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类别: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生成日期: 2023-07-26 公开时限: 常年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信息索取号: 000014349/2023-06966

《中国共产党德安历史》|第二篇第五章:中共德安地方组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来源: 发布时间: 2023-07-26 10:05
打印
    关联导读:

第五章

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苏区的发展壮大,引起国民党反动派的恐慌,国民党军和地方反动武装频频向苏区发动进攻。中共德安地方组织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扩大红军和赤卫队,继续举行武装暴动,打击地主豪绅和地方反动武装,反击国民党军对根据地的进攻,保卫苏维埃红色政权。


第一节

扩大红军瓦解靖卫团

一、成立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

1929年底,中共江西省委特派员杨振林由九江来德安山湾,在山湾刘村召开各县党政军联席会议,传达省委关于扩大红军和改编赣北红军游击队的指示。游击在德安、九江、瑞昌、星子等县的赣北红军游击队和各地赤卫队陆续来到田家河,驻扎在田家河及张塘畈各村。    

德安县赤卫队和九江县甘西、星子县赤卫队同时在田家河集中,待命改编。参加改编的有赣北红军游击队500余人,新扩充的赤卫队300余人(其中德安赤卫队200人),合计800余人。部队改编后,番号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杨振林任支队长兼政治委员。支队下设二个大队和政治部、指挥部。金瑞如、熊乃健分别任第一大队正、副队长,杨裕远、熊德爱分别任第二大队正、副队长,邬敦泽、曾先朋分别担任大队党代表,沈逸民、宋昌杰分别任指挥部、政治部主任。大队下设中队,中队下设分队。另有一个直属中队,由指挥部直接指挥。部队机关驻在田家河村。红军九支队拥有三八式、湖北造等各式枪支520余支,盒子炮23架,手枪1支,加赤卫队的毛瑟枪和广东造,共有长、短枪600余支。部队改编后,除直属中队及值勤部队,各中队仍游击各地,打击国民党军及地方反动武装。

19303月,红军九支队的一个中队,联合团德安县委书记杨传柏率领的杨坊赤卫队30余人,攻打太平堡岩泉靖卫团。他们冲进靖卫团驻地岩泉桂村,打死靖卫团总桂由章及团丁多人,缴步枪及土铳共10余支、短枪1支、白马1匹,救出共产党员王言忠。

战斗结束后,部队连夜经沿垄傅家进军磨溪头,攻打磨溪靖卫团。部队到达集镇后,展开进攻,遭到了靖卫团顽抗。赤卫队员冒着敌人火力,冲进靖卫团部,打死团丁5人,缴枪5支。该靖卫团总贾克清见势不妙,带领残部向外逃窜,红军也未作穷追。天亮后,部队在磨溪停驻一日,开展群众工作。

二、斗争土豪劣绅

1930128日,县委委员辛忠荩等组织红军部队和农民千余人,在山湾孙家塝召开群众大会,动员群众开展年关斗争。会上,辛忠荩作年关斗争的政治意义和斗争对象的报告,对年关斗争进行部署。会后,红军和群众开始武装示威游行。游行队伍从孙家塝出发,经田家河、柳田、夏家铺到芦溪程村。游行中在芦溪程村遇到国民党德安县第三区区长程树荣和劣绅程文澜,红军抓住程树荣、程文澜交给群众进行批斗,并将其枪决。

自革命苏区建立后,农村权力全归农民协会,国民党德安县政府除在少块游击区外,绝大部分地区收不到赋税,直接影响县政府的田赋税收。《江西现代地方文献资料》显示,自1928年至1933年四年间,国民党德安县政府仅征得各项官税1920元(银元),田赋无记载。

3月,县委书记、农协会主席黎继友等组织群众500余人,在付山召开群众大会,斗争塘山土劣陈泽和、刘华考。陈泽和、刘华考多次为塘山靖卫团刺探红军行动,传送情报,出谋划策,反抗红军,欺压百姓。赤卫队将他俩押至会场,受害的民众纷纷控诉他们的罪行。红军将陈某、刘某押到岩头山执行枪决,为民众除害。

1930年春末,为了提高农民的斗争积极性,中共德安县委和县苏维埃继续执行党团联席会议精神,发动群众开展春荒斗争。在农村进行粮食普查,采取没收囤积、征购余粮的办法,没收一批地主豪绅囤积的粮食,将收集的粮食实行按人分配的办法,分给缺粮的农户。赤卫队武装和农民群众背枪支,挑萝担,到白区没收地主豪绅的陈仓谷米,分给缺粮农户,解决部分农民缺口粮的问题,打击了反动势力。被打击的豪绅地主陆续躲进县城。春荒斗争结束后,全苏区按照县委部署,继续进行五抗斗争。

4月,第二区区委书记宋昌庚在蔡坊垄、燕窝孙、施家、胡林一带,发动农民数百人,在赤卫队员的支持下,到县城近郊没收地主豪绅谷米。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杨开全率领县苏维埃直属短枪队,配合红五纵队九支队部分红军共100余人,进驻白水街,没收地主豪绅王道昌、富商黎安澜大米100余担、银洋2000元,交给田家河经济委员会。同时,率部队进驻昆山,发动群众斗争地主豪绅国民党德安县第四区区长王道隆和劣绅夏哲玉,并予以镇压,建立白水街苏维埃政府。率部队继续向西扩张,袭击瑞昌县的靖卫团,有所缴获。

三、策反瓦解靖卫团反动武装

192987日,国民党第七师二十旅的一个连士兵因不满长官克扣军饷,实行兵变,枪杀参谋长,携械从九江逃跑到德安投奔红军。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对他们弃暗投明、投奔共产党之举表示欢迎,并根据他们的意愿作出安排:意愿留下当红军的,编入红军游击队;意愿回乡的,发给路费让其回乡。中共德安县委从这一事件中得到启发,认为只要条件成熟,可以在反动武装内部开展策反工作。

1930年初,在一区工作的县委委员贾祥贵和区常委吴道明,了解到黄㛚靖卫团的30多人,多数是穷苦农民出身,便派人打入内部秘密开展策反工作。打入内部的人员,秘密向靖卫团丁宣传红军的政策,启发他们的觉悟。经过一段时间的策反工作,除少数团丁顽固不化外,大部分团丁思想发生变化,接受弃暗投明。待条件成熟后,第一区党委和贾祥贵与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第一大队联系,请他们派部队配合。1月的一天夜晚,第五纵队九支队第二中队侦察,得知黄㛚靖卫团在坳上张村住宿,中队长戴子贻将队伍部署在坳上张村四周,包围该村,然后与打入靖卫团的策反人员取得联系。策反人员和靖卫团的刘班长一起,将靖卫团队长击毙。听到枪声后,张村四周的红军立即齐声喊叫,劝靖卫团弃暗投明。大部分靖卫团丁举枪投降,少数犹豫不决的团丁也跟着投降,靖卫团班长张兴保顽固不化,被当场击毙。当晚,投诚的32人携带长枪31支、短枪1支同红军部队一道,开往田家河。

2月,第二区区委书记宋昌庚化装成商人,潜入县城,通过县城的交通员,了解到国民党十八师工兵营樊连长贫苦农民出身,虽不识字,但不为非作歹,爱打抱不平,对营长余子遵克扣军饷非常不满。连中的许多士兵对营长也不满。宋昌庚利用这个矛盾,设法通过关系与樊连长接近,交上朋友。经过一段时间接触后,有意将第七师一连士兵弃暗投明的事告知樊连长,进行思想启发,樊连长听后决心投奔红军。不久的一天晚上,樊连长秘密邀集士兵聚在一起,对他们说:营长克扣我们军饷,我们是为养家谋生才出来当兵卖命,今晚,我们要去和他们进行清算。清算后,我们投奔红军去。到场的士兵们听后齐声说:听连长的。在连长的安排下,士兵一起闯到营部门口,要余子遵出来答话。余子遵不敢出来,便派营副出来应付。樊连长向传令兵做个手势。传令兵领会连长的意图,当即向营副开枪。随后,樊连长带领在场的士兵携带12支长枪、1支短枪,迅速离开营部,与宋昌庚会合。

3月上旬,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政治部为扩大和巩固策反工作效果,在田家河召开士兵大会。政治部对投奔红军的官兵表示欢迎,工兵营投诚的樊连长被安排在训练排,其他人员编入红军部队。他们多是贫困农民出身,经过教育,提高了觉悟,其中大多数人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光荣献身。

4月,为配合策反工作,红军九支队第二大队的一个中队,从德安西南境出发,攻打永修枹桐树30余人的靖卫团。之前,中共永修党组织已派人员在该靖卫团内开展了策反工作,在靖卫团内安插了内应,团丁大多受到影响。红军部队到达后,派便衣侦察人员与内应取得联系。当晚,该内应和投诚团丁开枪打死靖卫团队长和几个顽抗分子,与红军里应外合。除被红军打死的和愿意回家的团丁外,其余团丁带枪投诚,还将收缴来的9支长枪和2箱子弹交给红军,随红军部队开往德安田家河。通过一系列策反工作,德安全县先后有七起靖卫团的团丁和国民党军携械投诚,参加红军。

第二节

举行田家河五一示威游行

一、召开赣北党团联席会议

1930年4月14日,为组织赣北总暴动,由中央特派员子修和团省委王巡视员筹划,在田家河田村召开赣北党团联席会议。到会的有红军代表及九江、瑞昌、星子和中共德安县委、共青团德安县委的负责人,共计30余人 。会议由子修主持,开了三天三夜。会议针对“政治上接受中央所决定的政治总路线——组织武装暴动,夺取一省或几省的政权,首先由湘鄂赣省开始”展开讨论。

针对赣北工作方针和几项工作要求,会议决定:组织赣北的地方暴动,先夺取农村中的城市(星子、德安、瑞昌),然后向九江发展,夺取九江,配合中央红军行动;发动并扩大群众斗争,解决群众的迫切要求,没收地主豪绅的土地财产,实行土地革命,向白区没收米谷,解决农民的粮食问题;组织雇工会,改造农协会,使雇工农会和农协会成为农村坚强的战斗机关;加紧城市及铁路工作;加紧妇女工作;开展士兵运动,组织兵变;扩大游击战争,开展扩红工作,将赣北游击队扩大为一个军,改编为正式红军,在战略上采取“放小攻大”,消灭南浔铁路车站国民党军队;加强党的无产阶级基础,肃清右倾反动分子;加紧团的组织工作。

关于开展赣北的地方暴动,会议决定:“我们的力量是以德安为中心。其他地方也同时发展……德安的工作较有基础,如果德安胜利,更能影响其他地方。因此,决定暴动之前组织‘五一’示威游行。”

德安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召开有各区党、团、农协、赤卫队负责人参加的德安县扩大联席会议,传达赣北联席会议精神。随后,各区也召开了代表会或扩大会议及活跃分子大会,讨论县联席会议的具体执行办法。通过传达贯彻赣北联席会议精神,各地掀起暴动和打击敌人的小高潮。

4月下旬,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指挥部命令邬敦泽、曾先朋率部至庐山垄,开拓新的革命苏区。4月24日,邬敦泽、曾先朋率领红军九支队的一个中队从田家河余村出发,途中获悉,国民党军从九江南浔铁路向南昌发出军运。部队决定先打黄老门军运火车。国民党军一个营驻在黄老门,战斗力强。邬敦泽指挥红军部队从铁路两侧袭击,在团山畈与国民党军交战。国民党军慌忙应战,被打死、打伤40余人。国民党军情急之下,以重机枪向红军猛烈扫射。红军伤亡很大,战斗失利,立即撤往星子观口钱村背后山上。这次战斗,红军力量薄弱,曾先朋阵亡,党代表邬敦泽受重伤,流血过多而牺牲。两人遗体被安葬在星子观口下港山。

4月底,红军纵队九支队之一部从岷山至星子,渡鄱阳湖至湖口,与湖口游击队和赣东北游击队在流芳会师。4月29日,他们联合攻破湖口县城,从监狱里营救出赣东北特委书记黄光等革命干部和革命群众30余人。黄光随同红九支队回师德安田家河,7月间带领红军至阳新。

二、田家河五一示威游行

1930年4月下旬,为便于“五一”示威游行和总暴动的指挥,扩大县联席会议在田家河召开。会议成立了赣北行动委员会,由党、团、红军、农协负责人吴干、宋昌法、辛忠荩、黎继友、杨传柏、傅荣水、蒋友梅、江中屏、沈逸民、金瑞如担任行动委员会委员。行动委员会内设总指挥部,由子修、杨振林、宋昌法、傅荣水、江中屏等任总指挥。行动委员会和总指挥负责指挥所有示威游行事宜。对德安的“五一”示威游行的集会地点、时间、行动路线、宣传品供给等作了具体安排。

会后,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和地方苏维埃政府积极为“五一”示威游行作准备。4月底,德安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为了大规模地发动群众,激励士气,检阅革命力量,在田家河举行“追悼死难烈士大会”。近处农协的会员冒雨赶到石鼓殿会场。远处的群众被山洪阻隔而无法到场。县苏维埃和县农协决定,暂停举行追悼会,到场的群众回原地待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县农协和青年组织等,将印制好的示威游行的宣传品,以“赣北行动委员会”的名义,分送九江、瑞昌、星子等县。

5月1日天刚亮,农民群众早早来到石鼓殿门口会场。7点钟左右,会场上四周插满红旗,迎风招展。8时许,红军部队、赤卫队、少先队等在负责人的带领下,迈着整齐的步伐进入会场。红军和赤卫队手持步枪和土枪,有的群众手执长矛;有的手拿着刀、剑;有的拿着板斧等,腰裹干粮,腿缠绑腿。队伍中女同志同男同志的一样,手拿武器,威风凛凛。9时许,到会的群众和红军九支队等共有18000余人。黎继友宣布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开始。中央特派员子修作了报告,通过和宣布了“分配土地”、举行“五九”暴动、攻打县城并将县苏维埃政府迁入县城等三项决议。

上午10时,游行队伍在雄壮的口号声中,开始示威游行。在红旗的引领下,游行队伍按照原定路线,离开会场。荷枪实弹的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迈着矫健的步伐走在前列,县赤卫队、各赤卫中队、短枪队、少先队、各区农民协会会员和群众紧跟其后。队伍沿着至磨溪头的乡间大路,逶迤前进。先头部队离开会场已走了五华里,会场上还有很多的红旗未动。人们簇拥在红旗下,焦急地盼着登上征程。游行的队伍全部离开会场不久,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队伍仍冒雨前进。经过磨溪头、董家铺、柳田畈、夏家铺、烂泥场、蔡村等村镇时,喊口号的声音此起彼伏,响彻云霄。游行队伍来到白果树渡口,准备渡过博阳河,向乌石门进军。此时已下午3点,大雨下个不停,道路泥泞,天色渐晚,行动委员会决定停止游行。各路队伍才陆续各回原地。

示威游行这天,城里的国民党军队和豪绅认为红军要攻打县城,大为恐慌,有的地主豪绅逃往九江,一般的富户豪绅到城郊躲藏,进城的行人被限制出城,城里国民党军不敢走出县城,工兵营要求调走。县长周易斋吓得想逃,在豪绅地主的跪求下留下来,在县政府里挖了一个地洞,以备万一时从洞中逃命,并调红枪会到城里护卫。

示威游行后,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侦悉,由湖北开往赣东“围剿”赣东北红军的国民党军经过赣北红军游击队区域。杨裕远接到指挥部命令,率4个中队约300余人前往阻击。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到达九江新塘铺,分三路伏击,激战一晚,击毙敌军40余人,红军纵队亦伤亡20余人。战后,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回到田家河休整。

第三节

攻打县城的“五九”大暴动

一、县城五九暴动

田家河示威游行后,苏区人民情绪极为高涨。驻在各地的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和赤卫队一边肃清靖卫团和红枪会,一边扩大军事训练,红军兵工厂赶制大批火药、子弹,修理枪械。赣北行动委员会认为大暴动的条件已经成熟,决定59日举行暴动,攻打德安县城。

193058日晚上7,各区委和农协根据行动委员会部署,开始行动。赤卫中队,农民群众带着武器齐聚在指定地点,驻在彭山的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两个中队120余人担任主力,在大队长金瑞如带领下,直插夏家铺。驻在田家河的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直属中队由省巡视员杨振林带领,向夏家铺进发。各区的武装赤卫队、少先队举着镰刀斧头红旗,肩扛土枪或梭镖、大刀,束着腰带,打着绑腿,陆续到田家河石鼓殿门口广场集中。第四区赤卫队和农民群众指定在黄㛚铺集中,各区的赤卫中队和少先队及群众由各区区委书记指挥,第一区孙一恩,第二区王言忠,第三区吴道明,第四区和天兴区分别是宁昌庚、徐初洪。

晚上9时,参加暴动的两万余人全部到位。10时许,总指挥部成员、县委书记宋昌法作简短动员,随即下令出发。暴动队伍冒着大雨,在泥泞乡间道路上健步前进。队伍拉得很长,前头队伍已走过夏家铺,后面的队伍才刚离开石鼓殿。

此时,红军侦察尖兵侦察到国民党兵的火力配置在义峰山上,有二三挺重机枪。暴动总指挥部组织40名敢死队员,化装成卖柴火的人潜入义峰山。他们夺取国民党机枪阵地,从西门、南门进攻。

九江、星子和德安第一区的赤卫队根据行委的部署,配合德安暴动,按时到达,在南浔铁路、马回岭、黄老门和驿南破坏铁路,锯断电杆,截断电线,破坏铁路的电讯设备,阻断德安县城与九江、南昌的联系,防止敌人增援。

午夜,第一路红军到达芦溪程村近处的芦溪滩北岸渡口。侦察班发现河面上没有按县农协要求架设浮桥,立即向大队长及总指挥报告。不一会儿,先头暴动队伍全部到达河边,看着湍急的山洪,不能泅渡,近处没有渡船,急得直跺脚。此时,其他暴动队伍陆续到达,人越来越多,秩序很乱。总指挥杨振林派传令兵严孝启,要求第四区宋昌庚火速调派渡船。约一小时,宋昌庚在白果先后找到五只渡船,逆水行舟到芦溪。渡船一到,暴动队伍争先恐后挤着上船。五只渡船每次只能渡过一百几十人,花很长时间,才将第一路部分队伍渡过河。负责策应的第二路汪仲屏中队100余人和秦洞等地赤卫队,从东路罗家桥经过泗溪渡口,冲到乌石门。

这天夜晚,国民党德安县长周易斋带着警备队,偷偷窜到乌石门,被第二路暴动队伍发现。红军战士活捉一个哨兵,经过审问得知周企图黑夜偷袭,破坏乌石门党支部。战斗开始后,周易斋听到枪声,带着警备队往县城逃命,向国民党驻军报告情况。国民党第十八师一〇三团第三营,立即作出应战准备。汪仲屏中队追到县城北门外,遭到敌人机枪阻击。激战中,担任攻打大、小西门的第一路金瑞如中队和部分赤卫队员及群众,途中急进,越过石婆畈,翻越琼山,直插岳山垅,离县城还有两里多路。第一路的大部分赤卫队、少先队和群众仍由五只船在继续抢渡,直到晚上7多钟,才全部渡过河。

因攻第一路暴动队伍主力仍在途中,大、小西门暂无战事。城内国民党军将防守大西门的兵力增援北门,阻击暴动队伍。守军抢占制高点,将重机枪架在铁路红桥等高处,向进攻北门的红军部队扫射。第二路暴动队伍陷入火力包围圈内,只得凭借河岸掩护还击,对暴动不利。此时大西门防守空虚,先到的6名赤卫队员以为守军被击败,手持梭镖,乘机冲进县城,攻打监狱,结果3人被捕。

这时天刚放亮,第一路暴动队伍全部到达县城以西、以南地带。漫山遍野都是人群,红旗招展,冲锋号声、枪声、喊杀声响成一片,经久不息。县城里守军忙从北门抽出兵力,用重机枪向红军扫射,在大西门阻击暴动队伍。第二路队伍见武器装备不如守军,没有强攻,借用地势隐藏作战,原地射击,等待战机。守军不敢出击,躲在城墙里面放枪,战斗一直打到中午。

被敌人火力压住的第二路暴动队伍,不能策应一路队伍攻城,又被火力封锁住后路。总指挥杨振林根据战况,改变作战计划,从一路队伍抽出二个分队,从侧面突击北门敌人,迂回近敌,压住红桥上敌人的重机枪。红桥近处的守军受到袭击,一阵惊慌,被打死、打伤数人,顽抗一阵,边打边逃进城内,以城墙为掩体向红军射击。火力封锁解除后,杨振林立即命令汪仲屏中队撤出战斗。

中队撤出后,其余二路队伍继续同守军战斗。下午,第二路队伍全部撤出战斗。总指挥部下令,参与暴动的队伍全部撤退,各回原地。撤退时,群众先撤,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殿后,防止国民党军追袭。3点许,暴动大军全部撤完。

这次暴动,打死、打伤国民党军10多名,赤卫队也有牺牲,除冲进大西门的3名赤卫队员被捕牺牲外,在鲤鱼山也牺牲了5名赤卫队员,分别为王绍行、孙传文、陈圣荣、余仁奇,其中一位连姓名都没有留下。

二、“五九”暴动的历史意义

德安五九暴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赣北工农武装向国民党反动派夺取政权的一次暴动,也是江西规模最大的一次暴动,打击了国民党军的嚣张气焰,显示了工农群众的巨大力量。

第一,破坏了敌人电信设备、铁路,截断了国民党在赣北的交通命脉,影响波及全国。193012月上海《申报》说:南浔铁路为江西内地与长江的咽喉,惟该铁路经过赣北之永修、德安一带,山岭绵延,系为匪共出没之区……最近德安站又被匪劫,继8日晚,建昌(永修)至德安之路轨被拆毁……德安至马回岭间挖毁轨道三段、砍毁电话及电报线杆30余根,黄老门至马回岭间亦毁数十根……并毁小桥一座,南昌,九江双方客票车因此暂停……”可见这次暴动对敌人打击之大。

第二,动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五九暴动时,国民党德安县长周易斋迫于各方面压力,勉强留在县城,没有逃跑。国民党第十八师一〇三团及其驻省之部队亦调至德安增防。国民党驻军白天不敢出城五里,夜里龟缩城里,紧闭城门,实行戒严,白天进出城行人都要经过严格盘查。

第三,威慑了敌人。五九暴动后,国民党江西省省长剿共副司令鲁涤平慌忙命令南昌卫戍司令,调派军队守卫车站,防止工农武装进攻南昌。九江同样戒备森严,国民党部队岗哨重重。

第四,锻炼了工农武装。经过这次战斗,红五纵队九支队增强了胆识和作战信心。从5月中旬起,工农武装几乎每天与国民党军和靖卫团打仗,破坏南浔铁路,阻击国民党军运,牵制国民党军,策应中央苏区的斗争。

但是,这次暴动也暴露了革命工作中的缺点和失误。如,子修在19307月的《赣北工作报告》说:忽视城市工作……以致暴动这天城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消息不灵通……以为是两连不能作战的士兵,结果是一营军械完备、战斗力很强的国民党军队。忽视了技术工作……桥都没有很好的预备……贻误战机。事后得知,因芦溪滩河面水流急,负责搭浮桥的农协临时决定,将浮桥改搭在芦溪滩上边的排行地河段,而未直接向总指挥报告。行动委员会代替了群团组织,削弱了党的领导。县委和县苏维埃、县农协等没有发挥组织作用。这次暴动最大的失误在于过早地暴露了军事实力,给赣北的革命形势带来了极大的不利。5月中旬起,国民党军频频出动进犯岷山等地,围剿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大肆烧杀。苏区面积逐渐缩小,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处境极为困难。

第四节

对抗反革命的武装进攻

一、岷山苏区保卫战

19305月中旬,星子游击队200余人转移到德安,在田家河与红军九支队汇合并编。五九暴动之后,国民党江西省长鲁涤平,为了保障其军事运输畅通,加强南浔铁路的护路军事部署。红军游击队联合农民赤卫队,抓住时机,破坏铁路,狠狠打击护路敌军。

5月下旬,秦洞、白云等地赤卫队,配合红军九支队,出没在南浔铁路马回岭到万家垄一带,打击国民党护路队,破坏铁路,截断敌军的军事运输。一天夜晚,秦洞赤卫大队大队长刘家华率领10名队员,埋伏在高塘境内铁路边小山凹里。国民党护路队约100人,自马回岭方向沿路巡来。护路队进入伏击圈时,刘家华指挥队员向敌军中间射击,将护路队拦腰截断,敌军首尾不得相顾,向马回岭方向逃跑。

6月初,红军九支队派一个中队进驻在昆山寺,遭遇武宁、瑞昌反动武装200余人进攻白水街。杨开全指挥队员进行阻击,一举打败反动武装,缴获步枪4支、子弹近千发。红军九支队队员无一伤亡。红军和赤卫队的行动,激怒了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张辉瓒,派兵围剿岷山。

16日,国民党第十八师一〇五团团长朱先志带领两个营,分四路进攻岷山。红军九支队指挥部集结部分红军和德安赤卫大队及岷山群众约千人,自新塘铺起,凭险设堑,在杨裕远、杨开全、蒋友梅的指挥下奋起阻击。战斗一天,红军和赤卫队打死、打伤国民党军数十人,缴获武器一批。

17日,朱先志增派一个营,围剿红军。红军九支队和赤卫队分兵几路,在九都源、戴家山、凌家山、岷山及桐子岭等地凭险阻击,敌军无法进犯。战斗一天一夜后,敌军又有伤亡,只得退却。红军九支队和赤卫队也有伤亡,红军九支队小队长熊果生、秘书宋维云等均阵亡。这次战斗中,岷山人民全力支援红军,终于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大部队进攻,保卫了岷山苏区。

二、田家河保卫战

19306月初,国民党德安县长周易斋召集郭铁仙、燕北平、胡兰锦等十余人,在县城东门观策划新的反共策略,决定将红枪会改名为黄学,利用黄学迷信,欺骗民众。他们在较大的村庄设坛办黄学,如,清塘畈、孙家塝、固守、太平堡、易家湾、车桥、何家畈、县城等地先后办起了十几坛黄学。这些黄学成员中的骨干分子都是从河南等外地招来的无业游民,也有当地少数受蒙骗的群众。主持黄学的人称坛主。坛主画符、念咒、点法,每晚烧香念咒,装神弄鬼,招摇撞骗,谎称加入黄学后,打起仗来刀枪不入,进行反共活动。

6月中旬,利用国民党军进犯岷山之际,德安县城的反动武装警备队、靖卫团和黄学纷纷出动,进入苏区边缘地带抢劫、骚扰。31日,国民党德安县保卫队长周召吉,带领保安队、靖卫团、黄学共300人左右,以黄学打头阵,暂住易家湾,进犯苏区,威胁田家河。恶霸刘子坤、靖卫团总董立恒也纠集保安队、靖卫团、黄学、守望队约两千人,从夏家铺、山湾、易家湾三路围攻田家河。黄学和守望队打头阵,只准向前,不许后退,如果畏缩后退,后面督阵的保安队和靖卫团就会将其枪毙。黄学和守望队向田家河逼进。红军九队发现阵前都是手无武器的守望队,不忍开枪伤害,主动撤出田家河,向吴山转移。

72日,红军九支队转移到吴山桂村一带,准备主动攻打盘驻在易家湾的保安队和靖卫团。他们兵分两路:第一路100余人由田家河东下,从正面进攻;第二路100余人绕道从夏家铺、株树王村迂回至易家湾。国民党保安队发现第一路与黄学发生战斗后,迅速抢占山头,双方展开战斗。第二路赶到易家湾,见敌人占驻高地,对自己不利,便将敌人逼至洲上王村,展开肉搏拼杀。鏖战到午后4时,打死敌军20余人、黄学2人,缴步枪1支。红军九支队也伤亡10多人。中央特派员涂某在易家湾对面山头上指挥战斗,因精力疲惫中暑牺牲。易家湾战斗结束后,德安县委移驻青龙堡岸上胡村和高村。红军九支指挥部由田家河田村移驻蔡山垅。

三、攻打何家畈和车桥

6月下旬,德安县苏维埃政府秘书长杨开全和团县委书记杨传柏,率领杨坊赤卫队和大泉、付山两个赤卫队中队约270余人,配合群众共约800人左右,攻打何家畈黄学。27日晚,赤卫队在杨坊集中,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杨坊赤卫队第二中队从桥头曾村包围黄学驻地丝瓜山;第二路由杨坊赤卫队第一中队从畈上王村进攻;第三路由杨坊赤卫队第三中队和大泉、付山两个中队从垄上陈插樟榆桥进攻。     28日天亮前,三路赤卫队到达,合兵一处,开始进攻。顿时枪声大作。何家畈黄学仓皇应战,拿着梭镖向外冲。杨坊赤卫队长一枪打死一名黄学分子,破除了刀枪不入的迷信。赤卫队员勇猛作战,打死、打伤黄学分子22名,剩下的逃往车桥,投靠驻车桥的国民党驻军。这次战斗,打死黄学陈姓坛主1人,缴长龙2座、梭镖40余支。

71日,杨开全集中杨坊赤卫队和大泉赤卫队,配合县苏维埃政府别动队一分队12支步枪,连同群众共1300余人,攻打白水黄学。部队行至中途,获悉白水黄学闻讯逃跑,于是改攻车桥国民党驻军。2日拂晓前,部队到达车桥,打死敌哨兵一名,准备将敌军包围。因混入革命队伍中的不纯分子告密,国民党驻军事先将火力布置在车桥南边高地,用机枪向红军扫射。别动队员只有步枪12支,子弹甚少。赤卫队步枪不多,大部分是梭镖、大刀、土铳等武器。赤卫队员不畏强敌,手持梭标、大刀,杀入敌阵,砍死敌兵6名。赤卫队牺牲4名队员。为避免更大伤亡,赤卫队主动撤到杨坊。

接着,杨传柏率杨坊赤卫队一中队,奇袭塘山国民党驻军,打死、打伤敌军10名,缴步枪3支。78日,红军九支队巡查至茶子岭,打死、打伤守望队员各1名,返回至竹篷。数日后,车桥的国民党驻军和车桥、白水、何家畈三坛黄学联合反击。红军别动队和赤卫队主动撤退,分别撤往野鸡冲陈村、岷山甘西区附近一带。

四、消灭王家铺和塘山靖卫团

杨坊街是国民党德安县第四区区公所设置地。白水街是通往武宁、瑞昌、阳新的关键地带,是苏区的边缘地带,也是通往邻县苏区的咽喉。1930年初,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指挥部从战略上考虑,决定派驻部队控制这两地,工农红军第五纵队第九支队戴子贻中队受命驻防昆山寺。

19303月底,武宁箬溪、瑞昌王家铺等地的靖卫团,胁迫群众参加共300余人,联合进犯驻守在昆山寺的红军。中队长戴子贻得知情报后,在敌人进攻路线设伏,将中队主要兵力埋伏在昆山腹部。靖卫团一到白水街,便进攻昆山寺。其先头团丁以为红军没有发现,蜂拥攻山。进入伏击圈后,红军战士猛烈射击,打死团丁7人,伤10余人,缴获土铳、步枪、梭镖共10余支,巩固了昆山防地。

数月后,戴子贻和红军战士暗藏武器,化装成收买山货的商人,从昆山寺潜入王家铺,准备攻打王家铺靖卫团。他们住在客栈中,了解到该团清晨整队操练的情况,决定抓住时机进行袭击。第二天清晨,王家铺靖卫团20余人,集合排成一队,毫无防范。红军战士抓住这一有利时机,排枪射击,打死团丁7人,伤数人,缴获步枪10支、子弹一批。消灭了靖卫团后,红军联合当地的群众,斗争地主豪绅,筹集一批大米、银元,运往德安。

19304月初,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党代表邬敦泽,率领红军五纵队的一部从岷山出发,进驻庐山垄训练部队。九支队指挥部根据战斗情况和形势,在竹篷赵家祠召开军事会议,九支队主要负责人沈逸民、杨裕远、金瑞如、熊德爱、熊乃健、宋昌法、黎继友、辛忠荩、杨开全、中央特派员子修等10余人参加会议。杨振林主持会议。会上总结前段时间军事斗争情况,分析敌情,决定调集部分兵力攻打塘山曾松林靖卫团残部。

4月上旬的一天,红军第五纵队九支队第一大队长金瑞如率领红军战士200余人枪,配合上西乡农民赤卫队和群众,共千人左右,第三次攻打塘山靖卫团。他们兵分四路:第一路从布袋岭进入塘山;第二路为主攻部队,从岩头山进攻;第三路从东南面进攻;第四路从大泉上山。约定待第一路红军绕至敌后鸣枪为暗号,各路开始总攻。

黎明时分,第二路进至山口,被靖卫团流动岗哨发现,鸣枪报警,边打枪边向后跑。红军战士随后追到袁家岭以南山道,发现道路有事先设置的防御陷阱,难以通过。赤卫队立即用树木搭起便桥,让红军顺利通过。这时,第一路红军已包抄到敌后,并鸣枪赌截,击退靖卫团丁。各路红军听枪声,一齐向驻袁家岭的靖卫团发起了总攻,顿时,枪声和叫喊声汇成一片,打伤、打死靖卫团丁数人,未被打伤的团丁不敢恋战,逃向靖卫团团部。

曾松林得知袁家岭据点失守,派团丁增援。此时第四路赶到,给予迎头痛击,增援的团丁抱头鼠窜,没被打死的纷纷逃命。各路红军和赤卫队汇合,齐攻曾村曾松林的老窝。曾松林见势不妙,窜进村北,逃往瑞昌境内。红军战士和赤卫队员及参加战斗的群众见曾松林逃脱,烧毁他家房屋,将财物分给贫苦农民。这次战斗,打死靖卫团丁20余人,缴步枪、土铳共30余支。战斗结束后,红军和赤卫队下山,各回驻地。

逃亡到瑞昌境内的曾松林,趁红军九支队回师之机,偷偷回塘山召集旧部,绕道逃进县城。国民党德安县长拨给他步枪10余支、子弹及经费。曾将枪支、子弹偷运到塘山武装残部,继续欺压群众,进行反共活动。

531日早晨,红军九支队两个中队270余人配合杨坊、大泉、岩泉赤卫队及群众共千余人左右,在红军九支队一大队队长杨裕远、县协维埃秘书长杨开全率领下,第四次攻打塘山靖卫团。兵分四路上山:第一路从袁家岭出击,第二路经冯家岭出击,第三路从塘山出击,第四路绕道余家桥上山。约定待第四路进塘山后打讯号枪,其余三路同时进攻。第四路进入塘山后,立即打讯号枪,其余三路听见枪响一齐猛攻。枪声四起,红军向靖卫团驻地冲杀。曾松林督促团丁反抗,团丁上次与红军作战侥幸逃脱,已是惊弓之鸟,听到枪声和喊杀声,毫无斗志,被红军部队打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举手投降。曾松林见大势已去,逃出靖卫团部,化装成一放牛农民逃脱。这次战斗,缴获步枪7支,土铳10支,彻底消灭了塘山靖卫团。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