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8-21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4-00876

《中国共产党德安历史》|第二篇第七章:赣北红军三年艰苦的游击战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8-21 16:55
打印
    关联导读:

第七章

赣北红军三年艰苦的游击战


1934年10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苏区,开始长征北上抗日。红军主力北上后,赣北工委在湘鄂赣省委领导下,以岷山、陈山为根据地,领导德安人民开始艰苦的三年游击战争。

第一节

党组织领导红军游击队坚持斗争

一、恢复基层党组织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北上抗日后,中央苏区中央分局率领部分红军,留在江西根据地坚持游击战斗,掩护主力红军突围北上。他们主要活动在赣西、赣南等地。湘鄂赣省的红十六师早在7月底已北上抗日,湘鄂赣边留下的红军部队多在鄂东南活动。为了加强红军力量,鄂东南道委在湘鄂赣省委特派员指导下,在通山冷水坪召开干部会议,研究扩大红军力量的计划。1934年冬,扩充力量的红十六师,继续在鄂东南打击敌人并取得胜利,恢复一片苏区。

中共赣北工委书记吕家桂等从德安转往瑞昌青山,率领赣北游击师和瑞昌赤卫队继续坚持战斗。11月间,吕家桂在战斗中牺牲,刘为泗继任中共赣北工委书记。这时,赣北工委和游击队及湘鄂赣省军区第一作战分区在德安秦山、岷山一带活动。赣北工委派田文灼、刘茂林,到夏铺区恢复党的组织。田文灼、刘茂林到达夏铺区,经过整顿,恢复岭上曾村、黎家垄等地党支部,接着,又恢复夏铺区委和少共夏铺区委。田文灼、曾先福、刘茂林等组成中共夏铺区委会,刘茂林担任夏铺区委书记。

12月中旬,湘鄂赣红军独立团在郭子明带领下,经瑞昌进入德安,在塘山与杨树港一带活动,策应赣北红军游击队战斗。16日,赣北游击师第一大队与国民党军七〇七团第一营一个连,在荒山发生遭遇战,激战2小时,打死国民党军10余人,赣北游击师伤亡20人。战斗结束后,红军游击队翻山,转往瑞昌九都源。

二、反抗国民党军的碉堡“围剿”

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军继续加紧对苏区的军事“围剿”。1934年底,国民党军郭沫栋部进犯鄂东阳新、通山等县,赣北苏区与湘鄂赣根据地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中共赣北工委与上级党组织失去联系。

1935年春,赣北工委书记刘为泗根据当时形势变化,召集各区干部和游击队负责人开会,决定赣北工委和红军游击队实行“敌来我走,敌走我回,保存实力,抓住战机,打击敌人,长期坚持”战略,不设立固定的驻扎地点。自此,赣北工委和赣北游击师常露宿深山老林崖穴,主要活动在德安境内的岷山、夏铺、太平、家桥四个区委所辖范围及近邻之地,坚持革命斗争。

10月,国民党军三十旅七〇七团与海军陆战队调防,七〇七团驻樟树一带,团部驻扎在长沙畈,国民党海军陆战队驻磨溪头。

国民党军七〇七团进驻樟树后,在整个苏区建有82个碉堡,对红军游击队实行碉堡“围剿”。如在长沙畈村前筑起一道土城,土城的两头各建一个碉堡。在长沙畈背后山上建两个大碉堡,其中一座主碉堡为三层,每层楼四周墙上有5个射击孔,每层可容射击手20人。碉堡旁建有伙房等。碉堡外围修建壕沟和掩体,掩体外有八尺宽的防御壕沟。四房村后山建的两个碉堡,与徐村前后山的碉堡相互呼应。在樟树下其他地方,相隔不到三华里,就建了一座碉堡。通过大修碉堡,窥伺和揣测红军的行动,控制德安西北境山区红军的活动,企图截断德安与瑞昌之间红军活动的通路。

国民党德安县政府按照省政府的指示,配合国民党军的碉堡“围剿”,成立4个“剿共”义勇队区队,19个分队;全县划为21个联保、33个保、200多个甲,实行行政保甲建制,严密封锁红军游击队。荒山和樟树下的联保办公处设在四房村,反革命分子李汉焰任联保主任兼“剿共”义勇队分队长。整个德安白色恐怖异常严重,敌人到处逮捕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

10月初,中共德安县委书记宋昌法在九江官牌被国民党军逮捕,敌人为得到共产党在九江地下活动情况,对宋昌法严刑审讯。面对酷刑审讯,宋昌法坚贞不屈,对敌人骂不绝口。国民党刽子手用刀尖割下宋昌法的舌头,宋昌法便以身躯撞向敌人,将审讯他的敌人撞倒。   7日,宋昌法被枪杀于九江莲花洞。

国民党军七〇七团某连和“剿共”义勇队在山湾土头垄,将中共夏铺区委组织部部长程锦堂逮捕。国民党军对程锦堂说:“你是个老共产党,金子、银元肯定不少,藏在哪里?快拿出来,否则就要了你的头。”程锦堂答道:“我们共产党人是无产阶级战士,是为劳苦大众消灭吃人的豺狼。要金子、银元没有,就连铜板也没一文,要杀就杀。”敌人大失所望,把程锦堂押解到夏家铺,将其杀害。

10月上旬,为了粉碎碉堡“围剿”,赣北工委在九江新塘戴村召开各区党、团组织负责人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在军事方面,按照“十六字”战斗方针袭击敌人,严厉打击反革命势力;成立肃反委员会和没收委员会,惩处土豪劣绅等反革命分子,纯洁干部队伍,打击敌人。

11月,国民党军独立三十六旅七〇七团第三营和团部直属第五连,在德安中西乡大肆搜查“清剿”。在叛徒杨世凡、桂家辉的告密和带路下,“剿共”义勇队分队长李汉焰带领下,他们分别在山湾土头垄、刘家垄、孔坊头、上仓、夏家铺等地,将红军医院伤兵所、夏铺区委机关、少共夏铺区机关和夏铺区肃反委员会等机关破坏。中共夏铺区委书记徐初洪、肃反委员会主任吴巨木、伤兵所所长田开富、伤兵所指导员曹祥发、赣北工委巡视员黄廷碧(女)等30余名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战士被捕。28日,国民党军七〇七团和国民党德安县政府在夏家铺召开德安、九江两县的区、保、甲长会议,当众将徐初洪、吴巨木、黄廷碧、张祖同等人杀害。国民党军还在秦洞、邱家坳、彭山等地,杀害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宋茂金等30余人。敌人步步为营,搜查“清剿”,形势甚为非常严峻。

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中共岷山、太平、家桥、夏铺区委会积极行动,成立区没收委员会和肃反委员会,一方面发动群众惩处反革命分子,另一方面对混进革命队伍中的不纯分子进行清除,纯洁革命队伍,打击敌人。赣北游击师组成若干小分队,小股活动,避强袭弱,打击敌人。喻照光率领游击队员30余名,活动于德安、永修、武宁、瑞昌边界地带,攻打德安、永修交界处的董坊国民党军碉堡。

10月16日,赣北游击师50余人,在曹树长率领下,从九江桥头周村向德安方向行动,在德安秦洞山里罗村与国民党军三十六旅七〇七团的两个连发生遭遇战。曹树长指挥队伍,迅速抢占山里罗村的东边山地,居高临下,打击敌人。战至中午,七〇七团的国民党军发动三次冲锋,均被红军击退。罗村战役打死、打伤敌军30余名,缴获枪支和子弹一批,曹树长在战斗中中弹身亡。曹树长牺牲后,红军游击队余部进入岷山。

第二节

隐蔽战线的斗争

一、建立地下交通站和秘密军事据点

在国民党军的军事“围剿”下,赣北工委和赣北游击师队员为了取得给养和了解敌情,经常在夜间进行秘密活动。苏区的基层党组织成为了红军坚强的战斗堡垒,为红军提供给养和军事情报。德安地方党组织分别在荒山、彭山、陈山垄、山湾、岷山冲、磨溪头等地及相邻的苏区,建立了秘密交通站,安排了秘密交通员。这些交通员经常冒着生命危险,往来于白区收集和传递情报,为红军采购和运送食盐、米粮、火柴、手电、电池等物资,保障了工委和红军游击队的安全,对打击敌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称“曾妈妈”的彭山地下交通员、共产党员曾丁香,年满60岁。因曾妈妈是洞霄坑里曾村人,丈夫是彭山老屋宋村人,活动方便。她常以贩卖黄烟为名,往来于南浔铁路的马回岭、沙河、九江和德安、涂家埠等地,为赣北游击师侦察敌情,购买药品、电池、火柴、食盐及文具纸张,送往红军驻地。1935年6月,曾妈妈因被叛徒出卖而牺牲。10月,樟树下岭上曾村交通员、共产党员曾训朝,为了解敌情和购买红军所需物品,到九江后被敌人查出禁运物资,牺牲在九江。

1936年初,赣北游击师在喻照光率领下,以德安、武宁交界地的铁门坎山为秘密据点,活动于德安的杨坊、白水、磨溪、南田、木环垄和武宁箬溪、周源、瑞昌王家铺、永修燕坊、泡桐、梅棠等地,依靠地方的党组织和基本群众,获取情报,采取“避小攻大”的战术袭击敌人。

2月间,国民党军和“剿共义勇队”至德安、永修交界地进行“清剿”。赣北游击师受挫后,转移至瑞昌杨树港一带。国民党军还采用“招抚”手段,宣传欺骗群众,企图瓦解红军斗志。3月,中共康桥区委遭破坏。不久,工委派黄进顺恢复区委。

二、在敌人内部建立地下党组织

1934年4月,蒋介石任命原同盟会员莫雄为第四行政专区专员兼保安司令和德安县长。莫雄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甚为不满,认为国难当头,应当共敌外侮,反对蒋介石的“剿共”政策。莫雄受任专员后,到上海选任第四行政专区负责成员。莫雄到上海找到其朋友、共产党员刘哑佛和严希纯二人,向他们表明自己的态度:“如信得过我莫雄,请你们通过上级派共产党员与我同干。”刘哑佛、严希纯将情况向上海党组织汇报,上海党组织派项与年、卢志英(又名卢涛)、刘哑佛、阮退之等数十人(大多是共产党员),通过莫雄,打进国民党的专员公署、第四行政区保安司令部和德安县政府。

4月,莫雄到德安上任后,这批共产党员秘密成立地下党组织,活动在敌人内部。他们与当地红军秘密取得联系,发展德安当地一名郭姓为交通员,及时为红军游击队提供“剿共”情报。卢志英还让其从医的妻子张育民留在南昌,以诊所作为联络站,与中央苏区进行联系。

10月,蒋介石在庐山牯岭街召集江西、湖南、湖北、福建、浙江五省主席和“剿共”高级将领参加秘密军事会议,莫雄也参加会议。会后,莫雄回到德安,将会议主要情况透露给部下卢志英、项与年、刘哑佛等几名共产党员,并说:“天大的事我顶着,该怎么办你们就怎么办。”刘哑佛等人立即将这个绝密情报,秘密送往中共南昌交通站。中共地下交通站迅速将情报转送中央苏区,有力地配合了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后来随着莫雄离任,这个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成员也全都离开德安。

第三节

红军游击队辗转德永武瑞边界

一、地方党组织开展肃反工作

1935年秋,赣北红军游击队第二大队只有30余人。第二大队队长刘大海在木环垄违反纪律,畏罪叛变,投靠国民党德安县政府,充当德安县“剿共”科长。由于第二大队内部情况突变,为避免损失,陈立顺率领部队和喻照光会合,在德安、永修、武宁边界地带活动。

1936年冬,驻德安的国民党军独立三十六旅七〇七团和德安县“剿共”义勇队不断地向苏区搜捕“清剿”,有的干部经不起严峻考验,叛党投敌,甚至出卖自己的人。区委委员吴方贵、区农协执委贾祖武、孔贵相继叛逃自首,共产党员杨世元投降自首。

为纯洁革命队伍,加强党组织和游击队的战斗力,中共太平、家桥、夏铺区委根据中共赣北工委的指示,及时开展肃反工作,将叛党分子吴方贵、贾祖武处决。同时,惩处一批土豪劣绅地主分子。由于当时局势环境恶劣,情况极端复杂,区委在内部开展肃反的工作中,有的没能正确区别性质,犯了扩大性错误,伤害了一些同志,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二、红军游击队开辟新根据地

1935年8月间,徐彦刚、方步舟率红军十六师进军赣北至到岷山,联系喻照光率领的赣北红军游击队,没有联系上。红十六师遭到国民党军穷追“围剿”,不便停留,便回师鄂东。喻照光率领游击队配合永修游击队,在白水街袭击江西保安团的一个连,取得胜利,缴获武器和子弹一批。10月,赣北工委和红军游击队主要在德安西乡和瑞昌、武宁边境一带活动,在太平、家桥、夏铺等区筹措军需物资。

1936年上半年,赣北红军游击队在喻照光和刘为泗的率领下,开辟以德安铁门坎、杨树垄、陈门山和永修蔡家桥、武宁周家源为驻点的一片游击根据地。7月一天黑夜,赣北红军游击队,从铁门坎出发,攻打国民党武宁县箬溪区公署。驻在箬溪的江西保安团一个连,离区公署有一段距离。游击队采取声东击西的战术,佯攻江西保安团。保安团为保护自己,弄不清游击队情况,穷于应战。区公署只有少量武装。红军游击队员以一小部分兵力,将区公署包围,冲进区公署,打死龙区长和区丁数名,缴步枪20余支和子弹一批,其余区丁举手投降。游击队获胜后,发出讯号,佯攻的红军撤出战斗。保安团不敢尾追。黎明时分,红军游击队回到铁门坎驻地。这时,喻照光率领的游击队一部主要在杨树垄、铁门坎、十八冲、陈门山及永修、武宁与德安交界地带活动,与在德安东境秦山、岷山刘为泗率领的游击队一部相互呼应。

1937年2月10日深夜,正值农历元宵节,红军政委喻照光率领赣北红军游击队36人,从陈门山来到杨坊,攻打第七联保办公处。联保主任肖广郁在家欢度元宵。游击队在退役的原红三师班长罗会玉带领下,直袭肖广郁家,将其处决,紧接着,将联保办公处包围。联保办公处内只有几个保丁守夜,其余回家过节。游击队员冲进屋里,用枪指着保丁说:“缴枪不杀”,将其俘虏,缴长枪7支和部分子弹。第二天,游击队上塘山,经过塔下周村,攻打瑞昌杨树港碉堡。驻守的保安队不敢作战,随即投降。游击队缴获长枪17支和子弹一批。

3月,赣北红军游击队30余人,第二次攻打武宁箬溪街的江西保安团前哨队。前哨队有四五十人。一天深夜,游击队从德安铁门坎出发,夜行军赶至箬溪,打死哨兵和查哨班长各一名,缴步枪2支和子弹60余发。敌人察觉后,喻照光指挥部队撤出箬溪,连夜绕道进入德安境内。这一时期,游击队活动于德安、永修、武宁、瑞昌四县边境新开辟的游击区。

1937年夏,工委书记刘为泗率领德安、九江边境的赣北红军游击队,不时袭击南浔线马回岭、黄老门火车站的国民党军。5月,赣北红军游击队181人,从德安、九江边境黑洼里出发,出击星子隘口200余人国民党驻军。刘为泗将游击队部署在隘口近处东北山地,命令游击队员鸣枪射击,将敌人引出。战斗近2个小时,游击队毙敌2人,缴枪2支和部分子弹,后撤出战斗。部队转移至星子观口北面的山垄里休整。

数日后,刘为泗率领游击队进入德安,在山湾和磨溪头一带游击。6月一天夜晚,游击队攻打杨坊街的德安保安队。战斗至黎明,游击队仍没有攻破碉堡。为了避免暴露兵力,刘为泗指挥部队,边打边撤,将部队转往山湾。第二天夜晚,游击队进入九江张家山一带游击,数日后,移师黑洼里休整。

三、五县“联剿”红军游击队

1937年4月,国民党南昌行营和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加紧对赣北的“剿共”部署,“围剿”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国民党江西省第五行政专署主持,将德安、九江、瑞昌、永修、武宁五县联为一体。第五行政区专员在武宁召开五县县长联防会议,成立九江、德安、瑞昌、永修、武宁五县联防“剿共”区署,国民党南昌行营派员指挥,将五县的“剿共”义勇队、江西保安团和驻德安的海军陆战队,约万人组成“围剿”力量。

4月中旬,在叛徒刘大海带领下,第五行政区开始五县联防“剿共”行动。叛徒刘某带领“剿共”义勇队,在德安灵山、义门陈和永修上沙窝、瑞昌九都源、愁山(今名乐山)及武宁周家源等地进行搜捕、“围剿”。5月底,喻照光率领游击队,在永修上沙窝一带,与敌军展开激战,利用有利地形,将“围剿”的敌军打败,退到灵山脚下。

第二天,敌人加强兵力,寻找永修境内的赣北红军游击队,进行反扑。游击队在上沙窝附近山中陈司垄,被追击之敌截成两股,不能统一行动。大队长陈立顺带领游击队的大部,转移到泡桐,越过修直,进入云居山。他们以云居山为依托,开展活动,后转移到岷山与刘为泗部会合。

游击队被截断后,喻照光率游击队的小部,与敌军在大山里周旋两个多月。喻部后转移到德安境内,进入瑞昌的王家铺一带,化整为零、声东击西,坚持战斗。喻照光部为甩掉“围剿”之敌,进入德安铁门坎一带,转到德安与永修交界地白羊畈。

6月中旬一天早晨,喻照光率领六名红军游击队员,在白羊畈刺洼里与叛徒刘某带领的“剿共”义勇军及江西保安团共100余人遭遇。喻照光指挥游击队员隐蔽,战斗持续达两小时。喻照光带领游击队员,向何家畈方向转移,腹部中弹,负重伤。为了掩护游击队员突围,喻照光连续击毙冲近身边的敌军。五名游击队员突围后,喻照光见自己伤势过重,突围无望,为免落入敌人魔掌,将最后一颗子弹射进自己的胸膛,壮烈牺牲。喻照光牺牲后,敌人割下了他的头颅,悬挂示众,极为残忍。

被冲散的红军游击队员,暗中寻找红军。1937年冬,赣北红军游击队在刘为泗领导下,逐渐恢复和壮大,形成一支赣北人民抗日救亡的重要武装。

来源:史志办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