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26日,县人大代表、宝塔乡人大主席冷大友带领部分乡人大代表、乡农技站干部及村干部,顶烈日、冒酷暑,深入田间地头、河渠水库和产业基地,开展了一场“接地气、察民情、解民忧”的一线履职活动。
一线巡查,筑牢抗旱“安全线”
代表们首站来到团山村,实地察看主要河流的水位流量情况。由于高温少雨,部分河段水位有所下降,但尚未出现断流。“东山水库是下游几个村的生命线,一定要科学调度,优先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饮水安全。”乡人大主席一边查看一边感叹道。
在九里村,代表们同样仔细勘察了河道状况。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旱情,宝塔乡已于2022年为每个村配发了抗旱水泵和汽油机,此次视察也是对应急设备储备情况的一次“回头看”,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
靠前指导,守护农田“生命线”
抗旱保收,高标准农田是主阵地,代表们第二站直奔九里村高标准农田最后一处整改施工现场——边坡桥建设点。机器轰鸣,工人们正在紧张作业。
“最近天气热,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实行错峰施工!”人大主席向施工方负责人反复强调,必须将施工人员的健康安全放在首位。同时,他详细了解了工程进度,并仔细检查了施工质量。“这座桥关系到这片农田的灌溉和机械通行,是‘最后一公里’的关键节点,质量上绝不能有半点马虎,必须按时保质完成,确保不误农时。”
产业兴旺,打通富民“增收线”
防范风险是为了更好地发展。视察的最后一站,代表们来到了梅桥村乡村振兴产业基地,眼前是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上万斤的牛蛙正在被捕捞、分拣、装箱,即将发往四川、重庆等地。
“川渝地区喜欢涮火锅,我们的牛蛙是那边的紧俏货!”梅岭水产养殖产业园老板夏源松高兴地向代表们介绍,“今天第三天发车,今天下午可把剩余的牛蛙全部装箱发车走,今年基地牛蛙产量预计达29万多斤,根据大小不同,市场价每斤在6.5元至11.2元之间,效益还是可观的。”
听着介绍,看着一车车即将发走的“致富蛙”,代表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座由梅岭水库滋养的产业,正成为带动村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下一步,宝塔乡人大将持续聚焦旱情发展和农业生产需求,充分发挥监督和协调作用,推动抗旱设施完善、灌溉渠系疏通及产业用水保障,助力打通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确保群众用上“及时水、放心水”,为全年粮食丰收和乡村振兴注入更坚实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