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有效控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县扩散蔓延,确保我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安全,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确保我县生物安全及生物多样性为目标,全面开展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为建设美丽德安而努力。
二、 目标任务
按照属地管理,在全县范围内清除加拿大一枝黄花,确保我县生态环境、农业生产安全。
三、 形态与特征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桔梗目菊科,又名黄莺、麒麟草。原产北美东北部,于1935年因花色泽亮丽而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发展成为威胁极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号称为“生态杀手”、“霸王花”。该植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5-3米。地下根须状,茎杆立,高可达2.5米,叶披针叶或线状披针形,长5-12厘米。下部无分支,常呈紫红色,头状花序很小,长4-6毫米,在花序分枝上单面着生,多数弯典的花序分枝与单面着生的头状花序,形成开展的圆锥状花序,花果期10-11月。蝎尾状圆锥花序,长10-50厘米,具向外伸展的分支。
四、 分布与危害
加拿大一枝黄花有两种方式蔓延,种子随风传播和根状茎横向传播,顺铁路、公路沿线发展。我县主要生长在河滩、荒地、铁路、公路两旁、农田边、村宅周围,由于该植物为多年生,繁殖力强,传播速度快,每株可形成2万—20万粒种子,种子室内发芽率为50%左右,可随风传播或动物携带传播。生长优势明显,生态适应性广阔,与周围植物争阳光、肥料,直至其它植物死亡,从而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严重威胁。主要危害免耕地和荒地。5月中旬,县农业农村局会同县检察院、林业局组成加拿大一枝黄花调查组,经实地调查,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县主要分布在城郊片、丰林片、聂桥片、316国道沿线,其它乡镇也有零星发生。
五、 防控技术
1、 农业防治: 增加复耕复种,减少荒地,翻耕土壤 10厘米以上,可抑制加拿大一枝黄花种子的萌发,或实施水旱轮作,抑制种子萌发。
2、 物理防治: 于种子成熟前铲除,抑制种子活力和扩散。并将铲除茎秆集中焚烧。
3、 化学防治: 可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性杀死地下部分,利用草甘膦和洗衣粉5:1的比例混合在其幼苗期进行防治。
六、主要措施
1、高度重视,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场)要充分认识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的重大意义,增强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责任感、紧迫感。从维护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认真抓好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坚决遏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乡蔓延扩散势头,做到长效管控,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明确责任,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资金投入,切实做好加拿大一枝黄花的防控工作。
2、建立普查清单。制定防治方案。各乡(镇、场)要结合全省外来入侵物种普查工作,摸清本辖区内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危害程度等情况。建立清单,科学制定实施防治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实施挂图作战,确保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提高群防水平。加强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及防控科普知识宣传。利用专题培训,志愿服务等线下活动宣传与微信、抖音等线上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对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特征、防治方法、危害性等进行广泛宣传,提升广大群众对加拿大一枝黄花防控工作必要性的认识,形成全民参与、群防群控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