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共产党人在德安的秘密活动
1925年3月,南昌《正义日报》编辑、黎明中学教员、共产党员舒味三,受中共南昌特别支部的派遣来德安,以推行通俗教育为名,在沈毅学校和县立高小进行革命活动,得到沈毅学校进步青年教员的大力支持。在他们的协助下,舒味三先后组织学生成立“读书会”、“互济会”,将《新青年》等革命书刊分送给进步教员和学生,学习新文化,接受新思想。通过系列宣传,两校学生觉悟渐渐提高。6月,在江西学生联合会影响和帮助下,两校学生成立 “德安学生联合会”,由邹焕文担任学联主席。
为扩大革命形势,发展党的地方组织,中共四大以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附中学生、共产党员杨乐羊,受党组织的派遣回到德安,以沈毅学校教员的职业身份,从事秘密活动,开展建立党组织工作。杨乐羊与先前3月份来德安的舒味三接触,并通过舒味三与中共南昌特支取得联系。在中共南昌特支的指示下,杨乐羊在进步青年教员、学生、工人和农民中秘密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讲述革命道理。为了避免引起反动驻军的注意,杨乐羊在偏僻的九仙岭以阳居寺为聚会场所。通过经常学习,进步青年逐渐看清革命形势,提高阶级觉悟。经过考察,杨乐羊秘密介绍熊祖沐入党。
沈毅学校校长郭沈毅是同盟会会员,拥护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主张,对杨乐羊等的活动给予支持。4月中旬孙中山逝世后,杨乐羊组织沈毅学校学生举行悼念活动,宣传孙中山的救国救民主张。此后,杨乐羊以沈毅学校为阵地,陆续发展中共党员,开展青年运动,宣传国共合作的主张,沈毅学校实际上成为德安县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
二、各界民众声援五卅运动
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会后,全国各地工农运动如同暴风骤雨般发展起来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相互勾结,企图用暴力将这一运动镇压下去。5月15日,上海日本纱厂枪杀工人、共产党员顾正红。30日,上海学生和群众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暴行,举行反帝游行示威、演讲活动,竟被英帝国主义巡捕开枪屠杀,中国人民的鲜血染红南京路。这一举国震惊的五卅惨案,激起全上海乃至全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事件在报纸上发表后,立即得到全国各城市工人、学生的声援,举行游行示威。
6月13日,江西督军方本仁派出军警,在南昌逮捕江西学联主席邹努等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三四十人。南昌一师等六校学生组成“援助被捕学生、进步人士委员会”。援助委员会主要成员袁亚梅,因遭通缉回到德安躲避,回德安后被德安县知事王仁祜下令逮捕。一个月后,方本仁在多方压力下收回逮捕学生令,袁亚梅才被保释。
上海五卅惨案的消息很快传入德安。6月上旬,杨乐羊同沈毅学校教员胡德兰等人,组织沈毅学校和县立高小学生,举行罢课、聚会和示威游行,并成立声援五卅惨案宣传队,进行声援。宣传队员熊祖沐等学生在街头、码头、车站宣传讲演,谴责帝国主义的暴行。县城民众在学生爱国热潮的影响下,以实际行动进行声援。工人罢工,商民罢市,进行示威游行。县成立“仇货检查组”,对各商号一一进行检查,将日本产的仁丹、英国产的哈德门香烟以及其他洋货没收烧毁,对不愿参加爱国行动的基督教徒邹某、资本家高某当众进行警告。
声援运动持续到1926年1月中旬。通过声援五卅运动,参加游行示威的搬运工人、店员、市民和两校师生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进一步提高了对反对帝国主义斗争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