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3日,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六个节气,秋季第四个节气——秋分。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日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白天渐短,夜晚渐长。
一、饮食调理
1.补阴阳,寒热相宜
秋分是“阴平阳秘”的关键节点,饮食需避免过于寒凉或燥热,选择性味平和的食材:
温热食材:糯米、南瓜、板栗、核桃、鸡肉、牛肉(适量),可温补中焦,抵御渐凉的天气。
寒凉食材:梨、银耳、百合、蜂蜜、菠菜,需搭配姜、枣等温热食材调和,避免单用伤脾(如梨煮水加生姜片)。
2.增酸少辛,润肺防燥
延续秋季“养肺”重点,酸味收敛肺气,辛味耗散津液,需适当调整:
酸味食物:苹果、山楂、乌梅、酸奶,可制作酸梅汤(乌梅 + 山楂 + 甘草,煮后加蜂蜜),生津止渴。
减少辛辣:辣椒、花椒、茴香等适量食用,避免长期刺激咽喉和胃肠黏膜。
3.温润健脾,防秋凉伤胃
气温下降易致脾胃虚寒,需加强脾胃养护:
粥类首选:
     ✅小米山药粥(小米健脾,山药补虚,加少量陈皮理气)
      ✅南瓜红薯粥(南瓜温胃,红薯通便,适合便秘者)
汤品推荐:
      ✅莲子百合瘦肉汤(莲子养心,百合润肺,瘦肉补虚,加姜片驱寒)
      ✅鲫鱼豆腐汤(鲫鱼健脾利湿,豆腐补充蛋白,汤白味鲜)
禁忌:少吃生冷海鲜、冰饮,避免夜间大量进食油腻食物加重脾胃负担。
4.补水润燥,兼顾温补
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可喝淡盐水(清晨)或蜂蜜水(傍晚),缓解口鼻干燥。
多吃应季果蔬:梨、葡萄、萝卜、莲藕(熟吃健脾,生吃清热)、银耳,搭配坚果(如花生、杏仁)补充油脂,防止皮肤干裂。
二、生活起居
1.衣物:重点护好 “三穴”
脐部(神阙穴):穿高腰裤或佩戴护脐腰带,避免受凉引发腹痛、腹泻,尤其是女性和儿童。
腰部(命门穴):避免露腰,可热敷或贴暖宝宝,缓解肾虚腰痛,预防妇科/男科问题。
脚部(涌泉穴):穿保暖鞋袜,睡前用40℃左右温水泡脚10-15分钟(可加艾叶、生姜片),驱寒暖身,促进睡眠(心脏病患者水温不宜过高)。
2.作息:早睡早起,顺应阴平阳秘
入睡时间:22:00前,借助秋夜凉爽提高睡眠质量,养护阴气。
起床时间:6:00-7:00,起床后可做简单拉伸(如扩胸运动、转腰),舒展气机。
午间小憩:12:00-13:30,休息20-30分钟,恢复精力,但避免睡太久导致夜间失眠。
3.环境:控湿度,防燥防潮
干燥天气:使用加湿器或在室内晾湿毛巾,湿度保持50%-60%,缓解皮肤瘙痒、鼻腔出血。
阴雨天气:关闭门窗,开启除湿机或空调除湿模式,避免衣物、被褥潮湿滋生霉菌,诱发过敏或关节痛。





 
			 赣公网安备36042602000104号
赣公网安备3604260200010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