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党组织的恢复与团组织建立
一、恢复中共德安支部
在反抗官吏豪绅的斗争中,中共德安支部支持农民的革命活动触犯了官吏豪绅的利益。县知事李俊将事态扩大,把学生运动说成是“赤化分子”操纵,是“过激党”所为,并下令逮捕“过激党”。驻德安的军阀头目王乐善派出军警全城戒严,搜捕杨乐羊等人,饬令沈毅学校解除杨乐羊、熊好生、胡德兰的教员职务,开除学生熊祖沐的学籍。一时间,德安县城人人惶恐不安,对军阀镇压运动甚为不满。
1926年6月,中共德安支部鉴于所处环境恶劣和部分党员身份已经暴露的现状,认为继续坚守对今后开展革命活动不利,于是决定将部分已经暴露身份的党员疏散去外地:杨乐羊去河南,胡德兰去景德镇,熊好生去南昌,并将德安的情况向江西地委赵醒侬作详细报告。熊好生后由江西地委派往南浔铁路任特支书记和南浔铁路工会委员长。熊祖沐去武汉后进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一些未暴露身份的党员仍留在德安,支部工作被迫停止。
中共中央1926年2月北京特别会议之后,各级地方党组织对北伐沿线的群众工作特别重视,江西是北伐必经地域之一。1926年夏,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杨超,奉北方党组织的指示回江西从事革命活动,任中共江西地委委员。由于处于交通要道的德安县党组织工作处于停顿,为了迎接北伐革命,江西地委委派杨超以省农民运动特派员的身份,回德安县恢复党的组织。这时,共产党员袁亚梅、甘霖沛、何奎光、扶国权等人也从南昌、九江沙河、南京等地回到德安。
7月初,杨超等人在德安、星子两县交界地段仙姑殿,以复习功课为名召开秘密会议,参会人员有袁亚梅,南京东南大学附中学生扶国权,沙河农业中学学生甘霖沛和原留下的党员李炳福、余松亭、陈达才、毛宝琳等。会议学习党的四大会议文件,研究恢复党组织的问题。
7月底,杨超等人在县城西郊木环垄孙家榨后垄陈太康家中组织召开第一次党员大会,余松亭、陈达才、陈太康、杨丕显、扶国权、甘霖沛、袁亚梅、李炳福、毛宝琳、王某、杨超、余任灿等共10多个共产党员参加会议。会议决定正式恢复中共德安支部,隶属中共江西地委。会议还决定:支部书记杨超(兼),组织干事袁亚梅,宣传干事扶国权;深入工人、农民中宣传马列主义,团结农民中的知识分子,积极开展农民运动,坚决打击军阀和贪官污吏,拥护和积极支援国民革命军北伐。中共德安支部恢复后,党的工作得到迅速发展,为迎接北伐军进入德安进行各项准备工作。
二、共青团德安支部的建立
1925年3月,根据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精神,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更名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6月,为了积极筹划迎接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入江西,中共江西地委、团南昌地委作出决定:利用南昌各中学放暑假之机,各县在南昌求学的中共党员、青年团员回到各县发展团的组织,团组织协助党组织做好迎接北伐军的准备工作。
省第一师范学生袁亚梅接受任务后,从南昌回到德安。袁亚梅家住在县城南门下,他利用自身优势,在县城青年中开展工作,发展杨挺、袁定钧、王贤麟、王正中等人加入共青团,秘密建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德安支部。德安团支部共有团员5人,袁亚梅任书记,隶属共青团南昌地委。
共青团德安支部的建立,使得马克思主义在德安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群众的觉悟程度得到了较大提高,促进了进步青年参与革命的热情和积极性,为共产党组织在德安革命的深入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