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人民政府
  • 信息类别: 涉农信息
  •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 生成日期:2025-03-03
  •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 信息索取号:000014349/2025-02324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 2025-03-03 10:47
字号: 〖大 小〗

关联导读:

开春以后,油菜进入春发稳长、打牢角果数、角粒数基础的关键阶段,但这一阶段油菜也很容易发菌核病。我省春季常高温高湿,菌核病发病率较高,重发病区可导致油菜减产50%以上,甚至绝收。

该病具有土传和气传双重特性,病原菌为核盘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在高温(15-20℃)高湿的环境下产生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主要靠空气传播侵染花瓣,花瓣落在植株上,成为病菌侵染的桥梁,进一步危害油菜的叶和茎,叶片上会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病斑,茎部受害后会变软腐烂,导致植株倒伏。如果冬季出现冻害或植株生长过快等情况会导致茎秆开裂,也会导致菌丝直接侵染茎秆,发生菌核病。

防治菌核病,应采取“预防为主、抓早治小”的方针。一方面,清理“四沟”,排渍降湿。利用晴好天气及时清理厢沟、腰沟、围沟,加强与排水沟连通,保证“四沟”配套,实现沟沟相通、明水能排、暗水能滤,降低田间湿度。

另一方面,科学施药,有效防治,重在防。一般在油菜初花期施药一次,发生重的田块在盛花期再施药防治1次,可选用菌核净、啶酰菌胺、氟唑菌酰羟胺、咪鲜胺、腐霉利、多菌灵等成分药剂进行喷雾防治。

这里有几个注意事项。

要及时用药。油菜蕾薹期或者受冻后多去田间观察,一旦发现菌核病发生及时用药。

要轮换用药。常年种植对咪鲜胺、菌核净等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可选用其他药剂或复配药剂,提高防效。

要科学用药。各类药剂剂量和浓度都要按规定施用,减缓抗药性。

还要注意防治角果黑斑病,2024年夏收油菜角果黑斑病大面积发病导致减产严重,我们要在角果初期用异菌脲、咪鲜胺、苯醚甲环唑等进行防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