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26年11月初,国民革命军攻克德安,军阀统治被推翻,革命政权亟待建立,社会治安亟须治理。中共德安支部书记杨超和袁亚梅、扶国权,同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政治部粟丰等人具体商洽行政管理事宜。经杨超等提议,共同商洽决定:由国民党、共产党及各界人士选派代表,立即召开善后会议,推举人员组成临时政权机构。杨超等人联络各界人士,经过反复磋商,确定与会代表人选。
4日,德安各界人士代表在孔庙召开善后会议。参会人员有国民党、共产党和各界人士代表。会议宣告成立德安县政务委员会,决定何奎光任政务委员会主席,杨超任监察委员,余松亭任公安局长,其余数名政务委员由国民党代表和商界代表担任。德安县政务委员会成立后,除维持社会治安外,还继续为国民革命军北伐筹集粮草、供给物资。
12月初,根据广州国民政府和江西省政府关于北伐军攻克的县必须成立政权机构的部署,国共两党代表和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负责人在南门下天主堂商议县政府组成人选。之前,国民党德安县党部代表袁某提出,由劣绅燕北平为县长候选人,中共德安支部对此提出异议。在会上,杨超等人根据德安的社会状况,对县政府组成人选提出建议,经各界人士再度磋商,一致推选国民党左派肖文楼出任县长。
12月上旬,国共合作的德安县成立。在共两党及各界人士代表会议的推举下,肖文楼出任德安县县长,共产党员杨超、余松亭、杨丕显、冷绪洪参加县政权工作。县公署内设财政、公安、教育、建设四科(局),杨超任监察委员,余松亭任公安局长,冷绪洪任财政科长,杨丕显参与县公署工作。国共合作的德安县公署后改称德安县政府。12月30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军政治部进驻九江。当日晚,德安县各界人民举行欢庆晚会,并提灯游行庆贺。
德安县公署成立后,在中共德安支部的积极努力下,运转正常。为了尽快恢复经济,稳定社会秩序,迅速抚平战争带来的创伤,实行一系列兴利除弊的改革,县城商铺很快恢复营业,工人恢复生产,社会秩序稳定,获得广大民众拥戴。但是,在中共内部右倾错误思想的影响下,由共产党人担任县长这一正确的决定,却遭到中共中央的严厉批评,这对之后的革命运动造成了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