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章
创建革命根据地和苏维埃政权第一节
赣北工农游击队的建立与发展
一、金盆寺联席会议筹划建立革命武装
1927年10月3日,赣北特委委员、九江县委书记林修杰领导星子暴动后,因革命形势极为不利,于10月下旬率领星子暴动武装的部分人员,到岷山开辟武装斗争工作。岷山上山垄村庄错落,又是山区,自国民革命军光复德安后,农民运动即在此地蓬勃开展。早在1927年4月,共产党员沈建华、辛忠荩、欧阳学端就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发展党的组织,深有群众基础。林修杰等人与岷山、甘西的欧阳学端、辛忠荩、陈鉴良等会合后,一同到金盆寺落脚。
林修杰到达后,开始筹划在金盆寺召开德安、九江、星子、瑞昌四县联席会议。他与欧阳学端、徐上达三人化装成卖蓝腚的商人,去彭山找甘霖沛。到彭山后,首先找到宋昌杰,住在老屋宋村,与中共德安县委委员青年部长甘霖沛会面。林修杰将召开会议的计划告诉甘霖沛、宋昌杰、宋昌淦(二人分别为区委书记和农民协会干部),要求他们通知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到金盆寺开会,商议筹措枪支武器,组建工农武装,武装反抗国民党军和土豪劣绅,建立革命根据地等事宜。
11月初,甘霖沛、宋昌杰、宋昌淦、黎继友、甘维荣共五人携带长枪四支来到金盆寺。接着瑞昌、星子党组织负责人也及时赶到。林修杰带病坚持参加主持金盆寺联席会议。甘霖沛、辛忠荩、陈鉴良、欧阳学端、宋昌杰、宋昌淦、黎继友、甘维荣、饶华远、孙传荣、徐上达、沈逸民、余仕华、吴官星、蒋友梅等4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从下午开到深夜。会上分析当前形势,重点讨论组建武装,决定以秦山、岷山为根据地扩充革命武装,开展斗争,向四周发展,进行游击战争。
会议还未结束,九江、德安、瑞昌等地的靖卫团以及国民党军共约500余人进攻金盆寺,天刚拂晓,便向山上冲锋。与会人员共有13支快枪、2支短枪、10余支土枪,凭着险峻的山势,居高临下,沉着抗击,打死、打伤敌人数十名。战斗至次日黎明时分,林修杰考虑到兵力众寡悬殊,且子弹不足,便命令全体人员趁着天色朦胧之际化整为零,分散撤出金盆寺。天亮后,林修杰等人全部撤出。敌人爬上了山巅,却扑了一个空,气急败坏,放火焚烧千年古刹金盆寺,使之化为灰烬。
二、成立赣北工农游击队
金盆寺会议后,各县人员分别回原地工作,林修杰、徐上达等人活动于德安、九江之间。这时,省委调刘士奇任赣北特委书记,林修杰调鄱阳任赣东北特委书记兼任鄱阳县委书记。省委为加强对赣北武装斗争的领导,派遣张源健、李凌云来赣北开展组建武装工作。
11月上旬,张源健、李凌云到德安,在月亮塝陈村会见林修杰,随即召集沈建华、辛忠荩、欧阳学端、甘霖沛等人开会。张源健作创建武装,开展游击斗争的讲话,林修杰、沈建华等介绍赣北农民武装,作出建立赣北工农游击队的决议,确定成员,组建武装工作改由张源健负责,德安党组织派人护送林修杰去鄱阳任职。为筹集枪支和扩充人员,张源健、甘霖沛等商议,决定以德安农军人员、枪支为基础,再行扩充。
陈村会议后,张源健、甘霖沛二人在永丰桥与山湾土头垄找到杨济川,调集了农军人员和长枪七支,又到杨坊支部调集共产党员杨传柏、黄继美、周庆星等部分人员和长枪三支。黎继友和后田支部书记自金盆寺联席会议后,他们着手对人员、枪支、子弹进行筹集,秘密送到彭山。
到12月下旬,张源健、欧阳学端、甘霖沛、辛忠荩等人集中了德安农军人员、枪支和参加星子暴动的部分人员,还收集许多枪支和子弹。26日早晨,赣北工农游击队成立大会在德安、九江交界处岷山下朱家垄朱村门口举行。朱家垄村内场地上,站满整齐的队伍和数百名农民群众,场地中央一根高高的杉树上升起一面大红旗。游击队员们左臂佩戴红色袖章,枪上系着红丝带,赣北工农游击队在这里正式成立。张源健宣布赣北工农游击队“三大任务”和“四大纪律”。“三大任务”即打击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四大纪律”即服从命令听指挥,说话和气爱百姓,打仗勇敢杀敌人,缴获东西全交公。游击队共60余人,长枪40支、短枪4支,李凌云任党代表,沈建华任副党代表,张源健任队长。赣北工农游击队以德安岷山、九江张家山和瑞昌九都源、赵家坪等地为据点,打击地主豪绅,创建根据地。
赣北工农游击队,是赣北地区最早建立的一支工农武装,也是赣北历史上第一支由共产党人创建和领导的人民武装。它的建立推动了周边各县农民运动的蓬勃发展,对此后开创赣北岷山根据地和革命斗争起着重要作用。
三、工农游击队改编为红军游击第一大队
1928年3月,中共德安县临委作出“继续发动民众,打倒土豪劣绅,发展赤卫队,配合游击队消灭靖卫团,开展春荒斗争”的决定,不久,各地秘密农协相继成立赤卫队的农民武装,展开消灭靖卫团的战斗。
4月上旬,赣北工农游击队配合彭山赤卫队共300余人,攻打杨坊靖卫团,缴枪数支。根据赣北特委传达的中共江西省委关于扩军指示精神,赣北工农游击队在彭山召开军事会议。会议决定,将赣北工农游击队改编为赣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张源健为大队长,欧阳学瑞为副大队长,李凌云为党代表,沈建华为副党代表,大队下设三个中队。赣北特委为加强游击队的政治领导和思想工作,将邬敦泽调至赣北红军游击队第一大队任指挥员。赣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扩大到160余人,有长、短枪80余支。赣北红军游击队以德安和九江第四区为中心,向星子方向与赣东北第一游击大队取得呼应;向瑞昌方向取得与鄂东游击队的联系。
四、游击队抗击国民党反动武装
1928年3月,国民党第四军第八师朱世贵的一个营和秦洞、黄㛚铺、夏家铺及九江黄老门、马回岭的靖卫团共数百人,分四路进攻岷山。赣北红军游击队队长张源健得到消息后,立即部署战斗,班哨在哨口隐蔽,各班游击队分别埋伏在黄家岭侧背的山间,以一部分队员正面佯击。佯击部队与敌人接火后,边打边退,把敌人诱进埋伏圈内。敌人进入伏击圈后,埋伏在黄家岭哨口的游击队立即开枪射击。游击队班长朱庆星瞄准敌人,弹无虚发,敌人应声倒下。游击队员们也枪声齐鸣,敌人陷在伏击圈内被动挨打、挣扎,靖卫团团丁们首先纷纷逃命,团总陈兴秋吓得没命逃跑,连手枪都丢了。国民党军地形不熟,被动应战,边打边退,战斗数小时,狼狈败退。黄家岭反击战大获全胜,打死、打伤敌兵70余名,缴获步枪30余支、手枪1支、子弹5000余发、军用品一批,游击队无一伤亡。这次反击战巩固了游击根据地,鼓舞了民众,显示了工农武装的力量。黄家岭大捷后,游击队采取分兵出击的作战方式,少数队员驻守岷山。4月初,其余部队攻打黄土坳靖卫团,打死团总熊运远。
随着赣北红军游击队的发展壮大,各地秘密恢复了农协会,组建地方赤卫队,开展攻打各地靖卫团群众,群众革命热情高涨。3月,上西乡各赤卫队和群众配合赣北红军游击队近千人在干港李村集中,由张源健指挥,袭击邹桥王锡筹的靖卫团。游击队和赤卫队集中后连夜行动,经岩头山向邹桥进发。当队伍到达洪家时,部队分路向邹桥靠拢,将邹桥王村的靖卫团驻地包围,拂晓时开始进攻。邹桥靖卫团负隅顽抗,游击队员猛烈攻打,打死靖卫团丁数名,突破一个缺口。游击队和赤卫队冲入缺口,朝靖卫团内狠狠射击,有的靖卫团丁弃枪逃命,有的被打死、打伤。王锡筹见败局已定,带领残兵向东北方向夺路而逃。游击队伍夺得敌人步枪12支和部分子弹,打死、打伤敌人数名。
获胜后,游击队和赤卫队由源头义门,经磨溪头继续进行游击。但岩泉等地赤卫队返回原地,途经岩泉桂村、百里塘一带时,遭到王锡筹靖卫团残部伏击,结果牺牲赤卫队员30余人。
4月中旬,赣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在张源健率领下,自岷山出发,进攻瑞昌小源靖卫团。该靖卫团一击即溃,缴获长枪10余支。获胜后,队伍又从瑞昌翻越愁山,进攻德安塘山靖卫团,游击队数次冲锋未克,仅打死团丁数名后,未作强攻,立即下山,进驻彭山,派出侦察员探悉夏家铺敌人情况。
数日后,张源健派出一个中队40余人和彭山赤卫队共150余人,分两路夜袭夏家铺靖卫团。夏家铺是个合面街,两路队伍到达夏家铺后,从夏家铺街的两头进攻,打死团丁3名,伤6名,俘虏10名,缴长枪19支。靖卫团总张肇恒、聂锡光不住在警卫团内,被其逃脱。
邹桥靖卫团总王锡筹自上次逃脱后,不思悔改,又补充人枪,继续欺压农民。杨坊一带农民对他无不切齿痛恨。中共德安县临委调集赤卫队,配合赣北红军游击队再次攻打邹桥王村靖卫团。4月19日,游击队和彭山等地赤卫队共500余人在樟树集中。张源健带领队伍从岩头西边上山,向邹桥进发,深夜到达邹桥,将王村围住,发动进攻。战斗打了一个多小时,打死靖卫团队长1名、团丁7名,俘虏10余名,缴长枪10余支、短枪1支、子弹和物资一批。王锡筹在战斗打响时,带着一班人逃出包围,工农群众将王锡筹巢穴烧毁后撤走。江西省委在给中央的综合报告中写道:“......德安的彭山农民,曾自动的杀土豪劣绅和烧毁反动派的房子。近来得到工农军的帮助,已将杨坊的土劣杀死,并缴了该乡靖卫团的武装。参加的农民三、四百,现正在继续着。”
1928年4月,国民党南昌卫戍司令第三军军长王均发布“剿共”文告,并派军至赣北。德安的反动派蠢蠢欲动。驻德安的国民党朱世贵部队在徐学勉带领下,进入木环垄搜捕共产党员和农协干部。省农协执委委员郭家彬等人隐蔽在马山炭棚,被人告密。国民党军进入马山,逮捕郭家彬,将他押解至南昌国民党卫戍司令部。5月,郭家彬在南昌遭国民党杀害。
4月下旬,黄㛚铺靖卫团总胡子和与秦洞靖卫团总刘修竹、邹桥靖卫团王锡筹各带团丁,配合国民党驻德安军队100余人,向黄㛚铺一带骚扰。胡子和骑在马上,带领团丁走到新屋詹村时,进入埋伏圈,赣北红军游击队随即下令开枪射击。副大队长欧阳学瑞瞄准骑马的胡子和,一枪将胡子和打死。见胡子和被打死,反动派军队不敢交战,抢着胡的尸体,狼狈败退县城。
在国民党德安县政府供职的胡兰锦,见到父亲的尸体,大哭大喊“要血洗60里为父报仇”,急电国民党江西省政府求救兵。国民党王均部的一个营乘火车赶到德安,在德安反动派的配合下,奔赴黄㛚铺。为防备敌人反扑,红军游击队将部队分散埋伏在依塘王家背后等山丘间。游击队员见国民党军尖兵走过后,对其拦腰冲杀。游击队集中火力,朝骑着高头大马的营长打,将其击中,应声落马。其余官兵也有死伤,稍作抵抗,败退过河。敌军退回县城途中,正巧遇见交通员、共产党员周太茂,将他逮捕并带往县城。国民党军到县城后,将周太茂杀害。行刑时周太茂宁死不屈,高呼共产党万岁,痛斥敌人的无耻行径。
1928年,国民党江西“剿总”采取“防大改小”策略,以大部队留在赣南“围剿”中央红军,并没有放松对赣北红军的“围剿”。5月16日,国民党第七师二十五旅五十九团三营邹其谟连窜进黄㛚铺,企图扫荡赣北红军游击队。大队长张源健等经过分析敌情,采取“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进”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命令部队全部转移。国民党军进入黄㛚铺,不见游击队的踪影,只得在黄㛚铺附近骚扰,鸣枪恐吓,后退驻县城。而这时赣北红军游击大队正在马回岭一带骚扰敌军。
敌人的残酷镇压只能激起广大民众更大的反抗。此后,赣北红军游击队对敌人斗争更加勇猛,接连取得胜利。省委4月30日向中央报告,肯定德安的工农斗争:“能够发动斗争的只有德安、信丰、于都、万安、修水、弋阳等20县......南浔线上之德安和永修等县的工农在组织上都有了新的发展......”
第二节
苏维埃初创时期的革命斗争
一、中共德安县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8年5月,中共德安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彭山水云寺召开,到会代表30人,代表全县党员600余人。会议主要议题是正式成立德安县委,领导开创革命根据地。会议开了一天,由沈建华主持,会议选举沈建华、甘霖沛、何奎光、黎继友、向热生、杨开全、贾祥贵、吴道明、程锦堂、杨传柏、宋昌杰、宋昌庚、吴仕銮、万钦(缪凌文)为县委委员,由沈建华任县委书记,甘霖沛任副书记,中共德安县第三届委员会正式成立,县委隶属赣北特委领导。县委会内设组织、宣传、农民、青年、经济、军事等部,黎继友任组织部部长,辛忠荩任宣传部部长兼秘书长,何奎光任农民部长,向热生任青年部长,杨开全任经济部长,军事部长由沈建华兼任。大会作出三项决议案:开展“五抗”运动和春荒斗争;发展赤卫队,配合赣北红军游击队消灭民团,开拓根据地;继续发动民众,打倒地主豪绅。县委机关暂设在彭山大连坑,后移至晏家冲。
县党代会后的第五天,共青团德安县第二次代表大会也在彭山云水寺召开,出席会议代表20人。大会选举吴仕銮、孙本致、黎端海、黄绪星、杨传林、杨传柏等6人为委员,吴仕銮为团县委书记,孙本致为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黎端海为宣传部部长。
中共党团组织的健全,为建立人民政权、发展革命提供了保障。
二、苏维埃政权的初创
1928年元宵暴动后,革命形势发展迅速,红色区域不断扩大,割据区域面积达530平方公里,人口近4万人。为了适应革命发展的形势,县委决定按地域设区,全县划为四个区,每个区设区党委和区农民协会,作为区的领导机构。
四个区是陈贺区、中山区、秦洞区和彭山区。其中彭山区:辖干港堡(樟树桂村、冯家垄、马王塘、蔡山垄等处)、青龙堡(陈山垄、贺山垄、五台岭、葛洪山、洪家畈、曾村、舒家等地)、西源堡(陶家垄一带),区委书记黎继友兼任,区委机关先后驻陈山垄、贺山垄。中山区:辖山湾堡(上程、下程、大屋贾村、黄树等地)、中正堡(田家河、下张塘、刘村一带)、义勇堡(半山吴村、刘家山、刘村一带)、聂桥堡(夏家铺周围及柳田、何家畈、爱民堡等地),区委书记程锦堂,区委机关设下程。秦洞区 :辖秦山堡(横山以下各地)、洞山堡(清塘畈、堰头湾、刘家、桑村、晏家冲等地及小溪畈一带),区委书记孙本林,区委机关设晏家冲。彭山区:辖吴山堡(水上垄曾家、吴山桂村、杨村、刘畈王、彭山)、仁胜堡(上、下胡至蔡坊垄、秀山孙村、黄㛚铺一带)、丰林堡(自洪家垄至袁家埠一带)、区委书记宋昌庚,区委机关设在彭山老屋宋村,各区区委书记均兼区农协会主席。
6月,县委决定在秦洞区的梁家湾村召开农民代表大会,成立割据区域政府机构,并通知各区委、农协做好准备,推选革命坚定、为民众拥护、有能力的共产党员或农协会员为代表出席会议,邀请赣北红军游击队派代表参加。
会议如期召开,县委书记沈建华、县委成员及区委、区农协会负责人、各区农协会农民代表、赣北红军游击队代表参加大会。会期一天,由何奎光主持。正式成立德安县农民代表会,选举何奎光、黎继友、程锦堂、杨开全、徐本佐等九人为委员,何奎光任主席。会议呈报中共江西省委,省委批复将政权名称“德安县农民代表会”更改为“德安县苏维埃”。会后,各区苏维埃政权内设相应的政府机构,负责人由区农协成员兼任,负责管理苏区乡村行政工作。德安苏维埃政权的诞生,标志着中共管辖的德安县革命区域正式确定。
三、苏区开展“五抗”斗争
1928年四、五月间,德安农村青黄不接,处处闹粮荒。国民党德安县政府妄图困死中共管线管辖地区,严禁将粮食、食盐、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贩往苏区。中共德安县委通知各区委,发动苏区人民抗粮、抗税、抗租、抗债、抗捐,开展以“五抗”运动为中心的春荒斗争。各区委、各地农协纷纷召开农民大会,斗争地主豪绅,当众销毁土豪劣绅的田地文契、典押抵当票据、账簿。在春荒斗争中,取消高利贷,规定借贷利率不得超过二厘五。在游击队的配合下,没收地主豪绅囤积的粮食200余万斤,分给农民,解决割据区内4万农民春荒口粮问题。
农协会严格控制粮食外流,派儿童团、少先队在要道口站岗放哨,查禁粮食偷运。这些措施,不仅冲破敌人封锁,而且截断了德安县城内的粮食来源。
5月1日,国际劳动节之际,县委提出“实行耕田归农民,一切归于生产者,决不容留寄生虫”的口号,农民对打倒封建地主、官吏豪绅和实行分田分地的目标更加明确,革命热情更加高涨。“五抗”运动使反动派的田赋、税捐全无,躲藏在县城的土豪劣绅叫苦不迭。彭山的宋昌清、葛洪山的曾平山逃到县城后没有粮食,只得买豆渣、蔬菜当粮食。逃匿在县城的夏家铺靖卫团团总聂锡光、董立恒,苦苦要求国民党德安政府解围。由于国民党德安县长调换频繁,有的未曾到任便已调走,有的虽到任而自身难保,顾及不上,他们便向国民党江西省政府告急,乞求派兵增驻。胡兰锦、燕北平等人也逃往省城,请求国民党省政府派兵镇压。
但是,红色区域内物价平稳,一担陈谷价格只需银元2元2角,猪肉只需60个银元1斤。割据区域范围也有扩大,南起白果桥,东至岷山,西北到东佳山,还有游击区,都在红军游击队的控制之下,有民谣说道:“过了乌石门,山里一片红”,德安农村区域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
四、召开公审反革命分子大会
1928年5月21日,宣传部部长辛忠荩在黄㛚铺召开贫苦农民群众大会,公审反革命分子张绪孝。张绪孝勾结国民党警备队杀害革命干部,是罪大恶极的反革命分子。黄㛚铺附近各村农民约700余人陆续到达会场,站在秘密搭起临时审判台旁边。游击队员和赤卫队员手持长枪、大刀、长矛、土铳,列队站在台前。会场气氛严肃紧张。张绪孝一押进会场,群众高喊口号:“打倒反动派!打倒反革命张绪孝!”会上,辛忠荩宣讲革命的有利形势,宣布张绪孝压榨群众、勾结国民党抵抗革命的罪行,宣判张绪孝死刑,立即执行枪决。到会民众又是一阵高呼口号。
公审张绪孝反革命罪行大会,不但震慑了敌人,而且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精神,提高了革命觉悟和革命警惕性,大家敢于起来斗争地主豪绅,监视不法分子行动。基层农民协会、赤卫队等群众组织迅速恢复和建立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党组织整顿活动的开展。
第三节
整顿和发展党的组织
一、成立德安火车站党支部
1928年7月,彭山和秦洞两个区委派出得力人员,与铁路沿线的农协会一起,对铁路棚工进行革命宣传,提高铁路棚工的革命认识。8月初,国民党派重兵大肆进犯德安、永修和九江县苏区,形势一度紧张,农协会在铁路沿线的组织发展工作处于停顿状态。6月13日,省委向中央报告中所说情况:“在德安工作中,铁路沿线筑路工人,以开始有点头绪,后因国民党第七师王约派出几个营兵力来犯,工作受到阻扰。” 9月,省委向德安等四县发布新字第12号通告:“......在九江、德安、永修、南昌四县工作中,目前要以南浔铁路工作为第一位,九江的黄老门、马回岭和德安、永修的农村工作均要向铁路方向发展,要在运动中去影响棚工......在德安应先从棚工(铁路工人)中去建立组织,影响德安车站工人,秘密恢复党支部。”中共德安县委积极贯彻执行省委通告精神,派甘霖沛到铁路线八里铺段、何奎光到万家垄铁路线段开展铁路棚工工作。甘霖沛在农协会的协助下,在八里铺段铁路棚工中频繁地开展秘密会议,宣传革命形势。棚工过去受铁路工人运动的熏陶,对革命的思想认识有一定的基础。很快,棚工党小组就建立起来。国民党德安县政府密探得知共产党在铁路沿线的活动消息后,立即向上报告。国民党驻军派兵到八里铺一带搜查,还放火搜山。甘霖沛在棚工和农协会的安排下,走小路经木环垄、永丰,安全转移到陈上垄。国民党兵一无所获,退回县城。同时,万家垄秘密农协积极配合何奎光在铁路棚工中开展工作。这里铁路棚工是新工人,与当地农民接触不多。何奎光与万家垄共产党员万本达商议,抓住农民在秋收后习惯送米粑给棚工的时机,接触棚工,进而交朋友。建立友谊后,他们再进一步交谈,宣传革命道理,启发棚工觉悟。不久,召集棚工中的积极分子开秘密会议,建立党的小组,在德安火车站的路工中发展党员。铁路线上各段党小组建立后,在车站后面“周兴泰”商店楼上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中共德安火车站支部。
二、开展首次党内整顿活动
1927年10月,赣北特委建立之后,按照中央关于《江西的党应当重新创造》的指示精神,特委派员对各地党组织进行恢复、整顿和发展。特派员与德安县委委员甘霖沛接上关系后,德安县委按照上级要求,首先集中力量恢复和建立各级党的组织。到1928年上半年,恢复工作进展迅速,全县各级组织大部分得到恢复,党员队伍不断发展壮大。1928年秋,县委对党的基层组织、游击队存在的问题进行首次整顿,重点是严肃党纪、整治泄露机密和贪污腐化分子。其中将叛党分子、乡农协执行委员黄克竹在晏家铺予以处决,对私吞党费的林泉支部书记徐昌荣予以开除党籍处分,对违法乱纪的县委工作人员胡维荣予以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各地党组织经过整顿,加强无产阶级思想教育,提高了纪律性,挽救了部分失足的党员和干部,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
三、中共德安县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
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要加强党员的政治教育,肃清各种错误倾向。1929年12月,中共江西省委派秦巡视员到德安巡视工作,根据党的六大精神和省委的工作部署,对德安县委成员作了考察,并对县委工作提出了建议。12月下旬,中共德安县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彭山老屋宋村召开,出席大会代表共30人,代表全县党员500余人。会期一天。大会选举产生辛忠荩、黎继友、杨传柏、贾祥贵、秦巡视员组成的主席团。会前,全体代表向甘霖沛、何奎光和战斗中牺牲的同志静默致哀。黎继友报告了县委工作。大会产生新的县委,增设妇女部、经济部。选举黎继友、辛忠荩、杨传柏、贾祥贵、杨开全、吴仕銮、刘俊杰、吴官星、项国华、程锦堂、宋昌庚11人为县委委员,县委书记黎继友,组织部部长杨传柏,秘书长兼宣传部部长辛忠荩,农民部长贾祥贵,青年部长吴仕銮,经济部长杨开全,妇女部长刘俊杰。大会作出四项决议案:关于组织地方暴动、迅速肃清反动派的决议;关于坚决纠正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想、迅速发展党员数量扩大一倍的决议;关于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士兵运动、年关斗争、做好各项工作、准备建立县苏维埃的决议;关于调吴官星任第一区区委书记、调洪令银任第四区区委书记、各区区委书记均兼任区农民协会主席的决议,并将原来三个区划为四个区。第一区辖秦洞等地,区委书记吴官星,区委机关驻秦洞;第二区辖彭山及半山等地,区委书记宋昌庚,区委机关设在彭山;第三区辖中正、吴山等地,区委书记程锦堂,区委机关先后驻下程等地;第四区辖原陈贺区范围,区委书记洪令银,区委机关先后驻陈山垄、贺山垄。各区委均设常委。会议结束后,县委机关迁至山湾下程对面的刘村。县委实行集体领导,各县委委员进行了精密分工,深入各区和支部指导工作,发展党的组织,发动群众开展年关斗争,并做好军事工作。