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反“围剿”斗争
从1930年5月中旬起,国民党军频繁出动,进犯岷山根据地,“围剿”红军,党的组织遭到破坏,苏区面积逐步缩小。为了配合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赣北红军却迅速转移北上,与中央主力红军合并。在中共赣北及德安地方组织的领导下,留下的红军游击队和苏区人民,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痛击来犯之敌,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第一节
赣北红军主力北上阳新
一、红军游击队主力一上阳新
赣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严重地威胁着国民党反动统治,江西省长鲁涤平加强反共部署。6月7日,国民党军第十八师张辉瓒饬令该师五十二旅戴岳“进剿”德安岷山。6月13日,鲁涤平又命国民党第五师独立团陈雷部到赣北增援。6月18日,国民党许克祥旅开抵九江、德安,气势汹汹对德安苏区的岷山、秦山、彭山和瑞昌余家桥、九都源、九江县苏区的港口、赤湖实行大范围的军事“进剿”。据1930年8月6日上海《申报》载:“部署在南浔铁路线赣北各县兵力……共有兵力十五团以上……国民党不断向苏区进攻……星子完全塌台后,接着是瑞昌、港口、马楚、甘西、甘东等地方。”国民党军集中大量部队“围剿”德安苏区,苏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与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共同战斗,不断打退来犯之敌,取得战斗胜利。
1930年6月初,中共江西省委遭国民党张辉瓒破坏后,德安县委隶属于驻湖北阳新的鄂东特委领导。7月初,辛忠荩从鄂东特委请求回德安工作。辛忠荩向九江中心县委和赣北红军九支队党组织汇报情况,传达中央军委将赣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中央红军,配合以武汉为中心的总暴动,夺取全国政权的指示精神。
7月5日,九江中心县委和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党组织,在蔡山垄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有中央特派员子修,省委特派员杨振林,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主要领导人和德安县委,九江、瑞昌等县区委负责人。会议由杨振林主持,辛忠荩传达4月15日《中央军委军事工作计划大纲》,即“…… 第八军应从速成立,将赣北红军编入,注意干部人才的供给,注意在交通区域游击。时常打断武汉铁路的交通,扩大政治影响,目的是武汉……”同时传达6月10日《中央军委长江办事处给第五、第八军前委的指示信》:“第八军的编制问题,你们必须坚决地执行,并不是单把第五军五纵队改编为第八军,而是将九江、德安一带的游击队集中编成第八军……”,并介绍红八军已于6月初在阳新成立,建成三个纵队等情况。会上讨论红军上阳新后赣北的军事工作等问题。会议决定,将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主力300人枪调往阳新,立即行动。留下百余人枪进行扩编,仍统称赣北红军游击队,坚持赣北斗争,保卫赣北苏区,任命余茂柳为队长,吴干为政委。
7月6日,赣北红军游击队在杨振林和黄光率领下,分别从德安彭山、瑞昌与范家铺之间出发。从彭山出发的游击队经陈山脚下进瑞昌九都源至范家铺、柯乐源等地,翻山越岭,彻夜行军,到达阳新木石港。在木石港休整时,与由中央特派员子修率领从岷山出发的特务队10余人以及赤湖出发的赣北红军游击队会合,开至龙港。赣北红军游击队一上阳新的队伍在龙港编入红八军第五纵队。
二、留守红军反“清剿”
赣北红军游击队主力调往阳新后,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的番号被取消,留下的百余人仍称赣北红军游击队。不久,赣北红军游击队进行扩编,苏区人民踊跃参军,部队很快扩编到一个大队的建制。
1930年7月初,国民党德安县“清剿”委员会邓伟和警备排长万知柏、吴安云及地方豪绅董立恒、周召杏、刘子绅等,在黄㛚铺、芦溪滩、程村、山湾、磨溪头、杨坊、车桥、何家贩、付山、塘山等地,胁迫农民参加守望队和黄学。不愿参加的农民则被诬为通共,实行吊打,甚至枪杀。他们联合国民党第十八师一〇五团朱先志部,共千余人向德安、瑞昌苏区“清剿”,狂妄叫嚣“杀上岷山,掘土三尺”,在吴山刘坂王村将王子章父女剖腹剜心,在天平堡新屋罗村一次性屠杀共产党员16人。
德安县委动员苏区群众,积极配合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和赤卫队,保卫苏区。留守岷山的赣北红军游击队只有40余人,岷山赤卫队立即集中,配合赣北红军游击队协同作战。
德安县苏维埃主席黎继友在岷山联系防务,与赣北红军游击队队长余茂柳等人,共同分析敌人进犯意图和进犯路线,决定在观音庵下面的险要处万家洼设下伏兵,进行伏击。排成一字长蛇阵的敌军,从万家洼进犯,手执梭镖、大刀的黄学走在最前面,靖卫团紧随其后,国民党军走在最后。敌军半数进入伏击圈后,余茂柳一声令下,万家洼两侧山上埋伏的游击队,组成交叉火力,向敌人猛烈射击,打死、打伤敌人60余名,敌军夺路逃往山下。最后面的国民党军见中埋伏,狼狈溃退。战斗两个多小时,游击队和赤卫队缴获长枪16支、土铳、军标、大刀甚多,保卫了岷山苏区。战斗结束后,红军游击队转移到瑞昌,并通知农协作好敌人反扑的准备。
第二天,朱先志部两个连约200余人又进犯岷山。赣北红军游击队全部转移后,敌人趁虚而入,在宋家垴等村大肆烧杀抢劫,烧毁民房48幢,把群众财物、粮食等抢劫一空,还将猪、牛等牲口打死。苏区人民遭受极为沉重的损失。
8月初,国民党德安县长周易斋派遣二个排的兵力,胁迫第二区守望队共约500余人,在德安县“清乡”委员邓伟和警备队排长吴步云、万知柏带领下,从乌石门出发,在观山垄、朝阳寺、李家铺、蔡坊垄、李村一带开展“清剿”,窥伺彭山苏区。
8月7日下午,赣北红军游击队一个中队和第四区赤卫队共700余人,携步枪100余支,在贾祥贵和宋昌庚率领下,游击至蔡坊垄李村。德安反动武装向山里进犯时,乌石门党支部交通员立即向山里红军游击队送出情报。贾祥贵、宋昌庚得到情报后,将红军部队分成四队,分别埋伏在彭山东南畈、蔡坊垄、李村后山、朝阳寺、李家铺等地。不到两个小时,敌军从黄㛚铺行进到蔡坊垄,部署在蔡坊垄的红军和赤卫队,从四周山头吹起冲锋号。敌军听到号声和枪声,慌乱一团,四面乱窜。埋伏在李家铺一带的游击队和赤卫队,乘机用排枪向敌军射击。敌军以为红军主力在李家铺,立即向李家铺反扑。埋伏在朝阳寺的游击队和赤卫队见机,向敌军打枪,敌人调转枪头,冲向朝阳寺。彭山方向游击队见机,猛烈射击敌人。就这样,四路红军将敌军困在蔡坊垄一带,停停打打。敌军疲于奔命,无法脱身。战斗到第二天早晨,游击队100余人从贺山垄赶来增援,将敌军压至大畈张村一带,展开歼击战。双方进行肉搏,游击队击毙警备队排长万知柏,打死打伤敌军数十名。敌军伤亡惨重,狼狈向县城溃退。战斗结束后,游击队和赤卫队回到彭山。
8月22日夜,国民党江西省党部“剿匪”宣传部李专员由德安县来到清塘畈,召集清塘畈的黄学和守望队140余人,在郑家村的大地主郑伯谦家开会,进行反共宣传。赣北红军游击队得知情报后,大队长余茂柳率领游击队赶往清塘,黎明前,包围郑村,开枪进攻。开会的黄学、守望队听到枪声,顿时慌作一团。李专员和郑某吓得魂不附体,督促黄学作法抵抗,指挥黄学向村外突围。为诱蛇出洞,余茂柳指挥部队,退至港东郑村旁一河巷。游击队过港后,将港上木桥拆除。黄学冲到港边,因木桥均拆掉,渡港不得,聚在港边一处。23日天亮,余茂柳抓住这一歼敌之机,命令部队排枪射击,敌人纷纷应声倒地,死伤甚多,活的纷纷逃跑。游击队员趟过河,往港西追击残敌。港西是个大畈,地势平坦,敌人无处掩蔽,又被打死、打伤不少。黄学武装仅逃脱两人,其余被全歼,李专员和郑伯谦逃脱。
9月中旬,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和德安游击大队从瑞昌境在岷山休整。德安上西乡靖卫团总黄立恒、刘子坤闻讯后,纠集固守、聂桥、山湾、易家港黄学残余和守望队,在文村集中,进犯岷山。中共瑞昌党组织负责人蒋友梅侦查到敌人动向,潜至岷山,找到游击队,将情报向赣北红军游击队队长余茂柳报告。这时,游击队只有一部分人在岷山,敌人人数是游击队的两倍。
岷山党组织研究决定,迅速发动群众,调集岷山赤卫队统一行动,迎击来犯之敌。岷山赤卫队集中后,又调集瑞昌赤卫队,共有500余人,有步枪、短枪100余支和土铳300余条。红军游击队和赤卫队按武器情况部署兵力,派两个分队到岷山口进行埋伏,截断敌人退路。其余赤卫队员按使用的武器土铳、梭镖、长龙,10人为一小组,30人为一大组,配合红军游击队,分别隐蔽在进山道路两侧的山垄凹丛林中。部署后不到半天时间,敌人向黄家岭杀来。黄学在前,后面尾随大批靖卫团和守望队。敌人大部分进入伏击圈后,余茂柳下令进攻。号兵吹起冲锋号,埋伏在两侧的部队一起向敌军冲杀,顷刻间,枪声和喊杀声震撼山谷。伏击圈内的黄学四处挨打,无处躲藏。三小时后战斗结束。这次战斗毙敌180余名,伤约200余名,俘虏11人,缴获土铳、梭镖各种武器100余支。
10月初,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先后攻打山湾下程、下星张村、易家湾等地黄学。这天,红军赣北游击大队配合赤卫队、群众共2000余人,从西源出发,攻打下张唐村黄学。此地黄学成员多系地主豪绅重金从外地请来的无业游民,也有当地地痞流氓,约数百人。为防止敌人逃跑,游击队员和赤卫队队员分别埋伏在田家河河洲、下马山、山湾垄口等要道口。游击队主力冲进下张唐张村,向敌人猛烈射击,打死打伤几十名黄学。其他逃窜到河州一带的,遭到埋伏在河洲的游击队员的迎头痛击,又被打死打伤10余人。黄学向南逃跑,游击队员追击到广家壁,又打死几人,缴获步枪1支。从易家港赶来的增援之敌,在山湾垄口遭到阻击而溃败。这一战斗,游击大队缴获步枪一支,以及大量梭镖、大刀、土铳。
三、成立德安游击队攻打黄学
赣北红军游击大队扩编后,将枪支分给德安、瑞昌等地方党组织。德安县委分得长、短枪50支。有了武器,县委立即将50余人的秦洞赤卫队编成德安游击队,由赤卫队队长刘家华任游击队队长,德安游击队直属德安县委领导。此后,德安游击队与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共同战斗,阻击国民党军和靖卫团、黄学的骚扰和进犯。
中秋季时节,田里稻谷一片金黄。德安县委指示四区开展秋收斗争,数百名农民在区农协的组织带领下,收割郑伯谦霸占的农田里的稻谷,共约近千担。
8月25日,中共第四区区委书记宋昌庚、德安游击队队长刘家华,带领仁胜乡赤卫队和德安游击队共100余人,消灭狗婆垄杨世汉的黄学30余人,缴获步枪2支。至此,东乡黄学全被歼灭。
尽管赣北红军游击队和德安游击队、赤卫队屡次取得胜利,但赣北革命形式仍很严峻。国民党第十八师一〇五团朱先志部盘踞在德安、瑞昌,不断向苏区骚扰。8月,德安县苏维埃政府迁驻葛洪山。在恶劣的斗争环境中,中央一特派员万家山在一次战斗中牺牲。赣北红军游击队、赤卫队因战斗频繁,子弹消耗无法补给,粮食亦十分紧张。中共德安县委派辛忠荩和张本林,随同赣北红军游击队负责人吕家贵第二次赴鄂东阳新,与鄂东南特委取得联系并请示工作。江西军委书记蔡申熙正在鄂东组建红九军。辛忠荩等人将赣北情况汇报后,要求鄂东特委派红军援助赣北苏区,但鄂东特委仅对反“围剿”作指示。辛忠荩等人回德安后,将向鄂东特委请示的情况进行汇报。县委决定,配合赣北红军游击队行动,歼灭黄学和靖卫团,阻击国民党军的“围剿”。
9月初,德安游击队长刘家华率领游击队和彭山赤卫队,攻打德安西乡黄学、靖卫团反动武装。吴山杨村黄学遭到游击队、赤卫队进攻,将黄学法堂的大门紧闭,从窗子口向外鸣放长龙、土铳,顽固抵抗,等待支援。两个小时不到,简家岭、孙家塝两地黄学数十人,闻讯赶来增援。杨村黄学得到增援,向外冲杀,四处逃脱。
数日后,德安游击队和彭山赤卫队共140余人在刘家华的率领下,秘密发动杨村和桂村群众,采取集中优势,先打总堂,后扫残余的战术,攻打孙家塝黄学总堂。游击队和赤卫队从彭山出发后,分兵两路,包围总堂。拂晓时,两路会合,将总堂包围,立即发动进攻。敌人从梦中惊醒,还未拿到梭镖大刀,束手就擒。孙家塝黄学被消灭。
游击队和赤卫队得胜后,驻扎在杨村,向简家岭和五台岭等地的黄学分堂发起政治攻势,逼其缴械投降。分堂在军事威慑下,先后向德安游击队投降,游击队顺利打败樟树桂村和太平堡的黄学。至此,彭山周围的黄学全被肃清。
四、红军游击队二上阳新
1930年8月中旬,赣北革命形势更加恶化,国民党的军事“围剿”次数剧增,围困的包围圈越来越小,德安地方党组织与上级组织联系被截断。9月底,九江中心县委在德安九江交界地余家河,召开了联系扩大会议。出席会议的有德安县委和九江甘西、甘东、仙南、马楚、港口及瑞昌、星子等地党团组织负责人,赣北红军游击队负责人,少共组织负责人共50余人,会期两天。会议研究形势,讨论赣北工作。会议决定:集中赣北的游击队,改编为红军独立团,沈逸名为团长,吴干为政治委员,全团开赴鄂东,与湘鄂赣红军会合;留下一批领导骨干力量,领导苏区人民坚持斗争。德安县委书记宋昌法调往九江,开展地下工作,辛忠荩任德安县委书记,德安县委委员吴官星任九江县委书记。留下少数武装由各县区负责人领导,坚持战斗。
中共德安县委立即贯彻执行会议决议。各地游击队陆续在岷山、陈山集中。星子游击队和赤卫队到达后,赣北红军游击队正式整编为赣北红军独立团。虽然战斗频繁,子弹短缺,粮米供应困难,环境极端恶劣,赣北红军独立团仍坚持战斗。9月底,独立团先后袭击山湾下程,下星张村和易家港等地黄学。
11月,国民党第五师二十五团队对岷山和彭山形成新的包围,实行军事进犯。9日,国民党军第五师工兵营和德安保安队进犯岷山,有扼断红军至瑞昌的通道陈山垄的趋势,一旦得逞,红军的处境非常危险。为了保存实力,赣北红军独立团立即出发,突破封锁,二上鄂东阳新,与湘鄂赣红军会合。
29日,大雪纷飞,赣北红军独立团和部分行政人员及家属共1200余人,长、短步枪400余支,摸黑从岷山、陈山、赤湖等地出发,经瑞昌小源、横立山、柯乐源进入阳新境内。独立团在阳新龙港与湘鄂赣红军会合,编入红三师第七、第八团。30日,国民党军第二十五团一部便占领陈山垄通道。
在两次北上阳新的赣北红军中,德安籍红军可查考姓名的就有200余人。这些德安籍红军,有些担任部队指挥员,如程先俊任红三师七团连指导员,熊成址任七团三营七连指导员,陈轩春、蔡茂钱等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担任重要职务,大多数为革命事业英勇牺牲。有的牺牲在鄂东南,有的牺牲在鄂豫皖反击战中,有的牺牲在长征路上,有的牺牲在抗日战场和解放战争中。这些革命先烈,为中华民族振兴,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精神,将永远为后人所学习和怀念。
第二节
反“围剿”中的德安地方党组织
一、德安地方党组织惨遭破坏
1930年11月下旬,正当赣北红军独立团开赴鄂东时,国民党第五师胡助玉命令第二十五旅张挺部,向德安岷山、秦山、陈山及彭山一带实行大“围剿”。张挺率团部驻守金家塘,以一个营的兵力扼守在德安与瑞昌的通道。国民党德安县的保安队、警备队和靖卫团配合国党军第二十五旅,在东起岷山,西到瑞昌境的大片地区进行“围剿”,“清乡”比历次更为凶狠。
国民党德安县政府分别在金家塘和陈山脚下陈村,设立“清乡”委员会办事处的正副主任,主持“清乡”,指挥保安队等反动武装到各地搜查。这些地方继续推行五户联保,强迫陈山垄陈村、邓家山、蒋家山等地村庄的老百姓搬迁,企图切断群众与红军的联系。他们还将革命干群、红军家属和亲戚集中看管,架起机枪,威逼他们上山喊叫自己的家人、亲戚投降。反动武装在搜查村庄的同时,放火烧山,抓捕隐蔽在山上的红军。岷山、陈山、贺山、梁家山等大山区,山火延烧近半个月之久,大片森林被焚烧,有的红军队员被活活烧死,有的拿起梭镖大刀,冲出山林,与敌人拼搏牺牲。
德安县委书记辛忠荩、德安县苏维埃主席黎继友等人留守苏区,坚持战斗。他们只有12支步枪,在深山悬崖隐蔽,藏身悬崖峡谷以避山火灼烧,采摘野果、甘薯充饥。由于集体行动易暴露目标,只能化整为零,分散行动,各自为战。面对恶劣的环境,辛忠荩赋《感时》诗一首:“远闻近谍日来多,多半同声唤奈何。朝朝闻讯传奔北,夜夜敲门听楚歌。恨煞中流无砥柱,居然平地起风浪。我固滥竽充数者,可怜民众任蹉跎。”
12月上旬,包围圈逐渐缩小,红军和革命干部的活动范围更受限制。不久,辛忠荩在岷山北麓的九江县小阳铺被捕,黎继友在岷山半山被捕。中旬,县委委员、县苏维埃秘书长杨开全,县委委员、四区区委书记宋昌庚及区委秘书长吴官荣等也前后被捕。
辛忠荩等人被捕后,国民党军张挺部将他们押送至德安县城监禁。敌人妄想从他们口中得知红军情报,施以酷刑。在敌人的严刑审讯下,他们宁死不屈,怒斥敌人。12日晚,被捕的干部在狱中齐唱《国际歌》。13日,国民党军张挺部,在县城孔庙广场将黎继友、宋昌庚、吴官荣三人杀害。三人在就义前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黎继友牺牲后,县苏维埃工作仍坚持到1931年6月间。
12月中旬,县委委员、雇工部长孙本林在陈山被捕。国民党军二十五旅姓吴的营长未能迫使孙本林投降,将孙本林两只耳朵割下,问道:“你投降不投降?”孙本林强忍着剧烈的痛苦说:“宁做无头鬼,不降国民党。”坚贞不屈,被杀害于陈山脚下。
杨开全被捕后,在法庭上忍着剧痛,严辞驳斥敌人的审问。敌人将他严加看管,经常提审用刑。在狱中,杨开全暗中与共产党员秘密联络,成立狱中党支部,鼓励被捕的革命者同敌人坚决斗争。牺牲前,杨开全对同监狱的共产党员傅荣水说:“我现在是没有希望了。你出狱后要坚持革命,讨还血债。”1931年8月14日,杨开全在狱中被电刑触死,光荣牺牲。
这次围剿中,被捕的干部还有贾祖武、吴方贵、甘维荣、宋昌杰、宋昌淦、程锦堂、黎端海、孙一恩等数十人。他们在敌人的威胁和利诱下,不向反动派低头。但也有个别干部屈服投降,甚至出卖同事。尹本善竟将其丈夫、县委雇工部长孙本林出卖。
除了酷刑威逼外,反对派还采取怀柔政策,对知识分子软硬兼施,企图迫使他们投降。辛忠荩等人被押送到南昌国民党高等法院。狱中,敌人先恭维欺骗,没有达到目的,则严刑拷问。被捕的共产党人在敌人酷刑面前,毫不动摇,守口如瓶。法庭上,他们据理力争,驳斥敌人,敌人得不到任何口供。1931年4月14日,敌人只得以共产党嫌疑犯的罪名,将辛忠荩、程锦堂、宋昌淦、宋昌杰等共产党人释放。
辛忠荩释放后,以行医为名,在马回岭开一家利生国药店。1931年夏,他转往到德安,在县城北门租一间房子,以开回春药店为掩护,作为党的活动联系点,秘密与外界联络,进行地下活动。他指示苏区秘密交通员保存力量,等待革命时机。由于生活困难,国民党德安县政府暗探以各种借口来药店纠缠,企图利诱笼络,均被拒绝。除夕夜,他在药店门口贴一副春联:“赊担湿柴当爆竹,买张红纸写春联”,以此言志。
后来,敌人密切关注辛忠荩的行动,将辛忠荩第二次逮捕下狱。法庭上,辛忠荩不为敌人的酷刑所屈服。经过一次又一次的严刑审讯,敌人得不到任何口供。找不到确凿证据,只得以此人信共产主义太深,性情难以改变而释放。辛忠荩再次释放后仍开药店。后得到地下党员吴某传递的敌人将加害于他的情报,1932年三四月间,经党组织安排和铁路工人的掩护,辛忠荩撤往山东胶济铁路,在淄川铁路小学以教书为生。至此,中共德安地方组织大部解体,游击队解散,根据地基本丧失。
二、德安地方党组织隶属鄂东南特委
德安党组织重遭破坏,德安革命形势暂入低潮。这时,中央苏区在毛泽东的正确指挥下,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敌人忙于组织新的围剿,无暇顾及赣北,赣北的革命形势稍有恢复。
1931年春,根据党中央的决定,将赣北修水、武宁、瑞昌、德安、九江和星子等县划为湘鄂赣省委领导。德安划归湘鄂赣省委的鄂东南特委领导。鄂东南特委鉴于赣北工作重要,成立中共赣北特委,派林梅清为特委书记。
3月15日,赣北特委在修水召开县联扩大会议,通过《政治决议案》:“赣北革命运动,修、铜、宜、通苏维埃区域,已有逐渐汇合成一块整个苏维埃区域根据地的形势。赣北的苏维埃区域是三省决战的重要后方,足以影响前方之安危,而且瑞昌、德安、九江乃长江通过三省的总出口和南浔铁路来往之要道,关系极为重大。所以赣北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争取湘鄂赣三省胜利的必不可少的动力。同时赣北革命实有促进三省革命首先胜利的前途。瑞昌已经建立苏维埃区域使之与德安紧密联系起来。东佳山为军事基地,左击长江,右击南浔路,可以袭击帝国主义、国民党政府的海陆军。”县联扩大会议对德安的形势,作了详细分析。
4月间,赣北环境极其恶劣,林梅清回鄂东,赣北特委改为赣北分区委,德安苏区在鄂东南特委领导下继续坚持斗争。7月,湘鄂赣省委在浏阳楚东山成立。8月14日,鄂东南特委在阳新龙港召开扩大会议,传达湘鄂赣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精神。接着,特委又在通山黄沙召开扩大会议,作出了《鄂东南道委扩大会议决议》。《决议》中明确指出赣北工作的重要性。8月,红三师出师赣北,首战告捷,在瑞昌横路铺和德安边境,粉碎了国民党新7旅一个营的进攻,毙敌三四百人,极大地鼓舞了德安苏区人民的斗争积极性。
9月,蒋粤桂军阀冲突继起,蒋介石被迫减少进攻苏区的兵力。湘鄂赣红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出击。红十六军和红三师活跃于瑞昌、武宁、德安等县,牵制敌人进攻的兵力,取得湘鄂赣省和中央苏区反“围剿”的全胜。但国民党军刘夷部三十二旅,仍盘踞在德安、九江、瑞昌各县,威胁德安苏区。赣北局势仍很严峻。
三、恢复德安地方党组织
1931年9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中国东北制造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行和国民党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激起全民族义愤。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作出决议,提出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号召,组织东北游击战争。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组织下,全国各地掀起人民群众抗日反蒋的狂潮。九江、南昌等地学生和工商界及广大爱国人士,纷纷起来响应,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商人罢市,集会游行示威,商民不卖日货,要求国民党政府对日宣战,形成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和反对蒋介石卖国政策的舆论高潮。这些消息很快传到德安。
10月初,德安县立高小的师生集会游行,高呼“要求国民党政府出兵抗日”“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山河”等口号,进行声援。学生们在教员的组织下成立宣传队,在街头向民众宣传,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野心,还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收复东三省”等标语贴在南浔铁路火车厢上,扩大宣传影响。在县商会的发动下,全城各行业商号罢市三天,以示抗日决心。
蒋介石置全国人民抗日救国的正义要求于不顾,一意孤行,制造内战,群众反蒋抗日的热潮日益高涨。德安人民以“勿忘国耻,还我河山”为勉励,当听到学生的“流亡三部曲”的歌声时,无不具有奔赴抗日前线的决心。反蒋抗日浪潮的出现,促进革命形势的发展,为德安地方党组织恢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932年2月,鄂东南道委派刘为泗、洪化能、郑宗水、洪宗启、陈鉴金、刘俊荣等一行十余人来到德安,进行恢复赣北党组织的工作,他们活动在陈山一带。不久,刘为泗等人在樟树下桂家垄,成立赣北德安特别支部,刘为泗为书记。后来,国民党军刘夷部到山区“清剿”,政局又变恶劣,刘为泗等人撤回鄂东阳新。
7月底,红十六军第三师由鄂东出师赣北,袭击武宁国民党军一个团,毙敌数百人,挺进南浔铁路沿线。8月,红三师在南浔铁路沿线德安、永修之间活动,牵制进犯湘鄂赣边区的国民党军。10月,鄂东南特委为恢复和发展赣北地区工作,调集短枪队100余人,组成驳壳枪连队,由吴英锐任队长。红三师政治部代理主任喻照光和刘为泗、田文灼、吕家桂、程光茂等人,组成赣北工作委员会,喻照光为书记,田文灼为组织部部长,刘为泗为军事部部长。他们率同短枪队、驳壳枪连队进入赣北展开工作。喻照光及短枪队到德安后,在岷山一带活动,党组织得以迅速恢复。同月,岷山区委成立,邹庆友担任区委书记,与工委同驻岷山。11月,区委撤销,由工委直接管理。
10月,桂贤义、田文灼、程光茂等人,率领部分游击队员来到彭山,与交通员曾丁香取得联系。曾丁香将田文灼一行人领到彭山的银岩山中隐蔽。田文灼等人秘密到荒山、陈山垄、天兴寺一带活动,开展工作,联系党内同志。一段时间后,彭山、陈山垄、贺山垄、天兴寺、荒山及瑞昌余家桥等地的党组织逐渐恢复和健全。11月,家桥、夏家铺区委分别建立,桂贤义担任家桥区委书记,区委机关驻荒山李村;程光茂担任夏家铺区委书记,区委机关驻彭山。
第三节
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
一、重建游击武装反“围剿”
1932年10月,中共赣北工委成立,决定以驳壳连枪队、短枪队为基础,召集留下的赣北红军人员,在德安成立一支游击武装。经串连召集,一批老红军和赤卫队队员归队,一支三百人左右的游击队伍顺利组建。该队伍在德安的岷山至陈山垄间和瑞昌九都源、九江张家山、梁家山一带活动,进行隐蔽的斗争,袭击地方反动武装,德安的革命斗争又出现新的局面。
12月,为便于军事行动,鄂东南特委决定,以阳新的富河为界,分别设立河南、河北指挥部。赣北属河南指挥部所辖。指挥部设在阳新木石港漆坊,指挥员袁凤鸣,政委王武之。河南指挥部指挥阳新、富河以南各地和瑞昌、武宁、德安、九江等县军事行动。
1933年春,德安的工作有发展,赣北工委领导下的游击队也有壮大。其间,德安境内除县城国民党军和保安队外,乡间只有几个较大集镇驻有靖卫团、保安队。德安游击队阻击保安队、靖卫团的骚扰,苏区暂时相对稳定。
春末,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军事“围剿”失败后,对苏区进行经济封锁,严禁日常生活用品运往苏区,特别对食盐、火柴、手电筒、电池加以控制,并成立管制机构,对食盐、火柴、手电筒和煤油等物资实行公卖,不准商人经营。5月18日,国民党德安县政府成立食盐、煤油、火柴公卖委员会,在各乡主要集镇设立44个分会,规定每人每月只能买12两食盐,每户煤油10两、火柴一盒。手电筒、电池、纸张之类的物品,不准随便运往苏区,否则以通共的罪名处罚。
1933年秋,为牵制国民党对中央苏区和湘鄂赣地区的第四次“围剿”,湘鄂赣省委派方步舟、张清率红三师2000余人,由赣西北修水、武宁进入德安境内,从塘山至杨柳、竹蓬、磨溪头,然后至秦洞、岷山一带,攻打马回岭、黄老门火车站国民党驻军,阻击国民党军运,牵制国民党的兵力。赣北工委率领游击队,配合红三师,破坏南浔铁路马回岭到德安间的路轨,有力地配合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任务完成后,红三师仍回鄂东。
8月,张涛,叶金波率红三师一部到赣北,湘鄂赣省委派在赣北战斗过的红军人员组成交通大队,随同红三师一同进入德安等县,袭击南浔铁路,减轻国民党军对湘鄂赣边区的军事压力。任务完成后,红三师仍回鄂东。交通大队安排30余人留在德安,加强赣北工作。这时,德安从东乡到西乡的狭长苏区地带已经恢复,与瑞昌,九江边境连成整块苏区。
1933年冬,为便于行政领导,加强军事工作,赣北工委决定建立政权机构。12月,九德瑞边区办事处成立,由吕家桂担任办事处主任,负责处理边区政权工作,筹集红军给养。同时,游击队正式改编为赣北红军游击大队,刘为泗任大队长。为加强赣北工作,鄂东南道委(鄂东南特委改组)派来了一批人员。为加强军事工作,赣北工委将鄂东派来人员调到游击队,同时,将不断壮大的游击队改编为第一、第二两个大队。第一大队由赣北工作团曹树长担任大队长,第二大队由刘大海担任大队长。两个大队分别在德安、九江、瑞昌、武宁等县边境游击活动。
不久,根据湘鄂赣省委指示,赣北红军游击大队与河南警备师合并,组建为赣北游击师。熊可生担任师长,喻照光担任游击师政委,工委书记由吕家桂继任。后刘为泗接替吕家桂担任边区办事处主任,主持工作。
1934年3月,赣北游击师在阳新反“围剿”战斗中遭到国民党军伏击,战斗失利。师长熊可生调鄂东受审查,该师余部恢复原建制。喻照光率领赣北的红军回赣北,整编后番号仍称赣北红军游击队,刘为泗任队长,部队仍按原建制分两个大队。
4月,赣北游击师第一大队在曹树长率领下,黑夜从荒山出发,袭击吴山杨村黄学。赣北游击师包围黄学后,向黄学喊降,黄学顽固抵抗。游击队放火焚烧黄学驻屋,并让开一个缺口,迫使其投降。黄学用迷信作“法”,以为可以避火,结果30余人全部烧死。
二、红十七师出击南浔线
1934年1月,蒋介石加强对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的第五次“围剿”。1月14日,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中革军委),致电红六军团和湘赣军区负责人:中央苏区红军主力拟即向东进展,红十七师会同红十六师北上南浔铁路的德安、永修一带行动,破坏国民党军基本运输干线南浔铁路,以钳制蒋军从北面增兵侵犯中央苏区,减轻中央苏区的压力。
26日拂晓,红十七师三个团共四千人在肖克的率领下,冲破敌军分宜肖公渡沿河防线,长驱直入,一路奋战。经修水、宜丰,抵达瑞昌大、小坳地区,与红十六师会合。敌军共八个旅穷追不舍,妄图将红十六师、红十七师消灭于修水、富水之间。重兵包围之下,红十六师就地游击,牵制敌兵力,掩护红十七师迅速东进。
2月17日黄昏,红十七师抵达德安县境内南浔路段,准备破坏铁路。由于敌军守备森严,红十七师对地形不熟,适逢夜间阴雨,道路泥泞,缺乏破路经验,缺少工具,没有完成破坏铁路任务。随后,部队撤往德安的山区,伺机破坏铁路。20日,红十七师与敌军八个旅激战于德安县境。因敌众己寡,加上与红十六师失去联系,后无援兵,当晚,红十七师退出战斗,翻过秦山进入陈山脚下休整。
25日,红十七师接到军委电令,组织别动队,梯次插入德安以南的铁路沿线,分段实施破坏。完成任务后,红十七师在肖克的率领下,冲破敌人重重封锁,于3月5日到达幽居根据地。部队休整后,又遵照中央军委电令,从幽居根据地出发,几经转战,冲破敌人围追堵截和重重封锁,4月22日到达湘赣根据地,与红十八师胜利会合。
红十七师奉命北上南浔路,近两个月的转战中,历经艰难险阻,游击在两千五百里的白区内,与敌四十六个正规团和许多地方武装周旋,冲破五次大包围,打退五次大堵击,冲破南浔铁路,有力地扰乱了敌人的战略部署,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敌人向中央苏区的增援,配合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斗争,实现了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
三、配合各路红军反“围剿”
1月下旬,湘鄂赣省军区司令员徐彦刚,率领红十六师、红二师、红三师、赣北游击师共4000余人至赣北。中共赣北工委和办事处,紧密配合红军工作,派工委秘书李幼军直接参加红军的联系工作。在攻打瑞昌横港,范家铺等地后,进入德安塘山,在白水街消灭国民党军二十六师郭钕栋部一个营。红二师、红三师和赣北游击师分别驻扎在樟树下、贺山垄、竹蓬、南田铺、黄㛚铺、金家塘、清塘畈等地,袭击南浔铁路沿线国民党驻军,破坏南浔铁路,牵制敌人。在攻打驻夏家铺的江西省保安大队的战斗中取得全胜后,接着在德安、瑞昌边境重创国民党军陈继承部,消灭该部两个营,红军伤亡很大。红二师师长柳运泗等人负重伤。李幼军等十余名红军战士在德安与九江交界地龙门泉战斗中牺牲。完成任务后,红十六师和赣北游击师回师鄂东。2月上旬,红三师在德安上西打败国民党陈继承部后,又打败杨坊、太平堡、夏家铺等地靖卫团,后撤离德安。
4月下旬,红三师进军赣北,进驻秦洞、岷山和余家河,袭击马回岭国民党军,破坏南浔铁路,烧毁铁路桥一座,切断电话线一段,并锯倒电杆;后又袭击驻在德安、九江交界地黄土墈等处的国民党军陈继承部。30日,陈继承率众进行反扑,攻打岷山。红三师第七团进行阻击,激战一个早上,红七团实行战略转移,转往九江桥头周村一带,入夜绕道经德安转往瑞昌。
5月,湘鄂赣省军区红军独立团1000余人,在郭子明率领下,由瑞昌经德安潘师山进驻夏家铺、老屋聂村等苏区。独立团派出部队,与赣北游击师一道,攻打驻在夏家铺等村的江西保安队和国民党德安第三区署。红军兵分三路:第一路从彭山半山吴村经吴山桂村,翻山经爱家垄,袭击老屋聂村后山保安队的排哨;第二路直取夏家铺国民党德安第三区区署;第三路从港边周村过河,攻打驻桥上屋里的保安队。三路合围后成为一路,进攻老屋聂村保安队队部。半夜战斗打响,到第二天黎明战斗结束。独立团和游击队毙敌50余名,俘虏80余名,缴长、短枪150余支和子弹一批,将保安队两个中队全部击溃,仅少数残兵逃往县城。战斗结束后,红军将俘虏押至山湾,对出身贫苦、愿意留下的,留在部队;对不愿意留下要求回家的,每人发给银元2元作路费回家。红军撤离夏家铺时,以湘鄂赣省军区红军独立团的名义,张贴布告,号召人民反蒋抗日。后独立团回师鄂东。
6月,国民党江西“剿总”加强对赣北苏区的“围剿”,除原驻守部队外,增调海军陆战队两个营进犯德安苏区。一个营驻在樟树下,营部驻在长沙畈,控制荒山、潘师山诸山。另一个营驻在磨溪头,扼断通往西乡的交通,对苏区开始新的“围剿”。针对形势的变化,赣北工委和红军游击队采取“避强攻弱,敌进我避”的策略,与之周旋。
7月,鄂东南道委派工作团到德安。工作团人员与工委取得联系后,在陈山脚下磨溪周村召开会议,研究军事工作。后来,工作团留在赣北工委。
四、第一作战分区开辟德安游击区
1934年2月17日,湘鄂赣省第一作战分区司令部、政治部根据中央局向东发展的指示,舒金堤率领部队,经瑞昌进驻德安荒山李村、刘村及瑞昌余家桥等地。机关、医院及粮食供应站等单位随同进驻。舒金堤召集赣北党、团负责人和鄂东南道委派来的人员,在荒山李村召开会议。会议决定:加强恢复和发展赣北党、团组织的工作;坚持赣北游击战,截断南浔铁路,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斗争;积极筹集经费,组织兵力,准备作民族解放斗争。
会后,赣北各地积极落实会议精神,迅速恢复和建立党团组织。中共太平区委和少共夏铺区委在下西乡成立。太平区委机关驻老屋罗村,由夏雨明任区委书记。到1934年夏,赣北工委下辖的六个区委,在德安境内有四个区委,还有一个少共区委。分别是:中共太平区委员会,辖岩泉、柳塔桥一带地区及杨桥街、壁山、新屋罗、西泉桂村等地。中共夏铺区委员会,辖彭山、吴山、爱泉堡、夏家铺、山湾等地,程光茂、刘修振、徐初洪先后出任区委书记,区委机关先后驻彭山和山湾土头垄。中共岷山区委员会,辖岷山、金盆、横山、秦洞等地,区委书记邹庆友,后由宋荣白担任,区委机关驻岷山。中共家桥区委员会,辖地跨越德安、瑞昌交界地的荒山、付山、陈山垄和瑞昌九都源、余家桥等地,区委书记夏汝鸣,区委机关驻天兴寺。少共夏铺区委书记吴巨木。这一时期,湘鄂赣省红军部队经常在德安境内游击,当地党团组织支持和配合红军活动,为红军部队筹集粮饷和经费。
9月初,国民党独立三十六旅七〇七团魏风韶率领全团进犯德安,形势急速恶化。赣北游击师得到消息,向湘鄂赣省军区第一作战分区司令部、政治部等机关汇报情况。湘鄂赣省军区等机关迅速向瑞昌方向转移。9日,国民党军七〇七团一部进犯荒山,第一作战分区后卫部队进行阻击,打死、打伤国民党军10余名。红军也受挫,转移到瑞昌青山。
来源:史志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