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德安县聚焦农业提质、工业创新、服务业升级三大方向,加快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无论是现代农业的绿色蝶变、传统工业的智能突围,还是服务业的蓬勃崛起,一幅“百业竞进、三产并驱”的高质量发展画卷正徐徐展开,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农业
向“质”蝶变
在江西裕丰满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中央控制室,一面15平方米的LED大屏上正动态展示着鸡舍的实时场景。屏幕中,一层层鸡笼排列有序、干净整洁,精准定量的饲料通过管道传输至饲料投放机,再均匀分散进每个食槽中,成千上万羽鸡争相进食,尤为热闹。
“与传统蛋鸡养殖相比,物联网系统的运用极大节省了蛋鸡养殖生产成本。”企业总经理陈福良介绍,依托智慧养鸡、科技养鸡,过去80人管理的鸡舍,如今只需要8人,每日耗料减少5g/羽,产蛋率提高3%,死亡率减少3%,能耗减少80kw/日,设备故障率可减少40%。运输周期也明显缩短,刚出生的“热鸡蛋”次日便可送达消费者的餐桌。“目前,我们蛋鸡存栏量达40万羽,每天可生产约32万枚鸡蛋。”陈福良说。

裕丰满蛋鸡养殖基地
近年来,德安县把蛋鸡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特色产业,持续推进蛋鸡产业集群项目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引进现代化养殖技术,打造集养殖、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不断提升蛋鸡养殖的标准化和规模化水平,打造区域特色品牌,构建产加销相衔接、贸工农一体化的蛋鸡上下游联动发展模式,推动蛋鸡产业绿色化、智能化、品牌化发展。今年以来,德安县新招引6个养殖项目,总投资达17.4亿元,现有蛋鸡存栏520万羽,养殖规模九江市第一、全省前列。
在德安县车桥镇义居人食用菌有限公司菌棒房内,每个出菇房均装备了智能系统,房内的照明条件、温湿度水平及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参数都被精细调控,为菌菇提供了最理想的生长环境。
德安县食用菌产业起步较早,涉及乡镇众多。为提升竞争力,该县依托龙头企业江西邱菇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多个产业基地连点成片,对生产要素、销售渠道进行统筹整合和统一开发,建成了产、供、销全链条闭环体系。5月,德安食用菌科技小院获批国家级科技小院。
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和扶持政策,近年来,德安县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多点开花,德安蛋鸡、甲鱼、葡萄、菌菇、中药材等乡村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一批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落地生根,超亿元存量企业达10家、超亿元储备企业达12家。博河源莲子、邱菇娘等13款优质农产品入驻盒马、天虹等商超,合丰汇鸡蛋单品销售超千万元,成功走入全国市场。
工业
向“新”提速

中国联通(江西)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
走进江西南方尼龙粘扣有限公司的织带车间,1.36万平方米的厂房内,几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
“投建之初,我们设计使用了行业内最先进的设备设施,960条生产线的机台都运用了数控、传感器等,来实现数字化管理、自动化传输。”公司总经理楼宇洋说,数字化转型让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20%,生产效率提高了50%。今年,企业已获得制造业数字化L6级认证,成为名副其实的智慧工厂。
2024年1月,德安和中国联通江西省分公司合作建成了纺织服装“产业大脑”,也是江西省首批7个“产业大脑”之一。找准企业堵点,“产业大脑”为南方粘扣量身打造了“5G+智慧工厂”建设方案。改造后,企业年产值跃居全国同行业第一。
除了一体化的数字化改造方案,“产业大脑”还针对当地的中小企业,将纺织服装产业数字化改造的全流程,拆分成一个个具体场景应用的小模块,目前已形成标准化“小快轻准”产品70款。该县超七成的纺织服装规上企业都进行了数字化转型,开展数字化改造项目78个。
数字化水平的提升显著带动了产业发展。1至5月,德安规上纺织服装企业营收达41.86亿元,同比增长达10.62%。
要数字化,更要绿色化。德安县厚植新型工业化绿色底色,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不断提升制造业竞争力、培育产业新动能。

德安县零碳产业园
在德安县零碳产业园,一排排光伏板在阳光下泛起粼粼波光,智能风机缓缓转动叶片,320千瓦充电桩系统前,新能源重卡正进行着“极速充能”。走进园区,5兆瓦屋顶光伏与10兆瓦储能系统构成的“能量魔方”令人震撼。
作为集风电、光伏、储能、充换电于一体的零碳物流中枢,该项目年发电量可达280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9000吨,每年可处理农林废弃物27万吨,年发电2.5亿千瓦时,实现碳减排20万吨。
而在国家级绿色工厂——江西德安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一条3.13公里全封闭输送廊道穿山而过、直达厂区。从卸料点到厂区存料点,输送皮带落差达275米,这一巧妙设计不仅实现了石灰石输送零电能消耗,每年还能产生220万千瓦时的电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0吨,真正做到变废为宝。
“目前我们正在建设5G智慧矿山,届时,无人驾驶技术将大显身手,日开采量将提升到2万吨,企业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再提升5个百分点,达到95%。”德安万年青公司负责人胡斯明说。

江西德安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一角
服务业
向“好”发展
日前,位于车桥镇的义门陈文化产业园,人潮涌动。游客们或寻根,或研学,或游览,携家带口组团前来探访“天下第一家”的文化根脉,体验传统家风文化魅力。
作为江西省重点建设项目,义门陈文化产业园总投资112亿元,园区以“文化+旅游+教育”模式,将家风文化传承与现代体验深度融合,致力于打造全球家风家训文化传播创新高地。当前,产业园正在谋划二期建设并加快完善研学课程体系,计划推出“家风传承”“农耕体验”等主题线路,进一步激活传统文化资源,助力九江打造区域文旅中心。今年“五一”期间,义门陈文化产业园正式开园。

义门陈文化产业园
近年来,德安县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三大攻坚行动”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文旅项目建设,丰富文旅活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持续扩大“义门陈、袁隆平、万家岭”三张文化名片影响力,加快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通过文旅融合更好带动产业发展,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2024年,德安县接待游客678.7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3.8亿元。
4月21日,德安县与京东物流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重点围绕服饰、蛋鸡等特色产品上行、区域品牌提升及全渠道商贸数字化转型展开三大战略合作,打造京东赣北商贸云仓项目,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拓展产业链上下游延伸能力、产业聚集能力、电商服务能力,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典范,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京东赣北商贸物流中心
德安县加快完善物流产业链群体系,首家重卡销售企业落户雁达物流园,获中国重汽、中天金骏授权,重卡油改电120辆;建成京东赣北商贸物流中心,启用客货邮运营中心,填补装卸、搬运和仓储行业空白;落户首家水上运输公司,启动与省港投战略协作,智运水陆业务平台投入使用,加快打造赣北商贸物流分拨中心。上半年,电商交易额突破6.5亿元,服务业营收同比增长18.8%。
走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德安正以现代农业的“质”、新型工业的“新”、现代服务业的“好”,在创新中前行,在蝶变中奋进,继续书写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