导读:

德安县人民政府关于《县人大常委会关于

<县人民政府关于2021年度德安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

审议意见办理情况专项报告


县人大常委会:

德安县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次会议听取并审议了德安县财政局局长钱军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所作的《关于2021年度德安县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专项报告》,县人大常委会提出了审议意见(德常审字〔20228号)。县政府高度重视审议意见,针对审议意见和建议中所提到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分析,并制定了整改和落实措施,现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进一步提高政治认知,强化资产管理意识”审议意见办理情况

1、大力开展国有资产管理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针对县国有资产管理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账实不符、国有资产处置手续办理不及时等问题,我县针对性的制定了相应的培训计划并予以实施。

根据计划2022118通过组织全县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财务人员及国资管理人员共计约350余人参加省财政厅组织的网上培训班,对2021年财政部颁发的《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进行了详尽的学习和理解,进一步提高了县各单位相关人员政治认识,强化了依法开展国有资产管理的思想观念,使得全县各个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观念有了本质提高,最明显的变化体现在,只要单位发生资产变动出资的事项,领导第一个想到就是到国资局办理备案手续并要求及时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

  1. 责任分解到国有资产管理实际业务的各个环节中去,进一步厘清管理职责,明确监管意识。

根据省财政厅关于预算一体化的要求,我县严格要求各单位国资管理系统的资产明细数据必须与预算系统数据保持一致,截至目前我县在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完成了单位对照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基础信息库中的单位信息、人员信息、财政区划等关键要素的核对一致工作;完成了存量资产清理工作,盘点实有资产,无法使用需报废的资产完成审批手续后及时下账,未登记资产及时补登,杜绝账外资产的形成;已完成将原资产管理系统中数据迁移至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资产模块工作。从而将国有资产管理职责落到了实处,真正做到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证相符。

另外新的资产管理模块中设置了资产处置及变动审批备案手续上传环节,并明确了财会人员的初审填报职责和单位领导的最终审核确认职责,没有相关手续做不了系统处置,将如实反映国有资产变动手续审核落到了实处,激发了单位财会人员主动办理资产处置手续的积极性,极大的提高了全县干部队伍的国有资产监管意识。

  1. 查遗补缺,清查账外资产及时整改入账。

在去年的人大调研中发现的车改后38台车辆由于财务资料缺失,未及时上账形成了账外资产的问题,县国资部门在人大的督导下主动对接县机关事务管理中心,确定采取聘请社会中介评估的方式入账,已经取得正式车辆评估报告,并于20232月份及时入账,整改到位。

二、关于“进一步完善制度机制,落实资产管理责任”的审议意见办理情况

1切实贯彻落实国家及省市有关国有资产监管方面的最新法律法规要求。

对于上级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县政府召集各相关部门积极研究部署,结合我县实际把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今年着重推行了把财政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在实际的国有资产管理业务中的运用,同时转发了《九江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暂行办法》,用于具体指导我县的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配置使用处置管理工作,达到了完善管理制度的目的

  1. 充分发挥国资部门监管职能,严控资产配置预算,夯实国有资产管理基础。

我县首先要求县属行政事业单位做好日常财务账的同时,同步登陆财政部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实时更新资产变动数据,集中体现在各单位每月在系统中上报的月报数据中其次对于新增资产的配置要求相关单位严格按照预算法规定编制年初预算,无预算则无采购、无新增,从而防止了无序配置增加资产,浪费有限财力的现象发生

  1. 落实账务与实物管理责任制。

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第七条: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管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应当遵循安全规范、节约高效、公开 透明、权责一致的原则,实现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相统一,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财务管理相结合”。县政府严格要求各单位依例设立实物管理和价值管理岗位,既相对独立履职又相互紧密联系,一切管理建立在实物管理的基础上,一旦实物状态发生改变比如:资产需要维修、保养、调剂、更新、报废的,资产使用人、管理人应当及时提出,经批准后立即把审批手续报给财务管理人员马上作出相应的账务处理,从而准确及时反映出了资产的实物状态和对应的财务数据。

三、关于“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提高资产管理水平”的审议意见办理情况

1建立健全数据库,确保底数清楚

我县的国有资产管理的基础是财政部下发的全国统一的“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待资产数据完成向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的迁移工作后将于202391日启用一体化系统中所包含的资产模块,县属行政事业单位依据有关规定可以在其中办理资产新增、资产使用和资产处置等业务,系统数据库严格要求各单位的每一项资产都必须详细录入系统,如实反映各预算单位存量资产的现状,且每年都要按月做月报和年度终了做年报,月报反映每个月的资产动态编制年报时必须进行资产盘点,对全年的资产增减变动集中进行反映,并要求与实际的财务数据核对一致,基本做到了各单位国有资产账面和实物底数清晰。

然而由于各种客观原因导致我县还存在一部分房屋早已投入使用了多年,仍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结转固定资产的现象。

《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 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采用建设方式配置资产的,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及时办理资产交付手续,并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竣工财务决算,期限最长不得超过 1 年。

各部门及其所属单位对已交付但未办理竣工财务决算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确认资产价值。”

经查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建设项目已实际投入使用但超时限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单位应当根据对建设项目的实际投资暂估入账,转作相关资产管理 。”

因此县政府指示县财政局已经于2023712—812组织开展了《排查全县行政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房屋类固定资产使用情况》专项清理行动解决这个难题,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及县属国有企业共有141家单位(其中行政事业单位 129 户、县属国有企业 12 户)开展了全面排查工作,共排查房屋类资产906处,其中办公用房298处;门面(摊位)236处;仓库(车间)98处;未房改的住房13处;已房改的住房8处(单位占部分产权);工业厂房6处;公租房9处;住房(宿舍)97处;食堂24处;教学楼77处;场地10处;其他(厕所、门卫室等)30处。

通过此次房屋类固定资产摸底排查,发现存在房屋账实不符的情况。自查共有105处未入账,除租赁19处和无偿借用7处的资产不需入账,还有79处未入账。共涉及16个单位及企业。

目前涉及单位正在积极整改,预计202312月底前整改到位。

  1. 建立全县预算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实时联络平台,确保资产信息及时更新:

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专门设立了资产录入及处置模块,为了确保资产的变动处置,均能及时在系统中进行更新,县国资部门专门依托微信APP建立了共有168名成员的国有资产管理业务联系群,对相关业务提供实时指导,从而基本保障做到了账实、账账、账表三相符。

  1. 计划招聘专业人员,加强队伍建设

前县财政局国资股实有人员两人,借用一人,相较我县数量庞大的国有资产规模,力量十分薄弱,我县已于今年上半年招聘3专业人员,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的紧迫需求同时为积极适应新形势下国有资产管理工作要求对于各部门、单位的专职国资管理人员我县已20222月份组织全县各行政事业单位分管领导及国有资产具体管理人员近400余人参加了“江西省2022年度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报告网络培训班”的网上学习,进一步提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专业素质能力。

四、关于“进一步规范使用处置,提升资产管理效益”的审议意见办理情况

1坚持依法行政,积极推进国有资产集约经营与处置

我县的国有资产经营统一监管平台始建于20216月,截至2022年底,纳入统一监管平台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共有829处(产权归38个单位所有,其中行政事业单位28个、县属企业10个),总面积26.84万平方米。平台平稳运行至今,取得了显著成效,突出的作用体现在如今的国有资产统一对外拍租,紧贴市场,租金底价向市场看齐,极大地提升了经营性国有资产的运营效益达成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其次,对于县属国有资产的资产处置,我县坚持做到有法必依,所有的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全部纳入规范管理,进入县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必须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执行到位,例如我县的项目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土石料的处置就出台了专门的管理办法,通过公开市场拍卖,最大化体现了国有资产的价值,同时督促处置收入及时缴库,实现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1. 依法依规指导相关单位妥善有效处置不良资产

对于有些单位特别是教育系统资产清理或年度审计、监督过程中暴露出来的资产实销账存以及账存久远的应收、应付款项,我县严格要求各相关单位依法选取社会中介进行审计,然后根据审计机构的审计意见报经国资备案进行相应的资产账务处理,依法妥善处置了大量不良资产

以上报告提请人大审议。



德安县人民政府

2023828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